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娜娜
(河南省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 鄭州 450000)
心力衰竭(HF)為心臟疾病發展的終末期階段,多種心臟疾病均可能導致HF,如心肌病、心肌梗死等,且在心臟病基礎上,炎癥、情緒、心臟負荷增加等因素也可能引起HF[1]。當HF 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極易誘發心律失常,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現階段,臨床治療HF 伴心律失常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胺碘酮為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對Ⅰ類及Ⅱ類具有輕度抵抗性質,可直接擴張冠脈,改善心肌細胞缺血、缺氧癥狀,但其單獨治療效果尚未達到理想狀態[2]。由于HF 會打破電解質平衡,從而導致水鈉潴留,故相關指南推薦將利尿劑作為一線治療方案[3]。托伐普坦為臨床中新興起的一種利尿劑藥物,在低鈉血癥患者中具有顯著治療效果,且相比傳統利尿劑安全性更高,近年已逐漸被用于治療HF 患者[4]。由此推測,將其與胺碘酮聯合治療HF 伴心律失常患者可能會進一步提高療效。本研究分析HF 伴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該方案治療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2021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河南省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收治的120 例HF 伴心律失常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 例。對照組男33 例,女27 例;年齡35~69 歲,平均(51.25±3.45)歲;病程1~5 年,平均(2.96±1.02)年;心功能分級:Ⅱ級20 例,Ⅲ級27 例,Ⅳ級13 例;體質量指數(BMI)20~25 kg/m2,平均(22.85±1.14)kg/m2。觀察組男35 例,女25 例;年齡34~71 歲,平均(51.03±3.22)歲;病程1~5 年,平均(2.87±1.11)年;心功能分級:Ⅱ級22 例,Ⅲ級28 例,Ⅳ級10 例;BMI 20~25 kg/m2,平均(22.76±1.39)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獲河南省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文號:倫理字2021002006 號)。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HF 診斷標準[5];影像學檢查確認合并心律失常;血清鈉<135 mmol/L;入組前2 周未接受相關藥物治療;治療依從性良好;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甲狀腺疾病;合并肺部疾病;肝腎功能不全;伴有先天性心臟病;合并惡性腫瘤;對本研究藥物過敏。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指導健康飲食、臥床休息,同期施加抗炎、強心、擴張血管等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予以鹽酸胺碘酮片(國藥準字H37021456)口服治療,初始劑量0.2 g/次,3 次/d,治療1 周后改為0.2 g/次,2 次/d,治療2 周后改為0.2 g/次,1 次/d,共治療3 周。觀察組口服胺碘酮+托伐普坦片(國藥準字H20213153)治療,初始劑量15 mg/次,1 次/d,連續治療1 周;胺碘酮片用法用量及療程均同對照組。
1.4 觀察指標 (1)療效。顯效:癥狀完全消失,體征恢復正常,心功能改善至少2 級;有效:對比治療前,癥狀、體征均好轉,心功能改善至少1 級;無效:不符合上述標準。總有效=顯效+有效。(2)心功能:治療前與治療結束后,分別采用超聲心動儀(上海聲彥超聲波儀器有限公司,型號:SCQ-1001B)測定兩組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水平。(3)生命體征:治療前與治療結束后,分別采用動態心電圖監測心率(HR)變化,采用電子血壓計測定舒張壓(DBP)及收縮壓(SBP)水平。(4)不良反應:包括肝功能損傷、惡心嘔吐、低血壓、心動過緩。(5)生活質量:治療前與治療結束后,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6]評估生活質量,包含疼痛、活力、情緒等8 個方面,滿分均100 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心功能對比 治療結束后兩組LVEF 水平均高于治療前,LVESd、LVEDd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功能對比(±s)

表2 兩組心功能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LVEDd(mm)治療前治療結束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nLVEF(%)治療前治療結束后LVESd(mm)治療前治療結束后60 60 t P 39.56±3.11 39.64±3.41 0.134 0.893 45.84±2.10*51.36±1.84*15.314 0.000 67.23±2.44 67.82±2.30 1.363 0.175 54.36±3.27*50.71±2.64*6.727 0.000 70.42±2.14 70.37±2.31 0.123 0.902 61.71±2.64*55.36±3.27*11.704 0.000
2.3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 治療前兩組生活質量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結束后兩組SF-36 量表各維度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更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分,±s)

