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任潔 趙閆非 牛天勇
(北方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100144)
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加快,創新驅動戰略穩步推進,建設創新型國家進程中需要持續補充高素質人才,使其在企業創新、自主創業等過程中創造更大的價值。與此同時,新時代的政策環境、經濟形勢、商業氛圍和技術體系等都發生著巨大變化,國內大學生畢業人數逐年遞增,就業壓力日趨嚴峻。在上述背景下,創新創業機遇和挑戰并存,開展高質量的創業是有利于國家、社會和個人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但當前的大學生創業能力較弱、創業資源缺乏、創業網格單一[1],容易出現盲目創業、低效創業、同質化創業等現象,亟須各方協同促進大學生創業工作的穩步推進。
大學生群體正處于思維活躍期和精力充沛期,同時也是在生活中最直接接觸社會和技術應用變化的一批人,時代的變化為大學生群體提供了豐富的創業資源,促使其成為創新創業的生力軍。在創業實踐中,大學生的創業要關注多方面創業形勢的影響,最主要的就是政策、科技和行業發展趨勢。
(1)政策。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創業引導和扶持政策。一方面,在制造業、高技術產業、數字產業等方面出臺鼓勵政策;另一方面,針對大學生等重點人群出臺相關政策。例如,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1〕35號)就從八個方面明確提出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具體內容,包括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優化大學生創新創業環境、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建設、推動落實大學生創新創業財稅扶持政策、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金融政策支持、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轉化、辦好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信息服務等?!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22〕13號)也從支持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的角度提出健全教育體系和培養機制、給予創業補貼和擔保貸款、提供創業載體等要求。
(2)科技??萍际堑谝簧a力,科技的發展不僅是對事物本質、運行規律的探索,還能影響社會運行、企業經營和人際交往多個方面。大學生創業具備鮮明的時代特征,即緊跟時代進步,發現創業機會,并在各方的支持下開展探索性、創新性和技術性創業。例如,在互聯網出現后,大學生創業的一條主線就是基于互聯網等新生技術開展商業模式設計和創業實踐。在當前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中,也強調互聯網和農業、制造業、服務業多產業的融合創新。同時,新科技的使用為傳統創業提供了工具方法支持,使其能更好地開展產品設計、生產、銷售、服務多個方面的工作。因此,在當前數字經濟背景下,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數據深入滲透,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技術和環境支撐。
(3)產業發展趨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傳統產業、新興產業等都遇到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深入把握產業內涵,敏銳發現產業發展趨勢,能為高風險、高收益的創業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v觀近年來在共享單車、芯片、無人機、大模型平臺等方面的創業,無不是找到國家安全、企業需要、人民需求等方面的痛點問題,繼而發現這些問題背后存在的網絡安全、信息安全、數字化轉型、“最后一公里”等具體趨勢。當前,各行各業都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追求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產業升級和流程再造進程加快,產業生態鏈格局發生巨大變化。大學生群體需要準確把握產業發展趨勢,洞察創業機遇,推進高質量創業。
當前,越來越多大學生投身于創業學習和實踐,但也面臨融資難、經驗少、服務不到位等普遍問題,導致盲目創業、低質創業等現象。為了更好地了解大學生創業現狀,研究團隊從三個通用維度和一個工具方法維度設計了調查問卷,包括創業基礎信息、創業認知與態度、創業環境與背景、自媒體認知等,有側重地分析當前大學生創業中存在的問題和障礙。在通用維度上了解創業普遍問題,在工具方法維度了解大學生了解和應用自媒體的基本情況,以檢驗科技應用與創業成效的作用效果。具體的創業現狀調查指標序列如表1所示。

表1 大學生創業現狀調查指標序列
圍繞表1中的各個指標,形成由34道客觀題構成的調查問卷。在創業基礎信息中,設置了性別、學段、專業、生活費、發展傾向等問題;在創業認識與態度上,設置了創業階段、創業意愿來源、創業意向、創業準備、創業需求、家庭創業經歷等問題;在創業環境與背景上,設置了創業競賽、學校扶持、課程設置、創業服務等問題;在自媒體認識上,設置了概念內容認知度、行業認知度、應用程度、自媒體營銷個人特長等問題。
