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隨著英語教學的改革,初中英語教師應立足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深入探究英語教學的改革,提高課堂的靈活性、趣味性及應用性,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活動化教學是當前初中英語教師所重點研究的教學改革路徑之一,將枯燥生硬的英語理論融入多樣化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通過活動參與自主挖掘其中的英語知識,掌握相關的英語技能,并通過活動體驗獲取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應整合課堂內容,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活動化教學目的,科學設計活動開展的形式,以適度的英語活動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促動課堂教學的改革創新,構建高質量的初中英語教學體系。
一、初中英語活動化教學的特征分析
(一)生本性的活動理念
活動化教學是一種以活動為載體,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式。生本性的活動理念是初中英語活動化教學的主導思想及首要特征,教師需要在英語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提供無限的思考與探究的空間。在初中英語活動化教學中,教師應轉變傳統的以學科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理念,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豐富的活動形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探究英語課堂中的內容,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英語認知體系,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與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初中英語活動化教學的生本性活動理念特征契合了新課標的改革方向,給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改革思路,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探索空間,為英語學科育人功能的發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應用性的活動目的
應用性的活動目的是初中英語活動化教學的重要特征,初中英語活動化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行為。因此,活動化教學是圍繞特定的教學目的所開展的,教師要以英語知識與技能的應用為主要目標,組織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體驗實現對英語的創新應用。在活動化教學中,教師應該以聽、說、讀、寫四項英語基本能力的發展為核心,引導學生以聽說讀寫的方式解決現實生活中交流表達方面的問題,達到對英語這門語言的應用目的。在活動化教學中,教師應該具體分析英語教材中的聽、說、讀、寫各部分內容,基于學生的認知深度,思考以怎樣的活動形式強化學生的四項能力,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條件,幫助學生實現對英語知識和技能的應用。
(三)多樣化的活動形式
新課標提倡英語教學應注重教學方式的多元化,帶給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體驗。其中,活動化教學不同于傳統的應試教學模式,開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初中英語活動化教學的開展形式具備多樣化特征,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知狀況選擇適合的活動形式,組織學生以不同的活動方式探索英語課堂的學習內容。不同的活動形式能夠對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品質展開多方面鍛煉,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在豐富創新的活動體驗中實現英語素養的全面發展。在初中英語活動化教學中,教師轉變定勢思維的限制,努力探究多樣化的活動形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維度與視角探究英語科學知識及英語語言的應用,拓展及深化學生的英語學習行為。
(四)開放性的活動內容
開放性是初中英語活動化教學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活動化教學中,教師應該圍繞活動主題拓展及整合英語知識,充實英語活動內容,并結合課堂教學目的明確活動主題,以特定的活動形式,組織學生對活動主題進行探究。教師還應該給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活動內容。學生則根據自己對主題的理解,搜集及整理豐富的英語素材,通過對英語素材的再創造來表達自己的觀點。這種狀態下英語活動的內容不再局限于教材中,而是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拓展至更廣闊的認知領域,融入更加豐富的活動內容。可見,開放性的活動內容既體現了英語教學的包容性與融合性,又凸顯了活動化教學的時代特點與教學手段的先進性。
二、初中英語課堂實施活動化教學的必要性
(一)激活初中英語課堂氣氛
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課堂互動參與度較低,多以被動聽講、認真做筆記的方式開展學習,這種低頻互動使得整個英語課堂氣氛不活躍,缺少了青春期學生應有的活力。初中英語課堂活動化教學的實施能賦予英語課堂青春洋溢的活力,調動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打造彰顯活力的英語課堂。在活動化教學中,學生可以與教師、同學及信息技術設備展開多種形式的互動,以不同的學習形式分析、解決英語學習中的問題。英語課堂上,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充分展現個人的見解,在形式多樣化的學習互動中深刻體驗獲取英語知識與技能,創新輸出英語認知的過程,使英語課堂成為富有趣味性與激情的學術探究課堂,活躍英語學習氣氛,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平臺。
(二)整體優化英語教學模式
當前,部分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應試化教學模式,過于關注學生英語學科知識的掌握狀況以及學生應試能力的發展,但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開始逐漸凸顯其滯后性,因此,教師應建構新的英語教學模式,推進英語教學模式的優化升級。初中英語活動化教學的實施能夠為英語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推進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在活動化教學中,教師根據具體的課堂內容布置不同的活動任務,設計不同的任務形式,組織學生以不同的學習模式探究活動內容。這不僅能改變英語知識的呈現方式,還能從多個角度、多種層面引導學生解決英語難題,成為學習的主人,自由摸索英語活動的完成方式。教師則處于主導者角色,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指導,整體優化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推進英語教學改革。
(三)提升學生英語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是學生將所學的英語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的能力,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更多應用及創新英語表達的機會,使學生在英語表達鍛煉中提升自身的表達能力。初中英語活動化教學的實施給學生提供了優質的語言表達平臺,能夠增加英語實踐在課堂教學中的比重,引導學生以多種英語表達方式深化英語課堂學習,是連接英語理論知識與實踐的重要橋梁。學生可以在多樣化的活動中以所學的英語理論知識表達自己的觀點及見解,通過英語的表達交流驗證所學的英語理論知識。而且,學生通過英語理論與英語表達的融合互推式學習,能夠豐富自身英語表達的理論知識積累,有效提升英語表達能力。
三、初中英語課堂實施活動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開展游戲化課堂活動,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初中生正處于情緒波動較大的青春期,喜歡憑借個人的喜好支配學習行為,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不夠濃厚,缺乏主動學習英語的動力。為此,教師應從學生這一行為特點出發科學設計英語教學模式,持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游戲是一種極具趣味性的活動形式,將游戲引入英語教學中,能夠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滿足初中生的興趣愛好,幫助學生將對游戲的興趣愛好遷移到英語學習中,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在活動化教學中,教師應深入分析英語課堂內容,設計具有趣味性、針對性的游戲活動,促使學生在游戲活動的參與中感受到英語的學習樂趣,改變學生對英語的刻板印象,促使英語課堂煥然一新。這樣,學生可以實現興趣的轉移,在強烈的興趣驅動下全身心地參與到英語探究中。
