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選取四川省2012—2021年綠色金融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關指標的數據,采用熵值法確定權重并測算綜合值,建立VAR模型。通過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探究兩者之間的相互聯系,得出結論:(1)通過提供資金支持,提升企業技術創新水平,引導產業轉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2)綠色金融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格蘭杰因果原因;(3)從長期來看,綠色金融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因此,四川省應采取加強政府引導、豐富綠色金融產品等措施推動四川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四川省;綠色金融;熵值法;高質量發展;VAR模型;企業技術創新;經濟發展
本文索引:王至純.<變量 2>[J].中國商論,2024(05):-105.
中圖分類號:F127;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4)03(a)--04
1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目標的轉變,高質量發展經濟成為目前的核心任務,構建綠色金融體系作為國家重要戰略,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截至2021年末,四川是我國最大的清潔能源省份,CDM和CCER項目都位列全國第一。文章通過研究四川省綠色金融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推動四川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2 文獻綜述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與之相關的各類環境問題頻頻出現,綠色金融應運而生。朱向東等(2021)認為綠色金融是金融創新的關鍵,通過調控資源分配方式,從而實現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邱海洋(2017)發現無論是廣義還是狹義的綠色金融對經濟增長都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田惠敏(2018)認為促進區域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能夠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黃富強(2021)以福建省為例,分析了在碳達峰碳中和大背景下綠色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實踐現狀,提出加強農業保險體系建設、鼓勵當地金融機構廣泛覆蓋綠色信貸產品等建議,從而推動福建省鄉村振興。史代敏等(2022)采用綠色全要素生產率衡量經濟發展質量,分析了綠色金融發展對綠色信貸、綠色投資、綠色證券、碳金融的影響機理、效應與特征,表明綠色金融發展水平的提升能夠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3 綠色金融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機制
3.1 引導產業轉型促進經濟增長
在我國雙碳目標的指引下,政府和金融機構建立了與綠色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市場機制。針對“兩高”企業制定懲罰機制、對綠色企業加以激勵,從而刺激傳統產業進行轉型;多地布局助推“兩高”企業向綠色輕工業模式發展,傳統企業和新興環保企業進行創新融合實現產業整合,低耗能、低污染企業向新型環保領域進行產業升級,使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也積累了大量資金,完成經濟和環境的有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3.2 技術進步推動經濟增長
近年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綠色金融的發展,投融資政策的制定也都在向綠色金融傾斜。綠色高新技術不斷嘗試的過程,是一項周期長、高風險且高投入的經濟活動,綠色高新技術企業和綠色低碳企業需要長期的資金支持才能有序發展,通過政策補貼和優惠利率能夠為企業引入資金,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直接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4 實證研究
4.1 模型和指標選取
4.1.1 模型選取
本文通過建立VAR模型來研究四川省的綠色金融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系。VAR模型一般表達式為:
其中,p為選取的滯后階數,Yt為內生變量向量;Xt為外生變量向量;μt為誤差向量,α1、α2…,αp以及β是待估系數矩陣。
4.1.2 指標選取
文章選取綠色投資、綠色信貸、綠色證券和綠色保險作為一級指標構建綠色金融評價指標體系,具體指標說明見表1。
本文選取經濟高效發展、經濟穩定發展、經濟綠色發展和經濟創新發展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具體指標說明見表2。
4.1.3 指標測算
文章借鑒大多數學者研究,采用熵值法確定權重并測算綜合值,計算步驟如下:
Step1:構建指標矩陣
假設m年有評價指標n個,Xij為第i年第j個指標對應的數值(i=1,2,…,m;j=1,2,…,n),可以生成m*n階指標特征矢量矩陣。
Step2:對指標標準化處理
為了指標之間的可比性,需要剔除數據的量綱影響,所以對評價指標有正效應和負效應時采用標準化處理。
正向指標:X’ij=
負向指標:X’ij=
Step3:計算指標序列的比重
, j=1,2,…,m
Step4:計算各指標的信息熵
gi=-ln(n)-1
