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瑞紅
微課是一種以視頻為載體講解知識點的教學資源,時間一般在5~10分鐘之內,適用于課堂教學環節。特別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借助微課能夠將抽象的概念和不易理解的數學問題轉變為直觀形象、易于理解的數學問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在此,我結合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就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與大家分享。
一、借助微課創設生活化學習場景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不具備全面的認知能力,并且邏輯思維能力不是很強,這就使得小學生在學習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時難以理解。教師可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發學習興趣,降低理解難度,喚起有效思維,提高學習效果。可以借助微課完成這一任務。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統計》這一課時,我挑選了大家都熟悉的奧運會視頻片段作為本課的微課視頻資料。在視頻中,頻繁出現各個國家金牌、銀牌、銅牌獲得數量的統計值,學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理解統計的概念,感受統計的意義,學習和掌握了統計的方法。
二、借助微課視頻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由于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有的學生理解能力比較弱,因此,在小學數學中,教師要充分了解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以及學生之間的個體差距,以便在制作微課內容時,充分考慮所有學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除法》這一課時,教師借助微課視頻生動形象地展示了“除法的概念”,還原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過程,使學生親身經歷除法的算理。在微課視頻中,我設置了這樣的情境:去野外大自然踏青,已知每輛車除了司機以外,只能載4名乘客,那么需要幾輛車才能把32名學生一次運到目的地?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后,主動進行除法關系量之間的對應計算,并得出乘客與車輛間的數學關系。
三、借助微課視頻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由于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時,有時會感到有一定的難度。借助微課視頻,能夠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學生,降低理解的難度,使學生輕松地掌握知識點。例如,在學習《基數、序數》概念時,部分學生不容易理解基數和序數到底是怎么回事,更不好區分這兩個概念。教學時,通過微課視頻展示運動會上的領獎臺,讓學生去體會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序數概念,然后再借助奧運會上各國金、銀、銅牌的數量來理解基數的含義,使學生能很清楚地理解和掌握“基數”與“序數”聯系與區別,從而有效突破這一教學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