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短視頻是當下最熱門的傳播形式。本文基于短視頻的傳播特性和地方主流媒體的職責定位,分析地方主流媒體利用短視頻講好地方故事的敘事方式,提出地方主流媒體應把打造本土化精品短視頻作為提升傳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在日漸擁擠的短視頻傳播陣營中“突圍”出來,實現轉型升級。
【關鍵詞】短視頻;主流媒體;地方故事;進路
日新月異的網絡信息技術為傳播活動持續賦能,在諸多新興傳播形式中,短視頻因其短小精悍、集諸多傳播要素于一體、能在短時間內捕獲受眾注意力而迅速占領傳播“高地”,成為當下受眾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之一。短視頻的崛起給地方主流媒體帶來巨大沖擊的同時,也給地方主流媒體轉型發展帶來契機。如何利用短視頻提高地方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更加生動地講好地方故事、傳播地方文化,是當下地方主流媒體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短視頻有效助力地方主流媒體轉型
(一)順應傳播格局變化趨勢
在信息獲取效率高、門檻低的移動互聯時代,受眾的閱讀習慣傾向于碎片化、快節奏閱讀,喜歡關注直觀、高效、傳播要素豐富的新聞信息。短視頻就是這樣一種迎合現代受眾觀看習慣、集諸多傳播要素于一體的傳播形式,運用短視頻進行新聞信息傳播,已然成為當前媒體格局中“回報”最高的傳播方式[1]。進入融媒時代后,地方主流媒體紛紛通過轉型來拓寬生存路徑,并在新的傳播格局中順應趨勢,將短視頻作為地方敘事的重要載體,提高媒體的內容生產力、新聞輿論傳播力和引導力。
(二)增強內容傳播效果
短視頻的特點,一是圖文聲并茂,信息量集中,觀賞性強,二是體量小,時間短,主題明確,內容精練,符合現代受眾的碎片化觀看習慣,而且能在第一時間獲取用戶的注意力。移動互聯時代,受眾注意力就是流量,而流量是地方主流媒體在融媒體時代破局的關鍵因素之一。通過短視頻講述地方故事,能夠將傳統平鋪直敘的敘事方式變得富有立體感和層次感,增強新聞內容的感染力,使地方主流媒體生產的內容更加貼合受眾需求。
(三)擴大內容生產范圍
短視頻是現階段熱度最高的傳播方式之一,但主流媒體以短視頻形式進行內容傳播的目的并不僅僅是謀求流量[2]。事實上,短視頻對于有轉型需求的媒體而言是擴大內容生產范圍的必經之路:以短視頻為依托,重大新聞事件的現場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凸顯,平凡的生活場景能在鏡頭語言的烘托下富有浪漫氣質,抽象的科普知識被具象化呈現后變得淺顯易懂等。這些都是主流媒體為講好地方故事所追求的傳播效果。除此之外,短視頻在進行內容呈現時有著其他傳播形式所不具備的優勢——即時性和互動性極強,低門檻的評論區吸引受眾暢所欲言,可以進一步增強用戶的閱讀體驗。
二、地方主流媒體利用短視頻講好地方故事的敘事方式
融媒體時代,轉型是地方主流媒體的一大要務,進行短視頻化的內容生產則是地方主流媒體轉型的重要抓手。在利用短視頻報道區域新聞時,各地方主流媒體基于自身的稟賦條件和風格定位,采取了側重點各異的敘事方式,為受眾帶來別開生面的短視頻新聞觀看體驗。
(一)基于熱點話題的短視頻地方敘事
在信源龐雜、信息獲取門檻低的融媒體時代,地方主流媒體要堅持新聞傳播“內容為王”。這不僅是地方主流媒體的核心競爭力所在,還是優質短視頻敘事的基本要求。為此,在進行短視頻新聞生產制作時,必須優選話題。
在側重話題屬性的短視頻敘事實踐中,有地方主流媒體一改以專業生成內容(PGC)為主的內容取向,大幅提高用戶生成內容(UGC)在內容總量中的權重,實現PGC與UGC的互動互補,生產模式也漸趨多元[3]。比如,在2024年的“廣西三月三”傳統節日到來之前,南寧日報社向用戶廣泛征集與該節目有關的視頻內容。這些內容都是用戶自己拍攝、剪輯而成。南寧日報社將這些素材進行篩選,以短視頻新聞的方式發布,讓本土和外地受眾都領略到豐富而濃郁的傳統民族風情。短視頻《“三月三”限定皮膚上線》在抖音上線后,僅5天就獲得76.7萬次的瀏覽量、21.3萬個的點贊量、3.4萬條的評論量。