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爾忠,張 彰
(1.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226;2.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京族的海神信仰具有鮮明的海洋性特征,在世代面對海洋的生活環境下,京族人形成了樂于挑戰的精神以及博大的胸襟。將京族文化海洋元素融入京族文創服飾設計中,不僅可以傳承并展示京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民族精神,還能反向為京族文化注入現代化時尚藝術元素,在促進京族文化傳承、發展的同時,加強社會公眾對于京族文化的認識與了解,使其受到海洋文化的熏陶,形成堅韌不拔的良好品質。
京族主要分布于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其主要居住地集中于東興市江平鎮澫尾島、山心島與巫頭島。與其他民族相比,京族具有以海神信仰為主的多神信仰民族特色,其中,白龍鎮海大王為信仰神格最高者,京族人認為其有保護漁民出海平安、驅趕海賊以及管轄海域安全、賜予京族人生產豐收的法力。除此之外,海神信仰體系還包含海公、海婆、龍皇天子、觀世音、伏波將軍、水口大王等。相傳京族祖先遷徙到“京族三島”不久后,便在位于海島東側的白龍島怪石灘西岸白龍嶺上興建鎮海大王廟,廟宇與廟碑坐北朝南、面向大海,日夜守護著廣闊的海域[1]。
京族文化海洋元素在文創服飾設計中的應用需遵循避免文化禁忌、突出造型看點、色彩與質感統一表達以及保證形式與功能協調性等原則。首先,要避免京族海洋文化中存在的相關禁語,如“擱淺”“觸礁”等詞匯,因為京族人世代靠海生存,其文化發展與漁業息息相關。同時,京族文創服飾設計對海洋元素的運用不可涉及“油”字,“油”與“游”同音,京族人認為只有落水的人才需要游泳。其次,文創服飾設計對海洋元素的運用需充分考慮設計的造型與風格,在展現出海洋元素的同時應突出獨特的造型看點。這一原則不僅可以突出設計師的創意和風格,還可以提高人們對京族海洋文化的關注度,并提升文創設計成果的藝術性與商業價值。再次,在融合海洋文化與文創服飾設計時,設計師需要應用高度統一的顏色與材質,確保設計成果與海洋元素相呼應的同時與京族服飾文化特點相契合。在材質選擇方面,需要考慮到服飾的實際穿著舒適性。最后,設計師需要確保設計的形式符合服飾實際功能需求,在兼顧文創服飾實用性與穿著舒適度的同時,注重設計美感與創意性。因此,設計師需要深入了解京族服飾的特點以及海洋元素的內涵,結合實際穿著需求設計出兼具文化意蘊、美感與實用性的作品[2]。
京族文創服飾設計需要考慮京族不同人群的服裝特點。例如,京族男性通常佩戴數量較多的腰束,女性則在胸部搭配一塊繡有民族特色圖案的菱形布料。此外,京族人還喜好戴斗笠,這些服飾穿搭習慣均應考慮周全。
京族文化海洋元素的形態提取應面向京族文化特色產物(如錦繡南歌)進行充分挖掘,例如京族服飾、京族海洋文化建筑、京族海洋文化樂器以及京族海洋文化圖騰。設計師可能并非京族人,在提取海洋元素形態階段,應盡可能選擇可直接提取的形態,避免因形態含糊不清導致設計成果文化取向不明。京族文化海洋元素形態來源與提取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京族文化海洋元素形態來源與提取方式
在將京族文化海洋元素運用于文創服裝設計的過程中,顏色的選取與搭配至關重要。色彩在服裝設計中負責傳達感情和烘托氣氛,運用正確的色彩搭配策略可以增強服裝的藝術表現力。其一,色彩的選擇應以京族對海洋的象征性理解為依托,偏向天藍、水藍、海藻綠等顏色,這些顏色都具有較強的海洋代表性,能立即引起人們對海洋的聯想。其二,設計師應注意色彩的比例和組合。通常情況下,主色占據大部分面積,配色用于點綴。例如,藍色為主色,白色和綠色為輔色,可以象征藍天、白云和汪洋大海;或者深藍色與淺藍色交替出現,形成波浪的視覺效果,以增添色彩的活力與動態感。其三,在進行色彩搭配時,設計師還可以運用一些京族海洋文化中的色彩符號,例如象征鎮海大王廟的藍色與白色等,讓設計成果更加豐富,進一步展現京族人民的文化氣質。其四,在進行色彩搭配時,設計師應注意明度與純度的搭配。濃厚的海洋色調配以高明度和中等純度的顏色,會使設計呈現出清新、輕快、充滿活力的視覺效果;相反,低明度和純度的顏色搭配會讓人聯想到海底幽深、神秘的氛圍。
