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新媒體已成為一種全新的力量,深刻影響著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傳統的會計職業,作為經濟活動不可或缺的一環,也面臨著由此帶來的巨大轉變。而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這一區域的經濟一體化為會計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會計專業人才需求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其不僅需要掌握傳統的會計知識和技能,還要能夠適應大數據時代的要求,具備數據處理和新媒體應用的能力。
文章旨在探討新媒體時代大數據技術對會計行業的影響,尤其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趨勢和相關策略。文章首先分析信息技術和新媒體對會計行業帶來的沖擊,以及在此背景下企業對專業人才的新需求。隨后,研究聚焦于大數據技能在會計職業中的應用,探討會計人才在數據分析、財務預測、決策支持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以及如何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財務信息的傳播和交流。
基于對當前形勢的分析,文章進一步提出一系列針對會計教育和人才培養的建議,包括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實現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增加更多關于數據分析和新媒體應用的內容;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此外,研究還強調了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并提出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教學方法創新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大數據;會計;人才培養;京津冀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2-0092-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3年度天津市商務經濟研究會科研項目“京津冀協同發展視角下天津市高職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新定位”研究成果,項目編號:Yjh2023004
大數據環境下的會計行業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獲取越來越多的財務信息,并利用這些海量的數據加強企業的財務管理。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是指對會計專業人才進行教育和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和技能水平,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和滿足市場的需求。
新媒體時代,傳統的以核算監督為主的財務工作已經無法滿足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要求,企業財務必須從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適應企業財務管理的新要求。
同時,受到工作內容變化的影響,財務崗位的結構發生了變化,變得更加復雜,核算型會計人員將逐漸被機器人替代,管理型會計人才的需求量將會大幅度增加,因此,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必須作出新的調整。
(一)課程中的新媒體技術應用匱乏
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會計專業教學在很多時候還是依賴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對于新媒體技術的引入相對較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工具和平臺,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效果及其對新技術的理解與應用。
(二)數據采集分析實訓機會較少
大數據時代的核心是對數據的處理和分析,然而,目前很多會計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數據采集和分析的實訓機會,導致他們雖然學習了相關的理論知識,但在面對實際問題時往往無從下手,無法將所學知識靈活應用到實際工作中[1]。
(三)校企合作成效較差
校企合作是提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但很多校企合作項目的效果并不理想。學校可能對企業的實際需求了解不夠深入,導致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企業可能缺乏深度參與教育的動力和機制,導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無法真正達到預期效果[2]。
(一)數據處理能力要求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數據已成為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之一。尤其是在京津冀這樣的經濟活躍區域,大量的企業和產業聚集使得數據資源更加豐富和多元。因此,對會計專業人才來說,僅具備傳統的會計核算能力已不能完全滿足企業的需求,更高級的數據處理能力成為必要的技能[3]。會計人才不僅要能夠處理傳統的財務數據,還需要能夠對市場數據、用戶行為數據等非結構化數據進行分析。這包括使用數據挖掘技術來發現數據背后的隱藏模式,運用預測分析方法來預測未來的財務趨勢,以及使用可視化工具來呈現復雜數據,使非專業人士也能理解。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企業之間的合作和競爭更加頻繁,需要會計人才提供基于數據的決策支持[4]。
(二)新媒體應用能力相關要求
新媒體時代,新媒體應用能力對會計職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隨著新媒體的興起,人們的信息獲取和溝通方式已經發生深刻的變化,這對會計人才的角色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企業更加重視品牌建設和對外溝通,因此,會計人才的新媒體應用能力也變得尤為關鍵[5]。新媒體的快速傳播和廣泛覆蓋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平臺,以展示他們的形象和傳達信息。特別是在財務信息披露方面,透明、及時的信息傳播對于增強企業的公信力至關重要。
會計人才要能夠有效利用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將復雜的財務信息轉化為易于理解的內容,同時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這意味著他們需要具備新媒體相關知識,能夠將財務報告和數據轉化為具體的溝通材料,以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新媒體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互動性。會計人才可以利用這一特點,與投資者、客戶甚至普通個體進行直接溝通。例如,他們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回應投資者的財務疑問,收集客戶的反饋,或在財務危機時進行輿論引導[6]。這種互動不僅可以幫助企業與合作者建立更緊密的聯系,還可以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和決策的重要見解。
(一)融入新媒體技術應用課程
隨著新媒體在各行各業的深入應用,傳統會計教育模式已經難以滿足行業的快速變化和新型技能需求。特別是在京津冀地區,隨著協同發展戰略的不斷推進,市場對會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
各大高校和教育機構需要重新審視和調整會計與大數據相關的專業課程,特別是要加強新媒體技術的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首先,應該對現有的課程體系進行全面的檢查和更新,確保課程內容能夠反映行業的最新發展。例如,可以引入關于新媒體平臺的財務信息傳播、在線財務咨詢服務、社交媒體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等主題。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新媒體技術的基本工具和平臺,還可以讓他們對這些技術如何影響會計實務形成較為全面的認知。理論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但在快速變化的新媒體環境中,實際操作和實踐經驗更為關鍵[8]。