又如,《南國早報》在話題選取上堅持把傳播正能量和服務受眾相結合,在內容生產方面兼顧休閑娛樂、生活服務、知識普及、文化傳承等,以較高的參與度介入本土重大新聞事件報道。2024年第二十一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以下簡稱“東博會”)暨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以下簡稱“峰會”)期間,《南國早報》每日密切跟進活動進展,以短視頻形式第一時間向受眾傳播有關東博會和峰會的大小事宜,如《外國人來廣西不迷路 民警提供多語種服務》《“館好大、人好多、規格好高!”香港客商表震驚》《給外國友人億點震撼!巨型火鍋征服“外國胃”》等短視頻新聞在選題上不拘一格,但都旨在增強東博會和峰會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二)基于主導功能發揮的短視頻地方敘事
地方主流媒體必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地方主流媒體生產制作的新聞多以百姓視角為出發點,報道內容則以密切關乎國計民生的社會事件、重大新聞議題等為主。進入融媒體時代,尤其是隨著能夠時刻記錄當下生活的短視頻興起,人人都可以成為傳播的源頭,公眾對傳播活動的影響力不斷增大。在此趨勢下,促進時政新聞與社會新聞的互融互動,拓寬公眾參與互動的渠道,成為地方主流媒體轉型發展的路徑之一。在融合“公域新聞”和“私域新聞”的實踐方面,多地主流媒體有著豐富的成功經驗[4]。四川廣播電視臺開發“四川觀察”,該視頻號密切跟進宏大社會議題,比如反貪反腐、世界軍事、科技成果等,并在嚴肅的議題中高密度穿插相對微觀的社會議題。例如,2024年10月“四川觀察”抖音號發布的短視頻新聞中,有12條為政治方面的內容,11條為文化類,9條為涉及法律,7條為科技類,其余20余條則是休閑娛樂性類。在以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通過發揮主導功能體現媒體格調的敘事策略下,“四川觀察”生產的短視頻新聞,一方面滿足了本土受眾獲取當地社會新聞的需求,另一方面強化了“四川新聞”的權威性及“網感”。
(三)基于新聞深度報道的短視頻地方敘事
短視頻的時長短,需要對內容進行高度凝練,在數十秒或幾分鐘時間內集中呈現。這是短視頻能夠迎合受眾碎片化閱讀習慣的原因所在,但也決定了短視頻并不適合進行深度敘事。如何彌補短視頻的這一“短板”,彰顯自身的深度敘事能力,是轉型中的地方主流媒體必須研究的課題。為了用短視頻的形式做到“小切口大敘事”,地方主流媒體往往通過序列化敘事的方式,對同一個新聞主題推出系列短視頻報道。例如,2023年11月5日,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以下簡稱《學青會》)開幕式在廣西體育中心體育場舉行,《南國早報》就以系列報道的方式全程跟進此次盛會,報道對象包括且不限于賽事進程、臺前幕后的人物個體或群像、現場實況、周邊趣事等,先后推出了600多個相關短視頻,這些視頻中不乏由淺至深、層層遞進的系列短視頻。例如,長相神似某女星的南寧女孩先因外貌而出圈,在網絡上引起廣泛關注,后續《南國早報》抓住這一熱點,制作了這名新晉“網絡紅人”的專題報道,使意猶未盡的受眾得以進一步了解這個女孩。這些短視頻為受眾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走近學青會的機會,也讓外地受眾對這一在廣西舉辦的盛會及其花絮留下深刻印象。諸如此類的序列性本土敘事,在其他地方主流媒體的短視頻新聞生產中同樣可見,其共性就是媒體緊跟報道對象的議程節奏,對議程本身及其“周邊”進行全方位記錄和展現,用廣度來彌補短視頻敘事深度不足的缺憾。
三、地方主流媒體利用短視頻講好地方故事的創新路徑
(一)提升采編人員新媒體素養,創新生產思維
根據《2023年短視頻行業研究報告》發布的調查結果,短視頻的主要受眾為00后群體。為了持續滿足這一龐大受眾群體的信息獲取需求,地方主流媒體在生產短視頻新聞時不僅要了解年輕受眾的關注點和閱讀習慣,還要循序漸進地提高年輕媒體從業者的比重,將符合時代潮流的媒體運營思維引入短視頻新聞生產中,制作出能夠引起主體受眾共鳴的優質短視頻。因此,地方主流媒體需要不斷提升采編人員的新媒體素養,創新新聞生產思維,持續打造出令受眾眼前一亮的短視頻新聞產品。媒體從業者要致力于提高對熱點話題的敏感度,增強利用短視頻進行熱點傳播的能力,提升短視頻敘事的效果。
