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小燕
語文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文字書寫能力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傳統的語文作文教學模式往往以教師為中心,注重對規范、結構等方面的訓練,而缺乏對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培養。因此,本文將探討如何創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傳統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的特點
(一)側重背誦和模仿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布置一些范文讓學生背誦,然后要求學生根據這些范文進行模仿。這種模仿的方式雖然可以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技巧和句型,但容易讓學生陷入死記硬背的泥沼中,缺乏對于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表達。學生欠缺對于寫作的真實理解和體驗,導致作文生動性和真實感不足,只是機械地重復范文的內容,缺乏創新和個性。
(二)缺乏啟發和引導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簡單地給出寫作題目,然后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寫作。這種方式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和啟發不足,容易讓學生陷入寫作的迷茫中,不知道從何處入手,也不清楚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對于自己的思考和表達有所欠缺,導致作文內容空洞,缺乏深度和思想。教師對于學生的指導和啟發的不足,導致學生的寫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學生創新能力不足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往往缺乏對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他們習慣于按部就班地模仿范文,缺乏對于自己獨特見解和表達方式的探索,導致作文欠缺個性和創新。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寫作能力無法得到有效地提升,也無法培養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學生需要更多的啟發和引導,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讓他們在寫作中展現個性和獨特的見解。
(四)教學方法過于注重形式和規范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過于強調作文的形式和規范,如字數、段落、句式等。這種教學方法容易導致學生過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忽視了內容的豐富性和思想的深度。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更關注于滿足教師設定的形式要求,而忽略了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表達。學生可能會為了湊夠字數而填充無意義的內容,或者機械地使用一些固定的句式和模板,而忽視了表達自己獨特的觀點和情感。這樣的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得他們的作文缺乏個性和深度。另外,過于注重形式和規范的教學方法也容易使得學生產生寫作的厭惡情緒。學生可能會覺得寫作是一項枯燥的任務,只是為了迎合教師的要求而寫作,而不是真正從內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這種情況下,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和熱情就會逐漸消失,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二、創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一)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語文作文教學不僅是教授學生寫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傳統的作文教學往往側重于教授范文和寫作技巧,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導致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和表達的能力。而創新的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文的寫作技巧和方法,通過實踐中的不斷思考和探索,激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
(二)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寫作水平
傳統的語文作文教學往往局限于傳授規范的寫作技巧和范文,忽視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寫作能力的培養。而創新的教學模式更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創作,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幫助他們在寫作中表現出獨特的見解和觀點,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他們在寫作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作品,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傳統的語文作文教學中往往過于注重規范和評分,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而創新的教學模式則更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和引人入勝的話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寫作。同時,創新的教學模式也能夠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對語文學習的熱情。
因此,創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語文作文的寫作水平,還能夠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增強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在當今社會,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能力,而創新的語文作文教學模式正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創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的建設和實踐,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更有效的學習方法。
三、創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的具體方法
(一)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觀察和思考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的角色不僅是傳授寫作技巧,更應該引導學生擁有獨立思考和觀察生活的能力。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和獨特之處。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關注身邊的人和事,觀察自然界的變化,了解社會現象等。同時,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培養他們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樣的觀察和思考,學生能夠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觀點。這樣的寫作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更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造力,讓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受益匪淺。教師的引導和培養對學生的成長有著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二)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和范例
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提高寫作水平,教師可以采取多種策略來提供豐富多樣的寫作素材。這些素材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寫作靈感,還能夠幫助他們學習到不同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教師可以引入經典文學作品,這些作品往往蘊含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語言藝術,能夠啟發學生的思考并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通過閱讀和分析這些作品,學生可以學習到如何運用修辭手法、構建緊湊的結構和創造生動的形象。優秀作文的共同特點是具有清晰的邏輯結構、豐富的內容和流暢的語言表達。通過欣賞這些作品,學生可以逐漸掌握寫作的基本技巧,并在實踐中形成自己的風格。
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興趣愛好,推薦一些與他們生活經驗相關的素材,如新聞事件、歷史故事和科學知識等。這些素材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使他們在寫作時更容易產生靈感和動力。在學生進行寫作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給予鼓勵和指導。他們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寫作中的困難和挑戰,提供具體的修改建議,以及分享有效的寫作策略。通過這樣的互動和支持,學生能夠在寫作的道路上不斷進步和成長。