在少數民族文化中,具有民族特色的材質往往會基于自身紋理與觸感以及整體視覺效果以低調的形式展示民族特色與文化特征。與色彩同理,單一的材質盡管可能代表性較弱,但通過多種材質的搭配與展示,也可進一步提升民族文化的識別度。文創服飾材質的選擇應遵循如下要點。第一,注重材質與海洋元素的共鳴。對于蘊含京族文化海洋元素的材質,應以京族服飾、樂器、居住環境等自然元素為主要提取源,確保文創服飾的外觀、材質、觸感與海洋元素充分契合。第二,重視天然素材的使用。基于京族對海洋的崇拜以及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理念的倡導,在材質選擇上,應優先考慮可生物降解的天然材料,如麻、棉、真絲等,這些材料不僅符合環保理念,其耐磨性、透氣性還高度符合現代衣著需求。第三,靈活運用羊毛材質。海洋元素不僅包括海洋生物,還包括海洋氣象特質,比如京族人開展漁業活動期間常見的海風、海霧等。基于這些特質,設計師可靈活使用具有保暖功能的羊毛。羊毛材質具有厚實、柔軟的特質,能在視覺上模擬出海浪的柔和。第四,合理運用海洋延伸材料。京族文創服飾的材質應合理運用海洋延伸材料,如珍珠、貝殼、魚鱗等,以進一步將海洋元素融入服飾設計中,甚至可以融入其他紡織品材料中。此外,經過特殊處理的海藻纖維類材料的應用,也是一種創新舉措。
紋樣是服裝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理念、色彩和形狀對于設計作品的整體效果具有決定性影響。紋樣設計應始于對京族文化的研究,尤其要針對京族富有海洋文化特征的衣物、日常生活器具、建筑、娛樂用品等進行深入了解。對這些海洋元素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紋樣設計的創新和定制。例如,京族漁民的漁網、浮標、船只等,這些具有鮮明的海洋色彩和工藝特點的元素可以被巧妙地改變和提煉并融入紋樣設計中。同時,設計師還可以從京族的娛樂活動(如歌舞和戲劇等)中提取一些典型元素和圖案,如舞蹈中腳步的痕跡、繪面紋理、身體線條,都可以構成獨特的紋樣。這些紋樣既保留了京族文化的獨特韻味,又具有時尚感和現代感。京族文創服飾紋樣的提取如圖1所示。

圖1 京族文創服飾紋樣的提取
此外,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應重點關注紋樣的規模和比例。大小適宜的紋樣能更好地展現出元素的特性和美感,過大或過小的紋樣可能會破壞整體的視覺平衡。
在剪裁與印制階段,京族文創服飾設計對于海洋元素的運用策略主要體現在遵循京族服飾的特性與傳統上,運用現代技術對形象、色澤、結構進行適當調整,并巧妙地將海洋元素融入其中。首先,設計師需要深入研究京族傳統服飾的結構特性,由此進行剪裁與結構設計。如京族人常在旅行或出海時穿著輕便的短衫與短褲,這些傳統服裝結構可為現代化設計提供參考,形成富有京族特色同時滿足現代人需求的服裝剪裁。京族服飾色彩簡潔,剪裁穩重,有別于許多南方民族服飾的花哨與復雜。服飾常采用藍、黑、白等清爽的顏色。其次,設計師需要充分尊重京族文化傳統。簡潔大方是京族服飾的鮮明風格,這與海洋寬廣、深邃的特征相吻合。在剪裁過程中,設計師可以借鑒京族傳統服飾的版型,如短衫、短褲的基礎樣式,但需在細節上進行創新,例如使用海洋元素,設計魚鱗、海浪等形狀作為口袋、領口、袖口等部位的裝飾元素或版型輪廓。最后,設計師要凸顯服飾的功能性。海洋的廣闊與惡劣環境要求京族人的服飾具備超強實用性。在剪裁階段,設計師可以借鑒海洋活動裝備的版型和功能,如防風、防水、保暖等功能性設計,以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和戶外活動的需求[3]。
本研究基于京族文創服飾設計中海洋元素的運用詳細分析了將海洋元素與京族文創服飾設計相融合的路徑,包括海洋元素運用原則以及服飾設計期間的形態參考、色彩搭配、材質選擇、紋樣設計和最終的剪裁環節。這不僅可以起到弘揚與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的作用,還可以讓文創服飾在諸多競爭產品中脫穎而出,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最終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產生文化傳播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