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鄉村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諸多挑戰。為了實現鄉村振興和建設美麗鄉村,政府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旨在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文章旨在分析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探討如何加強政策支持和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和人才留用等方面的工作。通過分析和總結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情況和問題,能夠為政府和社會各界提供科學的參考和建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和取得更好的成效,也有助于增強農村居民的自我意識和參與意愿,促進社會的共同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經濟;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320.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4)09-003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9.008
1?引言
近年來,中國在推進現代化進程中日益重視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國之一,鄉村振興戰略的成功實施對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問題一直是國內學術界和政府部門關注的焦點。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農村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對滯后,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對較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人口流動、農村空心化、土地流轉等問題也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造成了很大的阻礙,因此,研究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鄉村振興戰略的成功實施,不僅可以提升農村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還能夠促進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加速。
2?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鄉村振興戰略
2.1?鄉村振興戰略的形成背景
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鄉村振興戰略形成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歷程。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但城鄉發展不平衡、城鄉差距逐漸加大,農村經濟長期處于相對滯后狀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農村人口逐漸流失,農業發展受到限制,鄉村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為了解決這些問題,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戰略構想,強調要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建設美麗鄉村,提升農民生活水平。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是中國政府從全局的角度出發,針對鄉村問題制定的一項綜合性戰略,旨在通過實施農村振興戰略,推動鄉村經濟、文化和社會全面發展,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和人民共同富裕。
2.2?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演變
在農業現代化階段(1978—2003年),中國開始實施農村經濟改革,推動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這一階段的重點是通過引進現代化技術和管理模式,推廣高產、優質、高效的新型農業生產方式,以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和農民生活水平;在農村發展階段(2003—2013年),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扶持農村經濟發展的政策和計劃,包括農村電商、農村金融等。這一階段的重點是通過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在鄉村振興階段(2013年至今),將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戰略納入“十三五”規劃。鄉村振興戰略以人民為中心,以農村全面振興為目標,全面提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實現城鄉共同發展。
2.3?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內涵
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注重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提高農民的生產生活水平。鄉村振興戰略旨在實現農村的全面振興,包括農業、農村經濟、農村社會、農村生態等各個方面。通過改革和創新,推動農業產業升級,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社會服務水平,保障農村生態環境安全。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政府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包括財政、稅收、金融、土地等方面,制定出臺具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加強鄉村振興專項資金的投入,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政府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包括財政、稅收、金融、土地等方面。政府要制定出臺具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加強鄉村振興專項資金的投入,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的實施。
2.4?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路徑
政策體系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政府根據鄉村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并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包括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鄉村產業升級、農村金融支持、農村人才培養等方面。建立多元化的農業經營主體是鄉村振興的核心,政府鼓勵和支持個體農民、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此外,政府加大對龍頭企業、合作社等農業龍頭企業的支持,帶動農村產業轉型升級。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要求政府加強農村公共設施建設,包括道路、電力、通信、水利等方面。同時還要求政府加大對農村環保工作的投入,提高農村生態環境質量。促進城鄉人口的互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政府加強對農村人口的教育和培訓,提高農村人口的素質和能力水平。
3?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鄉村振興戰略實現意義
3.1?促進城鄉經濟協調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可以促進城鄉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實現資源要素的互補。通過支持農業產業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式,提高農村地區的生產效率和競爭力,促進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可以促進農村市場需求的擴大,進一步促進農村地區的消費和經濟發展,為農村經濟提供更大的市場需求。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可以促進城鄉產業融合,實現產業鏈的延伸和產業的協同發展。例如推動農業、旅游、文化等產業的融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集群,推動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可以改善農村地區的生產和生活條件,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質,推動城鄉人口的互動和資源要素的流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
