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村學校教師管理在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學質量和推動鄉村教育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鄉村教師管理現狀的分析,發現存在鄉村教師自我定位有誤、專業學習不足、缺乏科研能力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通過厘清自我定位、研究學習路徑和校本引領成長等措施,打開教師發展視域,推動教師發展進度,助力教師發展提質。
關鍵詞:鄉村學校;教師發展;教師管理;師德師風
作者簡介:殷國偉(1975—),男,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孟河實驗小學。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明確指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將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素質的第一標準,推動師德建設長效化、制度化。”鄉村教師在教育資源分配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通過有效管理,可以激發鄉村教師的教育熱情,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這直接關系到鄉村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和發展前景。因此,深入研究鄉村教師管理的重要性對于促進鄉村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一、鄉村教師管理現狀分析
《關于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指出,要著力提高鄉村教師綜合素質,激發教師奉獻鄉村教育的內生動力,提升鄉村教師職業發展力。同時要求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厚植鄉村教育情懷,發揮鄉村教師新鄉賢示范引領作用。孟河實驗小學地處江蘇省常州市西北部,是一所農村小學,教育對象主要包括當地農村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生家長文化水平良莠不齊。學校教師平均年齡約為30.5歲,年齡結構相對年輕。以孟河實驗小學為例,分析發現鄉村學校教師管理存在著以下問題。
第一,教師自我定位有誤。一些年輕教師期待過高,對鄉村學校的了解不深入,在出現教學問題時容易產生消極情緒。而一些老教師安于現狀,給自己的目標定位就是備課上課,完成基本教學任務。
第二,教師專業學習不足。孟河實驗小學教師學歷都是本科及以上,一些教師認為原有的知識儲備已經足夠滿足教育教學需要,因此缺少對自己學習的長遠規劃,缺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另外,鄉村教師缺少系統的學習與培訓的機會,教師成長與培訓管理政策不夠完善,缺乏系統性和前瞻性,導致教師的專業學習長期停滯不前。《關于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支持教師自主選學,為教師提供同步化、定制化、精準化的高質量培訓研修服務。因此,學校要提高對教師的專業學習重視程度,加快建設教師教育體系,從而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第三,教師缺乏科研能力。一些教師停留在慣性思維與教學中,重復傳統教學模式,同時忽視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對學校項目的態度不積極,缺少對項目研究敏銳的嗅覺,缺少對項目研究的興趣,更缺少項目研究的經驗與必備能力。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鄉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教學水平,亟須采取有效措施來解決。
二、推動鄉村學校教師發展的主要措施
孟河實驗小學始終將培養“文雅教師”作為重要目標,首先對教師的發展現狀進行全面而深入的梳理,通過仔細地分析和評估,準確地了解每一位教師的優勢和不足,優化教師培養方式,從師德、師能方面錘煉“文雅教師”,著力提高全體教師素養。
(一)厘清自我定位,打開教師發展視域
第一,尊重每一位教師,培養教育情懷。校內積極開展教師談心會,點面結合了解教師的實際情況,針對學校管理工作廣泛地征求意見和建議,也幫助廣大教師厘清自我定位。定期召開教師座談會,針對教師關心的熱點問題,組織教師經驗交流會,給年輕教師表達的機會,傾聽心聲,凝聚共識。組建以行政隊伍為主的學校發展智囊團、專家資源庫,創立教師思想研討會,提煉工作經驗,樹立工作典范。利用教師節、假日單獨走訪,切實關心每一位教師的家庭和工作困難,從而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培養教師的教育情懷。
第二,欣賞每一位教師,維護教育尊嚴。我們總是建議教師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其實這對教師來說同樣適用。每個人的內心都渴望被看見、被理解、被認可、被鼓勵,鄉村教師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對自身缺乏信心,學校管理層應重視給予教師肯定與支持,用欣賞提升教師教育尊嚴。教師發展處充分利用每月“最美教師”評選活動,在全體教師會議上樹立典型,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舞臺的“焦點”;充分利用學校微信公眾號等,把教師日常教育教學中的“閃光點”用心記錄下來、呈現出來,讓每一位教師都有機會成為學校的“明星”。
(二)研究學習路徑,推動教師發展進度
1.專業閱讀,夯實基礎
顧明遠先生曾經說過:“現代社會職業有一條鐵的規律,即只有專業化才有社會地位,才能受到社會的尊重。”[1]教師想要實現專業化發展,就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校需要通過管理,有效激發教師閱讀的內驅力,喚醒教師的成長自覺。
第一,緊扣“四個一”,打破閱讀傳統。傳統閱讀交流展示方式是讀書、記筆記、寫反思、打卡等,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完成,一些教師疲于應付,會直接使用網絡資源,導致閱讀流于形式。鄉村學校突破閱讀困局的有效方式是基于問題開展指向明確的“四個一”主題閱讀活動——建一讀書角,同讀一本書,共話一主題,齊解一問題。例如,教師同讀《跨學科主題學習設計與實施》,針對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基本類型和實施要點開展主題閱讀和分享交流。
第二,加強“三思”,激活閱讀能量。“三思”即“讀中思”“讀后思”“課堂思”。其中,“讀中思”主要通過“主題性閱讀”研討單,幫助教師厘清閱讀思路,明晰閱讀內涵;“讀后思”主要通過組織沙龍、小型讀書會等多種形式的閱讀主題研討活動,建立“三思”共研活動范式;“課堂思”是將閱讀與課堂研究結合起來,建立閱讀與日常教學的聯系。比如,在跨學科主題學習專題研討中,閱讀教研組依據“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進階安排”的課程理念,探尋校本課程實施的路徑,梳理課堂教學的重點,邀請青年教師負責一堂研究課,閱讀組研修團隊磨課,然后組織全體教師觀課、議課。通過“閱讀”滋養“課堂研究”,通過“課堂研究”引路,反哺“閱讀”。立足課堂研究,促成閱讀自覺,讓教師感受到閱讀的力量。
2.專業寫作,深化發展
