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當前高中學生的語文讀寫現狀,本文提出“以讀促寫,掌握寫作方法;以寫促讀,開展反思學習;讀寫結合,提高讀寫能力”等一系列實施路徑,以期改變傳統高中語文讀與寫相互孤立的現狀,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 高中語文;讀寫結合;實施路徑;教學策略
當下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但部分學生的語文基礎相對較差,對語文學科的興趣相對不高,加之缺乏一定的社會閱歷,學生寫出來的文章語言文字較為平淡,思想情感較為空洞。再者,學生各科的學習任務較重,難以抽出時間對寫作進行專項訓練,就會導致學生在寫作時對事物的敘述不夠全面。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注重讀寫結合十分必要。閱讀是對語言的吸收,學生通過閱讀能獲取豐富的語言知識;寫作是將語言加以運用,可以將長期累積的語言知識以創造性的方式表達出來,二者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教師要將二者有機融合,讓學生的讀與寫協調發展,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以讀促寫,掌握寫作方法
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和寫作是緊密相連的一個整體,任何時候都要注意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對此,教師可以采取以讀促寫的教學策略,實現讀與寫的有機融合。具體而言,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所學課文,進而產生進一步的聯想與想象,以便更加精準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后續開展寫作訓練奠定基礎。
以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荷塘月色》一課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以對文章產生初步的印象。然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對文章進行細節賞析,尤其關注文中的出彩詞句。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掌握作者的寫作手法,并將其內化為自身的語言素養。最后,教師可以通過以讀促寫的方式,讓學生基于課文中景物描寫傳神入畫的一段“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進行仿寫。在此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所學知識開展景物描寫創作,從而有力地培養自身的寫作能力。
二、以寫促讀,開展反思學習
在教學中,教師運用以讀促寫的方式,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掌握文章的寫作手法。在學生完成創作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作品與名篇加以對比閱讀,以寫促讀,從而實現讀與寫的雙向互通。
比如,在教學必修上冊《故都的秋》課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感受作者所描繪出來的秋天,學習文中的寫作技巧。然后,再以自我創作的方式讓學生對自己印象中的秋天展開寫作。最后,學生將二者加以對照閱讀,以現實觀經典,找出自己的寫作中用到了課文的哪一種寫作手法,發現自己通過精讀課文而對寫作帶來了怎樣的促進。由此,學生開展反思學習,以改進自己的寫作。
三、讀寫結合,提高讀寫能力
教師在進行讀寫教學時,最好能將二者共同帶入教學情境中,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輔以一定的寫作訓練,在寫作訓練時融入適當的閱讀環節,最終實現學生讀與寫的全面提升。
1.品評文章,讀寫結合
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圈畫出自己認為寫得出彩的段落,并加以點評,以此促進學生深度賞析課文,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這樣,學生可以將賞析課文時的收獲轉化為自身的語言素養,在自我創作的過程中加以運用。
比如,在教學必修上冊《沁園春·長沙》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閱讀,并圈畫出自認為寫得出彩的句子,在旁邊標注出這句寫得好的原因。有的學生說:“我覺得‘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這兩句最為出彩,因為這兩句詩讀起來很形象,詞中那宏偉壯闊的風光仿佛在我腦中不斷涌現。”然后,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標注加以引導,分析出文中段落、句子的精美之處,讓學生印象更深刻,從而提升學生對本首詞的認識。
2.感悟語言,仿寫訓練
在學生獲得一定的寫作技巧與語言表達方法后,教師就可以適當開展一些仿寫訓練,讓學生對文中精美語句的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方面進行模仿寫作。在仿寫的過程中,學生從一開始初步嘗試運用寫作技巧,多半不太熟練,到越發熟悉這些技巧的具體運用場景,開始流暢地書寫句段,再到靈活掌握寫作技巧,書寫整篇都能游刃有余,最終讓自己的寫作水平邁上新的臺階。
比如,在教學選擇性必修下冊《再別康橋》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批注,對文中的語句進行初步理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興趣。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對文中的修辭手法進行重點學習,可以讓學生當堂開展對文中精彩句子的仿寫訓練。這樣,學生能不斷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掌握文章中的修辭手法、好詞好句,并運用在自己的寫作之中。
四、讀寫教學的注意事項
高中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之一是讓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提升,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教學的方式和技巧。
第一,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基礎知識有一定的把握,通過仿寫這一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學習方式來彌補學生認知、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同時幫助一部分學生克服對寫作的畏難思想,進而讓學生實現獨立創作、自主讀寫的目標。學生的靈感都源于生活,教師應該認識到只有通過生活與閱讀,學生才能獲取豐富的寫作素材。因此,教師要從生活出發,遵循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合理設計讀寫結合教學的難度梯度。
第二,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將這些情感元素作為一種高階的習作素材助力學生的寫作。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充分運用所學知識,還能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審美品質,實現知、情、意、行的和諧統一。
綜上所述,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多創造學生的閱讀機會,并通過閱讀將寫作與之結合,再加上教師的輔助指導,能幫助學生開闊語文視野。教師合理地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最終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
提升。
[參考文獻]
[1]陳新云.深“讀”淺“寫”:高中語文課堂深度閱讀探微——以《故都的秋》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22(05).
[2]劉景昌.“讀寫一體化”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華夏教師,2022(12).
[3]王學平.讀寫結合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2(12).
[4]唐嘉濃.高中語文“讀”與“寫”相結合的應用探索[J].漢字文化,2022(02).
朱一龍? ?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高流中學書記兼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