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爵焱
摘 要: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血肉和靈魂。作為具有數千年歷史的中華民族,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思想體系和行事準則,以文化的形式流傳到了現在,為一代又一代人的社會生活指引了方向。德育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指向學生價值體系的建設與思想品行的發展,在新《課標》背景下尤其受到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關注。本文主要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路徑展開,先是從概念出發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介紹,再是分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價值,最后就如何利用傳統文化有效提升初中德育的效果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初中德育 有效路徑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53
從古至今,教育都是培養人才的主要路徑,一個人的成才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教育,其中,知識教育雖然占據主要地位,但品行教育往往才是影響一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關鍵。在現代的教育體系中,只要作用于學生個人品德、思維和價值體系的教育就可以被歸納到德育的范疇中。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轉變,德育的受重視程度愈發高漲,尤其是在初中這個對學生身心發展來說十分關鍵的時期,教師需要更加重視對德育的方法和路徑進行探究,以便能夠更好地實現對學生健全人格和正確價值觀的塑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我國德育工作中能提升德育有效性的教育資源。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德育后,就能夠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塑造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于初中德育工作的負責人來說,教師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德育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解讀
傳統文化是能夠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一種優秀文化產物的集合,包括各民族歷史上抽象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念和具象的文學作品、民族服飾、音樂戲劇等多種內容,也可以說是一個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各種物質文化實體和精神文化意識的集合,既是社會現象又是歷史現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要指的就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發展歷史中,各種先進思想、體制、物質、品質的集合,具體可以表現為歷史事實、地理風貌、風土人情、民間習俗、生活方式、行為藝術、價值觀念等多種不同的形式,數千年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主流思想的變遷不斷地剔除著傳統文化中糟粕,能夠流傳千年的精華內容就可以被稱作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現代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與了解主要依托文、詩、詞、曲、賦、戲劇、國畫、書法等物質載體,其中記載的文字或書畫內容就是教師的德育教學資源。
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價值
現代社會和教育背景下的德育存在著廣義和狹義的兩種理解,其中廣義的德育泛指對所有社會成員進行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層面的引導與熏陶,教育主體包括社會、學校和家庭,內容和形式都有著明確的目的和計劃,而狹義的德育泛指學校對學生進行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層面的教育與培養,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形成社會發展所需的高尚品德和優良修養。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導向下,德育在五育中占據首位,是智育、美育、體育和勞動教育的前提與基礎,受重視程度逐年遞增,尤其是在初中這一階段。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讓一些可能對學生成長產生不良影響的事物得到了快速傳播,而初中生又最容易受到這些不良事物的影響,出現道德滑坡、行為失控等負面行為,因此,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核心價值就體現在降低不良事物的負面影響,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與良性熏陶上。
1.豐富德育內容,完善德育體系
素質教育是新時期教育體系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關鍵詞,而德育是素質教育體系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為了能夠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德育,也為了能夠更好地完成對學生健全人格和正確價值體系的塑造,教師需要豐富現階段德育的內容,建立一個更加完善的德育體系。在豐富德育內容與完善德育體系的過程中,教師對新資源的引入和開發就顯得十分關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關知、情、意、行的內容就是很好的德育素材,教師需要從文化的視角出發去理解其中蘊藏著的優良道德品質,并將其納入德育體系中。
2.深化德育效果,養成良好品質
“以德服人”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種處世智慧和待人方式,儒家、道家、佛家都從自己的角度對“以德服人”的內涵進行過解讀,總結出仁德與禮儀、道法自然、慈悲與智慧、尊重與道德等多重內涵,使其成為中華傳統文化中指向“德育”的核心智慧,在此之上再拓展和延伸出的勤儉、仁愛、誠信等品質就成了德育中需要重點培養的優良品質。在現代的德育體系下,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德育就有助于為教師對學生個人品質的培養指明方向,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與人為善、主動承擔自己的職責等,進而達到深化德育效果的目的。
3.落實文化教育,培養文化自信
社會的發展推動了時代的變遷,近年來世界各國、各民族人民愈發密切的交流再一次展露出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現代的教育理念和目標下,對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可以說是同為一體,教師在借傳統文化來強化對學生道德品質、思想政治層面的教育時,也可以借德育來深化對學生文化意識和文化自信的培養,幫助學生建立起對國家、民族和文化的正確認知和正面情感,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道路上。因此,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價值也體現在文化教育的層面上,更有利于中華優秀文化在現代社會的發展與傳承。
4.弘揚和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包含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支撐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運行與發展。站在文化的視角上看,這些核心價值中的絕大部分都可以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找到解釋和依據,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存在著更為緊密的聯系。那么,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德育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能夠在初中德育工作中得到落實,進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和發展提供推動力。
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有效路徑
在初中德育工作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的根本目標存在著一定的共性,能夠支撐學生形成和踐行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為學生正確價值觀和完整人格的塑造提供推動力。但就如何保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效果而言,教師還需要站在不同的視角下展開更加全面的探索與思考,在抓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誠實守信、以人為本、自尊自愛等特性的基礎上,更多地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涉及的道德修養、品行人格、意志精神等內容的內涵,充分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開發,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初中德育建立起更加緊密與深入的聯系。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選擇以理念、宣傳、實踐、制度和評價作為結合點或突破口,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一個更加完善且質量更高的德育體系。
