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
【摘 要】小學一年級的英語教學是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啟蒙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年級學生剛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活潑好動,不能長時間地保持注意力集中,為此筆者潛心摸索,積極創設“有情、有趣、有效”的英語學導課堂,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努力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英語 “三有”學導課堂 教學質量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正處于幼兒園向小學的適應期。他們活潑好動,有意注意時間短,要讓一節40分鐘的英語課從始至終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必須在“有情、有趣、有效”上下功夫。筆者積極創設“三有”學導課堂,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有情——對學生充滿情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健康的情感,能夠有效強化人的智力活動,使學生精力充沛、思維敏捷、記憶力增強,從而使心理潛能得到高效發揮。它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英語學習。在一年級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建立一種和諧平等的師生感情,讓學生喜愛老師,喜歡上英語課。
(一)親密地稱呼學生
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期待老師能喜歡自己。而當學生跨入小學的大門時,讓他覺得被重視的第一件事就是老師能叫出他的名字,因為老師認識他了,這讓他獲得了被認同的滿足感和自豪感。筆者每次接手一年級新班,都會在上課前就反復地去認讀比較陌生的姓名,直至熟讀順口,然后利用課間、午間的時間去和學生接觸,真正地認識學生。到正式上第一節課時,筆者能脫口而出地叫出大部分學生的姓名。學生們一聽老師都能叫出自己的名字,上課就更加認真了。當和學生們越來越熟悉后,筆者經常會親昵地喊他們的小名,師生之間的情感就在這些親密的稱呼中愈來愈濃。
(二)親切地談話交流
一年級的學生天真爛漫、純真可愛,他們常常會在課間跑到老師身邊,分享一些他們看來非常重要的事情,這時,教師要放下架子,耐心地去傾聽學生的語言,親切地和他們談話交流。“Miss Zhao, 我們家的小狗生了七只小狗崽呢!”“是嗎?這么多可愛的puppy,你怎么照顧的呢?”“Miss Zhao, 我昨天得到了一盒糖,送給你!”“Thank you!Miss Zhao 拿一顆,sweet,剩下的可以和你的friend分享哦!”……每個學生,筆者總是傾心以待,在閑談中有意識地滲透簡單的英語詞匯,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中去接觸和感知語言,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三)親昵地夸贊表揚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會用激勵性的語言,如“Good!”“Great!”“Excellent!”“Wonderful!”等來夸獎學生。但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僅僅這些簡單的語言還不夠,教師如果能用上夸張的語氣、適當的肢體語言,效果會更好。比如,教師面帶微笑、目含欣賞、豎起兩個大拇指,大聲地對學生說:“Wow,you did good job!”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肯定。甚至教師可以適時和學生擊個掌,摸摸學生的頭,熱情地擁抱一下學生,這都能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對他們的親昵和喜愛。每次來到教室上課,學生們總是熱情地和筆者打招呼,爭著搶著和筆者抱一抱。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師生之間積極的情感,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課堂上輕松和諧的氛圍,促使他們思維活躍、敢說樂說,體驗著英語學習的樂趣。
二、有趣——讓教學充滿趣味
認知心理學表明,兒童在學習外語時伴以音樂、運動、節奏可以使其感到松弛、愉快和滿足,產生興奮的情緒,從而達到長時間記憶的目的。抓住學生這一特點,筆者運用歌謠、游戲和故事等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充滿趣味性的活動中習得語言。
