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中學生的關注不止于學業成績,對其身體健康狀況也愈發重視。然而,伴隨著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等因素的改變,中學生體態不良問題愈發嚴重,脊柱側彎、高低肩、駝背、頭前傾、O形腿、扁平足等不良體態頻頻產生。因此,本文以脊柱側彎為例,分析中學生不良體態的成因和表現,并從舞蹈的角度入手,分析舞蹈訓練調整“失衡”體態的方法與路徑,探討舞蹈訓練對于改善、調整中學生不良體態的作用及意義。
一、中學生不良體態現狀
(一)當今中學生體態問題突出
現如今,體育鍛煉的匱乏、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增大的學業壓力等一系列消極因素,改變了中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作息,對其體態健康造成極大影響。許多青少年都存在身體姿態異常的問題,出現了或輕或重的不良體態癥狀。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身體高速生長發育階段,加重的課業負擔、不良的生活習慣、正確體態教育的缺失、匱乏的體育活動以及大量的電子娛樂活動等使得當今中學生的體態問題尤為突出,體態不良的中學生數量與日俱增。
(二)中學生不良體態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2021年5月2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政策,體現了國家希望中學生可以擁有更多的課外時間進行鍛煉,提高身體素質,減少中學生因為過大的學業壓力和不良生活習慣等造成的體態不良或其他身體健康問題。中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體質既關系著個人的全面發展,也影響著國家和社會的進步。中學生不良體態這一亟待解決的普遍社會問題,不僅需要國家政策的引導,還需要整體社會思想的轉變,只有整個社會更加重視,喚起運用各種方法改善中學生不良體態的意識,一切政策、措施和手段,才能落到實處,才能夠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舞蹈訓練改善中學生體態的作用——以脊柱側彎為例
脊柱側彎是不良體態中最主要的一種,甚至可以看作“源頭不良體態”。這是因為脊柱一旦側彎,人體的中軸線就出現了偏移,身體使用不平衡,因此便衍生出肩膀不等高、腰窩不對稱、骨盆兩側髂嵴高度不一致等一系列不良體態。若是脊柱形態正常,沒有側傾或偏移,這些“不對稱”“不平衡”的不良體態產生的概率會大大減小。
(一)舞蹈訓練調整脊柱側彎的路徑
本文提到的舞蹈訓練主要指的是舞蹈課堂上的肢體基本能力訓練,即基本功訓練。不論是芭蕾基本功訓練,還是古典舞基本功訓練,抑或是現代舞基本功訓練,各個舞種的基本功訓練都遵從人體運動基本科學,以脊柱為中心進行全身運動。通過舞蹈基本功的訓練,將人體僵硬緊張的肌肉放松,激活深層肌肉運作,強化鍛煉運動機能,提高受訓者的協調性,以此可以達到將受訓者的不良體態調整至平衡協調的目的。舞蹈訓練調整脊柱側彎,以及由脊柱側彎引起的不良體態的方法和路徑可以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其一,放松。放松指的是舞蹈訓練可以放松緊張、僵化的肌肉。中學生長時間久坐伏案、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或長時間不運動形成脊柱側彎后,身體肌肉會出現緊繃、僵化的情況,并影響到身體各關節的活動度。假設一位學生的脊柱側彎C弧是突向右側,那么他背部右側的腰背肌肉會比左側更加緊張,右肩也會出現一定程度聳肩的緊張狀態。因此舞蹈訓練可以通過各種拉伸的動作,如前抱腿、下旁腰、頭的訓練、古典舞身韻提沉等,放松僵硬的背部肌肉,降低肌肉強直僵硬的不良狀態,加強血液循環,提高肌肉活性。