寫作對于教師成長具有重要意義。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教學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2]但一些鄉村教師的寫作自覺性不強,對此,學校要構建寫作“朋友圈”,建立成長共同體,促進教師的專業寫作。
第一,多維整合,拓展寫作資源。打破面對面才能進行教研、交流的傳統,學校組建跨學科、跨校際的寫作“朋友圈”,組織設立階段成長目標,尊重差異、崇尚學術、注重實踐,促使共同體健康有序發展。重新思考與整合課堂時間,發揮線上與線下、學校與學校、班級與班級的不同優勢,充分利用智能設備和網絡資源,增強寫作交流的交互性、合作性與探究性。打造線上線下的“朋友圈”,整合寫作資源,讓每一位教師都能抵達理想之境。
第二,學科融合,打通課程壁壘。學校要引導教師把專業寫作的視角聚焦到熟悉的課程、兒童、教學中的問題上,不斷拓寬教師的寫作視野。我們深耕跨學科主題學習,以校本課程為研究線索,把語文、數學、英語、綜合實踐、勞動、音樂、美術、科學等學科課程融合在一起,從資源捕捉、資源轉化、資源碰撞等方面有序地建立論文寫作資源庫,把“說—寫—改”這三個步驟作為學校推進教師進行專業寫作的重要抓手,促進教師寫作水平的全方位提升,讓教師最大限度地、自覺地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校本引領成長,助力教師發展提質
1.開展序列校本培訓,提升專業素養
孟河實驗小學注重教師專業發展的序列培訓,以發揚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基點,進行“文雅講壇”主題的長程設計。一方面邀請市區教研員、區域名師專家等來校做專題講座,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另一方面利用江蘇省師德師風培訓、信息技術2.0工程、開學第一課等平臺,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范》等,每月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要求教師嚴格遵守師德規范。通過“文雅教師”評選、宣講最美教師故事等方式,分享教育經驗、傳達教育理念、樹立師德榜樣,構建和諧溫馨、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提升教師的師德修養和教育境界。從師德師風到學科教研,多樣的培訓形式,豐富的培訓內容,有效的培訓措施,有效提升了全體教師素養。
2.打造專業發展路徑,助推教師成長
我們致力于推動每一位教師的專業發展,實施全員培訓和精準培養,促進不同層次教師的專業發展,積極打造“文雅教師”。發揮骨干教師作用:通過“傳、幫、帶、導”,提升骨干教師的專業發展熱情,以骨干教師為領銜人,成立了7個校級名師工作室,涵蓋各個學科,堅持“抱團”發展;學校為每一位新教師都配備了教學、教育方面的師傅,通過制訂個性化培養計劃、設置校本化培訓課程、導師專業化指導,對新教師實現浸潤式跟崗培訓,幫助、指導新教師快速成長,促進新教師快速入門。
對青年教師后備培養,實施“六一”工程,重視青年教師成長:依托集團力量,利用好區學科基地、校名師工作室等資源,為青年教師提供平臺,為解決青年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困惑;召開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座談會,開展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對中老年教師特色培養,實施傳經工程,創建校級名師工作室、青年教師成長營等專業成長團隊,使每一位教師都能找到自己成長的組織,有效地助推教師專業成長。分層培養,激發了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最大潛能。
3.立足科研明晰路徑,提升研究能力
學校重視教育科研,以學科主題教研為載體,推進研修一體的校本教研,建構以學校為基地,以問題為中心,以“合作共長”為特征的行動路徑,積極開展市區級、校級校本研修活動,同時不斷拓寬包括網絡教研、主題教研、微型課題等在內的研修方式。我們在夯實日常教研的基礎上致力于開展科研活動,基于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市區備案課題、校微型課題,形成了全體教師都能持續參與研究的課題群。我們的課題研究成果不斷轉化,全校教師共有近百篇論文發表或獲獎,真正讓課題研究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4.實施多元考核評價,激勵專業成長
完善教師評價體系,構建長效評價機制,對教師發展評估實施目標管理,激勵教師主動發展,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每學期之初,我們開展青年教師三年發展規劃論證,對教師個人成長規劃進行診斷評估,精準引領教師個性化專業發展。這一舉措旨在幫助青年教師明確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為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持和指導。同時,我們將“文雅教師”評選活動貫穿于整個學年,通過各學科、各年級組推薦,發現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閃光點,讓美好的教育情懷和師德師風在教師之間形成積極向上的能量。這種評選活動不僅能夠激發教師的榮譽感和責任感,還可以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氛圍。近三年來,我們取得了顯著的成績。20余位教師在基本功、評優課比賽中獲獎,30余位教師獲市區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等榮譽,30余人次在省市區五級梯隊中晉升。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我們完善的教師評價體系和長效評價機制,也離不開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和付出。
教師是鄉村教育振興的關鍵因素,通過厘清自我定位、研究學習路徑、校本引領成長等措施,我們為教師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激發了他們的潛力。然而,我們也意識到教師的發展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努力和支持。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關注鄉村學校教師的發展,不斷完善和優化我們的措施。我們將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研究,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同時,關注教師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為他們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我們相信,只有教師們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學中,鄉村學校的教育質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鄉村教育的振興才能成為現實。總之,鄉村學校教師的發展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推進教師發展工作,為鄉村教育的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教師的職業特點與教師專業化[J].教師教育研究,2004(6):3-6.
[2]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