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偉琦



一、SOLO分類評價理論基本內涵概述
SOLO理論是一種量化學生回答問題質量、反映學生思維結構和認知水平的形成性評價方法。它從皮亞杰認知理論發展而來,比格斯與格里斯將其發展為可觀察和評判學生行為變化結果的五個水平,即前結構層次(P)、單點結構層次(U)、多點結構層次(M)、關聯結構層次(R)與抽象拓展層次(E)(圖1)。這五種思維層次是一個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結構,類似從點、線、面到立體、系統的螺旋進步過程[1]。學生的思維結構越復雜,思維層次就越高。[1]
二、SOLO分類評價理論在地理試題研究中的應用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要重視學生地理學習過程中的思維發展,提倡使用“可觀察的學習成果結構”,避免以往開放式測試中單純以“知識點”為評判標準的不足,從而更關注學生的思維結構[2]。而SOLO分類評價理論恰好是一種質性的評價方式,能夠較為準確地評價學生思維能力所達到的層次,能夠更好地指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這與新課改的要求不謀而合。
當下SOLO分類理論在歷史和語言類課程中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在高考地理試題分析中也屢見不鮮。例如,曲藝瑋老師利用SOLO理論將2017—2021年全國卷從整體概況、不同題型、不同地理過程三個方面進行解構分析,確定試卷思維層次水平;劉斌老師對2015—2019年全國II卷難度系數、創新性與基礎性、層次梯度、能力指向做了解構與定量分析,得出夯實核心知識、注重能力培養、強化思維鍛煉,創新教學方法的備考策略。
簡而言之,SOLO分類評價理論能夠很好地在實際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中給予雙向反饋和診斷評價。對學生來說,可以通過思維層級的劃分進行自我考試評價,了解自身所處層次,分析問題發生原因,調整學習方法策略,從而提高學習能力;對教師來說,提高了開放性題目評價方式的信度和效度,盡可能避免“采點式給分”的弊端,優化了評價教學質量的工具。基于此,本文采用SOLO分類評價理論對廣東省新高考2021—2023年廣東卷地理高考試題進行解構與分析。
三、SOLO分類評價理論下近三年地理試題分析
1.研究思路
本文采用SOLO分類理論作為研究工具,將2021—2023年廣東高考地理真題作為研究內容。首先,確定高考試題的思維層次結構表,并逐一選取試題對各層次進行解釋;其次,借助CiteSpace、VOSviewer等數據模型對試題進行可視化分析;最后,在數據分析解構基礎上,得出研究結論并給出備考策略。
2.基于SOLO分類評價的高考試題能力結構層次與劃分案例
劃分高考試題層次標準是利用SOLO理論解構高考試題的前提條件[3-4]。由于處在“前結構水平”的學生不具備解答問題所需要的相關知識,在試題中無法體現和測量。按照正常完成高考試題的思維水準,將其調整為四個思維層次水平,即單點結構層次(U)、多點結構層次(M)、關聯結構層次(R)與抽象拓展層次(E)。試題內部結構與能力層次對應表如表1所示。
【單點結構水平分析案例】
(2021年廣東卷)據報道,2020年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的無人機產品占全球及國內市場份額分別超80%和70%。目前,德國是該公司在歐洲的最大市場。該公司在德國的金融中心法蘭克福市設立了歐洲總部。
3. 無人機自動返航主要使用的技術是
A.氣壓感知? ? ? ? ? ? ?B.大地測量
C.遙感監測? ? ? ? ? ? ?D.衛星定位
【試題分析】本題難度較低,主要考查人教版必修一“地理信息技術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的知識。學生只需要掌握區分三種技術的基礎方法,發現材料中“無人機返航”的信息線索便可得出答案。本題中只涉及了材料中的一個線索和課本中的一個基礎知識點,因此屬于單點結構水平。
【多點結構水平分析案例】
(2021年廣東卷)輻射逆溫是低層大氣因地面強烈輻射冷卻導致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現象。黃河源地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輻射逆溫現象多發。
13.黃河源地區輻射逆溫常出現的時間和天氣狀況是
A.日落前后,大風呼嘯? ? ? B.正午時刻,雨雪交加
C.午夜時分,濃云密霧? ? ? D.日出之前,晴朗無風
【試題分析】本題難度一般,主要考查人教版必修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大氣受熱過程和大氣運動”的原理。學生需要掌握輻射逆溫出現的條件和近地面大氣的升溫過程原理,結合材料中輻射逆溫的定義和黃河源的海拔高度信息進行解答。本題涉及材料中的兩個線索和課本當中的兩個原理,因此屬于多點結構水平。
【關聯結構水平分析案例】