如果pij=0,那么=0。
Step5:計算各指標權重
Wi=1-gj/
4.2 實證分析
文章借鑒大多數學者的研究,采用熵值法測算綜合值,數據結果見表3。
4.2.1 ADF單位根檢驗
如表4所示,綠色金融發展指數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的原始時間序列皆不平穩,但進行一階差分后,P值皆小于5%,ADF值皆小于1%的顯著水平的臨界值,表明一階差分后滿足平穩。
4.2.2 最優滯后階數
在構建VAR模型時對滯后階數的確定會影響最終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本文通過綜合LR、FPE、AIC、SC、HQ五個統計量指標準備來確定模型的最優滯后階數,結果如表5所示,確定最優滯后階數為2。
4.2.3 VAR模型的穩定性檢驗
用AR特征根進行判斷VAR模型是否穩定,圖1中的特征根都在圓內,所以VAR模型是穩定的。
4.2.4 格蘭杰因果檢驗
本文通過格蘭杰因果檢驗可以得出X和Y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如表6所示,結果表明四川省綠色金融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原因。
4.2.5 脈沖響應
如圖2所示,如果給綠色金融一個沖擊,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第3期后持續正向響應,表明綠色金融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有正向促進作用。如圖3所示,如果期間給經濟高質量發展一個單位沖擊,綠色金融持續負響應。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本文通過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探究了四川省綠色金融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得出以下結論:(1)通過提供資金支持,提升企業技術創新水平,引導產業結構向綠色產業轉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直接促進四川省經濟高質量發展;(2)格蘭杰因果檢驗表明,四川省綠色金融是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原因;(3)脈沖響應函數圖表明,如果給綠色金融一個沖擊,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第3期后持續正向響應,從長期來看,綠色金融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綜上所述,當地政府和金融機構必須認識到綠色金融的重要作用,持續發展綠色金融,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水平將會得到不斷提升。
5.2 建議
5.2.1 加強政府引導
根據外部性理論和庇古稅理論,政府進行適當的干預,對造成污染的工廠征稅,對帶來正外部性的綠色企業給予補貼。綠色生產成本越小,能產生的間接效益就越大,企業所獲得的利潤更多從而更加主動轉型綠色生產。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合理使用稅收等財政政策為企業提供稅收優惠和綠色生產補貼,從而引導產業走低碳環保生產路線,促進經濟增長。
5.2.2 豐富綠色金融產品
目前,各國的金融機構都在為提高綠色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和覆蓋率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和互聯網。四川省金融機構首先應自我創新,抓住新興技術發展的機遇,積極推進“大數據+綠色金融”模式,發揮雅安大數據工業園和成都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的優勢,推動綠色金融與創新技術相結合的實踐。其次應積極創新金融產品,豐富綠色金融市場,滿足多樣化綠色消費需求。
5.2.3 樹立綠色意識
成都已啟動“綠色氫都”建設,加速發展清潔能源的運用,有助于四川省企業的綠色發展。企業作為主要受益方,也必須承擔起促進四川省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雙重責任,應對內部員工進行有針對性的綠色金融宣傳教育,同時從傳統財務管理轉向綠色財務管理,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結合。
參考文獻
朱向東,周心怡,朱晟君,等.中國城市綠色金融及其影響因素: 以綠色債券為例[J].自然資源學報,2021,36(12):3247-3260.
田惠敏.綠色金融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J].中國科技論壇,2018 (4):2-3.
邱海洋.綠色金融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7 (38): 53-59.
黃富強.綠色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與思考: 以福建省為例[J].產業創新研究,2021(23): 49-51.
史代敏,施曉燕.綠色金融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機理、特征與實證研究[J].統計研究,2022,39(1):31-48.
孫焱林,陳青青.綠色金融發展對技術進步、經濟增長的影響: 基于PVAR模型的實證研究[J].金融與經濟,2019(5): 28-33.
劉海英,王殿武,尚晶.綠色信貸是否有助于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 基于綠色低碳技術進步視角[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60(3):96-105.
李倩,陳帥.河南省綠色金融、技術進步和就業的關系研究: 基于向量誤差修正模型[J]. 科技和產業,2021,21(9):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