此次調查于2023年7—8月進行問卷發放和回收,調查區域為大學生群體聚集的京津冀地區,調查對象為在校大學生,共回收有效問卷224份。
本次調查有效樣本人數共224人,對受訪者基本情況的統計如下:
(1)性別。在本次調查中,受調查方式影響,樣本中的女性占比87.05%,男性占比12.95%。雖然這樣的結果與現實男性創業者居多的現狀有差異,但可以較好地分析女大學生群體對創業的認識和實踐情況。
(2)年齡。在本次調查中,被調查者的年齡分布在19~23歲。其中,大一學生的人數最多,占總填寫人次的33.93%;其次是大二學生,占總填寫人次的24.11%;大三學生的人數占總填寫人次的21.43%;大四學生的人數占比為10.27%;大五學生人數最少,占總填寫人次的0.89%;已畢業學生的人數為21人,占總填寫人次的9.38%。因此,可以較好地了解各個學段大學生對創業的不同態度和認知。
(3)專業。受本文作者專業和發放渠道影響,問卷覆蓋面偏重人文社科類專業。在調查結果中,經管文史類專業的學生答卷占到55.8%,理工類專業占到25.9%,其他類別專業占到18%左右。從創新創業教育的覆蓋面來看,所有專業的大學生都是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對象??鐚W科的大學生創業更能充分發揮學科優勢,讓不同專業的同學從事其所擅長的工作。
(4)院校。本次問卷覆蓋了以北京為主的京津冀地區的15所高校,包括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工業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方工業大學、首都體育學院等。其中,包括北方工業大學在內的9所院校返回問卷較多,占總人數的70%左右。同時,有其他6所院校的大學生參與了本次調查,整體調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5)月生活費。月生活費是衡量大學生消費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大學生群體進行創業的資金儲備參考指標。在調查中,月生活費在1001~2500元的學生人數最多,占比為77.68%;3000元以上的僅占不到10%。如果僅靠生活費,大學生是無法實現高質量創業的,因此大學生需要掌握更多融資渠道,獲得更多創業資金支持。
大學生創業困難與阻礙是本次問卷調查的主要目標。筆者在所處創業階段中發現,有42.86%的大學生沒有創業打算,其余同學略有側重地參與到創業的各個環節活動。在創業困難分析中,普遍認為資金不足、經驗不足、技術不足、團隊缺失、認知不足等是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問題,認同度均在50%以上,如圖1所示?;跀祿С謱ο嚓P問題給予進一步詳細分析:

圖1 大學生創業困難調研結果
(1)創業意愿不強
本次調查發現,大學生創業意愿不夠強[2],創業動機不足[3]。自主創業和合伙創業分別占比5.8%和6.25%。大學生群體對畢業后直接求職或考研的意愿最為強烈,分別占據總調查人數的42.41%和33.48%,國外進修緊隨其后。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群體對創業這種高風險行為仍持保守態度,更傾向求職、考研等低風險發展路徑。
(2)創業資金不足
經調查發現,大多數大學生認為資金不足是創業困難中的最大困難,認為原因如下:
第一,在校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家庭支持的生活費。問卷調查中,大學生月生活費在1001~2500元的人數最多,其中以500元為一區段,每個區段的人數均在20~30%左右,生活費支出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通信和飲食。因此,生活費很難支撐大學生創業。
第二,父母對大學生創業的態度差別較大。調研發現,有53.13%的大學生反映父母沒有創業經歷,有23.66%的父母明確表態不支持創業,僅有19.64%的父母明確表態支持創業并給予資助。同時,80%以上的大學生對如何獲取創業資金缺少認知和具體行動。
(3)創業認知薄弱
高校是進行創業學習和實踐試錯的教育平臺,但部分學生對創新創業整體概念及范圍缺乏系統認識[4]。數據顯示,“所在學校開設創新創業類必修課”的比例在70.54%。在“學校開設的課程是否對自己有切實的幫助”問題上,有56.7%的人表示有幫助,20.98%的人表示無幫助,22.32%的人表示不清楚。接近50%的同學認為,課程無法切實解決創業困惑。在“希望學校提供的服務”問題上,創業輔導、資金支持、政策支持、技能培訓和場地支持五個選項成為最迫切的需求?;跀祿治龊同F實創新創業教學過程可以發現:
第一,在設置創業必修課的學校內,創業氛圍更濃厚,大學生的創新思維也更嚴謹、更全面,創業意愿更濃烈;反之,大學生創業參與度和成效就較低。
第二,大學生如何選擇創業類課程,端正學習態度并深入參與學習與實踐是非常重要的,但部分學生是以修學分為主要目的,而不是訓練思維、掌握知識和投入實踐。
第三,學校提供了創新創業實踐通道,但針對性的引導和培養不足,使得其往往覺得創業遙不可及、無法實踐,尤其是在難以接觸真實市場運作的情況下,更難以活學活用。
(4)創業環境復雜
雖然有多種扶持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但大學生群體缺少社會經歷、經驗不足的問題使其很難準確把握復雜多變的創業環境。同時,也無法在創業規劃、初創團隊塑造等方面做到游刃有余,進而形成畏懼心理,導致不敢邁出創業的第一步。
(5)創業手段缺失
大學生群體在校園內開展專業學習和能力培養,也在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熟悉學習、社交的多種工具和手段,但應用自媒體等手段開展創業方面缺乏充分認知和實踐經驗。根據問卷調查發現,大學生對自媒體的使用與了解大多停留在用戶層面和初級使用階段,尤其是缺乏對自媒體功能和運作模式的了解,無法將其有效應用到創業實踐過程。
