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色革命傳統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其教學地位與德育效益不容忽視。因此,教師應重新審視幼兒啟蒙教育,明確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深入開發紅色文化資源,促進革命傳統教育與幼兒德育課程的多元融合,讓幼兒在紅色文化的熏陶與革命英雄的引領下,提升道德素養。
關鍵詞:紅色資源;革命傳統教育;幼兒德育;啟蒙教育;融合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南通市2022年度“十四五”立項課題“‘立德樹人’背景下幼兒園‘惠·愛’德育課程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GH2022113)的相關階段成果。
作者簡介:沈陳旦(1998—),女,江蘇省啟東市惠萍家園幼兒園。
紅色文化是德育的重要資源,在幼兒德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兒德育作為塑造幼兒道德觀念與規范幼兒言行舉止的啟蒙教學環節,其質量與效率直接關系到幼兒道德素養的初步形成。因此,學前教育教師應革新幼兒德育理念,將革命文化教育與幼兒德育課程進行融合,引入革命英雄事跡,充分利用紅色資源中蘊含的豐富德育內涵,幫助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與提升道德品質,為其今后的成長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紅色資源與幼兒德育課程教學的融合意義
(一)厚植幼兒家國情懷
紅色文化資源是對革命年代所發生事件及其意義的提煉與濃縮,其中蘊含的精神價值不可估量,而現階段紅色資源與幼兒德育課程教學的融合目的之一,便是在學前教育時期幫助幼兒厚植家國情懷。因此,學科教師需要更新德育理念,認識到紅色資源中所蘊含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家國情懷等精神,有的放矢地開發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將其與幼兒德育課程進行深度融合,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公民意識和家國情懷。幼兒的情感較為豐富且易受到感染,因此,在滲透革命精神的德育活動中,他們將能夠深刻感受到英雄對國家與人民的情感,將愛國主義與家國情懷厚植于心。這樣的融合教學不僅能引導幼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還能夠讓他們的愛國情懷在紅色文化的牽動下,得到進一步的涵育與彰顯,使他們逐漸成為有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公民,為他們今后的成長和社會參與奠定堅實的基礎[1]。
(二)塑造幼兒堅韌品質
教師將紅色文化融入幼兒德育課程教學,不僅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懷,還能夠依托革命英雄的引領,幫助幼兒塑造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在融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意識到紅色文化資源中的革命英雄事跡往往充滿了艱辛與磨難,這些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展現的勇敢與堅持,對幼兒來說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以紅色文化資源為基礎的幼兒德育課程,能夠讓幼兒在學習革命英雄的英勇事跡后,深刻領略到革命英雄的奮斗精神和不屈意志,在心中樹立起革命英雄的偉岸形象,學習他們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的無畏精神與堅韌意志,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行為準則。幼兒在德育實踐中將會以革命英雄為榜樣,勇敢面對困難和挫折,形成優秀的品質。
二、紅色資源與幼兒德育課程教學的融合路徑
(一)引入紅色歌曲,深化情感共鳴
