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曜
單元整體教學就是根據單元與單元之間的聯系,整體性、合理性地展開教學,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單元整體教學能夠帶給學生更全面的認知,讓學生在新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及時鞏固學習過的知識,從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而對實際課堂教學來說,教師要進行深入研究,擺脫以往教學的局限性,給予學生更加新穎的學習體驗,以積極地投入課堂學習,發揮單元整體教學的價值。
一、全面了解學生,確定教學起點
學生是數學教學活動的參與主體,數學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做出明確闡述,要求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之前全面了解學生,把握學生的數學學習起點,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提高學習效率。由此可以看出,了解學生是教師實施單元整體教學的基礎。數學教學是師生互動的活動,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和數學學習能力無一不影響著互動效果。所以,教師可以借助這一方式更合理地落實單元整體教學這一理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比如,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單元內容來說,根據其具體的知識特點,教師可以聯系“三角形”這一單元的知識點,實現更加整體性的教學。在教學起始階段,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能力,進行整體性的教學,落實單元整體教學模式。
首先,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一個整體評估,評估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然后就可以按照單元整體教學理念對這兩個單元進行整體教學。其次,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是小學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同時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而這一聯系就是進行單元整體教學的根本所在。比如,先從圖形的角度思考,讓學生探究三種圖形之間的關聯,也就是如何進行轉變,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先舉例,如在平行四邊形中畫一條對角線,就可以將平行四邊形變成兩個三角形。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梯形進行思考,并分析其相互之間的聯系。最后,繼續展開后續知識點的教學,以進一步發揮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價值。
二、設計自學任務,整體感受新知
單元整體教學模式是依據單元與單元知識內容之間的聯系,以統一性、整體性的理念展開的教學,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采用的方法過于單一,就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阻礙。所以,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課堂自學任務,利用任務來明確學生的學習方向,實現自主學習。需要注意的是,課堂任務設計要盡可能圍繞實際知識點,也就是對單元與單元之間的聯系進行研究,從而設計更合理的學習任務,使學生更為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例如,圍繞“多邊形的面積”“長方體和正方體”“圓柱與圓錐”這幾個單元的整體性教學來說,課堂學習任務的設計既要能夠明確學生的學習方向,又要更好地實現學生針對性學習,在這一基礎上,將單元整體教學理念融入進去,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新的知識點。“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主要讓學生學習各個圖形面積的計算,而“長方體和正方體”以及“圓柱與圓錐”這兩個單元,表面積計算是教學重點,而根據表面積的計算定義,學生需要將立體圖形各個面的面積分別計算出來,然后才能計算出圖形的表面積。在這一過程中,圖形面積的計算是基礎,這就體現出“多邊形面積”這一單元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學習任務:根據你的理解,結合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總結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等圖形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這一方式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發揮單元整體教學的優勢。
三、遷移所學知識,增強單元聯系
對數學這門學科來說,其知識內容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一定的難度,小學生學習能力正處于發展時期,往往在課堂上缺乏學習思路,導致學習效率較低。一般情況下,在數學課程教學中,新知識往往以舊知識為基礎,也就是在已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對新知識展開探究,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這部分內容。而對于這個過程來說,實質上就是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應用,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對新知識點進行遷移,以聯系所學內容帶領學生進行分析,從而在學習過程中更有效地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小數乘法”和“整數乘法”這兩個單元的整體教學中,在小學階段,乘法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在教學小數乘法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整數乘法,所以教師就可以將這兩個單元的內容進行整合,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教師出示一道小數乘法計算題:1.2×0.2,如果學生對小數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刻,那么就會計算出一個錯誤的結果2.4,實際上這道計算題的正確答案為0.24。
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就可以將“整數乘法”的知識點遷移到“小數乘法”中,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仍以1.2×0.2為例,教師先引導學生按照整數乘法的方式計算,得出24這一答案,再引導學生思考整數與小數的區別,并重點思考小數點的意義。這時,部分學生就會認識到,相較于整數乘法,小數乘法要考慮小數點的位數,1.2×0.2這道題中的小數點后一共有兩位,所以最終的結果小數點后也要有兩位,從而在小數乘法的答案中得到最終結果為0.24。這一方式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高效。
四、創設課堂情境,融入單元內容
對一名小學生來說,興趣是他們最大的學習動力來源,也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一門課程產生較大的學習興趣時,往往就會更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從而使自身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激發。所以,根據這一特點,在進行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更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比如,借助情境教學法,根據單元與單元之間的聯系,創設更為合理的課堂情境,鼓勵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從而顯著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發揮單元整體教學的意義。
