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艷梅
【摘要】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之一,而“語商”是語言運用的綜合體現,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活乃至終身發展意義重大。為了解決當前小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口才不佳現象,文章從“語商”的概念出發,簡要闡述了“語商”教育對學生語言構建、思維發展、人際交往方面的重要性,然后從培養學生的交談興趣、開朗性格、敏銳觀察力、思維敏捷度、口才能力、自省習慣等六個方面提出了“語商”培養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語商”培養;重要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4)05—0116—04
“語商”是指個人掌握、運用語言能力的商數,體現了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思辨能力和交流中的應急反應能力。“語商”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通過后天的學習和鍛煉來獲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一直存在“重讀寫,輕聽說”的問題,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口才不佳”現象。實際上,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具有很強的可塑性,而語文又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其閱讀教學具有主題的鮮明性、內容的情感性以及詞匯的豐富性等特點,這些都為培養學生“語商”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閱讀教學當作培養學生“語商”的重要陣地,為學生的語言生長及未來的人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關于“語商”的概述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語言表達在人際交往和生存發展中不僅僅是普通的說話、交流那么簡單,已經發展成為一門學問,形成了“語商”這一概念。“語商”是“語言商數”的簡稱,是個人語言運用及社交智慧的集中體現,由中國演講與口才協會常務理事李易真先生于2004年提出,是個體語言運用能力的綜合表現,是一個人智商、情商、逆商、美商、德商、靈商的外在體現[1]。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語商”的重要性
1.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在語文閱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接觸到豐富的詞匯和句式,還可以學會如何運用這些語言元素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及情感。閱讀各類文本,學生可以逐漸理解語言的組織方法和運用規律。此外,閱讀課堂中的討論、分析等環節也鍛煉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應急反應能力,使其在面對不同的語言情境時能夠迅速作出反應,選擇恰當的語言來表達。上述內容與“語商”培養目標不謀而合,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培養學生“語商”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為他們未來的語言學習和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有助于學生獲得思維發展與提升。閱讀不僅僅是對文字信息解碼的過程,更是思維活動的平臺。在閱讀教學中,學生通過理解文本內容、分析故事情節、評價人物形象等活動,不斷鍛煉思維能力。而“語商”的培養正是要求學生能夠準確、流暢、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感受,促使他們在閱讀時更加深入地思考,從而形成自己的判斷及觀點。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語商”的培養,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有助于催生其縝密、深刻的邏輯思維。
3.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水平。人際交往的本質是有效溝通,而溝通的核心則在于語言的理解和運用。在閱讀教學中,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理解、揣摩作者的觀點,還學會了如何精準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這些都是構建良好人際關系所不可或缺的技能。除此之外,在閱讀教學中融入“語商”教育還有助于培養學生交流中的應急反應能力,幫助學生在面對復雜多變的人際交往情境時迅速作出恰當的語言回應,從而化解沖突、增進理解。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語商”,能夠助力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更加和諧、有效的人際交往關系。
