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體育強國戰略指導下,我國正積極推動高校體育訓練改革。然而,在高校體育訓練中,各類運動損傷難以避免,這些損傷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職業發展均會產生不良影響。為進一步預防運動損傷,該文從學生自身、教師及學校3個維度入手,深入探究高校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期望能夠為高校科學開展體育訓練、降低運動損傷發生率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高校" 體育訓練" 運動損傷" 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 G8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813(2024)36-0018-03
Research on Sports Injuri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in College Sports Training
YAN Xiaode
Yuncheng Vocational Nursing College, Yuncheng, Shanxi Province, 0440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trategy of Sports Power, China actively promotes the reform of college physical training. However, various kinds of sports injuries will inevitably occur in college physical training, which will bring adverse effects to students' study, life and career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further prevent sports injuri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auses of college sports injuries from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students themselves, teachers and school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It's expect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physical training scientifically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ports injuries.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hysical training; Sports injuries; Preventive measures
高校體育訓練是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培育體育精神的重要途徑。然而,訓練過程中運動損傷時有發生,其不僅會危害學生的身體健康,削弱訓練效果,還可能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1]。因此,深入探究高校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的類型、影響及其成因,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
1" 高校體育訓練中的運動損傷類型及影響
1.1" 運動損傷類型
在現有研究中,運動損傷的類型依據不同的分類標準而有所差異。根據發病緩急程度,運動損傷可分為急性損傷與慢性損傷兩類[2]。急性損傷通常由直接或間接暴力所致,特點為發病急驟、病程短、癥狀突發,可細分為扭傷、拉傷、撞挫傷、脫臼、骨折等。慢性損傷則多因局部長期負荷過度、磨損或反復微細損傷積累而成,特點為發病緩慢、癥狀漸進、病程較長,可細分為關節炎、肌腱炎、疲勞性骨折、繼發性損傷等。
1.2" 運動損傷的影響
體育訓練中發生運動損傷,將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及職業發展產生多方面的不利影響。在學習方面,運動損傷會導致學生缺課或缺勤,減少有效學習時間,進而可能影響學業成績。同時,治療和康復過程需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進一步加重學生的學業負擔。在生活方面,運動損傷會給學生帶來身體上的痛苦,如扭傷、骨折等,可能長期困擾學生。此外,運動損傷還可能引發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如失落感、焦慮及抑郁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構成威脅。在職業發展方面,對于體育專業的學生而言,運動損傷可能導致其競技水平下降,錯失比賽機會,甚至影響整個職業生涯。嚴重的運動損傷還可能迫使運動員提前退役,縮短其職業生涯。
2" 高校體育訓練中的運動損傷產生原因
2.1" 學生自身因素導致的運動損傷
其一,技術動作不正確。部分體育專業學生經體育考試入學,相較于文化成績,其入學要求較低,這導致他們可能缺乏必要的理論知識支撐。在學習技術動作時,他們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模仿,難以深入理解動作原理,從而容易形成錯誤動作,增加了受傷的風險[3]。
