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娜 王家亮 葉夏



關鍵詞:課程思政;SCL;三位一體
0 引言
SCL(Student Center Learning) 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提倡教師通過組織符合學生需求的學習活動來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等綜合能力,最終達到教學目標[1]。區別于傳統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主體地位,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從而自主構建知識框架。由此可見,SCL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是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
課程思政的內涵是通過課程教學,深入挖掘所講課程中蘊含的育人元素,尋找其與各課程知識的契合點,將這些元素有機融入所講授的知識點中,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協同育人效應,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2]。
本文挖掘數據庫系統原理課程的思政元素,將思政的內涵、精神、特點、目的貫穿于SCL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具備專業能力,同時對學生的思想有正向的作用。通過本課程思政改革,最終達到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1 課程思政的現狀分析
數據庫系統原理是一門工科專業課程,邏輯性很強,注重思維與實踐能力的鍛煉,但缺乏“人文思想氣息”,導致教學理念偏重能力而輕品德,重會不會而輕敢不敢,重模仿而缺乏創新……現狀分析如下:
1) 目前高校思政建設如火如荼,教師為了思政而思政,將思政培養和專業知識教學分成了兩張皮,牽強附會,生搬硬套,不能很好地無縫融合。國內外在該課程思政建設上并沒有較大的創新,教師如何深入挖掘與本課程相關思政元素,并且能潤物細無聲地、潛移默化地融入課程建設中,值得好好研究。
2) 數據庫系統原理課程內容既有較強的理論性,又有豐富的實踐性,學習難度較大,但因為和社會發展緊密相關,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學生有較高的興趣,但學習內驅力不足,學習缺乏主動性,雖然以SCL教學為主,學生也還只是被動吸收和學習,缺乏主動性和內驅力。影響一個人行為最好的方式就是影響他的思想,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過程,會激發學生興趣、熱情以及主動性。
3) 目前教師在課堂上采用以 PPT 為主的授課方式,教師負責講,學生負責聽,師生互動較少,在實踐課上雖然也有案例實操,但學生只是按部就班、依樣畫葫蘆地學習,這種教學效果不夠理想,難以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知識-能力-價值”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目標,更談不上創新能力、工匠精神和愛國情懷的人才。
2 課程思政實施路徑
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堅持知識傳授、價值引領和能力培養相統一、專業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想元素[3]。在教學方法上注意專業性、多樣性和思想性相結合,激發學生主動性、積極性、探索創新性等。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研究。
2.1 明確思政目標,挖掘課程思政元素,重視能力培養
課程思政目標:通過數據庫系統原理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科學創新思維;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培養探索科學和追求真理;培養學生安全意識、責任意識等職業素養。
SCL教學下所設置的教學目標往往圍繞知識技能、情感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在設置教學目標時增加思政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工科課程思政元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技術強國思維、科學思維、創新思維等綜合思維和團隊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工匠精神等職業能力與精神,如表1所示。
2.2 有機整合教學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
在SCL教學下,打破以往按章節順序教學,將多個相關聯的章節整合在一起,設置大目標,有助于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深入挖掘每章中的思政元素,順利實施SCL與課程思政的融合。理論環節可采用線下上課及圓桌討論,線上答疑等多資源多媒體的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形式;實驗環節可采用小組合作、項目演示、闖關升級等形式。圖1為實驗項目的具體分析實施過程。
2.3 設計多元化科學化的評價體系,全面評價學習效果
課程思政評價應注重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在尊重學生個性和共性的條件下,建立多樣化與個性化、定性與定量、顯性與隱性、主客觀相結合的多種評價方法[4]。目前,對學生評價主要以教師為主,但長期以此為標準,較容易出現高分低能、情感價值觀缺失等不良現象。將SCL與課程思政相融合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是評價主體之一,學生也參與其中,通過自評、互評、教師評價三者相結合,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此外將思政指標融入評價體系中,這使得教學評價更加全面、科學合理。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本文按小組自評10%、小組互評25%、教師評價50%進行評分,同時根據每個實驗的思政目標,增加不同的思政指標(15%) ,比如創新、團隊合作、工匠精神、科學思維等。通過對每次實驗進行評價的方式,了解本次教學效果,最后在期末形成最終的全面科學合理客觀的教學評價。具體如圖2所示。
2.4 引入前沿技術,深化思政內容
技術日新月異,基礎教育內容需要與前沿技術相結合,所以需要教師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技術引入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優秀企業技術創新的案例,開闊學生的專業視野,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同時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
通常因為課時有限,教師只能在課堂上簡單講解時代發展趨勢及與本專業有關的技術,可通過課余時間觀看系列視頻、邀請專家講座的方式,讓學生具有更高的專業認同感,同時培養對創新思維的追求。具體安排可在每節課課間時間觀看視頻。一學期可以邀請1~2次專家做線上或線下視頻講座。
3 課程思政效果評價
本文提出的SCL與課程思政相融合的教學模式在仁濟信管2021級進行了教學實踐。在教學中始終秉持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教師通過各種形式各種資源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中,學生因為有了“主體思想”,不僅學好了專業知識,還發展了各種能力和品質。專業能力、價值塑造、知識傳授相協調,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勇于創新的敬業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5]。
課程結束后向仁濟信管及生工21級學生進行了滿意度調查,采用李克特量表設計調查問卷[6],總共收回有效問卷80份。從反饋結果分析,學生對教學模式、價值觀培養、職業素養、工匠精神培養、團隊合作等方面的以及教學方法改革滿意度得分均超過 4 分,滿意度較高,如表2所示。
通過此表,表明學生對本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滿意度高,對教師教學方法的認同度高,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具備了較強的自信心。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對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對學生的正確思想引領以及對高校協同育人有較大的幫助和貢獻。
4 結束語
總之,通過全面分析、梳理、整合和優化數據庫系統原理課程中的教學內容和知識體系,闡述了SCL與課程思政的有效融合途徑;從挖掘思政元素、重構教學內容、設計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以及引入前沿技術等四個方面提出了適配性改革,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發學習專業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潤物細無聲地融入思政元素,達到知識傳授、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從教學實踐及評價結果可知學生對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滿意度較高,也對計算機類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