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梅 張麗紅 董以紅 曲承樂 劉永生


[收稿日期]2023-08-09
[基金項目]齊魯工業大學重大教學改革項目“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作者簡介]張麗紅(1977— ),女,山東菏澤人,碩
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高等教育;曲承樂
(1986— ),男,山東青島人,博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高等教育。
[摘 要]隨著新文科專業的升級改造,面向公共管理領域的行政管理專業也在進行相關領域的綜合改革。本研究通過對10年內畢業的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的調研,發現行政管理專業已畢業學生對專業發展期待與國家對新文科發展的要求相契合。由此可見,行政管理專業的新文科建設應側重學生解決復雜問題能力的培養,強化專業課程的實踐、創新與管理通識課程的設置。
[關鍵詞]行政管理專業;新文科建設;教學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03.074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4)03-0239-03
0? ? ?引 言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頒布,通知指出:“積極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1]”隨著一系列關于新文科文件與會議的推出,培養適應社會新需求的新文科人才成為高校關注的目標。
為適應社會新需求的發展,新型文科人才要以解決問題為己任,應“回應社會關切,堅持問題導向。[2]”
由此帶來的新文科專業與課程建設方面,權培培等認為在專業規劃方面,重點在于圍繞國家的戰略、社會需求以及自身特色進行開展[3]。吳巖也提出,應該深化專業改革,應結合社會新發展與產生的新需求,進行學科交叉融合,以適應新形勢和新趨勢[4]。
行政管理人才的培養如何適應國家與社會發展需求,培養出符合時代的卓越行政管理專業人才,成為行政管理專業改革與提升的新課題。
為提高行政管理人才培養成效,齊魯工業大學政法學院對過去10年內畢業的學生進行調研。通過對346名行政管理專業已畢業學生問卷調研,獲得以下信息反饋:①畢業生對本專業能力培養的認知反饋;②畢業生對本專業發展方向的認知反饋;③畢業生對本專業課程設置的認知反饋。
1? ? ?行政管理專業已畢業學生對專業提升認知的數據反饋
1.1? ?行政管理專業學生能力培養的建議
畢業生們提出應重點強化若干能力的認知建議,他們最關注第一層次的三種能力:知識應用能力、表達溝通能力、學習能力。這些屬于一種“應用輸出和持續學習”方面的能力。
第二個強調關注的能力層次有四種,即:創新能力、邏輯分析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抗壓能力。它們可以概括為“生存力”,它體現為低階的適應、中階的社交以及高階的邏輯與創新。
第三、四個能力層次受關注較差,其中第三板塊的能力包括:文字寫作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職業規劃能力。這些體現出基本的職業意識和所具備的能力。
第四能力板塊涉及四種能力:領導能力、職業責任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之所以選擇人數少,意味著這些能力不是畢業10年內學生的關注點。
1.2? ?行政管理專業已畢業學生對課程加強的建議
行政管理專業畢業生所強調的專業教學應關注加強的課程有三個層次,如表1所示。
以上信息表明以下幾方面。①畢業10年內的學生認為強化專業實踐課程成為首要關注對象;創新創業課程不但能為未畢業學生帶來很大收益,也影響日后的工作情況;管理類課程是在理論方面提升管理能力;基礎通識類課程則在廣度上提升日后工作成效。②第二板塊的課程則從課程內容上印證行政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后更多情形下需要面對的知識領域,即:法學方向、經濟類方向、社會學方向以及深入社會實踐的應用技能。
1.3? ?行政管理專業已畢業學生對符合社會需要的專業方向認知
行政管理專業已畢業學生認為最符合社會需求的第一層次專業方向為法治治理、智慧治理、行政事務管理、社區管理,它們被選擇的概率超過3成;而后面有約1/5的人選擇了科技管理和應急管理,是已畢業學生認為符合社會需求的第二層次專業方向。
行政管理專業已畢業學生對社會發展的認知明顯高于在校學生,他們看到了國家對社會治理方面的政策和實施情況,因此重點推薦了法治治理、智慧治理以及科技治理和應急管理;而行政事務管理和社區管理則是已畢業學生主要從事的崗位,故而已畢業學生對此推薦的意愿十分強烈。
2? ? ?行政管理專業新文科建設的思考
2.1? ?行政管理專業已畢業學生對專業發展的期待,與國家對新文科發展的要求契合
新技術改變了社會,產生新的社會需求,同時也會對文科的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方式產生影響。尤其是智慧管理和科學管理專業方向的期待與國家的數字化時代、科學管理等宏觀發展方向有很強的契合。同時,已畢業學生從本身的工作經歷出發,對專業的升級改造以及深化專業應用方面也有很強的期待,因此法治治理、社區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的專業方向有很高的認知比例。以上畢業生對專業建設的需求很好地順應新文科的發展方向,具體表達如表2所示。
