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時代,媒體融合已成為一種無處不在、影響深遠的媒體現象、社會現象,也成為思想宣傳的有效手段。融媒體作為互聯網時代媒體發展的大趨勢,在輿論傳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是新媒體時代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的重要輿論平臺。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提升人們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認識、堅定獨立自主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方向的信念以及抵御腐朽思想侵蝕等,需要充分利用融媒體優勢。如何通過融媒體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引導民眾認識到中國式現代化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種現代化模式,是做強主流輿論、鞏固社會主義思想和堅定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的信念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文章以此為突破口,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分析了融媒體視域下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感人故事的重要價值:構建話語體系,掌握話語主動權;增強文化自信,實現資政育人;強化精神力量,堅定道路自信。文章認為,在實踐過程中要堅持理論性與通俗性相結合原則、守正與創新相結合原則、獨特性與包容性相結合原則。文章提出了融媒體視域下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的路徑:打破西方敘事,獨立自主講故事;打破空談唱高調,倡導實干興邦;打破思想迷惘,堅定立場講理論。
關鍵詞:融媒體;中國式現代化;文化自信;精神動力;輿論傳播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4-0040-04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9年度云南省教育廳科學基金研究項目“西南地區貧困縣精準扶貧的民眾共識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9J0926
融媒體是整合全部媒體資源的系統性媒體傳播體系。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因此,其重要作用和偉大貢獻需要講清楚、講明白,讓更多人理解和信服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性。新形勢下,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需要加強融媒體的助力,尤其是在融媒體視域下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的價值底蘊、原則遵循和對策路徑,能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
(一)建立話語體系,掌握話語主動權
構建特色話語體系,掌握話語主動權是融媒體視域下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的價值所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增強底氣、鼓起士氣,堅持不懈講好中國故事,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相適應的國際話語權”[1]。隨著世界經濟下行,個別西方國家企圖通過貿易保護主義、實施單邊制裁等損人利己的手段維護本國利益,通過“破壞世界平穩秩序”“威脅各國發展利益”等攻擊型輿論話語抹黑中國現代化發展,以粉飾自己的單邊制裁等不正當行為。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存在真實和主觀的“反差”[2]。這就需要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運用移動互聯網及眾多新媒體,靈活多樣地展示中國式現代化對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價值和深遠影響。中國式現代化因不同于其他國家現代化的一般特征而備受世界人民關注,因此以其為宣傳切入點來推動我國的國際話語體系建構,進而掌握話語主動權切實可行、意義重大。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將話語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運用融媒體整合媒體資源,以中國特色敘事方式來講述中國式現代化故事,豐富內容傳播的形式,提升內容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增強文化自信,實現資政育人
增強文化自信,實現資政育人是融媒體視域下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的重要價值所在。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3]。堅定文化自信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持久力量,增強了民族認同,抵御了“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想的侵蝕,也有利于我國精神文明建設。
資政育人是我國文化建設的內在需要,文化發展繁榮需要政策支持和引導,使其在正確的道路上健康發展。“發展融媒體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高度統一。”[4]運用融媒體來展現中國式現代化故事,讓人民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情況,明白中國式現代化所蘊含的人類社會發展邏輯,理解其中艱辛曲折,這有助于推動人民群眾從思想上重視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并主動維護其發展成果,更重要的是以共同的信念凝聚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共建共享其成果。
(三)培育精神力量,書寫精彩篇章
融媒體視域下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也有利于培育精神力量,書寫精彩篇章。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3]。以融媒體助力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更易培育個人精神力量。
