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10.19435/j.1672-1721.2024.03.003
【摘要】 目的 探討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知信行評分及遵醫行為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新泰市人民醫院住院的9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9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疾病指導,干預組患者由專科護理小組成員給予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教育干預。比較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知信行評分、血糖控制有效率、妊娠結局和滿意度。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在知識、信念及行為上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血糖控制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巨大兒出生率、胎兒窘迫發生率、入住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前觀察組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改善圍產期的不良行為,提升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
【關鍵詞】 專科護理小組;知信行;健康教育;妊娠期糖尿病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3-0007-04?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473.5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首次發生或發現的不同程度葡萄糖耐量異常[1]。GDM是一種高危妊娠,發生率居高不下,對妊娠結局帶來的影響已經成為產科醫師重點關注的難題。GDM在孕期會增加子癇前期、早產的發生概率,血糖過高會導致胎兒過大,引發難產,增加新生兒窒息的風險。由于胎兒過大導致剖宮產率上升,還會引發新生兒低血糖、入住NICU等風險。遠期,GDM會讓母嬰雙方罹患代謝綜合征、超重與肥胖及心血管病的風險增加。有研究證實,有GDM病史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可高出其他女性7~10倍[2]。知信行理論認為,個體行為是以獲取的知識為基礎,信念作為支撐,最終產生健康/不健康行為。大量研究將知信行理論應用于疾病普及和健康宣教中,取得了良好效果。GDM患者缺乏正確的知識、對胎兒的過度關注、孕期活動減少及家人不正確的安胎觀念,都易導致不利健康的行為產生。本研究將知信行理論應用于GDM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效果良好,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新泰市人民醫院產科常規產檢、確診為GDM并血糖控制不佳需住院治療的9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9例。觀察組年齡21~41歲,平均(32.5±5.3)歲;孕周12~31周,平均(14.9±2.7)周;15例胎次1次,24例胎次2次,10例胎次3次;學歷水平,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及大專28例,專科及以上12例。對照組年齡22~43歲,平均(31.3±4.8)歲;孕周12~33周,平均(15.4±2.5)周;12例胎次1次,25例胎次2次,12例胎次3次;學歷水平,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及大專31例,專科及以上11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納入標準: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3];自愿參與研究者。
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產科并發癥;溝通存在障礙及無意愿參加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GDM健康宣教。入院后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內容包括GDM的病因、危害及如何配合治療、控制飲食、運動鍛煉及注意事項。告知定期復查的必要性,注意監測血糖的變化。出院后隨訪至產后6周。
1.2.2 觀察組
觀察組依據知信行理論,由專科護理小組實施個體化健康宣教。
1.2.2.1 專科護理小組的組成
由科主任和護士長選出產科主治醫師1名、主管護士2名、責任護士2名,組成專科護理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GDM相關知識培訓,包括GDM的病因、發病機制、診斷標準、治療原則、孕期管理等內容。細化小組成員職責,制定健康教育宣教單。專人負責干預措施、追蹤隨訪及評價,指導并督促患者建立有效的健康行為。
1.2.2.2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
(1)知識獲取。入院后由專科護理小組采集患者病史,了解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情況,評估患者的知識體系,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與主管醫師進行溝通,采取專人宣教,利用多媒體、微信、圖畫式健康宣教材料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GDM發病機制、對母嬰的影響、血糖控制重要性、飲食指導、用藥指導、運動指導等。小組成員將GDM的管理理念傳達給患者,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知識體系。對接受程度較差的患者,要做好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幫助患者以有效方式控制血糖穩定。(2)信念產生。小組成員通過開展多元化健康宣教,應對不同文化層次患者的知識需求。利用微信群在線答疑,及時發送有關GDM的知識視頻。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積極發揮家屬的作用。妊娠導致的生理及心理變化因人而異,護理小組要注意個體差異,給予積極的情感支持。(3)行為支持。責任護士要指導患者在關注自身飲食的情況下,密切監測血糖水平、孕期內的腎功能、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等變化情況,及時調整用藥劑量以對血糖水平進行控制[3]。定期進行超聲檢查,記錄羊水量與胎兒發育情況,強化胎心的監護程度。由營養師針對患者的現有治療方案,根據體質量、胎兒生長情況及血糖水平計算出每日需攝入的總熱量。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做好三大營養素的均衡搭配,保證孕期營養的供應,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向患者示范血糖儀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對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予以胰島素治療,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胰島素筆皮下注射,并告知注射后的注意事項,其間需要不斷調整胰島素的用量,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出院時要對患者進行出院后的護理指導,微信群內定時發放GDM的知識視頻,以1周為1個階段,記錄并上傳血糖數值。妊娠中、晚期對胰島素的需求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孕36周后胰島素的用量稍下降,需根據患者生理需求及血糖水平的變化給予相應的藥物指導。出院后隨訪至產后6周。
1.3 觀察指標