(二)創新短視頻新聞敘事方式,增強內容吸引力
地方主流媒體具有自媒體難以企及的影響力、權威性及深度敘事能力等優勢。一方面要發揮自身的地域影響力優勢,抓住本土熱點話題,打造具有主流媒體格調的優質短視頻新聞產品,強化受眾對媒體品牌“有質感”“有追求”的印象;另一方面要擴大短視頻新聞的傳播覆蓋面,將有趣、有用、有意義的新聞都納入短視頻新聞生產范圍中,培養用戶對媒體品牌的信任和黏性。進入融媒體時代后,主流媒體構建起以“兩微一端”為基本支點的傳播矩陣,通過整合主流媒體的宣傳引導功能和民生服務功能,生產了大量兼有守正創新和民生導向的精品短視頻新聞,影響力不斷提高。
隨著短視頻成為傳播領域的寵兒,短視頻內容日漸龐雜起來,在聲浪疊加、流量當先的時代,主流媒體必須堅守好輿論宣傳主陣地,堅持“內容為王”原則,以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為己任,把黨的聲音傳得更深、更廣。應秉持“小切口、大主題”的敘事理念,從群眾身邊的故事入手,聚焦民生熱點,凸顯主流媒體的社會責任,著重將生產資源投入具有鮮明地域屬性、獨特人文底蘊的主題上,打造以人民為中心、緊扣時代脈搏的精品短視頻新聞。
(三)優化短視頻新聞生產流程,提升傳播時效性
進入融媒體時代,網絡中大量涌現的自媒體稀釋了主流媒體的影響力。為了化被動為主動,地方主流媒體不僅要堅守輿論主陣地不動搖,用專業性和權威性應對自媒體的競爭,也要汲取自媒體的有益經驗,搶占新聞發布的先機,以便在流量領域拔得頭籌。地方主流媒體為了改變傳統新聞生產“單頭創作、多處分發”的模式,即對標新媒體圖文和報紙端的需求進行文本撰寫與圖文排版、對標廣播端和電視端的需求進行文稿配音和鏡頭剪輯,在此基礎上進行文稿精簡、視頻配音,再以短視頻形式發布出去。但是,在這種新聞生產模式下,短視頻反而成了“墊底”的工序,這顯然違背了短視頻時代的新聞生產理念。
為了扭轉這一態勢,地方主流媒體應加快重塑新聞生產流程,按照現場采編、云端傳輸審核的方式簡化短視頻產品的制作程序,最大限度地提高短視頻新聞的時效性。現階段,人工智能技術為進一步提高短視頻新聞的生產效率提供了可能性,地方主流媒體要在技術配套上做到與時俱進,發揮人工智能的輔助功用,用短視頻進行更加全面、更加生動、更加具有時效性的地方敘事。
(四)豐富短視頻新聞形式元素,提升內容觀賞性
引人入勝是短視頻在現代傳播陣營中的一大制勝法寶。但是,大多數短視頻,尤其是自媒體生產的短視頻僅停留在簡單敘事的層面:用戶用移動終端拍攝記錄下相關的新聞事實,進行簡單剪輯后直接呈現為短視頻。此類短視頻往往平鋪直敘,缺乏技術含量,也就算不上精品短視頻。主流媒體在進行短視頻地方敘事時,如果同樣采用平鋪直敘,將無法體現媒體的專業水平。為了增強短視頻內容的觀賞性,使地方敘事具有感染力,就要做好內容、畫面、音樂、標題、字母、封面等要素的相互協調,將短視頻打造為兼有故事性和藝術性、令受眾眼前一亮的精品。通過不斷完善敘事手法和剪輯設計,以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四、結語
短視頻給地方主流媒體的發展帶來契機。為更好地應用短視頻實現轉型升級,地方主流媒體要不斷提升采編人員的新媒體素養、創新短視頻新聞敘事方式、優化短視頻新聞生產流程、豐富短視頻新聞形式元素,重視打造本土化精品短視頻,使短視頻的劇情敘事更具專業度和觀賞性。通過用短視頻講好地方故事,不斷提升地方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潮
參考文獻
[1]何天平,宋航.以產品化思維推動媒體融合創新:基于主流媒體短視頻傳播的考察[J].中國記者,2022(8):49-52.
[2]宋建武,李蕾,王佳航.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專業內容生產的創新趨向:基于2018—2021年中國新聞獎媒體融合類獲獎作品的分析[J].新聞與寫作,2021(12):85-91.
[3]胡萍.融媒體背景下移動短視頻新聞傳播的發展[J].中國傳媒科技,2022(8):46-49.
[4]孫珊珊.短視頻新聞的創新發展途徑[J].西部廣播電視,2022(1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