國家明確提出要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突出的位置,其中創業工作就是一項重要內容。要發揮多方力量,完善就業創業教育的培養、模擬、探索、實踐、孵化等全鏈條服務,實現系統化的人才培養。
(1)研判新時代大學生特征。時代在變化,大學生的價值觀、知識體系、實踐體系、成長路徑等也在變化。及時、準確地研判新時代大學生特征,有助于做好創新創業教育的科學設計和有效實施。
(2)做好在校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強化以高校為主體的雙創空間、創新創業基地等平臺建設,促使其做好創業引領和服務,并以雙創空間等平臺為載體,配套政策和資源支持,為學生提供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創業引導和扶持。
(3)加強畢業生創業引導工作。強化社會引導,為大學畢業生提供創業場地、創業資金、創業政策、創業培訓等方面的全面支持,鼓勵青年群體依托各類平臺進行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
大學生有創業激情,但缺乏對復雜環境的判斷和風險防控,因此需從多個方面強化大學生群體對市場、政策、團隊、投融資、法律等方面的認知,規避可能存在的風險。
(1)由于大學生缺少社會經歷,法律觀念和風險意識淡薄,依法經營和維權能力較弱,在創業時極易出現違規違紀問題,或觸發風險事件。高校更應注重創新方法、創業基礎及市場與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培訓。
(2)從大學生個人角度來看,要加強自我管理,精準認知個人職業錨類型傾向[5],開發職業軟技能,學習掌握市場規律,合理選擇團隊成員,并有序開展創業項目規劃。尤其是在使用新工具、新手段、新技術、新模式開展創業時,更需要了解政策導向,研判創業風險。以自媒體為例,大學生要堅守自律,拒絕“唯流量論”“蹭熱點”等行為,杜絕違法事件的發生。
創新實踐歸根到底是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的比拼,培養創新意識是大學生開展創業實踐和就業成長的重要內容。高校應充分發揮人才培養優勢,做好實踐育人體系建設和師資力量培養,幫助大學生轉變觀念,更好地推進就業創業工作。
(1)從高校角度來看,應從雙創導師隊伍建設、團隊建設、場地支持、培養人才、政策資源等方面為大學生搭建平臺。使大學生在校期間可以親身了解和歷練創業的各項環節,支持引導其積極投身創業創新中,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2)從人才培養、教學計劃來看,優選創新創業課程融入各人才培養方案的通識必修課序列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同時,從第二課堂、學分折算、發展激勵等角度形成引導性。
(3)從教師角度來看,所有的任課教師都應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工作中來,實現教育者先受教育。僅靠一兩門創新創業課程是無法達成創新創業教育目標的,必須做到全員參與、全過程引導和全方面覆蓋。因此,高校教師應參加普及型的創新創業培訓,在管理和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元素,把前沿信息、專業知識、創新理念等進行引導傳授,提供關于政策、技術、場地、資金和相關資源方面的支持。
當前正處于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關鍵階段,經濟運行、技術基礎、社會環境和消費者需求等都有了很大變化,大學生創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本文根據大學生創業情況的調查發現,當前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仍存在較大的改進空間,創新創業覆蓋面和嵌入度不夠,影響了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育。但僅創新創業教育很難全面支撐創新型人才培養,更需要從社會、高校、個人多個方面形成多主體協同培養模式[6],塑造更具價值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在社會層面,對創新創業形成鼓勵、支持、認可的宏觀氛圍,尤其是對大學生創業要形成引導培育機制、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法規,做到保護合法權益與引導高質量創業的結合。
在學校層面,發揮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主陣地的作用,加強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培育,深化創新創業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利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開放性實驗項目、虛擬仿真實驗、初創項目實踐、創新創業競賽等環節,全方面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在個人層面,大學生要深刻認識到國際變化、國家發展、企業高質量人才需求、同輩人創新創業實踐的大形勢,理解創新型國家對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創新創業教育對個人全方位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積極參與到創新創業教育的各個環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