精神力量是主觀能動性的源泉,物質生活水平與精神文明水平相匹配才能使社會和諧穩定。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70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這不僅是中國的巨大變化,也是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更是中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巨大貢獻。用生動多樣的內容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歷程、豐碩成果和光明未來,加深人民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強有力地駁斥不實謠言、對歷史事實的歪曲[5],讓更多人愿意接受中國式現代化的相關內容,培育自豪感、認同感和幸福感,進而以這種精神力量支撐起人民群眾對中華民族獨立探索現代化道路的信心,凝聚奮躍而上的蓬勃力量。
人民群眾既是融媒體視域下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的受眾,同時也是傳播主體,他們的道路自信不斷增強,可以在為中國式現代化拼搏奮斗中書寫更多精彩篇章。
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不僅可以在精神層面堅定人們對中國式現代化的信念,還能夠在實踐層面助力精神文明建設,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移動互聯網時代,需要融媒體在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應該堅持如下原則以保證其順利實現。
(一)理論性與通俗性相結合的原則
融媒體視域下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需要堅持理論性與通俗性相結合的原則,要善于將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論轉化為鮮活的故事、生動的例子[6]。如今,移動互聯網引領新媒體深度融入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所及受眾的理論素養、知識層面和接收信息能力各異,這就要求在內容制作過程中兼顧受眾不同特點,策劃深淺不一的內容進行傳播。理論性是指在內容上有深度,講解專業性知識以提升可信度。論及某事當以事實為依據,從緣起至發展各個階段都應邏輯清晰,對于其存在價值也應立足于唯物史觀去解釋。通俗性是指在內容上由淺入深,形式上根據不同媒介形式,使用更簡潔的表達以便于非專業人士理解學習。通俗性強則有利于信息在更廣泛的人群中傳播,關鍵在于將晦澀艱深之理以更直白易懂之語說清。二者結合指在進行內容創作和語言表達時,應針對不同受眾群體對理論性和通俗性的接受程度靈活變化,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平衡內容深度和受眾廣度是此原則的目的。“將傳統媒體長期以來積累的內容生產優勢與新媒體技術優勢進行深度融合,可以滿足融媒體時代受眾的多元需求。”[7]融媒體視域下,在保證內容質量基礎上,須有針對性地向不同群體講述中國式現代化故事,確保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
(二)守正性與創新性相結合的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旗幟鮮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1]。融媒體視域下,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需要堅持守正性與創新性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守正性就是在行事上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保證指導思想占據輿論主流地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8]。守正不意味著因循守舊,仍需以實踐強化認知,讓人民從親身實踐中保持思想內核的守正性。堅持創新是指在實踐中保持內容和形式的與時俱進,既能引人注意,又能不落俗套。保持創新符合事物發展一般規律,堅持守正性與創新性相結合本質上也是在革故鼎新。馬克思主義是“活”的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將其中國化、時代化,以鮮活有生命力的馬克思主義來鞏固其作為指導思想的地位。二者相輔相成,互為對方的發展提供動力。在融媒體視域下,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通過守正性以保證主流輿論的社會主義性質及其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目的,又以創新性實現傳播形式向移動互聯網端轉變,增強內容多樣性,實現高效高質量傳播中國式現代化故事。
(三)獨特性與包容性相結合的原則
講清楚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9]。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探索和生動實踐中創造出來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獨特性是指符合自身特殊條件,根據自己的現實情況獨立作出判斷。我國現實條件復雜,因此在面對諸多問題時不可能照搬照抄他國以往經驗,而是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借鑒有益經驗,提出獨特的解決方案并以實踐檢驗。堅持獨特性一方面是獨立自主,另一方面是文化自信。馬克思主義先進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皆是精神內核,理應堅持自身獨立性,開辟本民族自己的發展道路。僅僅具有獨特性還不夠,同時也需要堅持包容性。包容性是事物能夠持續良好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對內兼收并蓄,對外求同存異,理解各自差異并在此基礎上協調共進。堅持包容性可以在內保持穩定,在外吸收發展,二者相結合就是在保持自身獨特性的同時,允許多樣的事物共存并主動吸收外來有益經驗。在融媒體視域下,一方面是立足專業性和實踐性講出獨具特色的中國式現代化故事,另一方面也在百花齊放中探尋進一步講好故事的方法,并學習借鑒以往和他人成功經驗。
緊跟時代發展,創新媒體傳播方式以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具有重要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會講故事,講好故事十分重要”[10]。在堅持上述原則基礎上,根據融媒體發展實際情況,結合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發展現狀提出幾點對策,以助力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以實踐為基礎打造強大的主流輿論。
(一)打破西方敘事,獨立自主講故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3]。融媒體視域下,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需要建立話語體系,掌握話語主動權,堅持獨特性與包容性相結合的原則,做到打破西方敘事,獨立自主講故事。自工業革命以來,西方國家因先進生產力長期牢牢把控著國際話語權,并以此服務于其全球貿易戰略。當今世界發展進入新的時代,各發展中國家尤其新興市場國家后來居上,越來越需要與經濟地位相匹配的國家話語權。這既是唯物史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一般規律的客觀要求,也是建設公正合理的國際傳播新秩序的現實需要,需要廣大發展中國家依據客觀規律主動推進國際傳播新秩序建立,破除“歷史終結論”等謬論,以證西方話語之偽,立自身話語之實。“現在,國際上理性客觀看待中國的人越來越多……這是主流媒體的歷史機遇,必須增強底氣、鼓起士氣,堅持不懈講好中國故事。”[11]要想在融媒體視域下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就要打破西方敘事框架,構建中國式話語體系,一破一立,雙管齊下,通過融媒體新技術的深度開發和廣泛應用,把握媒體傳播新領域、新技術,只有用自己的話語概念,才能在融媒體視域下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
