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紀華
數學閱讀可以通過學生對閱讀材料的加工、篩選、整理,經過內化建構成數學方法,是一種進行數學思維建構的有效形式。
一、數學閱讀的目的意義
數學語言是一種科學語言,數學教學過程伴隨數學語言的學習,數學語言的學習離不開閱讀。“閱讀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自學能力。由此可見,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其“閱讀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對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小學數學中的閱讀內容
我國現行小學數學教材體系中涉及閱讀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數學定義和概念的閱讀理解,文字題的閱讀理解,應用題閱讀理解,看圖題閱讀理解。
三、培養數學“閱讀能力”的方法
(一)挖掘教材閱讀內容,重視課堂閱讀。教師可以深入挖掘教材閱讀資源,針對教材中“你知道嗎”環節中我國古代數學知識、小知識,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地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更好地滲透思想數學知識。
(二)推薦優秀數學書籍,拓展課外閱讀。根據各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分級推薦數學方面的優秀課外書籍,如《數學思維游戲》《數理化通俗演義》等。這些課外數學書籍既可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又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再閱讀中快速成長。
(三)適度表揚鼓勵,提高閱讀興趣。學生們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家長和老師的肯定,就會身心愉悅。對于在數學閱讀方面的自覺行為,要適時從語言、神態、肢體、表情或其他方面給予激勵,積極的評價更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可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的勁頭。
(四)開展多種活動,保持濃厚興趣。教師在規劃教育教學活動時,可將數學閱讀活動融入教學計劃中,給學生創造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如:“講一個數學故事”“編一份數學小報”“寫一篇數學閱讀日記”“演一道經典習題”等活動的持續開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更能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
(五)多思多想,培養良好閱讀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要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低年級學生可以采用聽有聲閱讀和看繪本相結合,在學校聽教師閱讀,居家聽家長閱讀。高年級既可以教材為主自學式閱讀,也可根據教師推薦或自己興趣選擇優秀課外書籍,要堅持每天閱讀、持之以恒。還要養成專心閱讀的習慣,要培養學生認真專注的閱讀習慣。
總之,教師不但要鼓勵學生在閱讀時大膽質疑問難、積極思考,還要積極創造有利時機,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通過“閱讀——分析——實踐——表達——總結”的環節,由表及里、步步深入,逐步形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