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劉晨 蔣菊華
(河南省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 鄭州 450000)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為小兒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點疾病之一。根據哮喘病情可分為急性發作期、持續期、緩解期,其中緩解期癥狀可否得到有效控制具有重要意義。哮喘主要癥狀為胸悶、喘息、呼吸困難等,具有病程久、復發率高、難治愈等特點,若未得到及時治療,將嚴重影響患兒肺部健康發育[1]。現階段,西醫治療哮喘患兒主要以藥物為主,布地奈德作為吸入糖皮質激素應用較為廣泛,可通過抑制炎癥反應,減輕癥狀,但單一治療周期較長,不僅會增加不良反應,還會產生耐受性,從而影響最終療效[2]。中醫學在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方面歷史悠久,依據小兒哮喘癥狀認為主要因肺氣虧虛導致,故治療主張補益肺氣[3]。穴位貼敷為中醫常用的外治方法,將中醫經絡學與中草藥相結合,可發揮雙重作用,可有效調節臟腑功能,緩解臨床癥狀。既往已有研究顯示,穴位貼敷治療哮喘疾病療效明顯,且安全性較高[4]。但有關此方案在小兒哮喘中的應用價值報道鮮有。本研究選取河南省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近2 年收治的126 例哮喘患兒,分析穴位貼敷與布地奈德霧化吸入聯合治療的臨床效果,并觀察其對炎癥因子及呼吸道重塑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于醫院接受治療的哮喘患兒126 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3 例。對照組男35 例,女28 例;年齡3~10 歲,平均(4.98±1.64)歲;患病時長9 個月至3 年,平均(1.65±0.49)年。觀察組男37例,女26 例;年齡3~9 歲,平均(4.58±1.57)歲;患病時長10 個月至3 年,平均(1.80±0.48)年。兩組上述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已獲河南省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文號:倫理字20210020017 號)。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西醫小兒哮喘診斷標準[5];符合中醫診斷學中肺氣虧虛證[6],主癥:畏風、喘咳、易受外邪侵襲等,次癥:乏力、氣短等,舌淡,苔白,脈細;患兒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入組前有糖皮質激素藥物治療史。(2)排除標準:急性發作期;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肝、腎功能障礙;伴有皮膚疾病;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注冊證號H20140474)治療,用生理鹽水稀釋后霧化吸入,1.0 mg/次,2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穴位貼敷治療。貼敷藥物:選取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甘遂,將其研磨成粉末狀,加入麻油、生姜汁調和制成粉餅狀,直徑均為1 cm,厚度約3 mm。貼敷穴位:取雙側肺俞、膻中、定喘、天突穴,對穴位表面皮膚進行常規消毒后,將藥餅貼敷在穴位上,使用膠布固定,4~6 h/次,1 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3 個月。
1.4 評價指標 治療前與治療3 個月后,分別評估以下指標。(1)中醫證候積分:參照中醫證候評分制定中醫證候積分,包含對主癥與次癥的評估,分別按照輕度、中度、重度計分,主癥為2、4、6 分,次癥為1、2、3 分,積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2)哮喘控制測試(ACT)[7]問卷評分:ACT 包含對藥物使用情況、日常活動、哮喘控制、呼吸困難次數、癥狀緩解5 個維度評估,每個維度總分5 分,得分越高表示哮喘控制效果越好。(3)肺功能:采用肺功能儀測定兩組第1 秒用力呼吸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氣峰流速值(PEF)。(4)炎癥因子:采集兩組空腹靜脈血3 ml,提取離心處理后的清液,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檢測白介素-8(IL-8)、腫瘤細胞壞死因子-α(TNF-α)、C 反應蛋白(CRP)水平。(5)呼吸道重塑:采用一氧化氮呼氣分析儀測定兩組呼出氣一氧化氮(FENO)水平。分別采集兩組支氣管口嵴部區域黏膜組織,在電子顯微鏡(型號DM500)下測定肌纖維母細胞計數、支氣管黏膜基底膜厚度(TRBM)。(6)安全性:記錄兩組皮膚紅腫、惡心、聲嘶、頭痛發生狀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與ACT 評分比較 治療3個月后兩組ACT 評分升高,中醫證候積分降低,且觀察組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與ACT 評分對比(分,±s)

表1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與ACT 評分對比(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ACT 評分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n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前 治療3個月后63 63 t P 22.56±2.41 22.43±2.18 0.318 0.751 9.86±1.05*3.45±0.75*39.430 0.000 12.36±2.10 12.84±2.31 1.220 0.225 19.65±3.47*22.15±1.30*5.355 0.000
2.2 兩組肺功能對比 治療3 個月后兩組FVC、FEV1、PEF 相比本組治療前均升高,且觀察組更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功能對比(±s)

表2 兩組肺功能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PEF(L/s)治療前治療3 個月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nFVC(L)治療前治療3 個月后FEV1(L)治療前治療3 個月后63 63 t P 2.13±0.22 2.15±0.20 0.534 0.594 2.53±0.18*2.94±0.35*8.269 0.000 1.35±0.30 1.33±0.28 0.387 0.700 1.65±0.23*1.85±0.34*3.867 0.000 1.57±0.21 1.59±0.24 0.498 0.620 2.05±0.40*2.63±0.25*9.760 0.000
2.3 兩組炎癥因子對比 治療前兩組炎癥因子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 個月后兩組IL-8、CRP、TNF-α 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癥因子對比(±s)