3.2?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加強了農業現代化和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品質,從而增加糧食生產總量。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還可以大幅度減少因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帶來的產量損失,從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加強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加強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的農村基礎設施可以提高農村交通運輸和物流的效率,改善農村用水和排水條件,增加耕地的灌溉面積和利用率,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從而更好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3.3?促進農民收入增加
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鄉村地區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涌現,農民的就業機會也隨之增加。新型經營主體的涌現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使得農業產業的附加值逐步提高,為農民增加了收入來源。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改善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了農村生產生活水平,促進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為農民創造了更好的生產和生活環境,也促進了農村旅游、文化等產業的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通過扶持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能培訓等方式提升農民技能和能力,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增加農民收入。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不僅可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也可以促進農民收入增加和提高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實現城鄉發展協調。
3.4?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可以優化城市和鄉村的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推動產業鏈升級和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城市和鄉村經濟互補共贏。通過發展鄉村經濟,吸引城市居民到鄉村創業和就業,緩解了城市就業壓力和資源環境壓力,有利于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促進了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協調發展。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平衡問題日益凸顯,城市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高于鄉村,這導致了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可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建設,提高農村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優化城鄉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從而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4?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4.1?政策落實不到位
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鄉村振興的政策,但在實際落實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政策的執行力度不夠,導致政策無法真正發揮作用。政策的制定和落實之間存在差距,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和監管機制,導致政策在執行過程中產生了一些問題。一些地方政府缺乏推動力度,沒有將政策付諸實施。鄉村振興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推動和支持,但是在一些地區政府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有效的推動措施,導致政策實施不力。一些地方政府存在政策落實不均衡的問題,導致鄉村振興的效果不盡如人意。政策的落實需要結合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實施,但是在一些地區政策的執行存在不平衡的問題,導致一些地區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幫助,而另一些地區則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和支持。
4.2?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基礎設施建設是支撐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然而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仍然存在不足之處。相比于城市,鄉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較少,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舊有的基礎設施已經無法滿足農民的需求和發展的需要,導致當地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差,限制了農業的發展和鄉村經濟的增長。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造成了影響,缺乏基礎設施建設將阻礙鄉村經濟的發展。由于基礎設施建設不足,鄉村地區的產業發展受到了限制,從而制約了鄉村經濟的發展和現代化進程。基礎設施建設不足也會影響鄉村振興政策的實施效果,一些地區由于缺乏基礎設施支持,導致農產品的流通受阻,無法及時銷售,降低了農民的收入。
4.3?產業結構轉型困難
鄉村地區傳統的農業和手工業產業結構難以適應現代化進程的要求,需要進行產業結構轉型。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產業結構轉型困難主要表現在鄉村地區的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缺乏多元化的產業結構,意味著鄉村地區需要通過引進新的產業來實現轉型,需要大量的投資和技術支持,對于財政有限的鄉村地區來說是一大挑戰。鄉村地區的人力資源相對匱乏,缺乏專業人才。在進行產業結構轉型的過程中,需要由專業人才來提供技術支持和管理經驗,以保證產業的良性發展。然而在鄉村地區,專業人才相對較少,這也限制了產業結構轉型的進程。鄉村地區的市場需求相對較小,缺乏足夠的市場規模,會限制鄉村地區發展新的產業或引進新的產業的空間。
4.4?人口老齡化和人才流失
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人口老齡化和人才流失是一個需要面對的問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農村,前往城市謀求更好的生活和發展機會。人口老齡化問題使得農村的生產力和創造力減弱,因為老年人的勞動力參與度較低,無法為農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老齡化的人口結構使得鄉村經濟面臨著用工荒、農業生產技術含量不高等問題,制約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隨著城市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年輕人前往城市發展,人才流失使得鄉村地區的人才儲備不足,鄉村發展缺乏創新和引領力,制約了鄉村經濟的轉型和升級,導致了鄉村社會的空心化,人口稀少,社會服務水平下降,鄉村文化傳承受到威脅。
5?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振興戰略的對策
5.1?加強政策落實和體制機制改革
(1)加強政策落實。政策制定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但政策的落實才是真正促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政策制定部門應該明確政策執行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并加強監督。政策執行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各級政府和執行部門的監督,確保政策得到有效落實。政府需要加大對鄉村振興的財政支持,特別是對于貧困地區和落后鄉村的支持力度要更大。同時,政府還應該通過完善財政體制,建立長效的支持機制,確保資金到位,發揮政策的實際效果。政策制定應該更加注重公眾意見的反饋,增強政策的透明度,讓民眾更好地了解政策內容和執行過程,也方便各級政府和執行部門更好地協調工作。
