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瀟瀟
[摘要] 班級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在“以人為本”的教育背景下,小學班級管理應當進一步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意識,實施創意化的班級管理,從而創建特色班級。基于此,班主任應積極引導并推動學生角色轉型:增強自主管理意識,讓學生成為主動管理者;師生攜手共同探索,讓學生成為制度建構者;變革班級活動方式,讓學生成為自主創新者;改善班級評價氛圍,讓學生成為素養賦能者。以期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小學特色班級的創建,真正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
[關鍵詞] 學生角色轉型;班主任;班級管理;小學特色班級
“以人為本”的教育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小學特色班級的創建不應僅僅是班主任的責任,而是需要學生共同參與和承擔。班主任作為學生發展的重要促進者和引路人,積極引導和推動學生角色轉型,對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
以往的班級創建和管理,大多由班主任負責規劃和實施,學生是被動的參與者,這導致學生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不高。而新時代的教育呼喚學生從被動參與者向自主管理者轉變。因此,在小學特色班級的創建中,班主任要積極推進學生自主管理,使用多種方法來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創意,提升班級管理的實效性。
一、增強自主管理意識,讓學生成為主動管理者
在小學特色班級的創建中,教師要注重增強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為學生創造開放的自主管理空間,讓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成為一個樂于主動實踐的班級管理者。
例如,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擁有自主管理的意識,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抽簽選班委”的活動。筆者在每張紙條上都寫出一個職位,讓每個學生都去抽簽,以此來決定每個學生在班級中負責的事務。班級中有近40個學生,常見的班長、學委、體委等職位很快就被“分光”,其他的學生可以做什么呢?在拋出這個問題之后,筆者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想一想班級中還可以設立哪些“崗位”。有的學生想到了照顧花花草草的崗位,有的想到了監督大家不要亂丟垃圾的崗位,有的想到了收作業的崗位,有的甚至想到了監督有特殊需要的同學喝水、吃藥的崗位……筆者將學生們的想法寫在紙條上,再組織學生開展正式的抽簽活動,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才能,成為班級的管理者。
總之,教師要注重改變學生的思想觀念,讓學生自發地體會到參與班級管理的重要性和意義,從而為學生發揮才能提供良好的空間。
二、師生攜手共同探索,讓學生成為制度建構者
健全的班級管理制度是保證特色班級建設水平不斷提升的重要保障。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探索建立班級管理制度,細分不同職責,從而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成為制度的建構者。
例如,在建立班級管理制度時,經與全班學生一起討論后,我們共同制定了如下制度:將整個班級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每月輪流負責班級內學生的閱讀活動,確保全班同學在課余時間能夠進行閱讀,并且還要負責在每周為大家提供值得閱讀的好書;選擇適合的學生承擔書桌檢查的職責,每周至少選出一個有特色的書桌,向大家推薦這種書桌的好處,構建班級書桌文化等。班主任帶領學生共同商討制定班級管理制度,不僅給學生提供了發揮創意的空間,而且可以讓學生自覺遵守班級管理制度,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通過與學生共同制定班級管理規章制度,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對班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學生自主管理的意識,從而取得較好的班級管理效果。
三、變革班級活動方式,讓學生成為自主創新者
小學特色班級的創建離不開特色班級活動的開展,班主任需要變革傳統的班級活動方式,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去探索更加豐富的、更具特色的班級活動形式,使學生在探索中體會到班級生活的樂趣。教師要具備開放的教育眼光,讓學生能夠想出更多有創意的點子,成為自主創新者。
如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筆者和學生一起制定了一項規則,在班里為全班學生過生日,讓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班級這個大家庭的溫馨,但是后來發現有的學生在過生日時沒來上課,或許是因為放假了,又或許是因為請假了,這種情況下應該怎么做?筆者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有的學生想到了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來實現遠程通話,將班級同學的心意傳遞給無法到場的同學;還有的學生提出在某個同學過生日時,其他同學每人說一句祝福語,并錄下來,制作成視頻,最后以類似電子賀卡的形式發給過生日的同學,這不僅解決了過生日的同學不在場的問題,而且可以將大家的祝福保存下來。
又如,在實施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筆者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每個小組輪流出謀劃策,思考如何將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方法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學生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班級活動,有的小組提出了在社區內開展義務勞動的計劃,有的小組提出了在校園內宣傳紅色文化的想法等,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們發揮天馬行空的創意,體會到了班級生活的樂趣。
總之,班主任要注重積極引導學生形成開放的思想,倡導學生自主組織形式多樣的特色班級活動,讓學生體驗到班級生活樂趣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自主管理創新能力,為取得更好的班級管理成效奠定基礎。
四、改善班級評價氛圍,讓學生成為素養賦能者
當下的班主任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和維度雖然有一定的改變,但大多仍然更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這不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特色班級的建設。班主任要注重改善班級的評價氛圍,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包括學生的活動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為了更好地實現對學生的綜合評價,班主任要加強對學生的觀察。例如,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筆者會為每個學生制作檔案袋,及時記錄下學生的相關信息,從而根據學生的表現作出適當的評價,評價時注意保護和激發學生參加班級管理和班級活動的積極性。此外,也要根據班級活動的開展情況,適當組織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如此,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分析和反思能力,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管理能力,還能幫助他們學會理解和認同他人的優點和成就,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由此形成更加開闊的視野。
在小學特色班級創建中,班主任要以學生為本,正確認識到小學生對班級管理的需求,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使學生從被動參與者向自主管理者轉變,真正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提升班級管理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耿海嬪.自主化管理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探討[J].當代家庭教育,2023(10).
[2]李靖.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技巧[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