其二,激活。激活指的是舞蹈訓練可以使長期得不到使用而處于“失聯”“失靈”狀態無法發力的肌肉得到鍛煉。人體某些肌肉長久使用不到,人體就會自動弱化神經與肌肉連接,使肌肉處于休眠狀態。中學生在缺乏鍛煉的情況下,其核心和背部的肌肉弱化“失靈”,不能夠起到保護脊椎的作用,使脊椎容易出現側彎等不良體態。舞蹈訓練中有許多針對局部肢體肌肉的訓練,可以激活失聯的肌肉避免產生錯誤的肌肉代償。例如控腿、背肌訓練、蹲、小跳等芭蕾基訓動作,可以準確找到目標訓練肌肉,以自體重量、多頻次刺激目標肌肉,激活沉睡的疲于使用的肌肉,使學生找到肌肉發力的感覺。
其三,強化。強化指的是通過舞蹈訓練提高肌肉能力,增強肌肉力量,強化正確的肌肉使用方法。舞蹈訓練可以通過基本站姿、手位組合、舞姿等等的訓練,強調“抬頭、挺胸、拔背、立腰、收胃”的動作意識,強化學生對于正確的站姿的認識。再例如擦地、畫圈等把上芭蕾基本功訓練動作可以很好地使學生明確人體重心的概念,改善因脊柱側彎帶來的長短腿、深淺腳的不良姿態。舞蹈訓練通過對目標肌肉進行超過受訓者平時負荷的持續訓練,一方面提高肌纖維同步工作能力和肌肉的運動功能;另一方面通過增加肌肉橫斷面面積增大力量,與此同時還強化了受訓者正確使用肌肉的意識。
其四,協調。協調指的是舞蹈訓練可以使肌肉運動具備協調性,提高運動控制能力,協調各組織肌群收縮與放松,降低運動損傷的可能性。舞蹈訓練中例如古典舞基本功訓練中的穿搖組合、晃手組合、身韻訓練等,都可以很好地改善肢體協調性,整合肌肉的協調配合能力。動作過程是否協調流暢取決于這些肌肉在速度、幅度和力量等方面的密切協調,舞蹈訓練提高神經系統對各組肌肉運動單位的動員數目和沖動頻率的控制能力,可以讓受訓者更好地掌控自身的肢體,調整體態平衡避免損傷。
舞蹈訓練改善中學生脊柱側彎的主要方式和路徑就是放松、激活、強化、協調四個方面。舞蹈訓練使僵化緊張的肌肉放松下來,激活僵化的肌肉,強化肢體運動能力,提高肢體運動協調能力,將脊柱側彎這一不良體態進行改善。
(二)舞蹈訓練調整脊柱側彎的實踐驗證
筆者通過課堂具體的舞蹈訓練實踐,驗證了舞蹈訓練調整改善中學生脊柱側彎的作用。
在2022年1月22日至25日為期四天的舞蹈訓練課實踐中,13位12~15歲的中學生脊柱側彎及其他不良體態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下面以訓練課中的四位學生舉例。
圖1學生:經過四天舞蹈訓練后,骨盆兩側髂嵴傾斜度由約5度降低至接近水平,脊柱側彎得到輕微改善,同時站姿意識得到培養,O形腿得到明顯改善。
圖2學生:因脊柱側彎所引起的高低肩明顯改善,傾斜程度降低接近至水平,強化正確站姿意識,習慣性卸胯、松胯站姿明顯改善。
圖3學生:肩頸肌群緊張,習慣性聳肩,同時伴有高低肩、脊柱側彎,經過舞蹈訓練課后緊張肌肉得到放松,因不良體態習慣所導致的姿勢性脊柱側彎得到改善。
圖4學生:經過四天舞蹈訓練后,骨盆前傾以及頭前傾的不良體態得到明顯改善,脊柱得到拉伸,強化正確站姿意識,預防了脊柱側彎的產生。

三、舞蹈訓練對于改善中學生不良體態的價值
(一)培養正確的體態習慣
經筆者實驗,舞蹈課堂上肢體的訓練對培養正確體態習慣具有很顯著的作用。舞蹈訓練作為藝術教育的形式之一,是一種培養人感知美和鑒賞美的審美教育。舞蹈訓練對于身體姿態的訓練是以“美”為標準的,美的身體姿態當然不會是高低肩、頭前伸、脊柱側彎等一系列不良的體態,而是平衡協調的優美的人體姿態。舞蹈訓練帶有一定的“強制性”,這種一定的“強制性”可以使學生對訓練動作形成“肌肉記憶”,在自身無意識的情況下也可以保持正確的體態要求。例如,一位腳站姿要求重心在人體中線,內側肌收緊,臀部和核心內收,抬頭沉肩,手臂放松。這樣的動作要求對于初學者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教師此時便會要求學生堅持完成動作并保持一定的時間,從而形成正確站姿的“肌肉記憶”。這樣,正確的人體姿態形成“肌肉記憶”習慣后,學生便很難出現駝背、探頸等不良姿態了。
(二)形成正確的發力方式
