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瀚



摘要 鐵路應急救援及綜合實訓基地是保障國家及地方鐵路行車安全及鐵路事故應急救援的重要場所,其功能定位為建設規(guī)模提供依據。為保障國家能源集團煤炭運輸大通道的安全性及事故應急救援,文章針對包神鐵路集團管轄范圍鐵路,以擇址新建鐵路應急救援及綜合實訓基地設計為例,對基地功能定位及設計規(guī)模、選址位置、總平面布置等關鍵問題進行探究,總結了鐵路應急及綜合實訓基地設計構思和一般方法,旨在為類似項目提供研究思路。
關鍵詞 鐵路;應急救援;綜合實訓;基地;設計研究
中圖分類號 D63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03-0180-03
0 引言
國能包神鐵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包神、神朔、甘泉、塔韓四條鐵路的資產管理和生產運營,總營業(yè)里程達872 km,占國家能源集團鐵路總里程40.6%。包神鐵路集團管轄共有59個車站,74條專用線,在建裝車點6個[1],鐵路營業(yè)總里程較大,跨越復雜多樣的地理區(qū)域,在系統(tǒng)內外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各種突發(fā)事件時常發(fā)生。這些突發(fā)的鐵路安全事件直接影響鐵路系統(tǒng)正常運營,對事故人員的生命、國家能源運輸及財產安全產生重大威脅。因此,建設國能包神集團鐵路應急救援及綜合實訓基地將作為事故救援列車、救援設備機具、物資存儲和指揮應急管理的根據地。同時,基地內可開展不同工種(包括工務、供電、電力、通信、信號等)、多種模擬場景(包括模擬橋梁、模擬隧道、整體道床、區(qū)間正線、長大坡道及小曲線半徑等)綜合性的實訓演練,通過現場實訓應急演練和綜合實訓,全面總結事故救援經驗,加強國能包神鐵路集團應急預案體制與地方應急聯動預案工作實施,增強區(qū)域發(fā)展安全建設,為我國煤炭運輸大通道提供安全保障[2]。
1 包神鐵路及周邊鐵路網救援現狀分析
國能包神鐵路集團在神木北站設有神木北鐵路救援列車中心,該中心處于包神鐵路集團鐵路管轄范圍的南端,北部區(qū)段存在鐵路事故救援設施空缺的問題,無法解決事故快速救援的問題,且救援中心內救援設施設備簡易,集團公司各部門及各工種,無法實現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實訓演練和職工綜合培訓。
甘泉線在金泉站設有救援點,目前通過采用社會化租賃協(xié)議,兼顧鐵路事故的救援任務,遠期甘泉線擴能擬建金泉鐵路救援列車中心,可基本滿足甘泉線事故救援任務。此外,國鐵集團在包頭站設有鐵路救援列車中心,可補充承擔國能包神鐵路甘泉線部分區(qū)段的鐵路事故救援任務。
2 項目建設功能定位
新建包神鐵路應急救援及綜合實訓基地應滿足以下功能定位:
(1)以國能包神鐵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既有線為主,兼顧跨區(qū)域聯合鐵路事故救援。
(2)實現承擔重載鐵路不同工種、多種模擬場景的實訓演練和綜合培訓的任務。
(3)建設智慧化、數字化、科研型的應急救援基地。
(4)肩負周邊地區(qū)自然災害應急處置、社會公益救援任務。
(5)承擔國能集團鐵路建設工程中隧道坍塌的應急救援任務。
(6)預留滿足救援區(qū)域內空中救援應急物資緊急輸送的需求。
3 選址方案
3.1 選址原則
(1)應以包神鐵路集團周邊路網布置現狀為依據,新建鐵路應急救援基地應設在區(qū)域路網樞紐中央,構建滿足具有多層級服務功能的救援網絡。
(2)新建鐵路應急救援基地應承擔滿足救援半徑為250 km的救援任務。
(3)選址應結合鐵路運輸區(qū)段貨流密度及運量,鐵路應急救援基地應設置在貨運量較大、貨流較密的線路區(qū)段附近,事故發(fā)生頻率較高區(qū)段方可保證救援的效益性。
(4)基地應以包神集團管轄鐵路沿線距市區(qū)較近的位置進行選址為原則,便于生產、生活等保障物資運輸,有利于各站段、部門實訓演練人員的集結和基地職工通勤。
(5)基地選址應符合當地土地空間規(guī)劃等相關條件要求,便于項目建設審批。
3.2 選址方案
根據國能包神鐵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鐵路管轄范圍、沿線車站分布及周圍地理環(huán)境等相關因素,結合該項目功能定位、建設單位選址意見,選取五處位置進行研究,分別為神木北站、烏蘭木倫站、萬水泉南站、金泉站和敖包溝站。國能包神鐵路救援列車設施規(guī)劃示意圖如圖1所示,選址方案對比分析表如表1所示。