(2)體制機制改革。只有通過改革機制,才能使政策更加有效地落實,促進鄉村振興。政府應該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充分考慮地方政府、基層干部和群眾對政策執行的反饋,以確保政策得到有效落實。土地問題一直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問題,政府應該加強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確保土地資源合理配置,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政府應該鼓勵創新,建立支持機制,為農村企業提供更多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政府也可以提供技術支持,包括培訓和咨詢服務,幫助農村企業改善其管理、生產和營銷技能。政府可以與農業專業人員和學術機構合作,將最新的技術和最佳實踐引入農村企業中,幫助鄉村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
5.2?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
(1)基礎設施建設。為了提高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應該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道路、橋梁、水利、電力等方面的建設。政府應該加大財政投入,建設更多的道路、橋梁、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為農村發展提供更有力的基礎設施支持。政府還可以提供稅收減免政策,鼓勵企業參與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鼓勵社會資本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有效減輕政府財政負擔,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為社會資本提供稅收優惠、融資等方面的支持,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利用新技術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例如采用數字化設計和施工,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降低建設成本。
(2)公共服務建設。政府可以加強對農村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的補貼,進一步提高農村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政府可以引入社會資本,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農村公共服務建設,吸引社會資本進入農村公共服務領域,推動農村公共服務的建設。農村地區在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缺乏專業人才,政府應該采取措施,提高農村地區專業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通過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提高農村公共服務的水平。政府還可以加強信息化建設,通過建設互聯網、數字化等基礎設施,提高農村居民獲取公共服務的便利性和效率。同時也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農村公共服務的管理和服務水平。
5.3?強化產業結構調整和創新驅動
(1)強化產業結構調整。政府需發展優勢產業,加強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中國的鄉村地區具有各自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和文化背景,具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和農業特色。政府應鼓勵農民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產業,建立特色農產品品牌,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民收入。同時,還應加強對農產品品牌的保護和推廣力度,提高消費者的認知度和接受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包括農民合作社等,政府應該積極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引導農民參與經濟活動,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和規模化水平。政府還應該提供金融支持和政策保障,降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創業風險,鼓勵更多的農民參與其中。
(2)技術管理創新。鄉村振興戰略需要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來推動農業現代化。政府可以通過增加科技投入,加強對農業科技的支持和引導,推動農業生產技術的更新和改進,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質量。還應該重視環保型農業技術和生產方式的研發和應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同時加強對農業生產過程的管理和監管,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另外加強市場運作和推廣,拓寬銷售渠道,擴大農產品銷售市場,增加農民的收入和財富,推動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的進程。此外,應該積極推進農業科技和人才的創新培養和引進,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和人才隊伍建設,從而加速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5.4?提高鄉村人才培養和人才留用
(1)人才培養。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提高鄉村人才的培養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因此,要加大對鄉村青年的培養力度,為鄉村青年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提高鄉村青年的綜合素質。比如,可以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技術,提供更多的培訓和學習機會,鼓勵鄉村青年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和學習活動,增強鄉村青年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要注重對農民工的培養,為農民工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的專業水平,讓工人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只有通過加強人才培養,提高鄉村人才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才能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
(2)人才留用。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若想留住鄉村建設人才,首先要改善鄉村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鄉村相對城市而言,經濟水平和生活條件較為落后。因此要提高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為鄉村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通過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提高鄉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同時還要加強對鄉村人才的保障,建立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為鄉村建設提供更好的福利保障和生活保障。另外,還可以通過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薪資待遇,為鄉村人才提供更好的職業發展空間,增加歸屬感和榮譽感。還能通過建立合理的人才評價體系,加強對鄉村人才的激勵。
6?結論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針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面臨的多種問題,需要綜合施策和全面推進。文章提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的關鍵,加強土地利用規劃和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是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的重要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還需要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融合,推動鄉村經濟的持續發展。未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綜合施策,政府需要制定更加精準的政策措施,著重解決好鄉村振興中的重點問題。
參考文獻:
[1]曾凡軍,胡家俊.?整體性“有效治理”共同體:中國式現代化鄉村振興的治理邏輯與理路[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22,?23(6):141-151.
[2]呂方.?鄉村振興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內涵,特征,挑戰及關鍵議題[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3(5):8.
[作者簡介]李寧(1984—),男,壯族,廣西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