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源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動參與者,而非被迫的參與者。但在職業學校課堂教學中,老師講得熱血沸騰,學生昏昏欲睡,面對教師的講授或提問,反應冷淡甚至沉默不語,缺乏應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課堂沉默”。長此以往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也阻礙了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教學。
本論文先對學生的語文課堂情況進行摸底,設計問卷進行調查并分析。隨后以《歸園田居》真實的課堂觀察學生的課堂沉默情況,并對這部分學生進行訪談,了解其課堂沉默的主要原因,為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1 學生課堂沉默
國內課堂沉默研究最早在20世紀90年代,“學生課堂沉默”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指學生在課堂上持沉默狀態;另一方面,課堂沉默也存在思維和情感上的沉默狀態。本論文的課堂沉默就包括這兩方面的內容。
2 中職學生語文課堂沉默調查分析
為了對學生語文課堂的表現有所了解,設計了問卷調查,對全校進行發放,旨在摸清學生課堂的大概狀況。問卷共18道選擇題,內容涵蓋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能力、焦慮情況等。
附錄:調查問卷
1.你的性別?
A.男性? B.女性
2.你屬于什么性格類型?
A.內向型 B.外向型 C.活潑型 D.樂觀型 E.悲觀型
3.你對語文課感興趣嗎?
A.非常感興趣 B.感興趣 C.一般 D.無所謂 E.討厭
4.你覺得語文課程與所學的專業有關系嗎?
A.非常相關 B.比較相關 C.關系不大 D.不相關
5.語文課堂中你會遇到怎樣的麻煩?
A.聽不懂上課內容? ?B.看不懂課本內容
C.不能回答問題? ? ?D.無法參與小組討論? E.其他
6.語文學習中遇到問題你會怎么辦?
A.不在意,不思考? ? B.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C.自己查閱資料解決? D.敷衍應付
E.等著老師公布答案
7.你班級的語文課經常主動發言的人大概有多少?
A.無? ?B.1~4人? ?C.4~8人
D.9~12人? E.12人以上
8.你覺得語文課主要學什么?【多選】
A.語言文字? ? ? B.文化
C.應對考試解題? D.寫作? ?E.思想感情
9.你會在語文課堂上積極主動發言嗎?
A.經常發言? ? ? B.從不發言
C.偶爾會發言? ? D.基本不會發言
10.你希望自己在語文課上的表現如何?
A.非常積極地發言? B.積極發言
C.比較積極發言? ? D.不太發言? E.默不作聲
11.面對語文老師講課枯燥,但內容又十分重要你怎么做?
A.認真去聽? ? B.挑重點聽
C.大概聽一聽? D.不聽
12.語文課上老師提問,問題有些難,你心里模棱兩可會如何做?
A.不管答案是否正確,都會積極發言
B.千萬不要被老師叫到
C.放棄,老師根本不會叫到我
D.不舉手,不思考
13.你知道答案,卻不主動發言,原因是什么?
A.擔心萬一出錯,同學會嘲笑
B.不想被同學認為自己愛表現
C.沒有發言的習慣
D.其他同學太差,不屑發言
14.你如何看待語文課堂上表現很活躍的學生?
A.他們能力強,學習好
B.他們愛表現,愛出風頭
C.他們成為課堂焦點,老師會忽略其他學生
D.對他們沒有感覺
15.你喜歡老師怎樣提問?
A.個人提問? ? ?B.各小組推薦同學
C.集體提問? ? ?D.都不喜歡
16.老師提問時你是否感到焦慮?
A.非常焦慮? ? ?B.比較焦慮
C.焦慮? ? ? ? ?D.不太焦慮? ? ? E.不焦慮
17.課堂中老師安排小組討論,你怎么做?
A.積極參與,積極討論
B.假裝參與,比我好的同學有的是
C.和我無關,無所謂參不參與
D.還是讓給別人吧,別拖后腿
18.你認為語文成績的好壞與上課認真聽講相關性大嗎?
