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陽
[摘 要] 在高校國際中文教育中,為了有效提升教學質量,需要充分應用跨文化傳播策略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這意味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充分認清國際中文教育現狀,從當前存在的問題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探索,培養和引進合格的國際中文教師,建設一個全面、豐富的國際中文教學資源平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才能使高校國際中文跨文化傳播真正取得實效。基于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高校國際中文教育跨文化傳播的策略,為教師提供了有針對性的參考。
[關鍵詞] 高校;國際中文教育;跨文化傳播;策略
[作者簡介] 焦 陽(1988—),女,河北阜城人,碩士,新疆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區域國別和漢語國際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4)02-0097-04 [收稿日期] 2023-09-13
引言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文開始走向國際社會,相關高校也在積極開展國際中文教育。在相關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如何有效推進國際中文教育跨文化傳播,成為擺在高校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這需要從研究現狀入手,準確把握問題所在,才能穩步推進相關改革。
一、高校國際中文教育現狀分析
(一)高校國際中文教育的發展歷程
高校國際中文教育是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不斷推進而出現的一種教育形式。我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以此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學習漢語。然而,由于歷史原因和經濟條件限制,我國的國際中文教育規模相對較小。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和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逐漸成為全球重要的經濟體和科技創新中心,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學習漢語產生興趣,并希望通過掌握漢語來更好地理解中國的文化。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國國際中文教育經歷了快速增長和持續改進的階段。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支持和促進國際中文教育的發展。
在高校層面,國內大學也積極開展國際中文教育項目。如與海外合作伙伴建立聯系,開設專門針對國外留學生的漢語教學課程。又如,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舉辦中國文化體驗活動等方式,加強了留學生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的理解與認知。
盡管我國國際中文教育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仍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首先,是師資隊伍不足和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隨著國際中文教育需求的增長,社會對高水平漢語教師和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其次,教材和教學資源的更新和改進也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國際中文教育的現狀和挑戰
1.教學資源與師資隊伍建設問題。在國際中文教育領域,教學資源和師資隊伍建設是一個重要問題。目前,教學資源的不足限制了國際中文教育的發展。由于國際中文教材、多媒體教具和其他相關資源的缺乏,導致很多學校和機構無法提供高質量的教學內容和豐富的學習體驗。此外,對于一些特殊領域或專業化方向的中文教育,更是存在著資源匱乏的情況。同時,師資隊伍建設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然而,在當前情況下,雖然國內高校和相關機構在努力提供相關培訓,但仍面臨著師資數量不足、培養周期長等問題。同時,在人才招聘方面存在一定難度,如語言溝通、工作簽證等問題[1]。這也意味著目前需要不斷加大對教學資源的投入,鼓勵相關單位開發更多優質的中文教材和教具,提供全面的學習資源支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通過豐富合作項目、提供獎勵等方式吸引更多人才從事國際中文教育,并為他們提供發展和成長的機會,由此才能推動國際中文教師交流合作。
2.學習者需求與教學內容匹配問題。在國際中文教育中,學習者需求與教學內容之間的匹配問題是一個重要的挑戰。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學習中文。然而,不同學習者的需求千差萬別,包括年齡、背景、目標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在制定教學內容時,需充分考慮不同群體的需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定制。例如,在針對中亞和俄羅斯留學生的國際中文教育中,需要充分融入地域文化,根據他們的背景和目標,提供更加專業化和實用性的教學內容,如商務中文、旅游中文等[2]。此外,教學方法的創新也是需要特別關注的。通過引入現代科技手段,如在線教育平臺、虛擬實境等,提供更加靈活和便捷的學習方式,更好地滿足留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3.跨文化交流與溝通障礙問題。在國際中文教育過程中,跨文化交流和溝通障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由于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語言、文化差異較大,很多學習者在學習中文時會遇到理解困難、表達不準確等問題。這意味著在國際中文教育實踐中需要重視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除了語言能力外,學習者還需要了解和熟悉中國的歷史、文化、價值觀等方面的知識,以便更好地理解中文表達蘊含的意義。可以通過組織文化交流活動、開展跨文化交流課程等方式,給學習者提供與中國學生互動的機會,以此加深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團體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鼓勵他們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尊重和接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見和觀念[3]。
