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蘭
[摘 要]國有企業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其成本管理水平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因此,加強成本精細化管理成為國有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诖?,文章分析了國有企業成本精細化管理的必要性,闡述了國有企業成本精細化管理的實施現狀,如成本管理觀念落后、信息化程度不足、跨部門溝通不暢、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和成本核算不準確等,提出了解決策略,如創新成本管理觀念、加強信息化系統建設、建立跨部門溝通機制、完善激勵機制及規范成本核算流程等,以供參考。
[關鍵詞]國有企業;精細化管理;現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F27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4)05-0034-03
成本精細化管理作為一種創新的成本控制方法,基于全方位成本管理的理念,通過細致入微的成本核算、嚴格的成本控制及深入的成本分析,致力于實現成本優化和利潤最大化目標。這種管理方式以其精確性、準確性和效率性為特征,能顯著提升企業的成本管理效能,有效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進而提升企業盈利能力。
成本精細化管理深入細化各項成本要素,全方位關注直接成本,并對間接成本和潛在成本進行精細管控。通過詳盡的成本構成分析,管理層可以有效地辨識并削減不必要的支出,優化資源分配,確保成本信息透明和成本可控。這種管理手段倡導對成本的全面審視,確保從采購到生產,再到銷售和服務的每一個環節均受到嚴格的成本監督。為實現這一目標,企業要建立全面的成本控制框架,包括精確的成本核算體制、規范的成本控制流程以及高效的成本分析技術。在此框架的支撐下,企業可以實施精確的成本數據捕獲,進行動態成本監測和即時分析,確保成本持續改進。
(一)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國有企業急需通過加強成本精細化管理,提高其成本控制水平。這種管理方式能夠確保成本分配準確和監控有效。具體來說,通過分解和分析各項成本,企業能夠清楚地識別每一筆費用的來源,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消減無謂支出,達到降低總體成本的目的。同時,成本精細化管理促進了成本責任制的建立,增強了員工的成本意識,形成了以成本控制為行動指南的組織文化,這對于提升企業運營效能具有長遠的影響。
(二)增強企業競爭力
在全球化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成本控制是企業贏得競爭的關鍵。成本精細化管理通過提高成本控制的精確度,確保企業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適時調整業務策略。這種敏捷性使企業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提供產品和服務,進而在價格競爭和差異化競爭中占據優勢。同時,成本精細化管理有助于企業挖掘內部潛力,激發創新動力。通過對成本結構的深入分析,企業可以發現改善流程、提高產品質量、創新服務模式的機會,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
(三)實現全面質量管理
全面質量管理要求企業在每個環節都追求最高標準,成本精細化管理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有力的財務支持。成本精細化管理著重于過程和質量的控制,通過對成本細節的管理優化生產和運營過程,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當質量提高時,企業不僅可以減少廢品和返工,降低成本,而且能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占有率。
(一)成本管理觀念落后
當前經濟體系下,一些國有企業在成本精細化管理的推行上,體現出成本管理理念的相對滯后。受限于傳統體系和歷史背景,企業仍然采用過去的成本計算方式,未充分認識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企業在成本控制實踐過程中,更多關注于成本的事后審核而非預先規劃與過程監控。由于成本意識未能根植于企業文化,成本控制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1 ]。
(二)信息化程度不足