A.很大,老師上課講得大都是重點
B.不大,語文成績是要日積月累的
C.無關,現在考試臨時努力就能得高分
D.不知道,課上我幾乎不聽
2.1 中職學生語文課堂沉默的行為表現
學生因素的調查有學生的性格(第2題)、學習興趣(第3題)、學習能力(第5題)、學習毅力(第6、11題)、公眾焦慮(第16題)、成就動機(第9、10、12、17題)等。
中職學生語文課堂沉默在課堂上有具體的表現,對問卷進行統計與分析,如對“你班級的語文課經常主動發言的人大概有多少?”這一問題進行統計,66.3%的學生認為只有1~4人會發言,而大部分的學生是不會主動發言的。根據教師的訪談,教師都認為課堂上會發言的總是那幾個學生。而大部分學生總是在沉默狀態,即使點名讓這些學生回答,他們也總是支支吾吾,不知所云。如表1所示。
在“你會在語文課堂上積極主動發言嗎”這一問題的統計,只有3.6%的學生會在課堂上經常發言,10.7%的學生從不發言,46.4%的學生偶爾會發言,39.3%的學生基本不會發言。由此可知,絕大多數中職生是普遍處于沉默狀態的。如表2所示。
在“你知道答案,卻沒有主動發言,主要原因是什么?”這一問題中,57.1%的學生表明自己沒有在課堂上發言的習慣。由此可見,中職生絕大多數是不愿意主動回答問題的。如表3所示。
在“你希望自己在語文課上的表現如何”這一題中,僅有12.7%的學生希望積極發言,28.6%的學生比較積極發言。但42.8%的學生希望自己不太經常發言,15.9%的學生愿意從不發言。絕大部分學生是真的不太愿在課堂上發言。如表4所示。
所以從學生的課堂表現來看,整體上絕大多數中職生是不會主動發言,普遍處于沉默狀態,即使知道答案學生也不愿意主動回答,沒有發言的習慣,內心更是不愿意去回答問題。
2.2 中職學生語文課堂沉默的形成原因
在調查問卷中顯示,對語文課感興趣和十分感興趣的學生只有28.6%和10.7%,而高達60.7%的學生興趣一般;在學習能力方面,有10.7%的學生聽不懂上課的內容,17.9%的學生課本上的內容看不明白;7.1%的學生無法參與小組討論。所以才會在語文課堂上呈現出大量沉默現狀。
學習動機方面,46.4%的學生認為語文課程與你所學的專業知識關系不大。3.6%的學生認為語文課程與你所學的專業知識關系不相關,學生的學習動機較低。
學習毅力方面,調查“語文學習中遇到問題你會怎么辦?”時,17.9%的學生選擇根本不管,等著老師公布答案。10.7%的學生敷衍應付即可。只有21.4%的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自行解決。50%的學生選擇向老師或同學請教。但后來與教師的訪談中發現,學生會主動解決問題的偏少,課后向老師問問題的幾乎沒有,絕大多數學生是等著老師來講解公布答案。所以這一問題在調查時實際情況并沒有問卷上體現得那么樂觀。
在“你喜歡老師怎樣提問”時,57.1%的學生喜歡集體提問,10.7%的學生小組推薦同學,28.6%的學生都不喜歡。僅有3.6%的學生喜歡個人提問,這些學生也就是課堂上會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而其他學生都不喜歡老師的單獨提問,請小組推選也是出于一種逃避心理。
對“老師提問時你是否感到焦慮”時,21.4%的學生非常焦慮,25%的學生比較焦慮,28.6%的學生不太焦慮,只有21.4%的學生不焦慮。大部分學生都處于焦慮狀態。而過度的焦慮會影響學生在語文課堂互動中的表現,甚至使學生放棄發言。
在調查問卷中發現學生的漠視心理很重,42.8%的學生對在“語文課堂上表現很活躍的學生”沒啥感覺。而“課堂中老師安排小組討論,你怎樣做”這一問題,14.3%的學生會假裝象征性地參與,比我好的同學有的是;7.1%的學生認為和我無關,無所謂參不參與;21.4%的學生認為還是讓給別人吧。這種表現不僅是對別的同學的課堂表現的漠視,也是對自己課堂上行為的漠視。由漠視心理導致了學生課堂沉默的現狀。