二、跨文化傳播理論與實踐
(一)跨文化傳播理論綜述
在國際中文教育開展過程中,跨文化傳播理論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幫助我們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并提供有效的溝通策略。
1.文化差異理論。文化差異理論認為,不同的文化背景會導致人們在價值觀、信仰體系、行為規范等方面存在差異,這些差異會影響跨文化交流中的信息解讀和溝通效果。因此,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背景是進行有效跨文化傳播的基礎。在國際中文教育中,教師應該通過教學材料和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認識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培養他們對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性。
2.文化認同與適應理論。文化認同與適應理論強調個體在跨入新的文化環境時,需要尋求自我身份與外部環境之間的平衡。當學習者進入國際中文教育環境時,他們可能會面臨文化沖擊和適應困難,教師需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支持措施來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文化認同感。
3.跨文化溝通策略理論。跨文化溝通策略理論提供了一系列在跨文化交流中實現有效溝通的策略。例如,避免使用過于專業或地域性的詞匯,要使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交流等。在國際中文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模擬真實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引導他們運用相應的策略進行交流。
(二)國際中文教育中的跨文化傳播實踐
1.教學材料設計與開發。語文出版社與“一帶一路”國家院校和企業交流協會中方理事會共同策劃編寫的“中文+職業技能”國際中文教材就頗具代表意義。“一帶一路”國家院校和企業交流協會是由哈薩克斯坦教育部正式批準成立并注冊的非營利性組織,中方理事會包括“一帶一路”國家、英國和澳大利亞等15個國家的大學以及中國150多家高職院校。語文出版社通過中方理事會與我國高職院校埃及分校、俄羅斯分校、哈薩克斯坦分校、塔吉克斯坦分校及眾多東南亞分校一起共同策劃、設計教材主題和內容,提供凸顯不同國家特點的差異化國際中文教學資源。
該教材在設計過程中緊緊圍繞促進中文的跨文化傳播,選取能夠反映多元文化特點的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社會、歷史、經濟等方面的文化背景。同時,教材中融入了跨文化交流的實際情境,以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跨文化溝通技巧。所以,教材一經推出,就受到相關國家留學生的好評。
2.跨文化交流活動組織與實施。為了增強學生在國際中文教育環境下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組織和實施各類跨文化交流活動至關重要。近年來,我國高校舉辦了形式多樣的國際學生論壇、文化展覽、語言角等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與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互動的平臺。這些活動有助于拓寬學生視野,加深對他人文化的理解,提升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新疆高校為例,由于學校的俄羅斯、中亞留學生較多,學校經常舉辦多元文化交流與學習體驗活動,以此來增進中俄兩國及中亞學生的友好交流,借助活動的開展,有力推動國際中文教育,為其他學校開展類似活動提供了經驗。
三、高校國際中文教育跨文化傳播策略探討
(一)教學資源與師資隊伍建設策略
在高校國際中文教育跨文化傳播路徑中,教學資源與師資隊伍的建設是至關重要的,需要重點做好國際中文教師的培養與引進,完善相關政策,建設國際中文教學資源平臺。
1.國際中文教師培養與引進政策。為了提高高校國際中文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培養和引進合格的國際中文教師是必不可少的。針對本土教師,需要制訂完善的培養計劃,包括提供系統化、專業化的培訓課程。這些課程應該涵蓋語言技能、教學方法、跨文化溝通等方面的內容,以確保他們具備足夠的能力和知識來進行有效的國際中文教學。同時,需要結合俄羅斯、中亞等地的特點,充分融入相關國家文化方面的培訓內容,通過與其他國家或地區合作,建立合作交流機制,吸引有經驗和專業背景的海外華人或外籍人士來我校任教。設立獎學金計劃,吸引優秀的中文教育專業學生來我校深造,并為他們提供留校任教的機會。除了培養和引進國際中文教師外,還應加強對中文教師的評估和監督,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定期對教師進行績效考核,同時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以促進他們持續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
2.建設國際中文教學資源平臺。為了支持相關高校國際中文教育的發展,建設一個全面、豐富的國際中文教學資源平臺是必不可少的。這個平臺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課程資源。收集整理各類適用于不同層次和需求的中文課程資料,包括教材、教案、多媒體素材等,進行分類整理和標準化處理。還可以開發在線課程或遠程教育系統,為學習者提供靈活便捷的學習方式。(2)師資培訓資源。建立一個專門針對國際中文教師培訓的平臺,提供教學方法、教學技巧、課堂管理等方面的培訓資源。這些資源可以包括在線培訓課程、研討會、教師交流論壇等形式,以幫助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3)提供學習輔助工具和活動資源。例如,開發中文學習軟件、手機應用程序等,為學習者提供便捷的學習工具。同時,組織各類文化交流活動和體驗項目,豐富學生的語言環境和跨文化交流機會。(4)研究與合作資源。建立國際中文教育研究機構或中心,與其他高校或國際組織合作,共享研究成果和資源。通過開展合作研究項目、舉辦國際學術會議等方式,促進中文教育領域的學術交流和合作。
(二)學習者需求與教學內容匹配策略
在高校國際中文教育中,學習者的需求與教學內容的匹配至關重要。只有滿足學習者的需求,才能提供有效的教學,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可采取以下兩種策略。
1.跨學科課程設計與開發策略。跨學科課程設計與開發是一種將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融入中文教育的策略。通過引入其他學科領域的相關內容,幫助學習者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的中文知識。例如,在教授漢字時,可以結合語言、歷史和文化等多個領域進行講解,以增加學生對漢字形成和演變過程的理解。此外,跨學科課程設計還可以提供更多樣化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力。通過引入音樂、藝術或體育等元素,使學生的語言學習更加生動有趣,以更好地培養其創造力和綜合素養。