其二,準備活動不充分。通常,教師安排的熱身活動多為一般性準備活動,而專門性準備活動較少且相對固定。當準備活動不充分時,機體功能未能充分激活就進行高強度訓練,這無疑會增加運動損傷的風險。
其三,運動后拉伸力度不足。大量運動后,體內會產生乳酸,若乳酸堆積過多,會導致肌肉疲勞、酸痛甚至痙攣。然而,在當前的高校體育訓練中,教練對學生的拉伸指導較少,學生拉伸往往較為隨意,這使得肌肉群不能得到有效放松。
2.2" 教師相關因素導致的運動損傷
其一,指導教師的理論知識基礎有待加強。大部分體育指導教師畢業于體育院校或師范類體育專業,但在工作后,由于多種因素,他們對理論知識的更新投入有所減少。這導致他們難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地安排訓練內容和強度,從而增加了學生受傷的風險。
其二,教師訓練計劃的制訂缺乏科學合理性。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部分體育指導教師往往過于依賴經驗,導致訓練計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較差。
其三,訓練后放松練習的監督不到位。僅有少數學生能在教師的實際指導下進行放松練習,而大多數學生僅獲得的是口頭提醒。加之學生學習壓力等問題,疲勞容易累積,進而加劇了運動損傷的風險。
其四,體育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培訓和晉升機會有限,這導致他們的教學熱情減退,職業倦怠現象明顯。這不僅影響了教師自身的教學質量和效果,還可能間接增加了學生運動損傷的風險[4]。
2.3" 其他間接因素導致的運動損傷
一方面,基礎設施不完善是重要原因之一。體育設施和場地的質量直接關乎運動安全。設施陳舊、破損或設計不合理,如跑道不平整、球場地面存在隱患、器械老化等,都會增加學生受傷的風險。
另一方面,營養補給不足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學生的營養狀況對其運動表現和恢復能力具有重要影響。若學生在運動前后未能獲得足夠的營養補給,尤其是缺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關鍵營養素,就可能導致身體疲勞、免疫力下降和運動能力下降,進而增加運動損傷的風險。缺乏足夠的能量補給,就會使得學生在進行高強度或長時間運動時,肌肉容易疲勞,反應速度也會變慢,這無疑加大了意外發生的可能性。
3" 高校體育訓練中的運動損傷防范措施
3.1" 學生方面的防范措施
3.1.1" 深化理論基礎
學生作為體育訓練的主體,應深入理解運動原理、技術動作執行要點、運動生理學及運動醫學知識。通過系統學習來準確掌握技術動作的執行標準,提高動作執行的精準度,從而提升訓練效果,有效降低因技術動作不當導致的運動損傷風險。
具體措施包括:首先,積極參與體育課程,認真聽講并做好筆記;其次,利用課余時間查閱書籍、觀看教學視頻等,進一步加深對體育訓練相關理論的理解;最后,與其他學生交流學習心得,共同提高。
3.1.2" 增強運動損傷防范意識
學生應充分認識到運動損傷對身體健康和訓練成效的潛在威脅,從而加強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在訓練過程中,學生應時刻保持警覺,密切關注身體的反應和信號,及時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具體而言,學生應養成訓練前進行身體檢查的習慣,確保身體狀態良好,無受傷或不適情況[5]。在訓練過程中,注意動作的正確性,避免過度用力或姿勢不當,并學會適當休息,避免疲勞訓練和過度訓練。
3.1.3" 充分預熱身體
熱身活動能夠激活肌肉、提高關節靈活性及增強心肺功能,為接下來的訓練打下堅實基礎。因此,學生應充分重視熱身活動,并認真執行。
在熱身時,應先進行全身性活動,如慢跑、跳繩等,以提高身體整體溫度,促進血液循環[6]。接著,針對特定訓練部位進行專項熱身,如拉伸肌肉、活動關節等,確保身體各部位均達到適宜的訓練狀態,從而降低運動損傷風險。
3.1.4" 訓練后自覺進行放松拉伸
訓練后的放松拉伸同樣至關重要。放松拉伸有助于緩解肌肉緊張、促進乳酸代謝及加速身體恢復。應根據訓練內容及自身情況,選擇適當的拉伸方法和動作,確保每個訓練部位都得到充分拉伸與放松。在拉伸過程中,應注意動作的流暢性和準確性,避免過度用力或姿勢不當,并注意呼吸與動作的協調。
3.1.5" 掌握自我防護技巧
學生應熟練掌握基本的自我防護技巧,如正確的落地姿勢、避免過度用力等。在訓練過程中,應學會自我管理,科學合理地安排訓練時間與強度。
具體而言,學生應根據自身身體狀況和訓練目標,制訂個性化的訓練計劃。在訓練時,應注意控制訓練的強度和頻率,避免過度訓練導致的身體疲勞和損傷。同時,應重視休息和恢復的重要性,合理安排訓練和休息的時間比例。
3.1.6" 優化營養補給計劃
學生應根據訓練需求及個人情況,合理制訂營養補給計劃。該計劃應包含充足的能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以支持身體的訓練與恢復。在飲食方面,應注重飲食的均衡與多樣性,避免過度依賴某種食物或營養素。此外,還應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和作息規律,為身體提供充足的能量與營養支持。在必要時可適當補充運動營養品或補劑,以滿足身體對營養的特殊需求。
3.2" 教師方面的防范措施
3.2.1" 拓寬體育理論知識的維度
教師應從運動原理、技術動作分析、運動生理學、運動醫學等多個方面,持續更新和拓寬自身的體育理論知識維度,確保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和全面性。這將有助于學生從多角度深入理解運動本質,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3.2.2" 提升對運動損傷預防的關注度
教師應將運動損傷預防納入日常教學和管理之中,使之成為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安全講座、案例分析、互動討論等方式,增強學生對運動損傷危害性的認識,提高學生遵守安全規則、采取預防措施的自覺性[7]。