2.3 小結
從問卷調查可看出,學生語文課堂沉默的原因有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高,學習動機較弱,學習毅力不夠,喜歡老師集體提問,即使老師提問,大部分學生都處于焦慮狀態,喜歡逃避問題,并且對外界比較漠視。
3 中職學生語文課堂沉默的學生因素
對學生整體的課堂沉默情況有了解后,抽取一個班級對學生的課堂沉默情況進行觀察。學生的課堂行為包括參與行為、沉默行為、問題行為。借鑒拉格E.C.Wragg所涉及的學生不當行為記錄表,并根據班級學生實際情況自行設計了《中職學生課堂行為觀察量表》,對參與行為、沉默行為、問題行為做進一步的細化。對語文課堂進行觀察記錄。如表5所示。
在《歸園田居(其一)》這節課中,課堂內容大致分為內容回顧階段、課程導入階段、學習階段和復習階段。在這四個階段對學生進行觀察并記錄。
3.1 回顧階段,問題行為嚴重
回顧階段,主要是課堂開始的前五分鐘,這個時間對上節課的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復習。而這個階段是剛上課,學生剛從課間活動轉到課堂學習,學生注意力還沒有完全集中,吃東西、做小動作、交頭接耳、聊天所占比例較高。
3.2 導入階段,參與行為為主
教師在開始講授新的教學內容前,會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導入,時間不長,一般在5分鐘之內。在這一階段中,大部分學生期待新的學習內容,如果教師的導入新穎有趣會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有明顯提高,但仍有2%的學生在做小動作,8%的學生在發呆。
3.3 學習階段,課堂行為復雜
學習階段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階段,教學時間相對較長,學生的注意力在不斷下降,教學內容在不斷深化等多種因素影響下,學生的課堂行為呈現出復雜性和多變性。語文課的學習階段主要分為四個部分——讀詩、譯詩、品詩、悟情。下面是把每個學生的具體表現記錄了下來。
讀詩階段:7%的學生不讀,心不在焉。品詩階段,17.8%的學生在積極思考,10.7%的學生做筆記,這兩部分會有交叉行為,但沒有重復記錄。7.1%的學生在課桌下偷偷看課外書,17.8%的學生在昏昏欲睡。而在沉默行為中,3.6%的學生在畫漫畫,這一環節中教師雖然讓學生畫簡筆畫,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但這3.6%的學生沒有從這一情境中脫離出來,思維已經跳躍到別的事情上去了。14.3%的學生趴在桌上不愿動筆不愿動腦,無法融入課堂。高達28.7%的學生在發呆,眼神渙散,神游天外。悟情階段:教師由個人的學習轉為群體學習,71.4%的學生融入了討論,但有17.9%的學生做小動作,還有10.7%的學生心不在焉。如表6、表7所示。
在復習階段,教師對整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留下問題讓學生思考,留下作業讓學生完成。這一階段中已經沒有學生在睡覺,只有3%的學生在認真思考,5%的學生在完成作業,而高達65%的學生已經心不在焉,關注教室前的鐘表準備下課。
綜觀整個語文課堂教學,回顧階段:問題行為嚴重,未見沉默行為;導入階段:參與行為居多,有沉默行為出現;學習階段:課堂行為復雜,尤其以沉默行為居多;復習階段:也是沉默行為居多。而學生沉默行為主要集中在心不在焉、畫漫畫、趴在桌上及發呆等。
3.5 中職學生語文課堂行為訪談提綱
為了對這部分課堂沉默的學生有更深入的了解,探究其課堂沉默的原因,對這部分學生進行了訪談,在訪談之前做好安撫工作,讓學生暢所欲言,不要有顧忌。
(1)你覺得你在語文課堂上大多時間在做什么,你覺得自己表現怎么樣?