表3 兩組炎癥因子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TNF-α(ng/L)治療前治療3 個月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nIL-8(ng/L)治療前治療3 個月后CRP(mg/L)治療前治療3 個月后53.24±3.71*34.26±3.82*28.291 0.000 63 63 t P 17.96±5.26 18.05±5.17 0.097 0.923 12.51±3.46*8.94±2.12*6.983 0.000 41.36±5.10 41.85±5.06 0.541 0.589 12.45±4.05*6.26±2.15*10.715 0.000 80.30±4.72 80.97±5.03 0.771 0.442
2.4 兩組呼吸道重塑對比 治療3 個月后兩組肌纖維母細胞計數、TRBM、FENO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呼吸道重塑對比(±s)

表4 兩組呼吸道重塑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FENO(ppb)治療前治療3 個月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n肌纖維母細胞計數(×109/L)治療前治療3 個月后TRBM(μm)治療前治療3 個月后21.56±3.46*16.58±2.73*8.969 0.000 63 63 t P 383.26±40.58 383.91±40.06 0.091 0.928 205.34±15.64*173.26±14.20*12.054 0.000 21.66±3.47 21.94±3.16 0.474 0.637 16.48±2.82*13.10±3.04*6.470 0.000 52.67±5.94 52.75±6.03 0.075 0.940
2.5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例(%)]
哮喘作為一種慢性疾病,病情遷延不愈,已對患兒身心造成嚴重影響。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因子共同作用導致的,如黏附、炎癥、趨化等因子,均能導致呼吸道發生病變,最終導致多種臨床癥狀[8]。相關研究指出,哮喘患兒積極采取治療措施,約78%患兒癥狀能夠得到顯著控制[9]。但臨床多注重于發作期治療,忽略緩解期控制的重要性。經臨床檢測發現,緩解期患兒呼吸道也持續存在炎癥反應,若未得到良好控制,將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并且,呼吸道炎癥反應常與呼吸道重塑并存,兩者相互作用。因此,如何制定有效方案治療哮喘患兒一直以來都是兒科研究熱點。
吸入糖皮質激素為哮喘患兒首選藥物,以布地奈德較為常用,且為目前唯一可以霧化吸入治療藥物,有助于使局部高濃度藥物直接接觸病灶區域,迅速發揮藥效,緩解呼吸困難、咳嗽等癥狀[10]。并且,該藥物還具有良好的親脂性,能快速結合細胞膜中皮質激素受體,促進抗炎蛋白合成,進而抑制炎癥因子繁殖,減輕炎癥反應,降低其對呼吸道黏膜的浸潤性。但單一給藥方式總體療效仍然有待提升,臨床應用中多輔以其他藥物聯合治療。中醫學將該病歸為“喘證”范疇中,認為主要因肺氣不足所致,治療應以補益肺氣為主要原則。穴位貼敷以中醫經絡為基礎,在相應穴位貼敷中草藥,使藥效由經絡傳輸至體內,達到治療目的。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3 個月后中醫證候積分低于治療前,ACT 評分及FVC、FEV1、PEF 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變化幅度更大,提示哮喘患兒采用穴位貼敷結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可進一步減輕癥狀,改善肺功能。分析其原因如下:(1)穴位貼敷中選取的白芥子性辛、溫,主治痰飲咳喘,具有溫中散寒、利氣祛痰、通絡止痛功效;延胡索性溫、辛,具有理氣、止痛、活血之功效;細辛性溫、辛,主治痰飲咳逆、風寒感冒,具有發散風寒、宜通肺竅、溫化寒痰功效;甘遂具有瀉水引、破積聚功效[11]。(2)將上述藥物研磨作成藥餅貼在肺俞穴、膻中穴、定喘穴、天突穴,可使藥物順著穴位所在經絡達到臟腑,實現由表及里治療。肺俞穴為治療哮喘的重要穴位,為肺氣專屬,輸注之處[12]。膻中穴主治氣喘、咳嗽,配定喘及天突穴,具有寬胸理氣、宣肺化痰功效,治療哮喘效果顯著[13]。因此,中西醫結合治療相比西醫單獨治療效果更為明顯。
哮喘是一種以呼吸道高反應為主要特征,炎癥反應程度與病情嚴重程度存在一定關聯,可促進疾病進展,加重病情。本研究結果發現,治療3 個月后,兩組炎癥因子表達相比治療前均下降,且觀察組相對更低,表明該方案治療哮喘患兒還可顯著抑制炎癥因子表達。究其原因,除了與布地奈德抗炎作用有關,還與穴位貼敷使用的藥材有關。現代藥理研究學表明,白芥子、延胡索均具有抗炎作用,細辛具有抗炎、抗菌、止咳作用[14]。此外,呼吸道長期處于炎性浸潤狀態,極易演變為結構功能發生變化,即呼吸道重塑。呼吸道重塑在組織學上主要表現為肌成纖維細胞及呼吸道管壁異常增生,嚴重時可能會導致無法逆轉的呼吸障礙[15]。本研究結果發現,兩組治療結束后的肌纖維母細胞計數、TRBM、FENO 水平降低,且觀察組相對更低,表明哮喘患兒采用此中西醫結合方案治療能夠保護呼吸道重塑,恢復正常生理結構。其原因可能為,此方案治療能夠顯著降低炎癥反應,有助于呼吸道消腫、上皮細胞修復,最終減輕呼吸道重塑。鑒于中西醫結合治療安全性,本研究比較兩組不良反應未發現顯著差異,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該病具有一定安全性,可推廣。
綜上所述,支氣管哮喘患兒接受穴位貼敷與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可有效減輕癥狀,改善肺功能,同時能夠有效抑制炎癥因子表達及呼吸氣道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