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軍
【摘要】2022版《課程方案》和《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均明確提出了教學評價旨在評測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是指導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論述。然而,目前初中英語教學評價體系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評價形式固化、評價主體缺位、評價標準形同虛設以及教學評分高等方面。基于此,文章在聚焦英語核心素養及學科育人目標內涵的基礎上,提出了構建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的四個策略:以主題為引領,聚焦育人目標進行評價;以素養為導向,實施單元整體評價;以目標為中心,構建多元評價主體;以學生綜合素養為落腳點,選用多種評價方式,以期為初中英語教學評價提供新的思考和借鑒。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評價;內涵;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4)05—0104—07
2022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中明確把評價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構建多元系統的評價體系[1],其目的是解決傳統教學中學習目標與學習內容不統一、教與學相割裂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終結性評價仍然在教學中占主導地位,評價方式、評價主體、評價內容相對比較單一。因此,探索初中英語教學評價的新路徑和新策略,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實現教學評一體化,促進教師課程育人能力提升具有極其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一、“教學評”一體化內涵
《課標》明確把實施教學評一體化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旨在將評價融入教學中。“教學”與“評價”應當遵循“以評促學,以評促教”的原則,教學評在目標、內容和形式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和整體性,三者相互交織,相互促進[2]。教學評一體化的重點是將評價作為一個連續的、動態的過程,與教學相互滲透。它不僅關注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表現,也注重評價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課堂實施,教學評一體化可以提供更全面、準確、有針對性的教學評價,有助于優化教學過程和提高教學質量。它可以促進教學和評價的有機融合,形成一個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循環鏈。同時,也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和實施中不斷調整策略,以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學生的進階發展。
二、初中英語教學評價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初中英語教學評價現狀
目前,初中英語教學中“重教學輕評價”“重結果輕過程”現象依然比較嚴重。為進一步分析當前課堂教學評價現狀,查找突出問題,提高英語教學效率,筆者對某幾所中學七至九年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區域內共有12個班級被進行問卷調查,每班隨機抽取25名同學,共發放問卷265份,回收有效問卷255份。問卷內容主要涵蓋英語教學中評價的方式、維度、內容及評價主體等方面。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在初中英語教學評價中存在的普遍現象是:評價形式固化,多采用簡單、統一的方式;評價主體單一,評價結果比較籠統;忽視形成性評價,缺少描述性評價。
(二)初中英語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
1.缺乏單元整體教學意識,教學評價表層化、單一化。單元整體教學是解決中學英語學科教學碎片化問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融合發展的有效路徑。通過初中英語課堂觀察和教學案例分析,筆者發現許多初中英語教師沒有深入細致研讀課標,對教材的內涵和價值理解不到位,無法有效設計單元整體教學。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缺乏單元整體目標意識,導致單元學習目標和課時學習目標不一致。教學目標及評價仍舊停留在單個課時,各課時之間缺乏內在聯系,導致學生所學知識碎片化。其二,學情分析缺失或沒有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在預設學習目標及評價標準時脫離學生實際學情,致使評價只注重表面的知識點,而忽略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和語言能力發展,無法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做出有效反饋。其三,在單元語篇學習時,沒有進行大、小觀念的深入思考,也沒有引導學生進行語篇整合性的深度學習,最終導致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難以真正落地。
2.評價主體缺位,評價標準形同虛設。迫于升學壓力,很多英語教師往往只注重教和學的進度、知識點的記憶和運用,卻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形成性評價的作用。筆者通過課堂觀察發現,絕大多數教師沒有設計過程性評價標準。評價主體單一、評價內容片面,對學生的評價要么是積極的,要么是消極的,積極評價如“Good,Very good,Excellent!”等簡單表揚、重復表揚,或者口頭評價并表揚,極少數教師做到了指導糾正;消極的評價方式,如學生回答不上問題后教師直接否定,換人回答,很少甚至沒有設置學生的自評或互評環節。在一些公開課、觀摩課教學中,教師刻意設置了評價環節,但學生的自評和互評缺乏科學設計和有效引導,也沒有貫穿于課堂各教學環節和活動當中(見表1)。