比如,對于“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分數乘法”和“分數除法”這三個單元的知識內容來說,混合運算是小學教學的重點,也是較為基礎的內容,實質上就是將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都融入一道題目中,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如1/2+3/2÷3/4×1/4-1/3,就包括加減乘除運算,在單一的教學方法下,學生很難解決這道題,需要教師將分數的加減乘除運算內容融入一個課堂,從而真正落實單元整體教學。
在計算這道題目的過程中,首先要滿足先乘除后加減的基本運算法則;其次,教師可以根據分數乘法和分數除法的知識點進行教學,完成題目中的乘除法運算,得到以下結果:1/2+3/2÷3/4×1/4-1/3=1/2+1/2-1/3;最后,運用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知識,并利用通分的方法,得到最終答案為2/3。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單元整體教學的作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五、實施合作學習,降低單元教學難度
相較于其他學科,數學學科知識有著較大的難度和抽象性,對小學生來說,這一點會表現得更加明顯,很多學生都會因此而降低學習效率。在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中,知識內容更加豐富,如果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很容易給學生帶來不好的體驗,不利于學生學習信心的建立。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在采用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鼓勵學生之間合作學習,共同對兩個單元或者多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探究。
例如,在“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一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整合“萬以內的加減法”這一單元的知識,采用單元整體教學模式展開實際性的教學。小數的加減法以整數加減法為基礎,在合作學習視角下,教師可以運用單元整體教學方法,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出示兩道計算題:12+111、1.2+1.11,讓學生計算最終的結果。很多學生得到的答案分別是123和1.23,小數題目的計算結果是錯誤的,這是因為學生在計算時往往根據整數計算方法計算小數,忽略了小數點的意義。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合作,正確地列豎式,并根據小數點的性質計算出正確答案。通過這一方式,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整數加減法知識的理解,還可以降低小數加減法學習的難度,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六、構建知識框架,把握知識聯系
構建知識框架是學生課堂學習的主要活動,也是學生需要自主完成的學習活動。在參與單元整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學習到諸多數學知識,這些知識點之間或多或少存在聯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以知識聯系為基礎構建知識框架,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單元整體學習效果,還可以構建較為完善的知識體系,優化數學學習成效。所以,在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構建一個知識框架,科學整理課堂上所學到的單元與單元知識之間的聯系,以更好地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將“圖形的運動(一)”“圖形的運動(二)”“圖形的運動(三)”這三個單元進行整合,并合理應用單元整體教學方法。圖形的運動是小學階段教學的重點,但是在教材中分成了三個單元,為了讓學生更有效地加深對圖形運動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借助單元整體教學理念,帶領學生構建一個知識框架。這三個單元分別講述了對稱、平移、旋轉、軸對稱等內容,其中,平移、旋轉在多個單元中都有一定的介紹,而在單元整體教學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步步地構建整體性的知識框架,從而讓這些知識內容更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比如,將一棵大樹作為整體框架,再構建四個分支,分別為對稱、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然后利用對具體知識點進行舉例,從而更好地讓學生把握這些知識之間的聯系,鍛煉自身能力。
七、采用信息技術優化單元教學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將信息技術滲透到課堂中,是教育發展的趨勢,因為信息技術不僅能夠帶來全新的教學理念,還可以幫助教師更合理地創新教學方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以,在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落實微課教學方式,根據單元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通過微課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給予學生一個全新的學習體驗,進一步促進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讓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發揮單元整體教學的意義。
例如,在教學“百分數(一)”這一單元的知識點時,根據本單元內容,教師可以聯系“小數”和“分數”這幾個單元的知識,以更好地幫助學生認識百分數。在百分數這一單元教學中,其中百分數與分數、小數之間的轉化是教學重點,而基于單元整體教學模式,教師可以聯系小數和分數這兩個單元的內容,以更好地展開教學?;谖⒄n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先利用兩個微課視頻帶領學生回顧小數和分數內容,再利用一個微課視頻講解百分數,并提出問題:10%應怎樣轉換成分數和小數?具體結果又是什么呢?在這一問題下,教師同樣可以利用一個新的微課視頻一步步地剖析其中的具體步驟,并基于前面的微課視頻復習鞏固小數和分數知識,以帶領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率。
八、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應用單元整體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改善傳統教學帶來的弊端,為學生帶來更加良好、高效的學習體驗,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要想將單元整體教學真正落實在課堂中,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良好的學習體驗,同時基于數學學科各單元之間的聯系,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有效地參與到課堂中,從而在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下獲取更豐富的知識,提升自身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