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菶泙 李春婷

摘要: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推進教育數字化是重要內容。借助微信技術與平臺優勢,不斷豐富思政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方法,可以有效提升醫護和學生接受思政教育的積極性,加快全員參與、全過程育人思政工作體系的建設步伐。“微信+思政”是教育數字化的生動實踐,呈現出內容供給豐富性、主體互動多向性、服務功能多樣性等特征,造就了全新的思政教育局面。文章旨在探析醫院思政微信公眾號及其創新應用的實踐策略,守正創新推動思政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增強。文章通過查閱近十年的前期研究進展,共梳理出相關論文20余篇,得出該領域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的結論。同時通過篩選目前國內大學附屬醫院開通運行的思政微信公眾號,并依據清博指數WCI對前10位進行研究,分析了目前的情況和問題:大學附屬醫院專業化運營思政微信公眾號僅有十多個,WCI均未超過500,發文數、閱讀量和在看數、點贊數都較少,高質量的推送內容占比較低,幾乎沒有閱讀量超過10萬的優質文章。同時,根據理論與案例分析,總結得出“微信+思政”具有開放性、精準性、自主性等獨特優勢。文章提出采用把握正確導向、加強頂層設計,堅持與時俱進、注重品質提升,發揮平臺優勢、切實增強互動,堅持共建共享、打造思政品牌四個方面的措施,探析微信在大學附屬醫院思政教育中創新應用的實踐策略,迎接思政教育數字化面臨的重大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微信;醫院;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D64;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2-0210-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蘭州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項目“新媒體在大學附屬醫院思政教育中的創新應用研究”成果,項目編號:LDXCSZZX-2022002
“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1],加強與改進思想政治工作,“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2]。
“微信+思政”是教育數字化的生動實踐,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加強醫護和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促進醫德醫風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其落腳點。本文探索微信與大學附屬醫院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守正創新推動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增強。
目前,使用微信等新媒體開展大學思政教育已有初步的理論研究及實踐,但大學附屬醫院以微信開展思政教育尚處于探索階段。筆者通過中國知網檢索相關論文,全面了解前期研究情況,共梳理出相關論文20余篇,發現相關研究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徐曉蓉[3]于2012年發表的《新媒體時代如何做好醫院思想政治工作》文章,提出新媒體使醫院思政工作面臨新的挑戰,應積極開創思政工作新局面。安芳芳等[4]提出微信的特征及使用微信開展醫院思政工作的可能性,分析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等。韓丹丹[5]通過設立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方法,探析微信群在醫院思政教育中的應用,得出“觀察組中央政策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宣教重復頻次明顯低于對照組”的結論,并提出微信群在醫院思政教育應用中多方面的優點。吳勁松等[6]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的研究方法,得出“通過微信進行黨建工作是切實可行的”結論。王丹婷[7]撰寫的碩士學位論文,探析“互聯網+”背景下醫院思政工作解決路徑和措施。崔敏[8]運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公立醫院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影響因素權重,得出“在選擇網絡思政工作陣地時,首先應把握醫院微信和網站”的結論。
文章根據《醫院藍皮書:中國醫院競爭力報告(2023)》發布的全國頂級醫院100強名單,依托“清博指數”精準檢索100強醫院開通的思政微信公眾號,又以“醫院黨建”“醫院思政”等為主題詞搜索微信公眾號,篩選了其他大學附屬醫院思政微信公眾號。依據微信公眾號影響力評價指數WCI,對前10位微信公眾號在2023年3月至8月的數據進行了測評,見表1。
根據調查,目前大學附屬醫院均開通了微信公眾號,以發布醫院新聞、醫療科普知識為主,兼具掛號、繳費等服務功能。但大學附屬醫院專業化運營思政微信公眾號僅有十多個。數據顯示,WCI均未超過500,發文數、閱讀和在看、點贊數量都較少,高質量的推送內容占比較低,幾乎沒有閱讀量超過10萬的優質文章。存在內容發布重整理而輕巧思、形式設計重模仿而輕革新、運營管理重傳承而輕發展[9]等現象。具體表現為推文時間不固定、頻率較低,未根據黨和國家的重大事件、醫療節日等時間節點,調整推送時間、頻率等,推送時間與醫療工作的規律沒有實現良好匹配。發布的內容形式相對固化,以圖文為主,沒有充分利用音視頻、動畫制作、排版設計、自定義菜單、合集標簽、作者精選等。重視信息整理和推送,用戶互動和反饋不足。
(一)“微信+思政”更具開放性
使用微信公眾號開展醫院思政教育可突破時空限制,有效彌補傳統工作方式受眾面較窄的短板,實現教育全覆蓋。醫護和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學習中央精神、了解時事政治、接收新聞資訊等,促進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氛圍的構建,形成自適應個性化學習模式。微信能夠一對一、一對多地快速傳播思政信息,從而構建起更高效、暢通的信息交互渠道,擴大信息傳播和覆蓋范圍。
(二)“微信+思政”更具精準性