舞蹈訓練改善中學生不良體態的另一途徑是通過舞蹈訓練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肌肉發力方式。調整失衡的體態是給身體“糾錯”,正確的體態習慣是讓學生知道正確的良好的體態是什么樣子,那么正確的發力方式是使學生知道如何正確使用自己的身體。只有知道如何正確發力,才不會重新回到不良體態的發力習慣,有效避免肌肉代償、運動損傷等一系列問題。
舞蹈訓練從最基本的人體姿態入手,由淺至深,由易到難,如擦地、小跳、手位腳位的練習,讓協同運動中的不同肌群配合得當,強化或放松不同肌群,讓肌群、關節、韌帶首先能維持平衡體態,再進行下一步的肌肉運用訓練。例如核心腹背肌肉訓練、爆發力訓練、骨盆穩定性等等的舞蹈訓練都能夠使學生找到腰腹收緊的正確發力方式,如大跳、四位轉、大踢腿。人的核心中段進行舞蹈訓練之后,腹外斜肌、背闊肌、斜方肌、腹內斜肌、腹直肌、腹橫肌、下后鋸肌、菱形肌這些表層和深層的腰腹部肌肉都會形成一個正確的肌肉發力習慣,保護核心脊柱進行運動,改正塌腰、撅屁股、側傾頭、高低肩等錯誤的體態習慣,并在以后的任何有關身體運用的運動中以正確的發力方式保護脊柱避免形成脊柱側彎或使由脊柱側彎引起的其他不良體態更加嚴重。在調整完身體平衡后,掌握正確的運動方式,形成正確的肌肉記憶,才能真正幫助中學生對不良體態進行一定程度的改善。
(三)促進全面素養的提高
2022年4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首次將舞蹈正式納入其中,舞蹈被規定為義務教育中學階段的獨立藝術課程選項,舞蹈訓練即將走進中學生學校教育的課堂。舞蹈作為新三科之一被列入新的《藝術課標》之中,這不僅體現了對舞蹈藝術本體的社會認同,更是對舞蹈育人價值的全面肯定。舞蹈不同于其他改善不良體態的手段,舞蹈訓練作為藝術教育課堂的一部分,更加貼近中學生的學習生活,同時兼具藝術性、趣味性以及訓練性。通過舞蹈訓練改善不良體態的方式相對來說更能夠讓中學生從心理上接受。通過舞蹈訓練感受身體運動規律、改善不良體態,不僅減少了治療改善不良體態中存在的枯燥性和強制性,同時還能夠進行藝術審美教育、提高審美情趣、拓寬藝術視野。舞蹈訓練不僅可以改善中學生不良體態,還全面貫徹了素質教育理念方針,提高中學生全面素養。
四、結語
通過對中學生不良體態的社會背景的研究、不良體態成因及表現的分析,以及舞蹈訓練改善不良體態的方式和路徑,可以得知現如今大部分出現不良體態的中學生,不良體態狀況還達不到需要以醫療手段進行治療的程度,許多后天性不良體態、姿勢性不良體態都可以通過舞蹈訓練進行改善和調整。舞蹈訓練作為運動干預調整不良體態的手段之一,其改善中學生不良體態的主要方式為放松、激活、強化、協調四個方面。通過舞蹈訓練,由脊柱側彎引起的“失衡”體態可以調整、改善至接近正確體態標準。與此同時,舞蹈訓練作為中學生改善不良體態的手段之一,具備其他手段所不具有的藝術性。舞蹈訓練過程中藝術審美潛移默化地滲入,對于中學生心理積極向上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可以在調整不良體態的同時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全面提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本文通過對舞蹈訓練改善中學生不良體態的作用及價值的探討,期望可以豐富中學生不良體態改善的手段,為中學生脊柱側彎的調整與改善提出一些意見。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參考文獻:
[1]郭宇,王宇,曹嘉誠:《功能性訓練對青少年不良體態的影響》《福建體育科技》,2021年第5期。
[2]陳勁松:《中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的現狀調查與分析——以福建省十所中學健康管理狀況為例》《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3期。
[3]廖夢夢,鄭蘭,吳亭臻,胡加思:《淺析中小學舞蹈科學塑形課》《中國藝術》,2022年第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