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美宏
(臨漳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臨漳 056600)
對產地環境的要求是符合NY/T391,種植基地要選擇距離工礦區較遠、生態條件較好、確保無污染源的地塊,生產區域之間要設置有效的緩沖帶或用物理屏障隔開,確保生產產品質量。
2.1 品種選擇。選用適合臨漳縣生產的品種,如新一代、艷紅、津紅、羊角椒等。確保所選品種質量優、產量高、抗病蟲害強,生產出來的產品商品性好。
2.2 育苗。一般每畝用種20 ~30 g,種子經過藥劑拌種后播種,播種方式主要為干播,育苗后定植。
2.3 播前整地。播種前要進行翻耕整地,整地時深度不能小于20 cm,整地平整后再整理成畦田。
2.4 播種。時間掌握在3 月上旬,給整理好的畦田澆水,然后把種子均勻撒入畦田中,之后蓋細土1 ~2 cm,最后蓋上小拱棚。
2.5 苗期管理。苗期要注意培育壯苗,控制好棚內的溫度和濕度,使幼苗生長健壯,葉片肥厚,葉色濃綠無病斑,根系粗壯發達,株高18 ~20 cm,真葉6 ~7片,達到壯苗指標。
2.6 整地施肥。結合整地畝施用優質農家肥1 t 左右,每畝施用生物有機肥得樂0.08 t、硫酸鉀復合肥30 kg。耕地深度一般為25 cm,耕完后要進行耙地,然后整理成壟,每壟之間的距離為90 cm,壟高一般為10 ~15 cm,寬度為40 cm。
2.7 定植。①定植時間。當10 cm 地溫回升到12 ℃~15 ℃,夜間氣溫不低于5 ℃時開始定植,大田定植時間一般在4 月中下旬,栽后澆水。②定植密度。為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辣椒要進行合理密植,合理密植能促進群體和個體的健壯生長,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品品質,合理密植要做到肥力高的地塊稀植,肥力低的地塊密植,春地稀植,夏茬密植,雜交品種密度每畝3 500 穴,每穴1 株,常規品種密度每畝4 500穴,每穴2 株。③定植方法。辣椒定植時要充分考慮天氣狀況,定植時盡量選擇晴天的早上和下午進行,避開陽光較強的中午和午后,定植時土壤墑情要充足,墑情足時成活率會大大提高。定植時要把壯苗和弱苗進行分類,盡量選用壯苗,栽后澆水,并且澆足,保證濕到根部。
2.8 澆水排水。辣椒定植除栽后澆水,5 ~7 d 后還要再澆1 次水,以利于緩苗,澆水時間應掌握在上午10:00 以前、下午4:00 以后,或者在陰天時進行,避免在陽光較強的中午和午后澆水。生育期內地面要見干見濕。低洼積水地塊要及時排水,避免積水造成幼苗窒息死亡。澆水或雨后造成積水的一定要及時排水。
2.9 中耕除草。辣椒緩苗后遇雨或者澆水后要進行中耕鋤草,消除土壤板結,減少雜草危害,一般于開花前進行1 ~2 次中耕,到盛花期時不在進行中耕鋤草,如還有雜草,要及時拔除。
2.10 追肥。根據辣椒生長情況,適量施用肥料,一般每畝追施45%復合肥硫酸鉀型氮磷鉀15 kg。雨水較多會造成辣椒落花落果,遇雨后要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同時摘掉老葉、病葉,以加大通風,利于透光,減輕病蟲害的發生。選用生長調節劑協調好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系,追施保花保果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加速花的分化,防止落花落果。
3.1 防治原則。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要防治手段,化學防治為輔助防治手段,進行綜合防治,提高產品產量和品質。
3.2 物理防治。采用黃板誘殺,主要防治蚜蟲,一般每畝使用30 ~40 塊,在60 cm×40 cm 長方形紙板上先涂上黃色油漆,再涂上一層機油,掛在田間,當蚜蟲被黃板粘滿時,可在黃板上再涂上一次機油重復使用。
3.3 化學防治。使用化學防治時,所用農藥要符合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要求(NY/T393)。①疫病防治:辣椒疫病發生初期可畝用75%代森錳鋅水分散粒劑160 ~224 g 噴霧,最多使用3 次,并且嚴格執行用藥間隔期,一般間隔用藥時間為5 d。以確保產品質量。②蚜蟲防治:蚜蟲防治要趁早,苗期畝用1.5%苦參堿可溶液劑30 ~40 ml 噴霧,用藥間隔期10 d,最多使用2 次。③棉鈴蟲防治:用藥時間掌握在百株卵量達到20 ~30 粒時開始防治,防治時每畝用l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30 ~60 ml 噴霧,最多用2 次,用藥安全間隔期為5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