3.教、學、評三者孤立,沒有使評價發揮應有的功能。教、學、評一體化要求教學活動要圍繞學習目標展開,實現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教學評價一致,確保教學以目標為導向,以評價驅動教學活動。但在目前的教學中,教師沒有處理好教、學、評之間的關系,導致三者各自為陣,彼此間缺少關聯。例如,教師在執教八(上)Uint 6 I a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第一課(Sectio? nA 1a-2c)時,一味地按照教學進度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教學目標模糊,忽略課堂信息和學生反饋,課堂上很少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語言習得和思維的開發,對于學生是否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沒有及時檢查和反饋,形成性評價嚴重缺失,僅在課程結束或整個單元學習后通過課后作業和單元檢測等了解教學效果。這種傳統、單一的終結性評價方式脫離了課堂教學過程,忽視了學生的真實學習體驗,嚴重阻礙了學生綜合素養培養、思維能力、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指向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教學評價策略
(一)以主題為引領,聚焦育人目標進行評價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版)》提出,英語課程內容由主題、語篇、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構成。其中,主題具有聯結和統領其他內容要素的作用,為語言學習和課程育人提供語境范疇[3]。以八(上)第6單元教學為例。筆者通過分析可知,本單元主題范疇屬于“人與自我”,主題群是“生活與學習”。圍繞“生活目標”(Life goals)這一大主題展開學習,本單元包括四個聽說語篇和兩個讀寫語篇。與《課標》對比后發現,六個語篇涵蓋的子主題主要涉及“生活與學習”主題群中第5項子主題“自我認識,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和第6項子主題“職業啟蒙,職業精神”(見表2)。
在具體的教學設計與活動實施當中,教師首先應整體了解單元各多模態語篇所承載的子主題,分析各個語篇之間的內在關聯;其次,提煉單元的大、小觀念,梳理單元教學邏輯,最終明確單元學習內容和教學評價的主要方向,為落實“教學評”一體化作好準備。例如,第6單元3a部分的學習,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哪些措施實現理想,關鍵是練習be going to的用法;3b部分要求學生能夠運用3w和1h引導的特殊疑問句,談論對未來的打算;3c部分則以完全開放的形式,讓學生進一步討論對未來的打算。基于上面語篇的學習目標,執教者設計了獨立完成練習,分角色練習對話,表演對話、熟讀對話和編寫對話等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對學生在語言表達、目標語言掌握程度、語篇主旨理解層次等方面進行評價與指導,促進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提升。這種從“學習目標”到“評價任務”再到“教學活動”的設計思路不僅實現了教學與評價的融合統一,也讓英語教學的方向“開始于目標,呈現于課堂,終結于評價”,這樣的教學過程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二)以素養為導向,實施單元整體評價
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觀認為,教師的職責不是教書而是育人,學科教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教學,在學生學習整個過程中,教學評價對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學評價有助于學生不斷體驗英語學習的進步和成功,更加全面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保持并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有助于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效果進行反思。
1.優化單元整體教學結構。基于《課標》和教材編寫的特點,進一步厘清單元整體教學的關鍵要素和基本結構,即素養統領,依據目標,分析教學內容和學情,根據學業質量要求,聽說讀寫并重、加強實踐、持續評價。通過一個單元層層深入地學習,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思維方法、語言能力等方面協調發展,以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同時,評價學生在單元學習中對知識和技能水平的掌握,需要從認知、情感、實踐、遷移和創新等方面進行評價。比如,在Unit 6單元評價中,教師可以評價學生是否掌握了與課文相關的基本語言知識,如詞語理解運用、詞語搭配、句子結構等等。同時,教師還需要評價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表達能力,看能否理解語篇的寫作方法,能否準確、流暢地朗讀和朗誦等。
2.加強教學過程中的持續性評價。為促進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教師需要加強評價設計能力,在確定課時目標之后,圍繞目標設計評價活動,做到評價要點合理、清晰,在學習過程中能更好地發揮引導和促進作用。例如,在八(上)第6單元閱讀教學設計中,筆者緊緊圍繞“對未來的打算”這一要素設計學習目標:讀懂課文內容,能根據示意圖講故事。針對這一學習目標,筆者設計了評價活動,學生根據示意圖講故事,全班交流,集體評議。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學生完成語篇學習之后,安排了未來職業規劃的演講活動,并提出了演講稿的要求:①要講清楚職業規劃;②能根據示意圖抓住關鍵詞,表達準確;③聲音洪亮,自信大方。這既是演講應注意的要點,也是評價的要點,這樣有目標,有評價,有改進,就會實現綜合素養的提升。
3.優化單元整體評價任務設計。針對單元學習目標設計評價任務,評價任務設計應先于教學活動設計。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評估預期學習目標是否達成,并進一步優化單元整體評價任務的設計。