3.2.3" 精心策劃個性化的訓練方案
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體能、技能水平和訓練目標,并制訂個性化的訓練方案。該方案應體現科學性和系統性,確保訓練負荷適中、動作規范,從而避免因訓練不當導致的運動損傷。
3.2.4" 完善訓練保護措施的實施
在訓練過程中,教師應完善保護措施,確保學生的安全。這包括為學生提供必要的防護設備、指導學生正確使用訓練器械、監督學生的訓練過程等。教師應重點關注學生動作的規范性,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以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
3.2.5" 加強心理素質與應對能力的訓練
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應對能力,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心態和自信心。通過模擬比賽、心理訓練等方式,教師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和抗壓能力,使學生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能夠保持冷靜和自信,從而避免因心理因素導致的運動損傷風險。
3.3" 學校層面的防范措施
在預防運動損傷的綜合策略中,學校需從多個維度進行全面考量與措施落實。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3.3.1" 強化訓練場地與醫療支持
一方面,學校應構建訓練場地與器械的定期維護與檢查體系,并確保其得到嚴格執行[8]。為此,應成立專業的場地與設施維護團隊,對場地平整度、硬度、摩擦力等關鍵指標進行定期評估,確保其滿足體育訓練的安全標準。同時,對器械的穩固性、完整性、功能性進行細致檢查,發現問題立即修復或更換。此外,學校還應建立應急響應機制,以迅速應對突發性的場地或器械問題,從而降低由此引發的運動損傷風險。
另一方面,學校應進一步加大對體育訓練與安全保障的投入力度。首先,增加體育訓練經費,改善訓練條件,引進先進的訓練器材和設施,確保體育生在優良的環境中開展訓練。其次,強化體育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設,完善安全責任制和應急預案,保障體育訓練在安全、有序的環境中進行。最后,學校應積極引入專業的體育醫療團隊,為體育生提供及時的醫療救治和康復服務,以減輕運動損傷對體育生身心健康的影響。
3.3.2" 優化體育生餐飲供應與營養指導
學校餐廳應針對體育生的特殊需求,提供科學合理的餐飲服務。為此,學校應聯合體育指導教師與食堂管理團隊,為體育生量身定制營養餐計劃。該計劃應根據體育生的體能消耗和訓練需求,合理搭配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確保體育生能夠攝入充足的能量和營養以支持訓練。此外,學校可將營養教育納入體育生的文化課程,幫助他們了解運動營養知識,引導他們科學飲食,從而避免營養不良或過剩導致的運動損傷風險。
4"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高校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及其防范措施的深入分析,可以發現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性。因此,高校應深入分析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并在日常體育訓練中強化學生的運動損傷防范意識,提升教師的運動損傷防范能力,并加強學校場地的建設與管理。通過這些措施,可以全面降低體育訓練中的運動損傷發生率,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為踐行體育強國戰略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周光海,熊玲,楊謙.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的原因及預防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24,14(10):23-25.
[2] 宮朝銘.試談高校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的原因與恢復策略[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3(22):53-55.
[3] 王金永.高中體育生運動損傷成因與對策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21.
[4] 劉曉蕾.體育教學訓練中常見的運動損傷及其預防、康復方法研究[J].體育視野,2023(17):110-112.
[5] 丁麓霈,張保國.體育運動訓練中的運動損傷及防范措施探析[J].拳擊與格斗,2023(5):31-33.
[6] 趙寶寶.三門峽市體育高考田徑項目考生運動損傷致因與防范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體育學院,2021.
[7] 王同媛.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原因與恢復策略[J].新體育,2022(20):103-105.
[8] 余軍,彭龍.高校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的原因與恢復策略研究[J].拳擊與格斗,2022(8):91-93.
作者簡介:閆曉德(1995—),男,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