4.有助于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語商高的人通常表現出更強烈的自信心,這種自信不僅來源于他們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在于他們背后所積累的豐富知識和深刻見解。在閱讀教學中培養“語商”,能幫助學生在不斷閱讀、思考、表達和交流中建立自信,讓他們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養成開朗的性格。當這部分學生面對挑戰和困難時,往往能夠保持冷靜和樂觀,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堅信自己可以通過努力改變現狀,實現自己的目標。這種自信和積極的態度相互作用,會使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和從容。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語商”的有效策略
1.營造寬松氛圍,激發學生的交談興趣。“心之所向,行之所往”,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們的內心會被吸引,產生強烈的向往和探索欲望[2]。“交談興趣”對于培養學生的語商至關重要,當學生愿意主動與他人溝通、分享觀點時,便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對話交談中去,從而達到鍛煉口語表達能力的效果。同時,這種興趣也會引領學生自覺關注他人的觀點和感受,提升自己的傾聽和理解能力。
對于小學生而言,要想激發其交談興趣,首先要營造出一種寬松的交談氛圍,以降低學生在課堂上的壓力及緊張感。在一個積極、寬松的交談氛圍中,學生會感到自由和安全,更愿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因此,在平時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放下身段,以平等的姿態對待學生,用微笑的表情、耐心的態度以及鼓勵的話語和學生交談,奠定課堂的寬松基調,逐漸引導學生進入交談佳境。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情景創設、生活引入以及游戲互動等方式來營造良好的氛圍,為學生營造出一個交談的“場”,激發學生主動交談的興趣,為提升學生的語商做好鋪墊。
2.豐富課堂形式,培養學生開朗的性格。開朗的性格通常表現為愿意溝通、樂觀表達、善于交際等,這種性格特質與語商中的交流意愿、表達能力以及應對各種社交場合的自信心直接相關。在生活中,具有開朗性格的人往往更善于表達自己,能夠使用更加清晰、準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時也能更加自信地應對各種社交場合的挑戰。因此,培養學生的開朗性格,可以為其提升語商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為學生創造一個充滿活力和多元互動的學習環境,迎合小學生活潑、愛玩的天性,使其由原來的課堂被動接受者轉變成積極參與者。同時,應根據閱讀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形式。比如,記敘類文章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教學形式;說明類文章可以選擇講解示范、小組討論等形式;議論類文章則可以采用辯論、演講、寫作等形式。學生在這樣的閱讀環境中不斷嘗試新事物并接受新挑戰,無形之中培養起積極、樂觀、開朗的性格。總之,教師需根據閱讀內容以及學生的身心特點,靈活調整教學形式,提升學生課堂上的愉悅體驗,用“快樂”描繪學生的性格底色,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語商。
3.注重品味細節,提升學生敏銳的觀察力。敏銳的觀察力對學生的語商形成至關重要,因為它能幫助學生更精確地捕捉、理解語言中的微妙差異。在日常交流中,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都蘊含著豐富的細節信息,這些信息可能隱藏在語調、表情、措辭甚至標點之中,只有具備高度觀察力的人,才能洞察這些容易被忽視的元素,從而更深入地理解他人的真實意圖[3]。這種細致入微的觀察有助于提升學生對語言的理解,使他們在社交場合中更加敏銳和自如。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敏銳觀察力可以從文章細節教學出發。文章中無論是微妙的人物情感變化、精巧的詞語運用,還是隱秘的背景信息,都承載著作者深思熟慮后的獨特見解。學生品味這些細節,不僅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內涵,還有助于激發其自身對語言運用的期待,比如,學生在閱讀文本有了新的發現時,便會迫不及待地說出口,以求獲得旁人的肯定與認可。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采取細節捕捉、對比分析以及語境還原等方法,讓學生發現更多隱含的信息,培養學生閱讀時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
4.借助多元訓練,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度。語言就像是一面鏡子,能夠反射出人內心的思維活動,它是思維的外在表現,將人腦海中的想法、情感和觀念轉化為可以被他人接收、理解的形式。思維的敏捷度指的是思考、解決問題時的速度和準確性,通常情況下,思維敏捷度高的人往往能夠更快速地回憶、聯想詞語,組織語言時也會更加流暢、高效,減少猶豫和停頓的間隔,進而做出自然、連貫的語言表達。因此,通過多元化訓練提升學生的思維敏捷度對于培養語商具有非常顯著的促進效果。
例如,在教授《落花生》一文時,教師便可以采取以下教學策略:一是快速閱讀訓練。讓學生快速瀏覽《落花生》全文,然后嘗試回答一些基本問題,如,“文章中提到了落花生的哪些特點?”“作者通過對落花生的描寫,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或態度?”等,這樣的訓練可以幫助學生迅速把握文章的主旨。二是詞匯拓展訓練。從《落花生》中挑選出一些具有深意的詞匯,如“默默無聞”“樸實無華”等,讓學生查找這些詞匯的近義詞、反義詞,并嘗試造句,提升學生的詞匯量及運用能力。三是邏輯思維訓練。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作者為什么選擇落花生作為象征?這反映了什么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此充分鍛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四是即興辯論訓練。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就“你愿做像花生一樣的人,還是像石榴一樣的人”進行辯論,拓展學生的思維邊界。通過上述幾項訓練措施,逐步提升學生的思維敏捷度。
