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新和?程仁新
[摘要] 對于“雙減”背景下的初中課后服務,考試學科課后服務實效性的判斷是當前研究的一大難點。其影響因素主要是對課后服務的認識、課后服務參與時長、課后服務參與方式和課后服務的內容等,具體策略為提升管理者認識、切實減輕師生負擔、優化內容與方式、鼓勵教師科學探索及探索實效性評價方法。
[關鍵詞] “雙減”;課后服務;初中考試學科;實效性;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頒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意見》),自此“雙減”背景下初中學校課后服務的研究便成為熱點,而初中考試學科課后服務實效性的判斷是其中的一大難點。課題組調查發現,目前本區域各初中學校課后服務開展的效果并不理想。要提升課后服務的實效性,一種思路是對考試學科課后服務的實效性形成相對科學的判斷方法,據此分析與改進有關措施。考試學科,本文特指本地區中考學科。經中國知網搜索,“主題”選擇“課后服務”“實效性判斷”,“期刊”選擇“全部期刊”,搜索結果為0,這表明尚無公開發表的相關研究成果。另一種思路是分析實效性的影響因素,并據此形成相應的提升策略。該思路的難度小一些,就目前而言更容易實施。
二、課后服務實效性的影響因素
認識影響行為,過程決定結果。“雙減”背景下初中考試學科課后服務實效性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對課后服務的認識、課后服務參與時長、課后服務參與方式及課后服務內容等。
1.對課后服務的認識。由于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對中考考試學科而言,無論是從學校層面來看,還是從相應科任教師層面來看,課后服務往往被理解為課堂教學的簡單延伸。就本地區而言,實際呈現出來的課后服務與以往存在的晚自習沒有根本區別。并且,因為課后服務的存在,使得學校七、八年級的學生有了“晚自習”。
2.課后服務參與時長。就單次課后服務而言,參與時長是該次服務效果的主要決定因素;長期來看,參與時長也是課后服務效果的重要決定因素。但無論是從國家層面對“雙減”的要求來看,還是從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來看,課后服務的時長都必須得到有效控制。就了解到的本地區情況來看,不同學校同一年級課后服務結束時間大同小異,七、八、九年級結束課后服務的時間通常為20:00、20:10、21:00。不過,能夠真正反映學生作業負擔的其實是睡眠時長。課題組于2023年5月利用問卷星進行了在線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初中生(三個年級學生參與調查的人數基本相同,有效填寫的學生人數為1938名)中睡眠時長約為6、7、8、9小時的百分比分別為20.43%、40.76%、33.90%、4.91%。可見,有61%的初中生睡眠時間偏短,近20%的初中生睡眠明顯不足。
3.課后服務參與方式。這是決定課后服務效果的一個重要變量。在不同學校同一年級課后服務結束時間大致相同的情況下,決定課后服務效果的主要是師生的參與方式與課后服務內容。據了解,本區域多數初中學校師生的參與方式比較單一。在七、八年級,有的學校僅僅是教師“看班”,學生完成當天作業,而有的學校則安排教師先上一節課,然后學生完成當天作業;在九年級,基本是先安排一節課教學,然后學生完成當天作業。
4.課后服務的內容。內容的不同會導致課后服務效果的不同。同一年級,同樣的學習要求,不同學校的課后服務內容也會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學校的平行班,如果講解內容不同,所產生的效果往往也不一樣。
三、課后服務實效性的提升策略
課題組在進行研究時,盡可能地減少對學校的干預,以保證實驗的有效開展。針對課后服務的影響因素,為提升課后服務的實效性,就學校層面而言,采取了如下策略:
策略一:提升管理者認識
提升學校領導層的認識。一是正確看待“雙減”與課后服務。從學校層面來看,“雙減”的要求是要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就同一地區而言,學校白天課堂教學的時長基本一致,因此,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主陣地是課后服務。學校應當從提高中華民族未來建設者身體素質的高度,來考慮提升課后服務的實效性。二是不宜簡單化地理解與對待。目前,本地區大多數初中學校將課后服務當成晚自習,各年級僅僅安排考試學科的教師參與課后服務,無疑是一種對課后服務的簡單化理解的體現。
提升教師的認識。學校領導層的眼界與格局決定著教師的認識水平。學校領導層的認識提升了,就可以采取多種措施來提升教師對“雙減”背景下課后服務實效性的認識,從而更好地落實課后服務。
策略二:切實減輕師生負擔
減輕學生負擔。“雙減”要求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主要抓手是作業限時,具體做法:(1)由各年級的分管校長牽頭,學科備課組長參與,以一周課后服務為一個時段,共同商討各學科作業的完成時長。