行政管理專業的發展與提升離不開國家的發展需求,因此行政管理專業的新發展和新設計也要隨著國家的發展、行業需求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實現新文科語境下的新發展。
2.2? ?新文科建設中,行政管理專業應側重學生解決復雜問題能力的培養
本調研的數據也發現,知識應用能力、表達溝通能力、學習能力是已畢業學生認為最重要的三種能力。
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專業相關知識的認知和學習,是學生具備的理論認知;二是應用實踐途徑的實現,能將理論知識落實為實踐技能,充分滿足公共管理崗位的工作需求。
表達溝通能力從表象來看,是一種能力的輸出,可以從語言和交流方面體現出來;而從深層次角度分析,這種能力的輸出需要有獨立思維、綜合分析、廣博而扎實的學識等基礎。
學習能力不是指單純的學校學習,而是一種終身學習的表現。社會發展的變化會產生很多新問題和新現象,因此保持終身學習的學習能力對個體的發展非常重要。世界在變,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才能應對時刻變化的復雜世界。
已畢業學生最關注的這三種能力,都是應對現實復雜問題的能力。因此行政管理專業的進一步建設要從多途徑入手考慮如何提升學生面對復雜問題的解決能力,推進高校新文科教育,改革新文科實踐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在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綜合分析能力上多下功夫,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認知,能夠主動學習,主動成長。
2.3? ?專業課程應增加實踐、創新與管理通識課程
專業實踐對行政管理專業學生來說非常重要,這門課程的設置不僅能讓學生掌握技能,還能夠刺激學生保持對專業學習的濃厚興趣,確保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能夠順利勝任。
創新創業類課程能夠很好地培養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卓越人才的培養非常有益。創新創業課程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實施:第一,學生通過課堂教學獲得相關的理論知識;第二,學生通過第二課堂活動,參加創新創業比賽獲得實踐機會,提升專業綜合能力,培養創新能力。
因此,管理類課程和基礎通識類課程雖然沒有明確體現出新文科的“新”,但在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方面有很強勁的動力。
基礎通識類課程不能直接轉換為專業能力,但可以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的需求,在廣泛學習的基礎上,增強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無論上述哪種課程的強化,都是適應現今新科技革命和文科的融合。這種社會新需求催生公共管理崗位工作的創新變化。具體的實現途徑可以通過仿真教室、基層實踐、組織學生參與創新以及相關比賽等,推動現有專業升級改造。
2.4? ?明確公共管理發展前景,做好規劃,提高大學生學習投入水平
目前隨著我國法治的不斷發展,公共管理領域的“法治治理”觀念已經深入人心;而隨著科技的發展,
“智慧治理”的概念不斷被提出,“智慧城市”也在不斷涌現,行政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也因此進行了相應的調整,相關課程的教授也隨之增加。
在校大學生一方面應看到國家和社會發展趨勢,明確“法治治理”和“智慧治理”作為公共管理未來的專業方向,努力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也要關注現在的就業可能存在于“行政事務管理”和
“社區管理”方向,多了解崗位工作現狀,多進行相關領域實踐,這樣有助于專業的學習和未來的職業規劃。
因此,要讓學生清楚認識到現實崗位要求以及未來的職業前景,會有效調動大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內生動力方面提升大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行動力。行政管理專業的新文科建設目的就是能培養更多應對復雜變化的公共管理人才。科學的專業設置、有意識地提升專業水平,再結合對社會需求變化的清楚認知,行政管理專業的新文科建設效能才能有效迸發出來。
主要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EB/OL].[2019-04-04](2023-03-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04/t20190409_377216.html.
[2]樊麗明“新文科”:時代需求與建設重點[J].中國大學教學,
2020(5):4-8.
[3]權培培,段禹,崔延強.文科之“新”與文科之“道”:關于新文科建設的思考[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
(1):280-290.
[4]吳巖.新使命 大格局 新文科 大外語[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19(2):3-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