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記者楊三喜撰文指出,數字時代,隨著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普及,在一些教師的課堂上,傳統的板書被PPT課件等所取代,一些課堂甚至在黑板上留不下一行字。雖然PPT課件具有形式豐富、內容生動、便于傳播和反復使用等特點,但其不足也顯而易見。
板書的最大優勢正在于,它傳統又直觀,教師隨時修改板書內容,可以快速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便捷地與學生互動,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突破教學重、難點。板書的過程,是教師傳遞知識、提綱挈領明確知識重點的過程,也是教師基于學情進行進一步解釋、示范以及對隨機生成的問題進行講解的過程。它凝結的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是課堂暖暖的溫度。這樣的課堂,顯然是一頁一頁翻PPT課件、直接念講稿,所無法替代的。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教師會不會被取代的話題反復被談論。大家的共識是,人工智能會輔助教師,而無法替代教師。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育不是單向的知識輸出,育人的過程是有溫度的,而不是冷冰冰的機械對話,不能缺少人味。教師的人文關懷,課堂的思維碰撞、情感互動等是人工智能等技術無法取代的。手寫板書正是這樣的一個載體和縮影。
對于中小學課堂來說,板書還具有一個功能,那就是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書寫習慣。當前,中小學生書寫姿勢不標準、筆畫筆順不規范、非紙筆化書寫導致書寫能力弱化等現象較普遍。教師認真板書,還是在為學生作規范漢字書寫的示范和表率。
不管是引導學生規范漢字書寫,還是強化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效率,抑或是在一筆一畫的板書上詮釋對教學藝術的追求、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展現師者的人格魅力,板書都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這也就是為什么當下,從師范生培養到教師招聘,再到教師職后培訓,都一再傳遞出對“三筆字”這一教師基本功的高度重視。
信息化時代,板書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從來就不是一個問題。問題在于,在技術發展、教育教學環境日新月異的今天,在一些教師過度依賴電子設備、板書能力退化的當下,如何強化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引導教師重視板書在課堂中的教學和育人作用。板書和電子課件不是二選一,不是非此即彼,關鍵更在于如何讓傳統的手寫板書與現代化智能設備相輔相成,讓二者共同發揮所長、相得益彰,以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