綜上所述,敖包溝站選址包神、塔韓、巴準、神朔等鐵路的交匯區(qū),且此區(qū)段鐵路貨運密度較大,是包神鐵路集團應急救援的重點區(qū)域,同時有利于日常救援實訓演練和綜合培訓組織。因此,推薦鐵路應急救援及綜合實訓基地選址設于敖包溝站附近地塊。
4 總平面布置方案
結合地塊形狀特點,應急救援基地整體布局呈南北方位,整個基地內布置劃分為鐵路應急救援區(qū)、鐵路救援實訓演練區(qū)、地面救援及演練區(qū)、辦公生活應急指揮區(qū),體能訓練區(qū)、輔助生產與物資存放區(qū)及空中救援預留發(fā)展用地。
鐵路應急救援區(qū):設救援列車停留庫及邊跨1座,軸線尺寸為250×(18+6)m,滿足軌道起重機及救援車輛的停放、日常保養(yǎng)等整備任務;救援列車停留庫及邊跨南側區(qū)域設軌道起重機砝碼標定區(qū),承擔起重機試機、旋轉、稱重標定等作業(yè)。
鐵路救援實訓演練區(qū):共設10股道,股道X1和X2中央區(qū)域設起重機條形稱重基礎,滿足軌道起重機1線吊轉3線救援演練要求;股道X3和X4靠近鐵路場區(qū)南部依次設50 m整體道床,50 m模擬橋梁演練區(qū),60 m模擬隧道演練區(qū),滿足模擬整體道床、橋梁、隧道實訓演練功能;股道X6中央設100 m起重機條形稱重基礎,滿足軌道起重機多種機車車輛類型的救援吊復演練功能。
辦公生活應急指揮區(qū)位于基地內西北方位,設應急救援中心綜合樓,其內設綜合辦公、應急指揮中心和培訓中心;南側正對設職工宿舍樓,中央設廣場;廣場西側設職工食堂,中央廣場東側設職工停車場。
體能訓練區(qū)位于辦公生活應急指揮區(qū)南側,設室內外體能訓練場地,可滿足職工的救援體能強化訓練;輔助生產與物資存放區(qū)設于救援列車停留庫的西側,輔助生產區(qū)內設消防、給水泵房、污水處理站、鍋爐房、通信鐵塔;物資存放區(qū)設物資存放庫、室外存放堆場,可堆放實訓演練的鋼軌、軌枕及扣件等物資備品;東側設中央設演練主席臺1座,周邊設有環(huán)形通道,引道至北側的停車場內。
地面救援演練區(qū)設地面救援車庫1座,庫前設地面演練硬化區(qū),滿足社會面救援、通用車輛的停放和日常保養(yǎng)以及地面演練功能;地面救援演練區(qū)南側設空中救援預留發(fā)展用地,未來可實現直升機停放和救援起降功能;其南側設救援燃料存放庫1座。
基地內設環(huán)形道路滿足消防要求,設2處出入口,連接至場外通往市政的道路。基地圍墻占地約125 600 m2。鐵路應急救援及綜合實訓基地總平面示意圖如圖2所示。
5 結論
(1)鐵路救援及綜合實訓基地承擔著鐵路運輸安全和暢通保障,保護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重要使命。通過該項目的建設,可承擔國能包神鐵路集團管轄范圍內鐵路的事故救援及救援指揮任務,確保國能集團鐵路線路運營安全,實現我國煤炭運輸大通道的安全保障,為我國經濟可靠、可持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從整體上提升重載鐵路應急救援能力水平。對保障我國重載鐵路應急救援處置、 提高救援效率、減少事故損失均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2)鐵路應急救援及綜合實訓基地的功能定位應根據相鄰線國鐵線網救援列車設施分布及規(guī)模,結合國能包神鐵路集團應急救援及綜合實訓基地的主要職責范圍,參照《鐵路救援列車管理辦法》《國家隧道應急救援隊建設暫行標準》綜合確定其功能定位。
(3)根據項目建設功能定位和主要職責范圍,結合國鐵集團各局鐵路救援基地建設標準和規(guī)模,基于國能集團重載鐵路的事故救援方法和應急方案,確定該項目鐵路應急救援基地規(guī)模。
(4)基地選址應在結合功能定位、設計規(guī)模及良好的接軌條件等基礎上,還應結合管轄范圍內路網分布,鐵路運輸區(qū)段貨流密度及運量,承擔救援半徑范圍宜為250 km,區(qū)域路網樞紐中央,距市區(qū)較近的站段,便于生產、生活等保障物資運輸,利于各站段、部門實訓演練人員的集結和基地職工通勤,并符合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審批要求。
(5)基地的線路、房屋、設施和設備的布置應根據生產性質、作業(yè)要求,結合地形、水文和氣象條件,充分考慮消防、通風、采光、環(huán)保和城市規(guī)劃等方面要求,力求做到布局緊湊、順暢、經濟合理。
參考文獻
[1]任衛(wèi)東. 包神鐵路應急救援保障能力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學, 2013.
[2]徐建光. 我國鐵路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學,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