在當今全球化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國有企業的成本精細化管理若信息化水平不高,則可能嚴重拖累其經營效能與市場競爭力。
傳統的成本管理手段,比如手工作業及簡易的電子表格,在數據處理、時效性以及準確度上遠遠跟不上現代管理的步伐。這會導致成本信息的搜集、組織和分析過程低效且易出錯,決策者因而面臨難以獲取及時準確成本信息的問題,直接影響了決策的質量和效率。
缺乏一體化的信息系統,加大了國有企業成本管理的風險,使得數據共享和工作流程自動化變得不切實際。這種“信息孤島”現象不僅增加了成本監控難度,而且削弱了成本降低策略的實施效果。沒有動態的成本管理體系,企業難以實現對成本的即時監控與迅速調整,在資源分配和成本優化上形成了明顯的短板。
(三)跨部門溝通不暢
在國有企業加強成本精細化管理的過程中,跨部門溝通不暢是一種常態,對成本控制和資源配置的效率有著顯著的負面影響。
跨部門溝通不暢主要體現在“信息孤島”問題上。不同部門之間往往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各自為政,導致同一信息在不同部門間重復收集和處理,不僅浪費了大量資源,而且可能因信息延誤或錯誤影響決策的準確性。此外,部門之間的利益沖突可能導致信息傳遞的抵觸和阻礙,影響企業的成本管理效率。
由于信息不通暢,各部門在成本計算、預算制定和資源調配時難以獲取到其他部門的實時數據和資源情況,難以形成有效的協同,這直接導致成本控制不精準、資源利用不高效。特別是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下,信息滯后可能導致企業錯失調整和應對的機會,損害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四)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
在傳統的財務管理體系中,企業信息流的傳遞往往采用自上而下的垂直模式,形成了類似金字塔的組織結構。決策層位于這一結構的頂端,是財務信息的主要處理者和用戶,其核心職責集中在監管基層財務活動、制定頂級策略以及推動這些策略執行。相對而言,位于金字塔底層的執行層員工,多數為執行日常財務任務的普通財務人員。在這樣的架構下,由于受層級制度約束,財務內控人員往往表現出有限的工作動力。這種層級組織結構可能導致創新精神和工作熱情受到抑制,因為員工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沒有被充分激發,財務人員的積極性相對較低,影響了財務管理的效率提高與創新發展[ 2 ]。
(五)成本核算不準確
在傳統的成本核算體系中,間接成本常常是根據經驗或按照簡單的比例分攤的,這種做法沒有考慮不同產品或服務在資源消耗上的實際差異,導致不合理的成本分配。鑒于國有企業往往具有較大的規模和復雜的業務結構,如果不能準確追蹤和分配成本,成本計算的誤差會對管理決策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對成本的準確追蹤和合理分配至關重要。
(一)創新成本管理觀念,提高管理水平
國有企業加強精細化管理并非單純地替換舊有模式,而是對管理體系進行革新。精細化成本管理理念必須滲透至成本管理的每個流程,否則,這一管理方式只會停留在表面,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比如,采用作業成本法(ABC)更精確地追蹤產品和服務的實際成本,識別和評估所有生產活動的成本驅動因素,由此更好地理解成本如何通過不同作業累積,并據此調整作業流程,降低無效和非增值活動的成本。鑒于當前國有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廣泛實施精細化管理充滿了挑戰,要求企業必須投入充足的資金支持這一模式改革,有效控制改革過程中的成本。同時,企業需要重視對員工綜合素質的培養,確保員工能夠適應新的管理模式。這不僅是技能上的提升,而且涉及心理層面的適應,要使其徹底摒棄傳統成本管理工作模式,并確保精細化管理能夠貫穿成本管理的各個方面。精細化管理是企業管理理念的一種體現,它根植于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構成了企業持續發展的非物質基礎。將精細化成本管理嵌入企業文化可營造有利于加強精細化成本管理實踐的環境氛圍,促進其順利推進[ 3 ]。
(二)加強信息化系統建設,提高成本管理效率
第一,落實集成化成本管理系統。
建立全面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統至關重要,它需整合跨部門信息,搭建數據處理與分析的統一平臺。系統的實時數據收集與處理不僅可確保信息精確和及時,同時也為決策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第二,利用先進數據分析工具。
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技術手段,深入挖掘和分析數據,尋找節約成本的潛在機會。預測和趨勢分析可以幫助企業在供應鏈、庫存管理、生產排程等關鍵環節作出更精確的策略選擇。