(一)利用歌謠的節奏性,讓學生在有節奏的說唱中體驗語言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歌謠的作用來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如在教學譯林版英語一年級上冊Unit 1 Im Liu Tao時,教師把單元中的幾個人物編成一首簡單易記的歌謠:“我有幾個好朋友,Wang Bing,Wang Bing平平頭;Liu Tao,Liu Tao尖尖頭;Yang Ling,Yang Ling戴眼鏡;Su Hai,Su Hai扎小辮。還有Amy,Lily和 Tommy,Tommy,Tommy 波浪頭……”學生們說得很高興,輕松地記住了幾個人物的特征。在教學譯林版英語一年級下冊Unit 7 Whats that?時,為了幫助學生區分this和that的不同用法,教師配合動作也編了一首歌謠:“this, this這這這,近處要用this,this;that,that 那那那,遠處要用that, that。”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常常采用歌謠的形式,借助其短小明快的優勢,可以營造歡快的氣氛,使學生產生愉悅的心理體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利用游戲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行動中輸入語言
在英語教學中引入各種游戲,不僅能有效活躍英語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在活動中主動地體驗語言,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教學單詞時,如果僅僅采用反復讀的方式,容易使學生漸漸失去讀的興趣,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做“冷暖”游戲。在鞏固詞匯時,讓一個學生上臺背對大家,教師將單詞卡片藏在其他學生的書桌里,然后全體學生通過聲音的大小向這個下來尋找的學生暗示卡片的位置,聲音大表示離卡片遠,聲音小表示離卡片近,直至這個學生找到單詞卡片。在這個游戲中,學生無意識地重復著單詞,當游戲結束的時候已經熟練掌握。再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Unit 4? Is this a teddy?時,句型“Is this...?”是一個難點,很多學生會習慣性地說成“This is...”。這時不妨和學生來玩個“反著說”的游戲。
T: Boys and girls,lets play a game. Say backwards.? For example,I say “a teddy,a box”,you say “a box, a teddy”. Are you ready?
S: OK.
T: A bag,a box.
S: A box,a bag.
T: A puppy,a teddy.
S: A teddy,a puppy.
…
T: This,is.
S: Is,this.
學生通過游戲,輕松愉快地從舊知進入新知的學習,而且無形中還滲透了一般疑問句的轉換方法,一舉多得,效果甚佳。
(三)利用歌曲的韻律性,讓學生在美妙的旋律中感受語言
一首好聽的歌曲能帶給人們無盡的遐想,一段優美動聽的樂曲能帶給人們心靈的震撼。音樂往往能喚起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憧憬,讓學生在語言與音樂的快樂旋律中獲得審美愉悅,課堂因此成為一方美好的動感地帶。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有許多簡單又朗朗上口的歌曲,教師可以巧妙使用這些歌曲來導入或鞏固學習各單元的重點詞匯和基本句型,讓學生在活潑輕快的旋律中熟練掌握目標語言。實踐證明,歌曲能起到很好的分散和弱化難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常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學一年級上冊Unit 7 I can dance時,教師通過改編歌曲I can sing(Sing,sing,I can sing. Sing,sing,I can sing. Sing,sing,I can sing. I can sing,my good friend.),將動詞sing 替換成dance、cook、draw等,在歌曲的優美旋律中,學生們邊唱邊做動作,在歡樂的氛圍里感受語言、理解語言、掌握語言。
(四)利用故事的感染性,讓學生在充滿意境的故事中表達語言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以話題為單元,使故事教學更易于展開。教師可以讓新詞語在一個個生動、新奇的故事中呈現,并讓學生在故事中學會使用。實踐證明,故事教學能使英語教學變得趣味盎然,使教師易教、善教,學生易學、樂學。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Unit 2 This is my pencil時,要求學生能聽懂、會說、會讀詞匯pencil、pen、ruler、rubber。上課時,教師捏著一支鉛筆,對學生說:“瞧,這是Mr Pencil,他正在找朋友呢!”伴隨著教師的小拇指和無名指在桌面上交替移動,學生們的臉上和眼里流露著欣喜的神色,他們歡呼著:“哇!真的像在走路!”接著,Miss Ruler、Mr Rubber、Miss Pen、Miss Pencil依次登場。在學生們的注視下,教師用不同的聲音塑造各種角色,用手指演繹著一個生動的小故事:
Mr Pencil: Hello! Im Mr Pencil.
Miss Ruler: Hi! Im Miss Ruler. Goodbye.
Mr Pencil: Bye.
(Mr Pencil walks and walks. He meets Mr Rubber.)
Mr Pencil: Hello! Im Mr Pencil. Good morning.
