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 邢志偉
評價一節好課單憑講了多少知識點,做了多少道題顯然是不夠的.一節好課需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可以大膽思考、自由表達,放飛思緒、勇于創造,而這些就決定教師在上課時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預設來進行.教師在上課時要善于觀察學生的言行,掌握好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而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以此保證學生的參與度,引導學生完成知識體系自我的建構和完善.然現實教學中,部分教師更加關注預設,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完全按照自己的預設進行知識的講授,即使學生提出問題也置之不理,待完成課堂講授后再用“懂不懂”“會不會”來進行簡單的師生互動.殊不知因為缺少課堂觀察使課堂淪為了教師的獨角戲,教學計劃是順利完成了,那么教學目標真的實現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沒有進行仔細的觀察,忽視了課堂生成性資源的利用,這樣就降低了學生的參與度,課堂氣氛沉悶,效率低效[1].為此,若想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大化,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必須運用觀察,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使之更適合班級學情,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此活躍課堂,促進學生發展.那么,數學課堂上如何運用觀察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呢?
觀察學生的言行是教師了解課堂和了解學生的主要手段,可為教師有效調整教學策略提供第一手資源.為此,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的課堂,讓學生勇于表達.但是民主并不代表完全放手,那樣容易使課堂出現偏移,不僅難以實現教學目標,而且學生的思維過于發散,缺乏一定的邏輯性,難以實現知識的生成.教師必須有效控制課堂才能做到形散神不散,從而保證課堂順著學生的思維正向生成,為教學目標的實現保駕護航[2].
例如,在“等比數列概念”教學時,大多教師常引用經典的“米粒”故事,其目的是讓學生從米粒的變化中體驗等比關系,進而逐漸抽象出概念.然在教學中卻有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么多米粒,格子里放得下嗎?”顯然學生的思考方向與所要引出的知識點并不相關,但它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了學生思維的嚴謹性.面對這種質疑,部分教師認為其與課堂生成無關,為此不予理睬;也有部分教師感覺該生的思維過于死板,難以抓住重點,通過訓斥的方式將學生的思維拉回到正軌,這樣的方式表面上看確實很高效,然而卻扼殺了學生參課堂與的積極性,慢慢地大家都不愿意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了,久而久之,學生對數學學習表現出冷漠和消極,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也不利于教師更好地把控課堂.為此,教師可以這樣引導:“某些學生的擔心很有道理,聯系生活實際找到了實際示例的漏洞,為了保證嚴謹性,看來應該做一個假設,例如,假設格子無限大,可以放無數多的麥粒,這樣問題是不是解決了呢?”這樣增加了“假設”既幫助學生跳出了思維的誤區,又肯定了學生的想法,保護了學生的自尊.相比前面兩種,顯然后面的處理方法效果更佳.這樣通過觀察,教師及時捕捉到了有效信息,通過引導讓學生抓住了問題的本質,促進了課堂的有效生成.
在教學中,學生的課堂情緒和心理狀態往往會影響課堂效果,為了調動學生和激發學生的樂觀情緒,教師應多給予學生激勵的評價,借此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增強學生的靈動性,從主觀心理上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心態,促進知識的正向遷移.
例如,對于等比數列求和公式的推導,當公比q≠1時,則Sn=a1+aq1+a1q2+……+a1qn-1,這是大多數學生最容易寫出的求和形式,然在教學中有個基礎薄弱、不善于表達的學生提出了倒序求和法.該生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讓教師有些意外,教師并沒有急于評價,而是鼓勵學生按照該生的思路嘗試求和.雖然大多數學生沒有得出結論,即使寫出結論也出現了運算錯誤、公式錯用等問題,出現了錯誤遷移,然教師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就是對該生的一種肯定,這樣通過共同探究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激勵全體學生要敢于嘗試和創新,培養多角度分析和觀察的好習慣.
每個學生都有其不同的個性特點,教師只有認真觀察,才能適時地抓住機會,給予恰當的激勵,讓學生在師生和生生的積極互動中養成積極的心態,從而活躍課堂、發展課堂.
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合作學習已成為一種常態,在教學中教師常組織學生通過討論和小組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3].那么,要提升學生合作效率,提高課堂有效性,教師就不能是小組數學活動的旁觀者,而應該成為他們的合作伙伴,通過觀察和參與小組合作活動掌握數學活動的方向,找出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為后期的教學活動提供有價值的資源.
例1同角三角函數關系的探究.
師:請大家在表1中填寫數據,觀察它們之間存在的內在關系.(教師PPT展示表1.)

表1
問題給出后,學生很快地完成了表1數據的填寫,但在探究三者關系時卻有些無從下手,為此,教師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在學生合作討論時,教師巡視并聆聽學生的分析過程.通過觀察和分析發現,有部分學生因為提前預習了教材,就直接給出了關系式;有些學生感覺無從下手,于是嘗試在教材中直接尋找答案;有些小組將尋找關系式的任務交給了個別學優生,其他人靜待結果;等等.通過觀察發現問題后,教師及時利用問題進行引導.對于遲遲找不到突破口的小組,教師提醒學生從加減乘除或平方運算的角度去思考;引導已經預習或在教材中發現內在關系的學生對表格數據進行驗證,看看是否符合規律,同時想一想是否需要限定α;對于那些旁觀者,讓他們也積極提出自己的想法,通過相互合作來提升個人能力.經過教師的及時引導,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小組討論,這樣每個人都有事情做,每個人都有收獲.
課堂練習既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又能幫助教師發現一節課存在的問題,便于教師作出合理、有效的課堂小結.當然,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離不開教師的觀察.教師通過觀察解題速度,了解學生知識點掌握的熟練程度;通過觀察解題方法,了解學生的思維動向;通過觀察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找到知識理解上的漏洞.只有通過觀察才能及時調整,進而發揮課堂練習價值,提高學生解題能力,促進學生能力發展.
例2若關于x的不等式|x-3|+|x-4| 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順利完成了例2的求解.為了達到鞏固和強化的目的,教師又給出了一道變式題目. 變式1若關于x的不等式|x-3|+|x-4|>a的解集為R,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教師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觀察學生的求解過程.大多數學生可以獨立完成,然也有少部分學生需要與原題進行對比,參照原題的步驟進行求解,可見,對于例2的求解還有部分學生沒有完全消化.基于此,教師又追加了幾道變式題目,進而幫助掌握不熟練的學生進一步強化,幫助已經理解的學生進一步提升. 變式2若關于x的不等式|x-3|+|x-m| 變式3若關于x的不等式|x-3|+|x-m| 變式1也許可以通過模仿順利求解,然若對原題沒有學懂吃透,學生在求解下面兩道變式題目時就會出現問題.教師通過觀察學生解題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及時修補,以此提升習題效率. 總之,教師若想更好地駕馭課堂,提高課堂效率,就需要將觀察融入數學課堂,通過觀察學生言行、關注度、心理特征、解題效率等,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以此提升教學水平,發展學生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