1.從理念入手,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立科學德育理念
結合現階段初中德育工作實踐來看,常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未得到重視、教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的挖掘不夠全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落實未體現到行動上這三個問題,仍然是導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德育中融入效果差的主要問題,需要教師優先解決。初中德育教師要從德育理念的革新或重構入手,以理念為切入點,借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建立更科學的德育理念。
具體來講,教師首先就要從德育的視角出發,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開更全面和深入的探究與分析,主動參與到學校或者社會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講活動中,有意識地摒棄掉應試教育的落后理念,建立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要構成元素的德育底層框架。教師還需要從發展的視角出發,立足于“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目標,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便教師能夠在德育工作中更加主動和自然地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優良理念。
2.從宣傳入手,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良性德育環境
環境建設是德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環,能夠對學生的個人發展產生潛移默化又至關重要的影響,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融合而言,學校和教師都應當有意識地強化外部文化環境的建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看作是載體和武器,引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與德育相關的元素和內容來打造一個文化氛圍更為濃厚的外部德育環境,包括班級環境和校園環境,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在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各個環節,實現對學生潛移默化的熏陶。
具體來講,初中學校和教師先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展開深入探究與挖掘,提取出其中的一些能夠對學生的人格塑造和品行發展產生正面影響的內容,包括文化人物和文化故事,然后在校園或班級中建設專門用于宣傳德育相關內容的宣傳欄,用以宣傳這些優秀的文化人物和有價值的文化故事,讓學生在學習之余隨時都可以有機會看到相關的內容。此外,教師還需要在日常的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的好奇心,利用學生的表現欲來傳遞這些宣傳內容中蘊含的道德思想。
3.從實踐入手,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多樣德育活動
無論是在什么形式和目的下的教育活動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都是提升教育有效性的關鍵,科學、合理的實踐活動安排常常也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對此,教師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德育工作的過程中,就需要從實踐入手,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背景或素材,組織和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類德育實踐活動,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這些實踐活動中,借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實際的探索、體驗和感受來強化德育效果,收獲知行合一的德育成效。
具體來講,教師一方面可以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打造德育的第二課堂,從“仁、義、禮、智、信”五個角度出發,在傳統節日或重要紀念日開展實踐式的主題德育活動,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圍繞德育主題,盡自己所能為家長或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在實際的活動過程中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那些優良品質的價值與可貴。另一方面,教師又可以借助互聯網來與家長形成良性溝通,引導家長在生活中主動帶著學生參與各種有價值且具有文化特性的公益活動。
4.從制度入手,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完善德育體系
初中生的思維認知能力已經發展得相對成熟,在生活和學習中積累的一些經驗也能夠幫助他們依靠自己的努力來理解理論知識,因此,教師在環境熏陶與實踐體驗之余,還需要引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構建更加完善的德育課程體系,以打造現代化德育特色課堂為目標,在教材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更多有價值的內容納入德育課程體系,結合班上學生實際的成長情況和成長需要,為學生打造出一套能夠與之相適應的課程內容,以便能更科學地開展課程層面的德育工作。
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將《孟子》《論語》《史記》等國學經典著作列入學生的課外閱讀書單中,以承載了中國古代諸子百家思想核心與內容的文學作品為載體,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悟、思考、提煉與總結諸子百家的先進思想,以此來實現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和德育境界的提升,而在此過程中,教師尤其需要注重相關文學著作的選擇與教材是否能夠有效貼合,避免出現偏離德育主題或主旨的情況。此外,教師還可以將民間的一些節日習俗也納入德育的課程體系,借傳統節日習俗來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德育中的滲透。
5.從評價入手,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制定多元評價機制
評價是教育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主要起到總結和反思的作用,更為全面的評價體系和更為完善的評價機制能夠為教育效果的提升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而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從評價入手,將中華傳統文化中極為重要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行為準則寫進評價內容和標準中,用以規范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言行和教師在教學與管理中的行為,也為提升德育評價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全面性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事實上,多方評價體系和多元評價機制的建設也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學校、家庭、教師和學生各自在德育過程中的作用,進而在提升德育實際成效的同時,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德育中的深度融合。
總而言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現在教育體制下十分重要的一項教育資源,而德育是現代教育體制下十分重要的一個教育模塊。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德育十分重要。初中向來都是學生塑造健全人格、正確價值觀念和優良道德品質的重要階段,初中德育工作的負責人們需要更加主動且積極地推進德育工作,承擔起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個有著健全人格、正確價值觀念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完成型人才的職責,為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教師需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深層次、全面性地開發,盡可能多地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為社會主義的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出更多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濤《優秀傳統文化對中學生德育的價值研究》,《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2年第7期。
[2] 孫玫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策略研究》,《學周刊》2023年第33期。
[3] 王興樂《傳統文化在初中學校德育中的滲透》,《學苑教育》2023年第29期。
[4] 竇彬《初中班主任德育與傳統文化結合路徑》,《天津教育》2023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