(1)糖尿病知信行問卷。應用自擬的糖尿病患者知信行調查問卷進行評價,涉及疾病知識、飲食控制、運動及用藥管理等條目,包括健康知識(100分)、健康信念(40分)、健康行為(35分),分值越高則患者的知信行程度越高[4]。(2)血糖控制有效率及妊娠結局指標。記錄2組血糖控制有效率、剖宮產率、產后出血率、巨大兒出生率、胎兒窘迫發生率、入住NICU發生率。(3)患者滿意度。采用新泰市人民醫院自擬的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價,共10個條目,總分100分,≥80分為非常滿意,60~79分為基本滿意,≤59分為不滿意。
2 結果
2.1 2組患者干預前后知信行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健康信念、健康行為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控制有效率、妊娠結局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血糖控制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巨大兒出生率、胎兒窘迫發生率、入住NICU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剖宮產率、產后出血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GDM是一種常見的產科合并癥,對母嬰代謝有近期和遠期的影響。對患者實施知信行管理模式,可改變患者不良行為,使患者建立正確的治療信念及態度,提高患者學習疾病知識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患者疾病知識水平[5]。
3.1 專科護理小組的積極作用
專科護理小組依托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強調行為改變的有效理論,將知識和信念的建立作為主要目的,將知識和信念轉化為患者的主動觀念,使患者自身孕期管理建立在有效的行為上,最終達到母嬰良好結局。護理小組的成員將傳統健康教育在內容、形式上做出改變,依據現有的文獻、指南及專家共識,更新健康教育材料,更具有針對性,與GDM患者積極溝通,評估患者的個體狀況,根據評估結果指導患者的血糖控制,增進與患者的情感聯系,加強自身技能的提升。
3.2 增強GDM患者的知識和信念可改變行為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療目的主要是控制血糖,而飲食、運動、藥物是控制血糖的主要方法。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因為孕期體質量增長,對胎兒的過度關注,對控制飲食、適量運動等相關知識缺乏,心理上會產生抵觸行為。錯誤的信念易導致損害健康行為的產生。利用知信行健康行為模式對患者進行系統性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多數GDM通過飲食控制及適當的運動,可以將血糖控制在滿意的范圍。飲食上要遵循營養師的飲食搭配方法。妊娠早期所需熱量與孕前相同,中期以后每日熱量增加837.2 kJ,實行少量多餐、定時定量進餐的方法,多選用粗纖維膳食如燕麥片、蕎麥面等,推薦每日攝入量25~30 g。膳食纖維具有控制餐后血糖上升、改善葡萄糖耐量和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在運動方面,孕婦每日進行30 min以上的中等量運動能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控制孕期體質量增長,獲益顯著[6]。運動時要選擇舒緩的運動方式,主要指由機體大肌肉群參加的持續性有氧運動,如步行、瑜伽、游泳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時間宜為30~40 min,運動后休息30 min,以不感到疲勞為宜。血糖水平<3.3 mmol/L或>13.9 mmol/L者停止運動。如出現腹痛、陰道流血或流液、憋氣、頭暈眼花等不適,要立即停止運動并與專科護理小組成員及時溝通。在藥物治療上,對于通過飲食、運動等療法不能有效控制血糖范圍的GDM患者,若在醫學營養治療1~2周血糖控制仍不佳,應盡早使用胰島素,根據血糖水平進行調整,達到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以上行為對于患者的依從性要求較高。如何將“知-信-行”有效地聯系起來,讓患者意識到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而樹立行為轉變的信念,是支持患者進行改變的基礎。知信行理論應用于GDM患者后,觀察組在知識、信念及行為上明顯優于對照組,效果顯著。這與國內學者[6-9]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3.3 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血糖控制有效率、患者滿意度、新生兒結局指標[10]高于對照組(P<0.05)。本研究中,患者多是有高危因素存在的孕產婦,以剖宮產再孕產婦居多,2組剖宮產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對照組產后出血7例(胎盤因素3例,子宮收縮乏力4例),觀察組3例(子宮收縮乏力2例,胎盤因素1例),2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應用該體系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需求評價,并基于評價結果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專科護理小組通過開展多元化健康宣教應對孕產婦不同文化層次的知識需求,利用微信群在線答疑,及時發送有關GDM的知識視頻。建立患者之間溝通的平臺,利用同伴教育推動患者知識和信念的建立。無論產前、產后,均應積極監測與控制血糖,教會患者自我監測血糖的方法。鼓勵母乳喂養,做到盡早哺乳和按需哺乳。于出院后6~12周隨訪,定期測量身高、體質量、體質量指數、腰圍和臀圍。通過定期產后隨訪,護理小組可指導產婦改變生活方式、合理飲食及適量運動。還要注意有無低血糖或高血糖癥狀,有無感染征兆,評估新生兒狀況,及時給予專業的指導,促進健康行為建立。
綜上所述,本研究中專科護理小組利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采用多種健康教育方式開展多元化健康宣教,應對患者不同文化層次的知識需求,將知識和信念轉化為患者的主動觀念,將孕期管理建立在有效行為上,最終達到母嬰良好結局。
參考文獻
[1] 李美紅.高危孕婦孕期保健知識認知度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22):5286-5289.
[2] 李燕,劉敏,王亞靜,等.多學科協作護理模式在胎兒疾病一體化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23):101-103.
[3]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妊娠合并糖尿病協作組.妊娠合并糖尿病診治指南(2014)[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4,49(8):561-569.
[4] 王明芳.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妊娠期管理的應用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35):445-446.
[5] 肖麗婭.延伸護理在淋巴瘤慢病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9,26(12):37-39.
[6] 王濤.知信行模式結合自我效能理論在孕產期預防保健中的應用[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7):1332-1334.
[7] 王麗.關愛式健康教育方法在妊娠期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21):4812-4814.
[8] 羅秋紅,周麗華,周少如,等.知信行評價體系指導下健康教育對產褥期初產婦負性情緒及母嬰照護能力影響[J].中國臨床護理,2019,11(5):416-419.
[9] 羅琳虹,洪勉輝,蔡靜純,等.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控制與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6,37(3):720-721.
[10] 喻晴.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兒窘迫的護理干預效果研究[J].飲食保健,2018,5(11):134-135.
(編輯:肖宇琦)
作者簡介:李晶晶,女,本科,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