5.提供表達平臺,鍛煉學生的口才能力。口才能力是學生的語商外在表現,具體而言,就是通過口頭語言傳達思想、情感和觀點的能力,包括演講、辯論、交談和表達等各個方面。口才能力是構成語商的重要元素,一方面,口才訓練有助于學生主動思考并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升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及語言說服力。另一方面,有效的口才訓練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與他人溝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并在各種場合中自如地表達自己。因此,通過鍛煉學生的口才能力,可以全面提升他們的語商水平,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以及今后的人生中獲得更多的成功。
口才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實踐積累以及時間沉淀,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諸多表達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在課前,教師可以創設“一分鐘演講”時刻,鼓勵學生上臺演說與閱讀文本相關的學習心得、實踐感悟或生活體會,題材不拘一格,但要關注學生的演講深度及流暢度。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就閱讀內容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或表演,要求學生按照角色的設定來模仿其語調和語氣,引導他們深入體會角色的情感和思想,讓學生猶如置身于真實的對話場景中一般。在課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與口才訓練相關的家庭作業,如讓學生回家后給家長講述今天學到的故事內容。學生為了向家長清晰地傳達課堂所學,就需要先在腦海中組織語言,確定要講的關鍵點,思考哪種講述方式最吸引人,最終才能達到良好的講述效果,整個過程對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條理性有著很好的幫助。如此,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后,學生口才能力必然會得到有效提升。
6.注重總結反思,培養學生的自省習慣。自省,即自我反思,是一種對自身行為和言論進行深刻反思和評估的過程。學生學會自省后,可以審視自己在語言交流中的表現,包括言辭的準確性、表達的清晰度和溝通的有效性等等。這種自我審視的過程有助于學生發現自身在語言運用方面的不足,激發起他們的改進動力。同時,自省還有助于學生學會理解、包容更多不同的觀點和行為,培養學生的同理心,讓他們更加關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從而調整自己與他人溝通時的語言策略。因此,培養學生的自省習慣,能夠將他們塑造成為更懂得尊重、理解他人的優秀溝通者,進而提高他們的語商水平。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會有各種各樣語言層面的表現,如回答問題、朗讀表演、參與討論等。作為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自己的這些表現進行自省,幫助他們認識到自身的優點與短板,進而做出針對自我的優化與改進。一方面,應向學生解釋自省的目的和重要性,讓他們明白通過反思自己在課堂上的語言表現,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另一方面,可設置一些自省類作業,如“你覺得自己在回答問題時表達得清楚嗎?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你對自己在小組討論中的表現滿意嗎?下次會怎么做?”此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寫“自省日記”,可以是簡短的幾句話,也可以是一篇詳細的反思記錄,讓學生借助寫作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表現。長此以往,讓學生逐漸養成自省的習慣。
語文屬于一門語言學科,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可以從中接觸到豐富的語言材料,包括各種詞匯、句型、語法結構等,而這些也是培養學生“語商”所需的重要元素。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培養語商存在天然的適切性,這種融合拓展了傳統語言教學的外延,更加注重學生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的語言學習更加立體化、實用化,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當前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還為其未來的學習、工作鋪設了寬廣的道路。
參考文獻
[1]王千貝.基于漢語表意多樣性視角的“語商”構建研究[J].大學語文論叢,2022(02):235-240.
[2]晉林.試論“語商”的重要性[J].新聞研究導刊,2019(01):148-149.
[3]韓杰.語商教育的校本實踐[J].中國德育,2018(22):74-75.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