Mr Rubber: Good morning. Im Mr Rubber. Byebye.
Mr Pencil: See you.
(Mr Pencil continues to walk and walk. Its afternoon. He meets Miss Pen.)
Mr Pencil: Hi! Im Mr Pencil. Good afternoon.
Miss Pen: Good afternoon. Im Miss Pen. See you.
Mr Pencil: See you.
(Mr Pencil continues to walk and walk. Its evening. He meets Miss Pencil.)
Mr Pencil: Hello! Im Mr Pencil. Good evening.
Miss Pencil: Hi,Mr Pencil. Im Miss Pencil.
Mr Pencil: Miss Pencil,nice to meet you.
Miss Pencil: Nice to meet you,too.
學生們看得目不轉睛,聽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故事的氛圍中。接下來的課堂是學生們展示自我的舞臺,讓人忍不住為他們認真且精彩的表演喝彩。看著講臺上同學們惟妙惟肖的對話展示,底下的學生也跟著輕聲說著,小手還情不自禁地跟著做動作。學生們豐富的想象力讓人眼前一亮,有的學生為各種角色設計了不同的出場形式:Miss Ruler在“嗚嗚”聲中像飛機似的盤旋而下,Mr Rubber“噗噗”開著小車過來……在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故事情節有時候非常簡單,本身沒有出彩的地方。而一旦賦予鉛筆、鋼筆等以生命,學生們便有了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有了更廣闊的想象天地。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喜歡這個活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高漲,就會樂意參與,全身心體驗。因此,在一年級英語課堂上積極創設故事情境,將學習內容貫穿于簡單生動又富有童趣的故事中,由教師講故事、演故事發展為學生的講和演,可以更好地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在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過程中展示自我,感受成功,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三、有效——使課堂富有效率
根據課程安排,一年級學生一周只有兩節英語課,由于課時少,缺乏語言環境,再加上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持久、抽象邏輯思維不完善等心理特征,給教師提出了一個難題: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開展有效教學?要想合理、有效地利用課堂,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學活動的設計應體現實用性
如今有許多英語課堂表面看似熱鬧非凡,但如果仔細研究不難發現,有些活動的設計效果不佳,或者偏離教學目標。如在聽一年級下冊Unit 6 Are you ready?的一節公開課時,教師請幾個學生上臺競賽,教師說run/jump/hop/walk……看誰反應最快能準確做出動作,其他學生則當裁判。整個活動都在學生的吶喊助威聲中進行,參與競賽的學生聽不清教師的指令,只能互相跟著做,效果不好。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所取舍,選擇最合適的活動進行操練,使活動更具有實效性,從而使課堂時間得到充分利用。
(二)教學活動的設計應擴大參與度
設計活動時,要盡可能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活動的參與者,拓寬參與的廣度。還是以一年級下冊Unit 6 Are you ready?為例,在進行活動時,另一位教師也請幾個學生上臺競賽,但教師輕輕地用口型對臺下學生說run/jump/hop/walk……于是臺下的學生大聲地告訴臺上的學生是哪個單詞,看誰聽到指令后動作完成得又快又準。同一個活動,只是形式稍加變化了一下,就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參與者,其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課堂效率也因此而提高了。
(三)教學活動的設計應體現高效性
要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設計的活動也應體現高效性。比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Unit 5 Whats this?時,教師組織四人小組進行對話表演,在第一個班教學時,學生們自己定角色,結果有很多組把時間都用在了商量演哪個角色上。到第二個班教學時,教師吸取教訓,根據四人小組的排序,通過課件輔助呈現,直接規定好每個人的表演角色,學生快速地進入了練習環節。率先完成一輪表演的小組,還可以按順時針方向變換角色再進行一輪練習。整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設計充滿趣味的學導課堂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讓學生快樂有效地學好英語,提高學力,使一年級英語課堂變得更有情、有趣、有效。
注:本文系蘇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基于學生學力發展的‘學導課堂構建研究”(課題編號:2021/LX/02/097/0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