以牛津譯林版七年級英語上冊Unit 1“This is me!”教學為例,在自我介紹的學習環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擊鼓傳花”游戲,從第一排第一列的學生開始向后傳沙包,當老師喊“停”時接到沙包的同學要用英語進行一次簡單的自我介紹。游戲化活動教學將用英語的自我介紹融入了學生熟悉的游戲中,使學生在歡樂的游戲氛圍中多聽多學,掌握用英語進行自我介紹方法,激發了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探究興趣。
(二)組織合作式課堂活動,強化學生語言理解
語言理解是學生對英語理論知識及語言表達的理解能力,是學生開展英語積累時所必備的素養。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強化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英語學習積累,助力學生構建全面的英語知識體系。合作式課堂活動是以學生的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了相互交流、深度溝通的機會,使學生在合作中拓展對英語知識的認知面,拓寬學生分析課堂問題的角度。這種合作的活動形式能夠匯聚學生的智慧,加深學生對英語這門語言的理解。在應用活動化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程度,合理組織合作式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圍繞課堂內容展開深度交流,促使學生在不同思維的碰撞中健全及深化對英語內容的理解,強化學生對英語這門語言的理解能力。
以牛津譯林版七年級英語上冊Unit 3“Welcome to our school!”教學為例,單元學習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相互交流自己對所在學校或曾就讀的小學的認識。活動中,學生需要專心聆聽同組學生的表述,掌握從不同角度描述學校的方法,并在同學的表述中理解其對小學母校的認識,體會同學對母校的情感。在與同組學生進行英語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積累豐富的英語素材,提升自身的英語語言理解能力。
(三)布置辯論式課堂活動,培養學生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是初中生在英語學習中所需的思維能力的綜合體現,不僅能健全及深化學生對英語的內化及輸出過程,還能助力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發展。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應將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貫穿于整個英語教學中,不斷強化學生多種思維能力的鍛煉。辯論式的課堂活動是一種以話題為中心進行辯論學習的活動形式。在辯論過程中,學生需要從多個角度對辯題展開深刻思考,整合及總結個人的論據,并思考運用英語進行論據表達的方式。在辯論式的課堂活動中,持有不同觀點的雙方需要在英語交流中對對方進行反駁,并且以清晰的英語語言進行準確表達。辯論雙方能夠在質疑、論證及爭辯過程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從雙方的辯論中積累更多英語表達方法,進而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因此,教師應重視辯論式課堂活動的布置,以英語辯論形式給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提升有利的條件支持。
以牛津譯林版七年級英語上冊Unit 8“Fashion”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一場以“中學生是否應該追求時尚”為主題的英語辯論活動。辯論中,學生需要對自己的論點“應該”或者“不應該”展開思考與分析,從不同的角度挖掘支持自己觀點的論據。學生需要應用現有的英語積累深度思考如何準確且有力度地闡述自己的論據,并有效駁斥對方的觀點。這種辯論性的課堂活動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
(四)應用生活化課堂活動,提升學生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是學生運用英語這門語言進行多種形式的溝通與交流的能力,決定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應用狀況,直接影響著英語課堂的教學成果。教師應該重點加強對學生英語表達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創造主動表達的語言環境。生活化課堂活動是以生活內容為素材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了生活化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場景出發,探究英語語言的表達應用。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應該圍繞課堂主題,從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角度出發設計生活化的課堂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建構英語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加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應用,提升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流表達的能力,促使學生真正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借此完善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有效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以牛津譯林版七年級英語上冊Unit 7“Shopping”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組織一場“購物”活動,現場還原生活中常見的購物場景。活動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準備各種各樣的生活物品,然后分角色扮演售貨員、家長與孩子,以英語交流的方式展開一場真實的購物活動。這種生活化的課堂活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應用平臺,提升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五)設計綜合性課堂活動,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創新應用的能力,能夠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引導學生不斷探究英語知識的創新應用。綜合性課堂活動是一種以實踐為主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緊緊圍繞活動主題探究英語知識的創新應用,深度思考運用所學英語知識與技能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在綜合性課堂活動中,學生以活動主題為核心,打破英語學科的限制,推進英語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在跨學科的知識整合中為英語知識的應用提供新思路。因此,在初中英語活動化教學中,教師應該全面深刻地分析英語課堂中的內容,秉承跨學科思想,設計具有綜合實踐價值的課堂活動,為學生提供創新應用英語知識的機會,引導學生打破常規思維的限制,推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
以牛津譯林版七年級英語下冊Unit 1“Dream homes”教學為例,單元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利用課后服務時間組織一場以“未來之旅”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展示自己對未來世界的幻想。活動中,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自主創造未來世界的展現形式,如演講、短劇表演、唱歌以及配音等,創新對所學英語知識的表達應用,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應該深度研究新課標所提倡的教學理念,認識到活動化教學的重要性,重視多種形式的英語活動設計,給學生創造自主探究的英語學習平臺。教師應深度剖析活動化教學的特點與功能,結合課堂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豐富活動化教學的形式與內容,引導學生全面且深刻地內化英語知識,創新英語知識的輸出應用,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