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華
(福建省福清市第一中學,福建福清 350300)
文言文教學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如何在校本教學模式中實現教學目標的高效達成,關注學生的學習進步,并通過評價反饋不斷改進教學策略,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下面以“二測三環”教學評一致性為核心研究內容,探討如何在高中文言文校本教學模式中應用該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
一體化設計(一體):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從教學目標角度,統籌考慮教學、學習和評價三個方面,使它們相互貫通、相互支持,形成一個整體,確保教學過程的一致性和連貫性。
二次測評(二測):課前制定情境,讓學生熟悉,設置定性的課前預測單;結合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設計基于情境的課時測評。這樣的二次測評能夠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步情況。
三個主要環節(三環):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和課時測評是三個主要環節。課前預習注重學生對任務單的預習,課堂教學融合了評價,課時測評基于情境和學情。
四個方向(四向):在設置以上三個環節時,按照四個方向進行設計。根據學情分層設計目標、實施圍繞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活動、開展主體多元及方式多樣的評價的有機結合,保證評價結果與改進策略的一致性。同時,評價結果要及時反饋與應用,以確保后續決策與評價結果的一致性。
“一體二測三環四向”教學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在教學中實現教學目標的高效達成,關注學生的學習進步,并通過評價反饋不斷改進教學策略,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高中文言文校本教學模式中,課前小測和課內測驗是“二測”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在教學過程中起到關鍵的作用。下面將詳細說明這兩種測驗的合理設置及其意義。
課前小測是在課程開展之前,對學生進行一定范圍的復習與預習的測驗。其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回顧之前學過的知識,為新的學習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課前小測,學生可以主動回憶并鞏固之前學過的知識,從而更好地應對即將展開的新學習。
在設置課前小測時,首先應與本次課程內容緊密結合。這意味著教師需要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知識,設計與之相對應的小測題目,以確保學生在課前集中注意力對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其次,課前小測的題目設計應該簡潔明了,確保學生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完成,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預習。同時,簡潔的題目也能更好地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為教師提供準確的學情反饋。
另外,及時反饋是課前小測的重要環節。教師應及時批改學生的答卷,并給予針對性的評價和建議。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出薄弱環節,并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更加深入的討論與解答。
課內測驗是在課程進行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即時測驗,以檢驗學生對當堂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課內測驗的設計和實施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
合理設置課內測驗需要注意題目的難易程度。題目不能過于簡單,否則不能有效地評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情況;而過于復雜的題目則容易造成學生的學習壓力和焦慮情緒,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根據本課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水平,合理設置題目的難度,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完成測驗,并且在測驗后能夠有所收獲。
課內測驗的實施也需要注意時間的安排。測驗應該在課程的合適時機進行,不宜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小組測驗或個人測驗的形式,以確保測驗的順利進行。
在高中文言文校本教學模式中,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工具,任務單被引入教學中,旨在提升學生的課前預習效果。任務單是一份課前學習指導材料,包含本課程的學習目標、重要知識點、學習任務等要素。通過合理設計任務單,引導學生在課前有針對性地學習相關內容,確保能夠在課堂上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識,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首先,任務單的設計需要緊密結合本次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師應確定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并將其融入任務單中。例如,對于《論語》,任務單的學習目標就可以包括理解文章主旨、掌握重要詞語的含義等。
其次,任務單應當明確本次課程的重要知識點。這有助于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查找相關資料,做好充分的學習準備。任務單可以包含問題引導、思考題或練習題,以幫助學生在預習中理解和掌握重點知識。教師在設計任務單時,還應考慮學生的學情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分層設置不同的任務單。對于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任務單可以提供更加詳細的學習指導,以引導他們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識;而對于學習較為優秀的學生,任務單可以設置更有挑戰性的問題,以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深入思考。
通過任務單的合理設計和分層設置,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預習,提高課堂學習的針對性。任務單的引入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果。同時,任務單還能為教師提供有關學生預習情況的參考,有助于教師調整教學策略,以便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在高中文言文校本教學模式中,融合評價強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課堂評價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包括回答問題的深度、參與討論的積極性等方面,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融合評價的課堂教學強調教師對學生的觀察和分析。在課堂上,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表現,觀察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例如,教師可以觀察學生回答問題時的表現,包括回答問題的準確性、深度和廣度等。同時,教師還可以關注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看學生是否能夠主動提出問題或表達自己的見解。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發現學生的學習差距和問題所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這些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措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例如,對于知識理解較為深入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更加深入的拓展內容;對于知識掌握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則可以采取更加細致的解釋和引導。
融合評價的課堂教學還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溝通。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教師可以發現學生的學習需求,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了解他們的困惑和問題,并給予及時的幫助和解答。這種互動與溝通有助于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任和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高中文言文校本教學模式中,課時測評是一種在課程進行中對學生進行的小規模測驗。它與課前小測和課內測驗相比,更加注重考查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教師可以結合本課程的情境和學情設計相關題目,以評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實際表現和學習效果。
基于情境的課時測評著重考查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應用能力。教師可以設計與實際情境相關的題目,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具體的場景中,這樣能夠更好地檢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例如,在學習某篇古文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與文中情節相似的情境,讓學生在測評中運用古文知識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基于學情的課時測評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實際表現。通過課時測評,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問題,發現學生的學習差距,并及時調整教學步驟。例如,如果教師發現大部分學生在某個知識點上出現了錯誤,就可以在測評后對這個問題進行解釋和講解,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
課時測評的結果為教師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通過評估學生在課程進行過程中的學習表現,可以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增強教學效果。同時,這種測評結果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認知和反思的機會,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態和需求,從而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1.教學質量的提升。通過合理設置課前小測和課內測驗,以及融合評價的課堂教學和基于情境和學情的課時測評,教師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通過任務單的設計和課內測驗的實施,學生能夠主動探索和學習,從而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教學個性化發展。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分層設置任務單和課時測評,使得教學更加個性化,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1.教師專業素養的要求。應用“二測三環”教學評一致性,需要教師具備更高的專業素養。教師要能夠準確地識別學生的學情,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和評價方法,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學資源的支持。要實現“二測三環”教學評一致性的有效應用,學校和教育機構需要提供充足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學設備、教材、教輔材料等。同時,還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以確保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3.教學改革的推進。教育體制的改革和教學理念的轉變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推動“二測三環”教學評一致性的應用,需要教育界、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
總的來說,基于“二測三環”教學評一致性的應用為高中文言文校本教學模式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通過積極拓展教育資源,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推進教學改革,能夠實現教育教學的持續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與綜合素養。
通過對“二測三環”教學評一致性在高中文言文校本教學模式中的應用研究,可以看出該方法對于促進學生學業發展與綜合素養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意義。課前小測和課內測驗的合理設置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通過“三環”,即基于任務單的課前預習、融合評價的課堂教學和基于情境和學情的課時測評,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推廣和應用“二測三環”教學評一致性模式,有望為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提供有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