4.以評促教,不斷解決教學評價中反映出來的問題。教學評價的目的在于讓教師獲得有效且真實的反饋結果,以便于教師更好地優化教育教學過程。因此,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關注評價結果。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興趣、語言表達能力等信息,并做好記錄,關注評價結果中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問題所在。二是分析評價結果。評價結束后,教師應對評價結果進行客觀分析,明確學生的優勢和劣勢所在,進一步分析問題成因并尋找解決方法。三是改進教學方法。教師應結合分析結果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資源等因素進行系統調整,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四是及時溝通反饋。教師應及時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和家長,同時向上級領導或同行教師匯報評價結果和改進教學情況,以爭取更高層面的指導和反饋。
(三)以目標為中心,構建多元評價主體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要求課程內容多元化的同時,評價主體也需要多元化。在以往的學科教學評價中,教師一直是評價主體,學生是被評價對象。評價活動一般都由教師提出,什么時候進行,怎么評,都是學生聽從教師的安排,做好接受評價的準備。本文所闡述的評價是依據學習目標的達成,構建主體多元的評價,即教師、學生自己、其他學生、家長和學校等多方參與的評價,這種主體多元、全方位的評價可以提高評價的科學性,發揮評價的教育性和發展性功能。
首先,依據《課標》“基于核心素養四個方面的英語課程三級(7-9年級)學段目標”,制訂單元學習目標、課時學習目標和預期結果,目標應與課標、學習要求、學生需求相一致,然后就學生的英語學習應達到的學業成就和目標設計評價目標和評價標準。然后細化單元各課時的評價任務,根據評價具體任務和語篇學習特點選擇恰當的評價方式。例如,在聽說教學中教師可以就學生的討論發言、問題回答、表演展示等給予口頭評價,可以通過評價任務,進行T-S、T-Ss、S-S、SSs多角度評價,這種看似簡單的形成性評價其作用卻很“不簡單”,它不僅能幫助教師及時掌握教與學的效果,還能及時激勵學生、讓學生明白學到什么程度了,還要學什么,能幫助學生調控學習進程。根據以上具體步驟,師生可以共同設計并完成較為系統全面的單元教學評價量表(見表3)。
其次,運用多元化評價主體,體現新課程育人方針。如,在語法、閱讀及寫作課中,教師可以就一些大任務或綜合性學習活動制訂相應的評價量表,引導學生自評、互評,及時了解是否達成了學習目標,是否在課后開展作業評價和單元終結性評價。評價結果會更加客觀全面,能更好地發展學生思維,更好地實現學科育人的路徑。
最后,為了確保評價結果的全面性與客觀性,更好地為教學提供參考依據,還可提倡和邀請學校其他教師及學生家長等多元主體從不同角度對教學進行評價。家長可以通過家長會或者個別溝通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表現,并反饋給教師和學生,以便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四)以學生綜合素養為落腳點,采用多種評價方式
《課標》指出:“評價方式要多樣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能增進教學生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在教學中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可以實現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首先,教師可以采用表現性評價的方式,關注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評價,培育學生健全的人格。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從以前的三維目標到學科育人,充分說明教育的終極目標越來越科學、全面,特別是非智力因素在人的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大多數時候,一個班上最優秀的學生,并不是智力最好的學生,而是智力一般,但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的人。所以,加強對學生在學習中非智力因素的評價,對塑造學生完善的人格,提高自己的價值觀與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形成正確對待他人、事物的科學認識,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課題組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了實踐(見表4)。
其次,優化筆試評價導向。筆試評價應讓學生理解知識的運用,而不是死記硬背,要將知識靈活、綜合運用,將知識生活化、情景化。主要評價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遠離枯燥乏味的刷題。評價方式可靈活多樣,如文字式、圖表式、操作式等。
最后,教師可以采用作品評價的方式,讓學生完成一些作品,如演講、寫作等,通過評價學生作品的質量來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探索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多元化、多維度的評價體系,對診斷和促進教學,完善課程設計,提高教師專業能力,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后,還需要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找到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評價策略,以實現學科育人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王薔,李亮.推動核心素養背景下英語課堂教—學—評一體化:意義、理論與方法[J].課程.教材.教法,2019(05):23.
[3]李寶榮.基于主題意義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J].英語學習,2020(02):86.
(本文系2023年度甘肅省“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基于初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與評價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23]GHBZ097)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