依托微信即時性、互動性、強黏性等特點,可改變傳統思政育人方式,融合可讀、可聽、可用、可交互的教育形式,用戶可以根據自身愛好與需求選擇適宜的學習方式。同時,根據醫護崗位及學生年級差異,劃分思政教育內容層次,遵循以精準把握航向為根本、精準識別對象為前提的邏輯理路[10],構建適應多種學習需求的教育內容。針對具體問題開展一對一的解疑釋惑,增強互動,從而影響其認知行為、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念,使思政教育更加深入有效。
(三)“微信+思政”更具自主性
微信訪問便利,使用其開展思政教育工作,能夠群策群力,將廣大醫護和學生納入宣教隊伍中,提高學習的參與度和主動性,營造全員參與的積極氛圍。同時,依托新媒體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醫護和學生能夠獲得立體化、互動性的教育內容,滿足思政教育的時代需求,使醫護和學生自愿學習并轉發相關內容,強化思政教育效果。

(一)把握正確導向,加強頂層設計
大學附屬醫院思政教育的落腳點是立德樹人、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科學定位思政微信公眾平臺的作用。首先,要對紛繁的網絡內容進行初審,把牢意識形態關。其次,針對性挖掘信息資源的價值,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衛生與健康工作者崇高的職業精神等作為生動的教育引導內容,“直面來自現實生活實際的‘真問題,聚焦社會廣泛關注的‘熱問題,扣準社會思潮脈搏的‘大問題”[11]。最后,學習借鑒優秀思政教育微信平臺的做法,通過設立重大項目、舉辦重要賽事等方式激發創新活力。
(二)堅持與時俱進,注重品質提升
首先,要把內容建設作為根本,積極創造豐富的原創內容,“做強規定內容,圍繞黨的最新理論成果發布有深度的解讀文章;做精自選內容,圍繞醫護和學生重點關注、喜聞樂見的事件提供有見解的分析文章”[12]。其次,要加強思政教育主題設計,既緊跟政策時事,又突出醫學專業特色,可通過閱讀量、點贊數或問卷調研等方式,精準對標醫護和學生的職業發展、行為特征和心理需求,提高欄目設置和信息推送的精確度。比如以黨的重要會議召開時間為節點,在微信平臺上設置專題頻道或欄目,引發師生熱烈討論;推出“入院第一課”,樹立對醫院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醫師節、護士節開展“致敬生命守護人”等活動,講述身邊的故事;教師節推出“留言送祝福”主題,營造尊師重道的良好氛圍;在學生群體中加強“醫德學風建設”,倡導學術誠信、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13]。
(三)發揮平臺優勢,切實增強互動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答疑解惑的雙向互動過程[14]。大學附屬醫院可以結合時政要聞,在公眾號以“話題”的形式,讓醫護和學生成為主角發表言論和心得,并進行共享,讓更多的人參與討論并引發共鳴。邀請專家學者通過微信平臺以直播的形式宣講黨的方針政策、解讀時政熱點。參與者通過發送彈幕、留言進行互動,實現平等對話。閱讀公眾號推文后,醫護和學生可以通過評論、點贊等方式,積極開展在線交流。暢通留言和反饋,引導醫護和學生反映真實訴求和意見建議,及時把握他們的思想動態,提升思政教育的針對性[15]。
“新媒體+思政”是立足于新時代大學附屬醫院思政教育發展的新要求,是傳統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力補充和延伸,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重要抓手。因此,既要挖掘與傳承傳統思政教育模式中的優勢,又要通過新媒體創新思政教育形式、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增強思政教育與工作生活融合、搭建線上服務功能、打造交互溝通渠道等實踐策略,將新媒體融入思政教育全過程,全面建設新時代大學附屬醫院思政教育工作新格局。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N].人民日報,2023-05-30(1).
[2]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1-07-13(1).
[3] 徐曉蓉.新媒體時代如何做好醫院思想政治工作[J].東方企業文化,2012(24):141.
[4] 安芳芳,錢麗萍,盧祖元.以微信為例探析新媒體時代醫院思想政治工作[J].現代醫院管理,2014,12(6):88-90.
[5] 韓丹丹.微信群互動模式在醫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管理觀察,2018(21):186-187.
[6] 吳勁松,易燦玲,陳玲瓏.微信對醫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管理觀察,2019(4):176-177.
[7] 王丹婷.“互聯網+”背景下公立醫院醫務人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合肥:安徽醫科大學,2020.
[8] 崔敏.新媒體視閾下公立醫院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21,32(12):641-644.
[9] 徐瑞鴻,王麗琴.高校思政課新媒體影響力提升研究:基于微信公眾平臺WCI的實證分析[J].文化軟實力,2023,8(2):86-92.
[10] 王亞非.系統推進“精準思政”著力培育時代新人[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2(7):12-14.
[11] 沈壯海.新編思政教育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2:229.
[12] 陳媛嬌,劉超,李高峰.新媒體背景下提升醫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策略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21,11(2):219-222.
[13] 林立濤,葉定劍.發揮高校官方公眾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策略探研[J].思想理論教育,2020(7):93-96.
[14] 熊玲.微信群互動模式在醫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辦公室業務,2021(4):45-46.
[15] 王清雨.微信在醫院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應用與分析[J].山西青年,2020(3):147.
作者簡介 方菶泙,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春婷,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