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慧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文件的指導下,加強幼兒素質教育至關重要,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促進幼兒德育深化落實的重要保障。為確保開展的習慣養成教育更規范、更高效,幼兒園需要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適應信息化改革發展趨勢,遵循家園共育指導思想,構建綜合性的教育體系,以滿足幼兒的成長需求,促使其在今后的成長和學習中樹立正確的習慣養成意識,自覺規范自身的行為,展現出良好的品格素養。
本文主要從家園共育角度分析幼兒習慣養成教育的現狀,并以信息化技術為輔助手段,探索幼兒習慣養成教育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在幼兒園階段,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意識至關重要,幼兒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育兒指導思想,適應新時期的信息化改革發展趨勢,以先進的技術手段為載體構建家園共育平臺,開展有效的習慣養成教育,讓家長有效參與進來,為幼兒創建一個更加健康鮮活的成長環境,促使其在成長和生活當中逐漸形成正確的情感價值觀。
一、家園共育概述
家園共育是指在新時期幼兒教育相關文件的指導下,遵循形成教育合力的指導思想,加強幼兒園與家長的聯系。在達成教育共識之后,樹立正確的家園育兒觀念,通過彼此之間的協調配合,共同為幼兒打造一個更加健康和諧的成長和學習環境,讓幼兒在家長和教師的雙向引導下樹立正確的三觀,展現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德,從而實現幼兒園德育工作的深入落實。
相較于傳統以幼兒園為單一主體的教育模式,踐行家園共育指導思想,既能有效拓展教育的空間和覆蓋范圍,也能保證幼兒園教育工作更高效、更優質地開展。在認識到這一理念的驅動作用之后,在接下來的幼兒園教育工作當中,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基于信息技術載體的支持,發揮家園共育指導思想的促進作用,以全面關注和了解幼兒習慣養成教育的需求,探索更有效的教育路徑,促進整個習慣養成教育實現高質量開展。
二、幼兒習慣養成教育現狀
在新時期的幼兒園教育領域,重點加強幼兒習慣養成教育工作深化落實至關重要。但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目前教師關于幼兒的習慣養成規范指導和教育工作實際開展并不規范,缺乏一定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導致最終所呈現的整體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嚴重影響了幼兒今后道德品質的有效塑造和提升。
首先,在幼兒習慣養成教育方面,部分教師未能認識到這一教育內容的重要性,盲目圍繞幼兒園所設置的一些常規文化和其他活動進行教學,忽視了從德育角度著手,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難以使幼兒在小的時候就能打下良好的基礎,在一些行為規范的表現上不理想,影響了幼兒的素質建設。
其次,在習慣養成教育的方法和舉措上,部分教師缺乏創新。在開展習慣養成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未能認識到家庭教育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盲目以幼兒園為載體開展相關的主題教育,忽視了家長教育指導作用的有效發揮和體現,導致開展的習慣養成教育在空間上存在比較強的局限性,影響了整體的教育效果和質量。
最后,教師未能夠認識到信息技術賦能家園共育的作用,忽視幼兒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仍然開展傳統的線下教育活動,這限制了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聯系,局限了各項共育活動的開展與實施。
三、信息化背景下家園共育助力幼兒習慣養成的策略
(一)搭建信息化家園共育平臺,在線溝通,明確習慣養成目標
在新時期的幼兒園教育領域,教師需要關注幼兒習慣養成教育的規范開展和落實。在這一環節,要明確家園共育思想的導向作用,發揮信息化載體助力功能,搭建現代化的溝通和共育平臺;加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密切聯系,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全面了解幼兒在幼兒園和在家庭環境中具體的行為表現,確定新時期的習慣養成教育目標。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幼兒教師需要遵循民主平等的指導思想,與家長之間保持平等的溝通關系。在交流的過程中認真傾聽,了解家長對家園共育的觀點以及對習慣養成教育工作的想法、建議。