教育機構可以考慮與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和項目合作的機會。通過實際案例學習,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新媒體技術在會計領域的實際應用,如數據分析、市場預測、客戶關系管理等。新媒體技術的使用不僅僅是會計專業的技能要求,它還涉及計算機科學、數據分析甚至是心理學和社會學知識。因此,會計專業的學生也需要拓寬學科視野,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高校可以通過開設交叉學科課程、組織專題講座、提供研究項目等方式,鼓勵和幫助學生開展跨學科學習等[9]。
(二)增加數據采集分析等實訓
在新媒體和大數據快速發展的當下,會計專業人才需要具備更加豐富的數據分析處理知識與技能,不僅要能夠處理傳統的財務信息,還要能夠采集、分析并理解大量的非結構化數據。這對其數據敏感性、分析技能以及應用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強數據采集分析的實訓環節,在會計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10]。
學校應當設立以數據采集和分析為核心的實訓項目,如模擬的公司運營、財務報表分析、市場調研等。通過這些項目,學生可以在實際操作中學會如何使用各種工具和軟件收集和分析數據,包括傳統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和當前流行的大數據處理工具[11]。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更多與現實業務相關的案例,特別是那些涉及復雜數據處理和分析決策的案例。通過分析這些真實的商業案例,學生不僅可以了解數據分析在實際操作中的應用策略,還可以培養自己的問題發現和解決能力。通過校企合作,學生可以直接參與到企業的實際項目中,不僅能接觸到最前沿的數據技術,還有助于了解業界對數據專業人才的具體需求[12]。
此外,企業也可以通過這種合作,向學校提供關于數據處理和分析的最新需求和反饋,幫助學校不斷優化課程內容。
(三)校企合作培養模式
新媒體時代,面對會計與大數據專業的快速變革,傳統的教育模式已難以滿足行業對人才復合型技能的迫切需求[13]。校企合作,即高校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的教育培養模式,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這種模式通過雙方資源的共享、優勢的互補,為學生提供更加貼近實際、更具前瞻性的學習體驗,培養出更符合企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高校與企業應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形成互利的合作機制。通過簽訂合作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確保合作的順利進行。企業可以參與教學計劃的制訂,提供實習名額,共享實戰經驗;高校則可以為企業輸送合格人才,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持,共同解決實際問題[14]。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企業應開放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讓學生親身體驗工作流程,了解企業文化,這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提高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另外,還可實行企業導師制度,邀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精英或管理者進入校園,擔任學生的職業導師。他們可以定期開展講座、工作坊,向學生分享行業動態、前沿技術和職業規劃等,指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行業需求和未來發展[15]。
新媒體時代,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深刻改變著會計行業的生態和發展趨勢,本文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視角,深入探討了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路徑,提出了針對性的優化策略,旨在提升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滿足市場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行業需求的不斷變化,會計專業教育也應保持開放、創新的態度,持續關注行業動態,靈活調整教育策略和內容,努力培養出能夠站在時代前沿,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會計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武婷,薛保菊,楊洋.數智化時代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SWOT分析與路徑研究[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22,39(3):113-120.
[2] 袁春燕. 1+X證書制度下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32(5):65-71.
[3] 郭冠群.“政產學研企”協同視角下高校會計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農家參謀,2020(19):232-233.
[4] 董秀,譚霞.智能財務時代下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探究[J].世紀之星(交流版),2022(24):103-105.
[5] 余為鳳,張越.武漢自貿區的發展對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探析:以武漢城市職業學院為例[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2(8):148-150.
[6] 石光.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人口分布變化: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視角[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2(12):1-8.
[7] 金奐亨.基于京津冀協同發展視域下科技人才交流合作方案探討[J].現代營銷,2022(5):109-111.
[8] 金奐亨,李靜.京津冀協同發展視角下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平臺方案探討[J].商展經濟,2022(21):96-98.
[9] 王松.圍繞“大智移云”新技術推進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數字通信世界,2018(8):224-225.
[10] 楊道玲,耿德偉,張文鋮,等.基于大數據的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指數研究[J].統計與決策,2023(6):71-76.
[11] 趙海東,李橋興.鏈式發展視角大數據產業技術創新的推拉模型與關聯效應:以京津冀地區為例[J].科學與管理,2023,43(3):12-20.
[12] 劉金紅,李麗,邵文恰,等.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高職畢業生就業新思路[J].港口經濟,2020(23):21-22.
[13] 伍田鳳.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綜合性人才培育的研探[J].大眾商務,2022(1):328-330.
[14] 李永霞,張建光,丁艷云,等.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河北省社區社會工作人才需求的現狀調查[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20):96-97.
[15] 白慧霞.“1+X”證書制度下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建設的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11):168-170.
作者簡介 王艷,助教,研究方向:大數據與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