(三)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作和表達
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的角色不應局限于傳統的知識傳遞者,而應轉變為學生創作和表達的引導者。這種轉變意味著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和包容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寫作的過程中能夠自由地探索和實驗,從而充分展現自己的獨特個性和創意。
為了鼓勵學生的自主創作,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寫作活動,如主題寫作、自由寫作、日記寫作等。這些活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鍛煉寫作技巧,還能夠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寬泛的主題,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進行深入思考和創造性寫作。學生則可以自由選擇寫作內容,無論是表達個人情感、描述所見所聞,還是編織奇幻故事,都能夠讓他們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享受寫作的樂趣。通過這些多樣化的寫作實踐,學生能夠逐漸建立起對語言表達的自信,這種自信和興趣是學生持續進步的動力。因此,教師在語文作文教學中的任務遠不止于教授寫作技巧和規范,更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表達欲望,幫助他們在寫作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和成長。這樣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更能夠培養他們成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真正價值和意義所在。
(四)將說、讀、寫相互結合,最終實現作文能力的提升
將口語、閱讀和寫作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是一種高效的語言教學方法,對于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這種綜合訓練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多個層面上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精心挑選一些有趣且內容豐富的故事作為教學材料。這些故事應該既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夠涵蓋多樣的主題和詞匯,以便擴展學生的知識和視野。通過反復閱讀這些故事,學生能夠加深對故事情節、人物性格和語言表達的理解,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閱讀到的故事進行改編,并嘗試將其表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將書面文字轉化為生動的表演。這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夠增強他們對語言的感受力和表現力。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口頭講故事的活動。這樣的活動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來復述故事內容,這不僅能夠檢驗學生對故事的理解程度,還能夠訓練他們的記憶力和即興發揮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在真實的語境中使用語言,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這種將說、讀、寫結合起來的教學方法,能夠促進學生在這三個方面的同步發展。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能夠將所學的語言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使得寫作水平得到持續提升。隨著時間的積累,學生在作文中運用語言的能力也會逐漸增強,從而達到作文能力和水平的遷移,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實行自我評改,持續提高學生的校訂能力
作文批改也是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重要表現。修改作文,可以讓學生養成更嚴謹、更細致的寫作習慣,在修改作文的過程中,學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也會得到進一步提升。在過去的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的批改和評語是語文寫作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師應該努力探索一種新的閱卷和講評方法。
例如,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修改,互相交流,這樣能激發學生對寫作的熱情和興趣。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既要引導學生利用現有的知識水平、新學的方式方法對文章進行修改,又要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予足夠的尊重,信任他們對作品的鑒賞能力,給予他們修改的權利,使他們能夠充分地調動批改和講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持續培養和提高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品評、修改的能力,并培養學生的主動發展意識和能力。
四、創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和教學方法的不斷探索,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創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從傳授者變為引導者和激勵者
在傳統的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扮演著傳授者的角色,只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而在創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轉變角色,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是要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和激勵者。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他們自主思考和表達,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語文知識和寫作技能,更要有較強的情感認知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能夠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表達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和激勵。
(二)創設多樣化的寫作情境和活動
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教師需要創設多樣化的寫作情境和活動。例如,組織寫作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相互切磋、共同進步;舉辦寫作分享會,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強自信心;舉辦寫作展覽,讓學生的作品得到展示和認可。這些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還能讓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寫作水平。同時,給予學生寫作的自主選擇權,讓他們有更多的寫作主題和方式可供選擇,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重視學生個體差異,注重個性化的指導和輔導
每位學生在寫作上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和風格,這是他們個性的反映。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這種個體差異性,并以此為基礎提供定制化的指導和支持。教師的任務是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特點,識別他們在寫作上的需求、優勢和挑戰點。通過這樣的了解,教師可以設計出符合每個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計劃和方法。
對于那些寫作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策略,先從最基本的句子結構訓練開始,逐步過渡到段落構建,最終發展到完整的文章創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耐心引導,幫助學生建立信心,逐漸提升他們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個性化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學生克服寫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而且能夠促進他們寫作技能的整體提升。當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就時,他們對寫作的興趣和動力也會相應增強。此外,教師還應該為學生創造一個鼓勵創新和尊重多樣性的寫作環境,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寫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進行有效創新和改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使他們的總體發展得到提高。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和變革給予足夠的關注,并結合具體實際,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作文教學創新活動,使學生既能從生活中發現美,又能將其有效地運用到作文中。總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改革,需要教師們不斷地摸索和實踐,不斷地完善和提高,以期望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