在系統整合家長觀點想法與資源的前提下,習慣養成教育實施方向得以明確,教師要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行動路徑。比如,在與家長進行線上溝通的過程中,發現有些幼兒的家庭環境比較優質,家長在平時生活當中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給幼兒帶來了積極影響。例如,家長看到地上有臟東西時會主動撿起來,幼兒在這樣的家庭環境熏陶下,也變得開始懂衛生、愛干凈,可見家長對幼兒行為習慣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所以,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其認識到自己的言傳身教會給幼兒習慣養成所帶來的重要影響。
之后,基于多媒體設置良好生活習慣養成教育目標,展示幼兒理想狀態下的行為習慣基本要素,并在今后的家庭環境當中,以身作則樹立正確的思想觀、行為觀,自覺規范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言行,為幼兒做好榜樣,讓其能在家庭熏陶下形成良好的行為品德,綜合發展幼兒的素質。同時,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遵循新時期的德育思想導向,對具體的教育目標進行規劃設置。
(二)以信息化助力家園共育,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禮儀素養
在立德樹人思想導向下,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禮儀文化素養至關重要,是新時期德育背景下所提出的重要教育方針和戰略思想。在開展習慣養成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禮儀素養這一層面著手,有效整合更加豐富且完善的教育文化資源。
首先,教師需要有效發揮傳統文化的助力作用,搜集與禮儀文化素養有關的豐富內涵,促使幼兒在今后的成長中能形成正確的道德思想觀念。《弟子規》中包含了許多與文化有關的禮儀要素,對于啟迪幼兒思想,使其形成正確的禮儀觀念,規范幼兒在日常生活當中的言行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開展習慣養成教育工作時,教師需要基于微課載體有效設置傳統文化專題視頻模塊,然后將其通過大數據平臺有效傳授給幼兒家長,幫助家長在開展家庭教育之前,先通過自主閱讀與分析,了解《弟子規》等傳統文化中所包含的內容,再帶領幼兒共同誦讀,在理解其禮儀內涵的前提下,規范幼兒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表現。
其次,教師也需要在禮儀素養教育開展的過程中,基于信息化平臺開展在線教育活動,讓幼兒和家長共同參與到直播課程的學習當中。在遠程直播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幼兒和家長正確的啟迪,圍繞所收集到的傳統文化內涵以及相關的禮儀素養進行有效解析。比如,圍繞比較經典的“孔融讓梨”故事進行直播授課,帶領幼兒及家長共同學習,讓幼兒在感知和思考的過程中逐漸懂得分享的快樂,在今后的成長和學習當中,能主動與他人分享。
(三)以信息化助力家園共育,幫助幼兒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在新時期的幼兒園教育領域,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重要的內容,決定了幼兒在今后的成長和學習中,能否端正自身的學習觀念,展現出良好的學習行為品質。在明確這一目標之后,教師需要遵循家園共育指導思想,順應信息化發展趨勢,通過現代溝通平臺,與家長形成密切的交流關系。之后,對幼兒良好習慣養成教育目標以及具體的教育內容進行分享,讓家長能擁有更加豐富且完善的教育資源,并掌握新時期幫助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基本要求,家園協同完成接下來的教育指導工作。在啟迪幼兒形成良好學習思想觀念和行為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基于信息化平臺,有效搜集豐富的德育文化資源,將與學習有關的文化要素進行智能整合,然后通過微課載體進行承載,借助大數據平臺有效傳輸給家長,開展在線直播教育活動。
教師可以開展親子趣味繪本閱讀學習活動,根據幼兒當前的興趣需求,為其推薦合適的繪本素材,然后在直播授課的過程中將親子繪本的基本流程以及具體的學習任務發送給家長,讓家長與幼兒一起參與到繪本閱讀學習中。