作為紅色文化的重要內容,紅色歌曲以飽滿的情感、激昂的旋律和深刻的歌詞,傳遞著革命精神和英雄事跡,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感染力,是推進幼兒德育進程的有效助力。因此,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認知發展階段,深入分析紅色歌曲的創作背景及內容,甄選優質紅色歌曲來輔助開展德育課程教學,讓幼兒在歌聲中感受革命精神的力量,產生情感共鳴。
為實現紅色資源的深度融入和幼兒德育課程的快速導入,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耳熟能詳、富有感染力的紅色歌曲,以促進幼兒的心智發展,維持幼兒德育的教學主軸,高效達成教學目標。例如,教師可以選擇《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展開德育。這首紅色歌曲曲調簡單,以革命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為創作藍本,講述了在山坡上放牛的王二小發現日本的清剿部隊將要突襲自己居住的小山村,為了保護村里的父老鄉親和正在養傷的抗日戰士,王二小假意為日本侵略者帶路,實則是想要將日本侵略者帶入八路軍所設置的包圍圈中的故事。教師可以在德育課程開展前,先用這首歌曲進行導入:“孩子們,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聽一首歌,請大家仔細聆聽,聽完后,老師想問你們幾個問題。”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將注意力集中在播放的歌曲上,在仔細聆聽歌曲內容的同時,為王二小假意為日軍帶路而緊張,為他把日軍帶入包圍圈卻犧牲自己而悲傷,為他保護百姓和抗日戰士而欽佩感動。在歌曲播放完畢后,教師提問:“這首歌講述了誰的故事?他做了什么?他為什么要這么做?”這首紅色歌曲偏向童謠性質,幼兒能夠將注意力完全投入德育課程之中,大致還原歌曲所敘述的情節:“老師,這首歌講述了一個名叫王二小的放牛娃的故事,他發現了日軍,假裝給他們帶路,實際上是想要把日軍帶入八路軍戰士的包圍圈,最終所有日軍被成功殲滅,但是他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伴隨著對歌曲情節的回憶和敘述,幼兒也將進一步思考,嘗試理解王二小的行為和所做之事的意義:“老師,我覺得王二小將日軍騙入包圍圈的行為,一方面是他痛恨日軍這樣燒殺搶掠的侵略者,另一方面是想盡自己的努力來保護村民和抗日戰士。他犧牲了自己,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他人的安全,這是一種舍己為人的精神。”通過紅色歌曲導入的方式,教師不僅成功地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并且依托紅色歌曲中的內容,讓他們對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等德育主題有了初步的認識,為后續德育課程的深度學習奠定了基礎。
可見,紅色歌曲作為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要內容,不僅蘊含著深厚的紅色底蘊,同時其強感染力和高傳唱度也能成為幼兒學習的強大助力。教師通過引入紅色歌曲開展德育課程教學能夠讓幼兒在聆聽曲調歌詞的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深切感受到革命精神的磅礴力量,全面推動幼兒發展。
(二)講述紅色故事,培養優秀品質
紅色故事作為革命年代的歷史縮影,是紅色文化資源的核心內容。講述紅色故事可以讓幼兒更加直觀地了解革命歷史和英雄事跡,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和優秀的精神品質。因此,教師在開展德育時,應選取適配幼兒認知水平且具備品德培養價值的紅色故事作為教學載體,在幼兒的心中建立起偉岸的革命英雄形象,讓幼兒在革命先烈的精神引領下形成優秀的能力和品質。
在紅色故事的選擇上,教師不僅要選擇貼合革命精神與愛國情懷的故事,還要根據幼兒的發展特點進行適當的劇情削減和悲劇弱化,在保留故事內核的前提下,塑造偉岸的英雄形象。對此,教師可以選擇徐光耀所著的《小兵張嘎》的片段來展開德育。比如,教師可以選擇“奪槍記”的情節內容,該部分講述了小英雄張嘎在一次戰斗中繳獲了敵人的一把手槍,但他偷偷將手槍藏在了樹上的老鴰窩里,在后來攻打崗樓時,他盡管受傷被俘,但仍勇敢反抗、堅強不屈,與崗樓外的部隊里應外合,在崗樓內放火,不僅救出了革命組織干部,還為奶奶報了仇。在最后張嘎也將老鴰窩里的手槍交出,但隊長正式宣布將槍交給他使用,他也成了一名真正的通信員。