(2)你覺得老師對你的表揚和批評對你在語文課堂上的行為表現會有影響嗎?
(3)你認為在什么情況下你的語文學習積極性會提高?
(4)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學業成績?
對學生的訪談進行整理歸納,沒有一一羅列,列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學生問卷。
學生甲:他認為語文課上不上無所謂,有意思就聽聽,沒意思就不聽,只要把專業課學好就好了。臨到考試時多去背背差不多也能及格。
學生乙:他覺得語文課很枯燥,大部分時間自己都是沉默不語的,從小就這樣,從不積極回答問題。老師也不會過多地去關注自己,將來只要順利畢業就好了。
學生丙:他覺得上課就想睡覺,不只是語文課,其他科目也是如此,對學習不感興趣。在班里就是個小透明,老師同學都不會過多地關注自己,將來畢業了就隨便找份工作。
從以上學生的訪談中,大致可以看出他們課堂沉默的原因,學習沒有積極性,缺乏興趣,對語文學科不重視,對將來也沒有明確的規劃。課堂注意力不集中,老師也不會有過多地關注。
3.6 中職學生語文課堂沉默原因
從以上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課后的訪談中,可以把學生的沉默分為語言的沉默、不回答問題;思維的沉默,語文課很枯燥,有興趣就聽,沒興趣就在那發呆走神;同時也因為教師長時間不關注學生,而學生會變得對學習更加無所謂,部分學生得不到教師的認可而變得自卑,被教師和同學忽視,個人價值得不到體現,這樣學生的人格、情感的健康發展都會受到阻礙,表現出非主動、非積極的狀態,實際上就是人格沉默和情意沉默。
4 語文課堂沉默的建議
4.1 借助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構運用語言
在課堂觀察及訪談中發現,有些學生在課堂上沉默,在隨后與之談話中,語言不流利通暢,說話也詞不達意,這樣的口語表達能力比比皆是。他們在語文課堂上沉默也在情理之中。教師在課堂中,可以采用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他們開口交流的欲望。組織學生朗誦、課堂演講、課堂表演等方式讓學生的語言進行建構和運用,促進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的提升。
4.2 調整觀念,重視語文學科
在訪談中了解到,學生對語文學習極不重視,認為只是一門文化課,可有可無,只要臨時抱佛腳,考試時突擊一下,也能及格。即使不及格,也可以補考。只要把專業課學好,技能練好,將來才有用。殊不知語文學科才是他們學習專業技能的基礎學科,語文學科培養語言的理解與運用能力、思維的發展與提升的能力、審美的鑒賞與創造的能力、文化傳承與理解的能力。沒有扎實的語文基礎能力,就無法接受、理解語言文字信息,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觀點,而且對專業課技能課的學習也大受影響。學生要通過課堂學習和閱讀教材對專業有一個理論層面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聽的能力和讀的能力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而在技能課的實踐中,與老師進行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說的能力就很重要。課后的歸納總結,就鍛煉寫的能力。聽、說、讀、寫不僅是語文學科的基本能力,而且對專業技能的學習效果起到支撐作用。所以在課堂上,要讓學生了解其中的關系,從根本上重視語文學科。
4.3 確定目標,體會成就感
中職學生大多意志力薄弱,責任心不強,學習上有強烈的挫折感,這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只有讓他們在各種活動中慢慢去培養。比如課前的演講,先鼓勵學生定個小目標,由預備演講到即興演講,由拿稿演講到脫稿演講,慢慢增加難度,學生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成長,慢慢融入這個集體,而不再是做個邊緣人。
(作者單位:宜興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