(2021年廣東卷)上海市嘉定區是我國著名的汽車生產基地,1958年我國第一輛“鳳凰牌”轎車即在此誕生。昆山市、太倉市是江蘇省蘇州市的兩個縣級市,有較強制造業基礎。近年來,嘉定區著力引進總部經濟與研發產業,昆山、太倉兩市大力發展汽車零部件生產。為了進一步提升汽車產業區域競爭力,2018年嘉定區與蘇州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嘉(定)—昆(山)—太(倉)協同創新核心圈建設,合力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圖2示意2008年和2017年嘉—昆—太地區汽車先進零部件制造業熱點分布。
18.(2)分析嘉—昆—太地區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獨特區位條件。(8分)
【試題分析】學生解答本題應從區位條件入手,大致邏輯思維應是:位置—區位條件—工業區位條件—汽車產業區位條件—對嘉—昆—太地區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影響。學生在回答本題時,應掌握人教版必修二“工業區位因素”和選擇性必修二“大都市輻射功能”的相關知識,還要從材料中發現有關汽車產業的獨特條件,更要與基礎知識聯系建立邏輯關系,最后組織語言,概括歸納答案。因此本題的能力要求相對較高,歸為關聯結構水平。
【抽象拓展結構水平分析案例】
納木錯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側,湖泊面積2 015 km2,湖面海拔4 718 m。在其沿岸,曾發現高于現代湖面30 m的古湖岸線。仁錯位于納木錯西側,湖面海拔4 648 m。雄曲和那曲兩河分別匯入納木錯和仁錯。納木錯地處夏季風影響邊緣區,冬半年盛行西風,在10至11月期間,湖泊東側區域降水相對較多。圖3(a)示意納木錯和仁錯所在區域自然地理環境;圖3(b)示意兩湖分水嶺區域水系與地形特征。
17.結合河流侵蝕的知識,分析圖3(b)中虛線框所示區域水系演化過程與趨勢。
【試題分析】本題難度較大,屬于地質作用中外力演化過程題目。學生需要清楚水系包含的幾個方面:流程、流向、支流、流域面積、水系形狀等;還需要清楚三種不同侵蝕方式占主導的位置及帶來的影響:溯源侵蝕主要發生在源頭使得河流變長,下蝕主要發生在上游使得河道變深,側蝕主要發生在中下游使得河道變寬;還能夠根據圖片中等高線的密集程度判斷出河流中下游位置以及兩條河流凹凸岸的位置關系;最后要將原理和材料中的信息整合鏈接,推測出水系變化的過程,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嚴謹的邏輯推理、發散聯系思維,難度極高,屬于抽象拓展結構水平。
3.SOLO分類評價結果統計與分析說明(表2~表6)
4.分析數據結論
(1)層次梯度明顯,兼顧公平性與選拔性
從近三年廣東新高考試題來看,各思維層次均有涉及,兼顧了不同水平學生差異的同時體現選拔性。以2022年試題為例,U水平題目分值共19分,占全卷分數的17%;M和R水平題目共60分,占全卷分數的55%;E水平題目分值共31分,占全卷分數的28%。試卷難度適中并層層遞進,既讓低水平學生有得分的滿足感和考試的參與感,也讓真正高水平的學生獲得更高分數,達到高考選拔的目的(圖4)。
高考試題知識點涵蓋面廣,容納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的核心原理,兼顧不同思維類型的學生,彰顯公平性原則。以試題構建的變化過程來看,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分值比例從2021年的64∶46到2022和2023年的趨近56∶54和51∶49;以試題的思維層次變化來看,不同思維水平的題目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盡量做到了比例均衡。以2021年為例,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識在U+M的分值比例為20∶21,R+E的分值比例是34∶25,比例基本持平(圖5)。
以命題的情境選擇來看,背景材料有廣東元素但少廣東鄉土地理的區域知識,兼顧不同地區學生所處環境的差異。例如,2023年綜合題第19題考查海水運動的相關知識,具有廣東“海洋”特色,但試題選取的區域背景是日本海海域,這體現了公平性原則。
(2)R性凸顯,側重思維聯系
試題突出對地理信息挖掘、整理、分析和總結概括。從試題背景材料來看,其一是選擇題組增多,情境變化更加巧妙,由2021年7個題組到2022年和2023年8個題組,“1題組帶2小題”模式基本穩定;其二是閱讀字數增加,由2021年的2 998字(含選修題147字和173字)到2022年的2 747字(含選修165字和191字)再到2023年的2 975字,增大了學生挖掘關鍵信息的難度;其三是圖表類型增加,新增三維立體圖、剖面圖等新圖象,多視角空間圖象增加了解題難度和思考深度(圖6)。
從試題考查的核心原理看,近三年高考試題側重對自然地理過程演變和整體性原理的的考查,突出對學生關聯結構水平的檢驗。其中海水運動相關原理在近三年的試題中均有涉及,2021年占8分,2022年占9分,2023年占10分,分值逐年上升;地貌演化過程在近三年的試題中也均有涉及,2021年占6分,2022年占14分,2023年占17分,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區際產業發展在三年試題中均有涉及,2021年占29分,2022年25分,2023年占31分,穩中有升(圖7)。