(2)各備課組根據本學科總時長,以班級為單位,針對具體情況,落實到課后服務的每一天之中。(3)參與課后服務的學科教師根據作業完成時長確定好當天相應的作業內容。教師自己先試做,根據試做情況進行一定的調整,再布置給學生。就課題組的認識而言,學校管理層能夠接受的主要學科作業時間,還有一些縮短的余地。因此,在作業限時真正得到落實后,學校可以針對主要考試學科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如數學學科作業要求減少10分鐘上下,從而真正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減輕教師負擔。學校可以各種措施多管齊下。一是實行教師彈性上下班制度。課后服務的實施無形中使得教師在校時間延長很多,彈性安排教師在校時間因此顯得頗為必要。《“雙減”意見》中指出,學校可統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制”。從有關新聞來看,不少地區2021年都先后宣布實行教師錯時上下班制度。二是鼓勵實驗教師共享課后服務的內容。本研究課題涉及區域內2所城區初中、4所鄉村初中的數十位老師。同一年級、同一學科的實驗教師共享課后服務的內容,在保證實效性的基礎上能夠有效減輕教師整體的負擔。三是適當增加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數量。一個班的課后服務通常是由一位教師負責的,如果考慮安排兩位教師先后參與,能夠有效減少每個人當天的課后服務時長。如果條件具備,以任教學科一文一理的搭配為最佳。
策略三:優化內容與方式
活用“朝三暮四”。課后服務既相對獨立,又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有益補充。典故“朝三暮四”其實反映的是整體思維,可以靈活運用到課后服務中去。比如,七年級地理每周2課時,但課后服務中沒有安排相關內容,不妨考慮調整一部分課時到課后服務中,這樣在整體課時數不變的情況下,對當天課后服務可以起到較好的調劑作用。再如,勞動與社團活動均可以考慮由白天調整到課后服務中,以有效提升當天課后服務中所涉及考試學科的學習效率與效果。
優化課后服務方式。在可能的情況下,同一年級課后服務可以考慮進行學科分層走班。所謂學科分層走班,是指將同一年級學生按照一定分類標準分為2-3個不同層次,在同一時間段,同一層次學生在學習或者活動時集中到某個固定教室,由相對固定的教師組織學習的一種方式。筆者在許莊初中工作時,于2014年春開始帶領學校數學備課組進行探索。2015年春,筆者和時任校長一同主持申報江蘇省規劃重點課題“農村初中數學學科分層走班的實踐研究”。后來,物理、化學、英語等學科也主動加入研究,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圍產生較好的社會影響。就課后服務而言,分層走班可能更容易實施,實踐效果也會相對更好一些。
增加藝術欣賞等內容。主要考試學科的課后服務時長每天總計可以減少15分鐘左右,節省出的時間用于音樂或者美術欣賞等,可以安排在獨立作業期間,從而起到放松身心、提高解題效率的作用,并且對于釋放學生心理壓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也有一定的促進
作用。
改進學生的參與方式。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往往只能結合具體學習內容滲透,而課后服務時間進行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專項指導,既必要也可行。這樣,不只可以改進課后服務中學生的參與方式,更可以改進白天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方式,從而同時提升課后服務和課堂學習的實效性。
策略四:鼓勵教師科學探索
鼓勵教師進行探索是必要的。不少學校尤其是在當地比較有影響力的學校,在課后服務實踐中已經形成了一些相對成熟穩定的做法,這些做法從表面上看是有效的,甚至可能是具有學校特色的做法,然而具體到班級的某些學生,未必就很合適。不妨鼓勵教師針對具體的班級、具體學生做一些個案研究,適當做一些修改或者調整,以使方法與措施運用得更加精準。
鼓勵教師在探索時樹立證據意識。實證研究,國內起步較晚,因此,能搜索到的對本課題的研究起到指導作用的相關文獻甚少。筆者對文獻如《走向實證——給教師的教科研建議》《教育實證研究方法應用與誤用》《實證研究必備30講》等進行深入分析,認識到實證研究的核心是證據意識,只要有充分的依據,即可認為是實證研究。樹立證據意識,有助于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看法與經驗,將真正有效的做法總結出來,從而提升課后服務的效果。
鼓勵教師進行實踐性作業的探索。除了在學校層面對課后服務內容進行優化以外,鼓勵實驗教師對每次課后服務的內容進行優化,同樣很有必要。從課題組調查的情況看,學生作業形式相對單一,多數是鞏固性的書面作業,其他形式的作業如綜合與實踐性作業則很少布置,故需要通過探索來增加實踐性作業的內容與
次數。
策略五:探索實效性評價方法
教師和學生往往會根據評價的結果來調節自己的行為。中考之所以受到絕對的重視,是因為中考有評價,并且相對客觀、公正與權威。考試學科課后服務實效性研究之所以是難點,正是因為優化評價實屬不易。
突出對作業限時落實的評價。學生課業負擔減輕的關鍵在于作業限時,限時落實的關鍵在于教師,保障則在于學校。一般來說,學校領導層會在教師大會上講要控制作業量,要限時作業。不過,通常難有跟進措施。在各學科作業時長比較合理與科學的基礎上,參與實驗的部分學校嘗試要求教師在布置作業的同時填寫學生完成時間,不定期開展問卷調查,并就調查結果及時與實驗教師進行反饋和溝通。
注重滿意度的調查與反饋。課后服務相對獨立,通過期中或者期末測試成績來評價,一是等待時間偏長,二是科學性不高。因為測試成績是課堂教學效果與課后服務效果等的綜合反映,難以用來直接判斷課后服務的效果。相對來說,不定期對學生、家長和參加實驗的教師等進行滿意度調查,以此反映平時課后服務的實效性,這樣說服力會更強一些。調查后,要及時將調查結果反饋給實驗教師。如果調查中發現存在明顯問題,那么,學校應當及時進行指導與必要干預。
[本文系江蘇省規劃課題“‘雙減’背景下提升縣域內初中課后服務實效性的實證研究”(項目編號:D/2021/02/028)階段性研究成果]
葉新和? ?江蘇省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教育局,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
程仁新? ? 江蘇省泰州市白馬初級中學副校長,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