例如,教師可以圍繞《小兔逃家》這一繪本開展在線直播教學,讓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繪本閱讀和角色表演,讓幼兒在趣味游戲體驗的過程中對繪本的主題以及所蘊含的內涵理解得更深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親情的含義,尊重和體諒家長。同時,教師也需要在開展家園互動共育的過程中,基于微信等社交軟件設置主題教育模塊,向家長滲透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鼓勵家長關注幼兒園所開設的公眾號。這樣能在閱讀文章和繪本內容的過程中,有效拓寬幼兒的知識儲備面,使其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以信息化助力家園共育,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利于其更快適應社會環境,形成良好的獨立自主意識,在成長和生活當中,基于自身所積累的生活常識,有效解決各類實際問題,全面提高幼兒的素質水平。在加強幼兒這一習慣品質培養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循家園共育指導思想,基于信息化載體的有效支撐,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達成教育共識,并在接下來的教育活動當中進一步整合教育資源,保證所開展的教育活動更具有規范性。
首先,立足于幼兒當前的生活環境,分析其在平時生活當中所涉及的一些基本生活常識以及需要掌握的生活技能。然后,將所搜集到的生活化資源進行系統整合,構建大數據資源儲備與共享中心,將其傳輸給幼兒家長,以此落實新時期的立德樹人指導思想、明確幼兒德育目標、規范開展趣味多元化的德育主題實踐活動。在這一環節當中,教師需要引領幼兒自覺規范自身的日常生活行為。具體而言,家長和幼兒園可以共同為幼兒設立生活目標,如自己穿衣、洗臉洗手、收拾房間等,并通過信息化平臺,雙方及時反饋、表揚和激勵幼兒的表現,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其次,提供生活資源。幼兒園和家長可以通過信息化平臺、多媒體、繪本等資源,向幼兒提供生活技能和知識,如自理能力、安全意識、衛生習慣等。同時,家長可以通過視頻、照片等方式記錄幼兒生活習慣的改變,與幼兒園教師分享經驗和感想。
再次,培養自主生活意識。借助信息化工具,提供個性化的支持,讓幼兒有更多自主生活的機會。例如,家長可以為幼兒開放家中的小廚房,利用家庭環境、生活情境來啟發孩子,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他們參與水、電、火等方面的家庭安全教育,幫助他們感受到生活習慣的重要性。
從次,制定家庭規范。由家長和幼兒共同制定家庭規范,如規定晚上睡覺時間、起床時間,規定對玩具的使用和收拾方式等,構建良好的家居生活環境,讓幼兒感受到生活的規律和秩序,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最后,建立生活反饋機制。通過信息化工具,家長和幼兒園可以及時了解幼兒的生活情況,提供有效的建議和支持,如記錄幼兒的生活成長,對幼兒的成長進行反饋,并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改進。
以上這些基于信息化的家園共育策略,能夠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幼兒的生活變得整潔、規律、有序、健康。同時,家長和幼兒園也可以借助信息化相互交流和支持,進一步促進幼兒的成長和發展。
(五)以信息化助力家園共育,加強對幼兒行為習慣反饋的指導
新時期的幼兒教育需要重點加強對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發揮家園共育的指導作用,與家長合作,有效開展共育活動。
首先,教師需要發揮指導職責,對共育所呈現的整體教育效果進行全方位整合,發揮信息化平臺的助力作用,整理幼兒的日常行為習慣表現。然后,借助微信交流群,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在深入反饋和交流的過程中,認識到當前習慣養成教育工作開展和落實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樹立正確的育兒思想觀念,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以全面提高整體的教育成效。
其次,在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反饋幼兒具體行為習慣表現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關注和了解幼兒在幼兒園期間和在家庭不同環境中所呈現的行為習慣,然后與家長進行信息對接與交流,掌握幼兒目前所形成的思想認知以及在行為上的具體表現。這樣可以促進幼兒德育的落實,探尋更加科學可行的幼兒教育實踐舉措,保證接下來所開展的習慣養成教育工作更具有規范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全面落實幼兒習慣養成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緊跟信息化改革趨勢,以家園共育為指導思想,通過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形成一致的教育共識,統一教育目標,積極探尋更有效的習慣養成教育策略和方法,全面提高整體的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