從試題命題的情境來看,學科的交叉性和綜合性強,涉及氣象、氣候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等自然科學和相關人文學科的研究理論。這符合新課標中“跨學科學習”的方法策略,也間接考查學生對地理學科知識的深度理解和思維聯系的發散程度。
(3)題型增加,E性創新
2023年出現了新題型,首次設置了開放性題目。19小題第二問要求考生根據所給材料,就現代對馬暖流的形成時間表明態度并說明理由。試題在動態情境中考查學生全面、辯證地看待和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強調時空綜合背景下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有助于引導考生樹立科學的思辨觀,激發考生的創新思維。
5.備考建議
(1)基于取材范圍,關注國家發展新成就和地理學科新成果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關注時政新聞材料,鼓勵學生多角度、跨時空分析現實情境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地理實踐能力。其次,教師在組織課堂活動和進行試題設計的過程中,盡可能甄選時政熱點新聞,吸引學生興趣的同時,又能夠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感。最后,教師要注意課堂教學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規范性,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答題語言,提升開放性題目中的表達精準性。
(2)基于核心原理覆蓋,夯實知識基礎,圖示構建框架
從近三年廣東高考試題的設置來看,對地理核心原理與基礎知識考查頻率較高,但高中地理知識內容體系龐大,概念知識和地理原理涉獵廣,學生在復習課本知識時有“記憶難、易混淆”的困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工具進行自然原理的邏輯推導和人文地理知識體系的構建。思維工具可以將抽象思維過程可視化,幫助學生聚焦思維能力的提升。將思維工具運用到教學設計、作業設計中,可以幫助學生將頭腦中的知識梳理出清晰的邏輯結構,實現學生思維的進階。從單元聯系切入運用系統性導圖;從事物演進切入,采取過程性導圖;從地理要素切入,選擇結構性導圖;從空間尺度切入,應用區域性導圖;從題目考點切入,優選反思性導圖。實現基礎知識系統覆蓋,核心內容思維大進階。
學生在思考選取思維導圖中心主題時,就已經開始明晰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學生在自己動手繪制知識分支的過程前,就已經自主梳理了相關的知識脈絡,并且在繪制過程中,學生在反復優化過程中就在重新內化章節知識的結構和內在的邏輯關系;并且思維導圖是由學生自己繪制的,記憶更深刻,不容易遺忘。讓學生走實學習過程,厘清地理原理(圖8)。
(3)基于情境組題,開展話題和跨學科教學,著力發展思維、塑造素養
一要立足學情,選擇主題情境。盡量選取學生身邊的情境,最好開發校園資源和鄉土地理背景,增加學生學習知識的熟悉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和參與感。二要圍繞課程標準,構建情境問題鏈,避免“重情境去地理化”的現象。三要優選真題,檢驗學習效果,使教學目標、學習過程、課堂評價一體化,以達到高效課堂的目標。四要用思維導圖等思維工具將知識進行整合歸納,橫向拓寬知識的廣度,由易到難縱向拓寬知識深度,打破學生僵化思維模式,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
(4)基于圖文同呈,圖表專項突破,信息快速提取
首先,教師應該向學生介紹圖表的基本結構。例如,圖表名稱點明地理要素呈現的功能指向,圖例突出圖表強調的重點內容,坐標軸和曲線等信息顯示出地理要素的變化趨勢;其次,教師應該教授學生基本的讀圖方法,例如曲線圖看變化,對比圖找差異,數據表標最值,實景圖抓重點;最后,呈現不同的圖表類題目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四、結語
SOLO評價理論作為一種質性的評價方式,在評判試題層次時具備一定的主觀性,產生的結果可能存在偏差;廣東新高考的年份只有3年,數據量較少,對于分析廣東新高考的特點和預測試題發展方向變化略顯不足。
參考文獻:
[1] 劉斌,王濤耕,石一堅,等.基于SOLO分類評價理論的高考地理試題的解構與分析研究——以2015—2019年全國新課標地理試卷Ⅱ卷分析為例[J].地理教學,2019(19):53-5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 曲藝瑋. 基于SOLO分類理論的地理過程類高考試題思維結構研究[D].日照:曲阜師范大學,2022.
[4] 謝歡芳.基于SOLO分類理論的高中地理綜合實踐作業設計和評價——以“跨海而來,研學嵐島”海岸地貌綜合實踐為例[J].地理教育,2023(6):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