表3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生理職能治療前治療結束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n活力治療前治療結束后情感治療前治療結束后生理功能治療前治療結束后73.58±4.64*87.46±3.50*18.499 0.000組別n軀體疼痛治療前治療結束后60 60 t P 61.25±3.10 61.74±3.55 0.805 0.422 72.36±5.42*86.31±3.18*17.195 0.000 63.58±4.10 63.57±4.22 0.013 0.990 76.35±3.05*89.54±2.41*26.283 0.000 59.35±2.30 59.44±2.08 0.225 0.823 72.36±2.10*85.36±3.66*23.864 0.000 58.36±3.47 58.67±3.08 0.518 0.606總體健康治療前治療結束后對照組觀察組社會功能治療前治療結束后精神健康治療前治療結束后60 60 t P 57.46±3.16 57.34±3.58 0.195 0.846 74.15±5.09*88.64±3.67*17.886 0.000 64.12±2.75 64.38±2.69 0.524 0.602 73.44±3.49*90.65±2.47*31.179 0.000 60.37±2.88 60.49±2.66 0.237 0.813 78.40±2.58*91.30±3.45*23.195 0.000 61.35±2.04 61.08±2.31 0.679 0.499 80.26±3.11*92.34±2.17*22.674 0.000
2.4 兩組生命體征對比 治療前兩組生命體征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結束后兩組HR、DBP、SBP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更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命體征對比(±s)

表4 兩組生命體征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SBP(mm Hg)治療前治療結束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nHR(次/min)治療前治療結束后DBP(mm Hg)治療前治療結束后60 60 t P 136.52±14.20 136.75±14.61 0.087 0.930 100.25±10.44*74.36±9.45*14.241 0.000 95.34±12.41 95.68±12.30 0.151 0.880 88.54±9.31*75.68±11.20*6.840 0.000 150.34±14.37 150.91±14.09 0.219 0.827 125.34±12.78*104.92±10.88*9.424 0.000
2.5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例(%)]
HF 患者主要癥狀為呼吸困難、胸痛等,當病情進展到一定階段,心室充盈或泵血功能衰退時則會導致心律失常。HF 合并心律失常的主要機制為電解質紊亂、心肌重構等,其中心肌重構主要表現為左右心室空間結構發生變化,電解質紊亂主要表現為多離子濃度異常。有研究發現,心肌細胞中鈣離子低表達為維持內環境穩定的重要因素,而HF 發生后鈣離子會大量涌入心肌細胞內,這是并發心律失常的基礎[7]。據相關數據統計,約80%HF 患者會發生心律失常,且50%~70%的患者猝死原因均與心律失常有關[8]。
胺碘酮作為鉀離子通道阻滯劑已成為臨床治療心律失常的首選藥物,可通過阻斷多個離子通道,發揮延長心臟纖維動作電位作用,從而抑制心房、心室過度興奮,改善竇房結自律性,減緩心律不齊[9]。另外,該藥物還能夠非競爭性抑制腎上腺素,進而降低血壓、舒張血管。但有研究指出,胺碘酮治療副作用較多,以胃腸道反應最為明顯,且治療期間需嚴格檢測生命體征變化,調整劑量[10]。因此,為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臨床多采用藥物聯合方案治療HF 伴心律失常患者。HF 發生后,心肌收縮能力會顯著減退,隨之,心臟泵血能力也會有所下降,而血管加壓素(VP)會迅速分泌,腎遠曲小管重吸收作用加強,極易導致電解質紊亂、水鈉潴留現象[11]。其中VP 為保持水平衡的關鍵激素之一,合成主要受壓力感受器、滲透壓感受器調節,故拮抗精氨酸加壓素已成為治療HF 的有效手段。托伐普坦即為VP 拮抗劑,可高度與V2受體結合,有效抑制VP 分泌,以往多被臨床用于治療HF 伴低鈉血癥患者。本研究采用托伐普坦聯合胺碘酮治療HF 伴心律失常患者,結果發現,觀察組治療結束后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表明這兩種藥物聯合治療HF 伴心律失常患者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與劉濤等[12]研究結果一致。究其原因為,胺碘酮與托伐普坦聯合應用可從不同靶點發揮協同效應,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
相關研究指出,HF 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外周血管收縮會增加阻力,降低心室射血分數,導致HR 及血壓上升,心肌功能障礙后出現室顫、室早、室速等,影響疾病預后[13]。本研究結果發現,兩組治療結束后LVEF 水平均高于治療前,LVEDd、LVESd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變化更大,兩組治療結束后HR、DBP、SBP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更低,提示HF 伴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聯合托伐普坦治療可顯著提高心功能,改善生命體征。分析其原因在于,托伐普坦作為利尿劑治療HF 相比傳統的利尿劑具有顯著的優勢,服用后可有效提升血漿鈉離子濃度,促機體排出體內多余的水分,且其僅排水,不排鈉,顯著增加腎臟處理水的能力,消除水鈉潴留現象,從而減輕心臟負荷,同時不會影響電解質平衡,可明顯改善心功能及生命體征[14~15]。在治療安全性方面,本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與本研究樣本量較小有關,提示藥物聯合治療方案安全性較高。生活質量評估可以有效反映治療方案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本研究兩組治療結束后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更高,表明HF 伴心律失常患者經聯合用藥治療后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