第三,流程優化與自動化實施。
通過重組和優化業務流程,剔除非核心環節和多余工作,實施自動化流程。信息化工具用于簡化報告編制、審批流程,減少人為錯誤,節約管理成本。
第四,建立成本監控機制。
利用信息系統實施成本監控,實時跟蹤成本動態,能夠及時識別并處理異常波動。系統生成的報告和預警機制使管理層能迅速捕捉市場變動情況,據此調整策略。
(三)建立跨部門溝通機制,提高協作效率
國有企業在成本精細化管理的實踐過程中,應重視跨部門溝通機制的建立和協作效率的提升。
一方面,跨部門溝通平臺的搭建是精細化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環。鑒于國有企業的規模常常較大且部門繁多,必須搭建整合信息流的統一平臺,支持各部門間的信息共享與交流。例如,建立內部網絡信息系統,實現數據的實時更新和共享,讓各個部門實時掌握必要的信息和反饋。這不僅能夠減少信息傳輸過程中的延遲,而且有助于降低由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決策誤差。
另一方面,明確具體的溝通流程和規范是保證信息交流順暢的基礎。制定清晰的溝通步驟和標準,明確各部門在信息交流中的職責分工,能夠有效防止溝通過程中出現的混亂和工作重復。例如,定期舉辦跨部門協調會議,可以保障各部門定期分享工作更新信息和應對所遇到的挑戰[ 4 ]。
(四)完善激勵機制,激發全員參與成本管理工作的積極性
為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精細化水平,關鍵在于激發財務人員的動力,使他們能夠積極地參與財務管理工作,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
企業應致力于內部組織結構的扁平化改革,一方面可以加快財務信息傳遞速度,推動信息共享,促進不同層級間的溝通,從而提高財務工作的質量和監督效率;另一方面,能夠讓基層員工參與財務管理和決策過程,提高財務活動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完善績效評估體系,根據崗位特性、工作內容和要求科學地制定評估指標,確保這些指標能夠全面地反映員工的態度、表現和進度。此外,企業要定期實施績效評估,公正地評價財務人員的工作表現和質量。這不僅能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而且有助于及時識別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采取適當措施加以解決,持續保持企業財務管理高水平。
企業應科學制定財務管理制度,確保財務晉升機制公正,為那些具備潛力和專業能力的財務人員提供發展機會,充分激發其潛能[ 5 ]。
(五)規范成本核算流程,確保成本核算準確
企業要建立和細化成本核算流程指南,確保操作的每個環節都遵循成本會計的標準規范。這一過程應涵蓋原材料、勞動力、生產過程以及間接成本的精準測量,明確地闡述如何將這些成本有效地歸集和分配至相應的產品或服務。通過實施這種標準化的操作流程,企業能顯著減少人為疏漏和計算誤差,提高成本核算的準確度。應定期舉辦成本管理培訓和研討會,增強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和對成本管理的認識。這樣的培訓有助于財務人員深化成本分析技巧,使他們能夠更有效地進行成本核算,能識別和解決成本管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6 ]。
國有企業在實施成本精細化管理方面的現狀還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在對這一管理方法理解不足、相關制度不健全、信息化建設水平不高及人員素質有待提升等多方面問題。為應對這些挑戰,國有企業需采取多種策略,如增強成本管理意識、健全管理制度、加速信息化進程、持續進行人員技能培訓,這些都是提高成本管控效率、削減不必要支出及增強企業盈利能力的關鍵舉措。通過實施這些策略,國有企業能夠更好地順應市場經濟發展潮流,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劉巧君.淺談國有企業成本精細化管理的不足與完善策略[J].現代商業,2023(21):173-176.
[2]劉歡.探討國有企業的成本精細化管理[J].財訊,2023(20):75-77.
[3]王軍.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和成本控制[J].納稅,2023(28):97-99.
[4]張華.國企成本精細化管理實施中的問題及策略[J].大陸橋視野,2023(07):69-71.
[5]田豐.集團化國有企業成本精細化管理探究[J].會計師,2023(11):64-66.
[6]董杰.精細化財務管理視角下國有企業成本管理研究[J].財會學習,2022(26):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