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衛
“贈人以言,重于珠玉;傷人以言,重于劍戟。”這句話表明了鼓勵的重要性,有時一句不經意的鼓勵就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幼教之父陳鶴琴也說過:“孩子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特征,那就是喜歡稱贊、鼓勵和贊許。”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多年來,我一直踐行“讓鼓勵成為孩子最好的禮物”。
鼓勵讓孩子克服怯懦、收獲勇氣
陽光暖暖地灑在操場上,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跳繩,有的滑滑梯,有的拍皮球,有的玩木頭人的游戲……到處都是燦爛的笑臉、開心的笑聲,就連比較安靜的孩子臉上也樂開了花。操場上歡聲笑語、熱鬧非凡。
這時,一個安靜坐在角落的小男孩進入我的視線:黃黃的頭發,瘦瘦的個子,他低頭摳著手指,眼睛不時望向拍球的小朋友。這不是睿睿嗎?睿睿是班上剛轉來的一個小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很少與同伴接觸。一日活動中,我總覺得這個孩子少了些童稚,多了些憂郁,在集體里顯得郁郁寡歡。
我走過去輕聲邀請他:“睿睿,一起拍球吧?”他怯怯地說:“我不會。”我拉著他的手:“你的小手這么有勁兒,很適合拍球。只要你好好練習,老師相信你很快就能學會!”他臉上露出一絲笑意,開始拍起來。“差一點就成功了,加油!”“再來一次,很好!”……聽到我的鼓勵聲,孩子們慢慢圍了過來。看得出來睿睿有些緊張,我連忙對其他孩子說:“你們想不到吧,睿睿已經學會拍球了,大家一起給他鼓勁兒,好不好?”在一次次的鼓勵下,睿睿的身體變得舒展,已經能連續拍好幾個球了。我將贊許的目光投向他時,他的臉上洋溢著自豪。
除了拍球,我也在其他方面不斷給予睿睿鼓勵和支持。漸漸地,我發現原來上課不愛舉手的他開始舉手回答問題,不主動表演節目的他給大家繪聲繪色地講起了故事,吃飯最后幾名的小朋友里已經沒有了他……他逐漸有了勇氣和自信,不再是那個膽怯、不自信的睿睿了。
鼓勵讓孩子不再失落、重燃希望
一次公開活動中,我們積極地進行準備和組織,一切井然有序。這時,一陣哭聲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的目光很快鎖定了坐在教室右邊的女孩兒彤彤。彤彤的爸爸媽媽在外地工作,她平常由爺爺奶奶照顧,性格比較敏感。由于彤彤的奶奶不舒服,只能缺席這次活動,彤彤覺得特別委屈。
我蹲下來抱她,她抽泣著問我:“爺爺奶奶今天沒有來,嗚……”我溫柔而肯定地對她說:“爺爺奶奶去醫院了,因為他們很愛彤彤,想快點好起來陪彤彤玩兒。”她怯生生地看著其他孩子的爸爸媽媽,眼睛里閃過些許失落。我繼續說道:“爸爸媽媽今天也給老師打電話了,他們覺得你今天的表現一定會非常棒,還讓老師給他們發你的照片。”她的抽泣聲減弱了,低著頭若有所思。“彤彤是個堅強勇敢的孩子,老師相信你今天會有很好的表現!”我為她豎起來大拇指。彤彤停止了哭泣。
我微笑著拉起彤彤的手,向她邀請道:“來吧,我們一起活動。”她不再失落,也不再疑惑家人對她的愛,很配合地完成了活動,并讓我給她拍照。我想,作為教師,在給予孩子愛與關注的同時,還要用鼓勵的方法讓孩子收獲希望和快樂。一句鼓勵的話語可以讓孩子感到溫暖和支持,可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可以讓孩子更加自信,可以讓孩子的閃光點更加持久,讓優秀成為習慣……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發光體。有時孩子的閃光點可能沒被發現,或者缺乏那個讓他們發光的舞臺,教師要多多鼓勵、認可他們,用春雨般的教導潤澤幼小的心靈,滋養良好的品質,助其頑強成長。我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如果要給孩子的童年送一個禮物,就讓鼓勵成為孩子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