(二)打破空談唱高調,倡導實干興邦
融媒體視域下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需要打破空談唱高調,倡導實干興邦,實事求是講奉獻。在當今融媒體視域下,信息傳播廣泛且迅速,空談唱高調等信息會被快速傳播,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實事求是講奉獻就是在考察事物發展實際情況時,真實地展現其對國家、社會和人民創造的貢獻,真實匯報以求全面準確地反映實際,及時宣傳對集體或個人作出的突出貢獻。只有在社會層面大力弘揚這種實事求是、無私奉獻的精神,才能激發全民踏實肯干的創造熱情。“互聯網日益成為凝心鑄魂的主陣地和爭奪人心的主戰場。”[12]在這種背景下,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就要主動占領網絡陣地,充分利用融媒體優勢,以高質量的正面宣傳,弘揚主旋律,深化民眾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螢火之光匯聚也可與皓月爭輝。在融媒體視域下,省、市、縣各級融媒體中心要積極深入挖掘各領域貢獻突出的人物事跡,以基層普通群眾和黨員干部的點滴事跡為故事之源,深挖人民愛國奉獻的小事大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13]。得益于融媒體強大的整合協調能力,可免于地域之限,盡可能地深入基層以發現每個普通人的溫暖事跡,倡導實干興邦。“那些熠熠生輝的偉人形象、深入人心的英雄形象和充滿魅力活力的新人形象”[14],可形成中國式現代化故事共同的內容基礎。打破空談唱高調,將更多注意力放在基層中實事求是做奉獻的小事上,倡導實干興邦,才能讓人民群眾更加感同身受,以此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
(三)打破思想迷惘,堅定立場講理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3]。融媒體視域下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要做到打破思想迷惘,堅定立場講理論。“輿論亂象頻發,亟須傳播理性客觀聲音”[15],要自覺抵御各種不良思想的侵蝕,防止各種錯誤輿論混淆是非。堅定立場講理論是要堅持正確發展路線不動搖,人民信仰立場堅定,匯聚成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正能量。在融媒體視域下,因網絡傳播的廣泛便捷,要充分占領網絡輿論陣地,打破思想迷惘,堅定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抓手,以新穎的敘事形式承載深厚理論內涵,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例如,面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面對紛繁多樣的經濟現象,應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掌握科學的經濟分析方法,把握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更好回答我國經濟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無論是講綠色能源,還是電子芯片,故事內容各具特色,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理論核心是堅持不變的。各地融媒體中心作為堅定立場講理論的支柱,應在各大媒體平臺生產發布內容鞏固主流輿論陣地,用中國特色理論體系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
融媒體時代,應充分發揮融媒體作用,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對于掌握話語主動權、增強文化自信、培育精神力量和鞏固主流輿論尤為重要。在融媒體視域下,探索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的新方法,需要做到打破西方敘事獨立自主講故事,打破空談唱高調,實事求是講奉獻,打破思想迷惘堅定立場講理論,從而全方位、多角度、廣覆蓋地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N].人民日報,2019-03-16(1).
[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212.
[3]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報,2022-10-26(001).
[4] 吳聃,歸吉官.基于主流融媒體平臺的檔案宣傳策略研究:以“學習強國”為例[J].蘭臺世界,2023(2):88.
[5] 程業棋.試論自媒體亂象及其治理路徑[J].新聞愛好者,2019(11):94-96.
[6] 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家協會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2.
[7] 崔艷.做好黨的創新理論的融媒體傳播[N].學習時報,2022-06-27(02).
[8]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
[9]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8·19重要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
[10]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2.
[11]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網絡強國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84.
[12] 吳林龍.推動凝心鑄魂: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職責[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38(6):37-42.
[13] 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要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7:191.
[14] 胡智鋒.中國電影:濃墨重彩書寫中國故事(堅持“兩創”書寫史詩·非凡十年)[N].人民日報,2022-10-24(18).
[15] 馬浩冉.融媒體視域下講好中國共產黨人信仰故事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0):181-183.
作者簡介 趙言秋,研究方向:媒體宣傳與政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