2.創新教學方法與工具運用策略。創新教學方法與工具運用是為了滿足學習者的多樣化需求,提高教學效果而采取的策略。在國際中文教育中,可以嘗試使用多種創新的教學方法和工具,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和主動學習。例如,在教學中可以引入項目式學習,讓學生通過合作完成相關主題項目的學習,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利用信息技術工具,提供更加便捷和個性化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自主練習和反饋。此外,還可以探索游戲化教學方法,在語言教育中引入游戲元素,通過競爭、獎勵機制等激勵方式,激發學生對中文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參與度,還能促進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更好地掌握語言知識。
(三)跨文化交流與溝通障礙解決策略
在高校國際中文教育中,跨文化交流與溝通障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培養學生的文化差異意識和跨文化交流技能。
1.文化差異意識培養策略。為了培養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意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念、習俗和禮儀等方面的差異。通過開展多元文化教育活動,如組織國際學生分享自己的文化特點、舉辦跨文化交流講座等,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并尊重他人的文化。其次,鼓勵學生參與跨文化交流實踐活動。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指導他們如何以包容和尊重的態度去處理這些問題。
2.跨文化交流技能培訓策略。為了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技能,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開設專門的跨文化交流課程或模塊。通過系統性地介紹跨文化交流的理論知識、分析實際案例并進行討論,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結合語言教學,加強對學生語言表達和語境適應的訓練。(2)在課程設置上融入跨文化交流要素。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逐漸形成對跨文化交流技能的意識,并積極實踐。(3)借助現代技術手段,如在線多媒體資源、虛擬實境等。在線培訓平臺的建設和利用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跨文化交流技能的訓練機會。
結語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中文作為一種重要的國際語言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因此,高校在開展國際中文教育時應該注重跨文化傳播的策略。在制定跨文化傳播策略時,高校應該充分考慮目標受眾的特點和需求。不同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同的語言環境、文化背景及教育體系,因此需要制定針對性的策略,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推動中文教育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升中文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張婧.跨文化背景下來華留學生教育策略研究:評《漢語國際教育視域下的跨文化傳播》[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3):233.
[2]高青龍.漢語國際教育中的文化傳播方式與傳播效果分析:評《漢語國際教育視域下的跨文化傳播》[J].中國教育學刊,2023(2):110.
[3]張婧.立足漢語國際教育 提升跨文化傳播效能:評《漢語國際教育視域下的跨文化傳播》[J].傳媒,2023(4):98.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Trans-cultural Diffus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JIAO Yang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College,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46,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full use of Trans-cultural diffusion strategie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which means that teachers in teaching activities need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situation, develop a targeted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from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students, train and introduce qualified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ers, build a comprehensive and rich platform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n order to make the international Chinese Trans-cultural diffu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hieve real resul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lated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the international Chinese Trans-cultural diffu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vides pertinent reference for teachers.
Key word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trans-cultural diffusion;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