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林
重慶市第十一中學校校長,正高級教師,重慶市物理學科骨干教師,多次被評為市、區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和先進個人,多次參加高考命題工作,主編多本校本教材,獲市重點中學中青年教師優質課大賽一等獎、電教科研成果獲市一等獎、多媒體軟件大賽獲全國二等獎、課堂教學全國二等獎。
“0110”是李順林對自己從教生涯的總價。如何理解?他說:“從零開始,不斷成長。反思沉淀,歸零再出發。”從1996年踏上教育路,他就是這樣一邊反思一邊成長。在他看來,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為此,他以信任營造親密的師生關系,以積極的態度解鎖青春的密碼,教育之路走得踏實、有力。
以心換心,建立真誠的師生關系
2000年,李順林從教的第四個年頭。第一次帶高三畢業班的他,對未來滿懷憧憬。不曾想,突然到來的疾病打亂了所有的計劃。因為視網膜脫落,他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教學工作,放下自己滿心牽掛的學生,前往醫院進行手術。
手術后,醫生叮囑李順林好生休養半年。這半年,于他而言很是漫長,一方面擔心眼睛恢復不好,另一方面又放心不下學生的學業。焦慮之中,學生的愛給了他莫大的安慰。
住院期間,學生們每天都會來看李順林。術后的他用紗布蒙著眼睛,看不到,他們便帶來了一臺錄音機給他解悶。錄音機里有磁帶,里面錄著各種笑話,有同學之間發生的趣事,也有其他老師上課時的搞笑片段,聽著聽著,李順林心中的焦慮感便少了很多。有時,學生也會調皮,看李順林蒙著眼睛,便提議大家都把手伸出來,讓他通過摸手來猜每個人的名字。李順林一猜一個準,學生們都很開心,笑聲充斥著整個病房,連隔壁床的病友都被感染,忍不住向李順林夸贊:你的學生對你真好!
其實,這種好是雙向的。那時的李順林教齡雖不長,但是因為和學生年齡差距不大,溝通起來沒有代溝,和學生保持著一份亦師亦友的關系。他的課堂幽默有趣,總能將深奧的知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透徹,深受學生喜歡。在他生病期間,學校也曾考慮換另外的老師來教學,班上學生怎么都不同意,他們下定決心要等李老師回來。
再回首,李順林的心依然會因學生的言行而感動。這段經歷讓他明白,好的師生關系是一份彼此信任的關系,教師給學生以關愛,學生給教師以認同。此后,他一直把建立信任當成營造師生關系的基礎。
如今,作為一校之長,李順林依然活躍在教學一線,帶教高三物理。既要管理又要教學,常有人問他如何平衡。他坦言,論時間,自己確實沒有普通老師那么多,可是,這并不影響他愿意把時間花在學生身上的初衷。他期待自己不做耽誤大家美好前程的老師,不做不會上課的校長,希望自己有能力立于三尺講臺。
開學之初,李順林便和學生來了一次坦誠相待的聊天,把自己在教學上的優勢與劣勢一一分析給學生聽,并向他們承諾:絕不因應酬而耽誤一節課,絕不輕易出差而影響教學進度。學生們能理解校長的忙碌,也有感于他的盡責,生發出更加強烈的學習意愿。“我想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彼此信任的關系是基礎,坦誠溝通是我的方式。我希望他們經歷高考,走出校園,留下的不只是一個分數,更是關于青春的美好記憶。在這段記憶里,我和他們是彼此陪伴的,也是相互成就的。將來,他們想到母校時,內心會是溫暖的。”他補充道。
探索不息,解鎖青春密碼
“母校”是李順林在采訪中提到的關鍵詞。在他的觀念中,學校好不好,關鍵在文化。他希望十一中能成為每個學子的母校,而母校會成為他們永遠的精神家園。作為校長,構建學校特色課程,營造有辨識度的育人文化,形成學校辦學特色,在學生的血液中注入“母校精神”,引領他們可持續性發展,是放在他肩頭的重要使命。
為實現這一使命,他在學校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活動,鼓勵學生大膽發揮他們的特長,綻放獨一無二的精彩,為青春增添別樣色彩。另一方面,他也鼓勵學校老師積極充當學生人生的領路人,培養學生成為內心充盈、人格健全、思想獨立、精神高貴的人。
作為管理者,李順林始終相信,學校要想獲得長遠發展,便不能靠校長來推動教師隊伍往前走,而是要激發大家的內驅力。他喜歡和青年教師聊天,也喜歡和他們分享日常所思,在潛移默化中開闊老師們的視野,更新他們對教育的認知。
李順林曾在學校的青年教師培訓會上將自己的成長經歷整理成一條時間線,清晰明了地呈現給與會老師。“從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走出來,我的人生其實很平凡,但是,在平凡的工作中積沙成塔,以積極的心態堅持去做正確的事,這樣的青春是充實的,也是充滿力量的。”李順林表示。他的從教之路有榮譽加身,也有不盡如人意的時刻,但他并不避諱向他人分享自己的失敗。他希望用自己的經歷鼓勵青年教師珍惜時光,找到成長的方向,做自己人生的推手。
如何做自己人生的推手?在李順林看來,人的思想所及之處,便是認知的最大范圍。教師要以變應變,以空杯心態來提升專業能力,而不是驕傲自滿,故步自封。一方面,教師要做教育的陪伴者,以愛心走進與鼓勵學生;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做教育的思考者與踐行者、教學的探索者,使學習成為一種常態。
在十一中,老師們的課堂教學環節都有嚴謹的觀察量表,從課前準備到新課導入再到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課后評價,每個環節都需細致準備。此外,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五個一”也給了老師們清晰的成長方向。“五個一”即一份精品教學設計、一次演示實驗或跨學科研究性學習、一段微視頻、一段課堂教學錄像和一堂教學微講座,這是全體老師在專業成長上的“必選項”,為的是提升老師們站穩課堂的能力。
“教師職業改變不了一個人的物質財富,卻可以改變精神財富。”在教育中,李順林獲得了極大的滿足。在他看來,校園應該成為一片心靈自由、思想放飛的樂園,老師作為學生的領路人,肩負神圣使命,積極的人生態度與永不止步的學習是不可或缺的。他以這種姿態走了27年,未來的歲月,也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