教師利用通俗的語言和生動的描繪,為幼兒塑造了一個與他們年齡相近,卻又有著堅韌意志與卓絕勇氣的革命小英雄形象,讓他們在聆聽故事的同時,學習張嘎面對威脅時的勇氣,遭到拷打卻不屈服的頑強,以及為父老鄉親帶來安寧和保衛國家領土的遠大志向。教師可以將紅色故事作為基礎,針對故事主人公張嘎的行為細節提出問題,引發幼兒的思考與討論,如:“為什么嘎子一開始把槍藏起來了,最后又把槍上交給隊長了?”這種以故事情節為基礎的問題,可以讓幼兒主動回憶故事內容,分析張嘎在不同心境下的做法,體會革命小英雄的精神蛻變:“老師,我認為張嘎一開始藏槍,是因為自己太想要一把真正的槍了,而且他還想要為奶奶報仇。但是后來他與革命隊伍相互配合,用自己的力量殲滅了日軍,為奶奶報了仇,結束了個人恩怨而以大局為重,想要努力成為一名真正的八路軍戰士,所以上交了槍。”以紅色革命故事為藍本開展德育,不僅能夠讓幼兒了解革命時代背景和英雄人物形象,還能夠使幼兒在思考與體悟中逐步感受到革命英雄的優秀精神品質,并在生活中有效踐行,養成愛國情懷和優秀的精神品質。
可見,講述紅色故事這一德育手段,可以讓幼兒通過學習、效仿故事中的英雄形象,感知到革命英雄所具備的堅定信念、強大勇氣以及舍棄自身謀求大局的奉獻精神,在革命英雄的精神引領下,增強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全面深化高尚品格節操和優秀品質素養的培育[2]。
(三)參觀紅色遺址,豐富德育體驗
紅色遺址作為革命年代的遺存,同時作為紅色文化的物質資源,有著不可忽視的德育價值,它能成為紅色文化資源與幼兒德育課程之間的互通橋梁,有效促進兩者之間的滲透融合。因此,教師應制訂紅色革命遺址參觀計劃,通過帶領幼兒參觀革命時代遺留下來的紅色文物,讓他們親身感受紅色革命文化的厚重感與獨特魅力,進一步豐富他們的德育體驗。
例如,教師可以將紅巖革命紀念館、渣滓洞監獄、白公館監獄等作為紅色追憶活動的場地。在紅巖革命紀念館,可以了解到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英勇斗爭;在渣滓洞和白公館,可以看到革命先烈為了理想和信仰所做出的巨大犧牲,這些都能深刻觸動幼兒的內心,并激發他們強烈的愛國情感。在帶領幼兒前往紅巖革命紀念館參觀前,教師有必要向幼兒介紹紅巖革命紀念館的歷史背景、主要展品以及它在中國革命歷史中的重要地位。通過這樣的預先介紹,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所看到的內容,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體驗感。在參觀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各種革命文物,耐心解讀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引導幼兒深入理解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讓幼兒追憶那個苦難與榮光并存的時代,感受這些革命歷史遺存的現實意義與精神價值,進一步豐富幼兒的學習體驗,在幼兒心中播下紅色文化的種子,為他們道德品質的培養和身心健康發展注入強大的精神力量。
可見,紅色遺址作為寶貴的紅色文化物質資源,對幼兒德育課程教學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對此,教師應引領幼兒全面開展對紅色革命遺址的歷史追憶,讓幼兒通過觀摩紅色文物、聆聽背景講解,在獲得豐富學習體驗的基礎上,更深刻地感受到革命歷史的厚重與英雄人物的崇高,從而激發幼兒的家國意識與使命擔當,賡續革命英雄的紅色血脈,讓紅色革命精神萬古長青。
三、總結
紅色文化資源與幼兒德育課程教學的融合,不僅有助于提升幼兒的道德品質,健全幼兒的人格,還能讓幼兒在紅色文化的熏陶下,接觸并理解革命英雄的崇高精神,初步形成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因此,教師應深挖紅色資源中的德育元素,創新德育手段,構建良好的德育環境,讓幼兒在紅色文化的引領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道德觀,為幼兒的心智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3]。
[參考文獻]
[1]陳潔琴.立德樹人視角下紅色資源在幼兒園德育教育中的創新應用方式研究[J].考試周刊,2021(79):154-156.
[2]李璐.淺談“紅色文化”在幼兒德育教育中的滲透[J].求學,2021(20):63-64.
[3]陳貴華.探析將紅歌演奏融入幼兒德育的具體做法[J].教師博覽,2023(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