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簡稱新課標)進一步深化了學習任務群的教育理念,通過對學習任務群的組合教學,讓知識架構變得更清晰明了,彌補了以往語文教學單向傳授知識的不足,為語文教學指明了新方向,激發語文教學創新活力,使學生語言實踐活動回歸生活、貼近生活,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本文以新課標為背景,深入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并在明確學習任務群應用價值的基礎上,從多角度討論分析學習任務群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新課標;學習任務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1-0123-03
“語文學習任務群”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若干學習項目組成學習任務群。學習任務群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大任務分解成多個明確的小任務,通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學習任務群,可以讓學生明確閱讀方向,促進學生閱讀水平與能力的提高。為滿足新課標要求,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成效,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習任務群的應用價值,并將其與課堂教學內容深度融合。
(一)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新課標背景下,將學習任務群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深度整合,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通過應用學習任務群,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設置不同難度的任務,讓學生掌握不同類型的閱讀技巧。學習任務群涉及語文學習中的各個方面,如詞匯、語法、句子結構等,通過學習任務群,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能在實踐中得到鞏固和拓展,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通過學習任務群,學生會在任務中自主選擇、自主研究、自主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1]。由于閱讀是語言的輸出及輸入過程,在學習任務群的支持下,學生能通過閱讀優秀文學作品,接觸到大量詞匯和表達方式,豐富詞匯量,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二)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首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應用學習任務群,教師可以設置多樣化的任務形式和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同時,通過學習任務群,可以幫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制定合理的閱讀計劃。此外,學習任務群可以通過將學生分組,形成公平競爭與友好合作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習效率。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學習任務群,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共同探討、思考與研究。學生需要在小組內協作完成相應任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團隊意識,還有助于學生交流與合作能力的提高[3]。同時,學生通過互相幫助、相互學習,在提升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同時,使學習過程更加有趣和有效。
(一)靈活創設任務情境,拓展學生閱讀思維
多元化的教學情境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也能保證教學順利實施[4]。為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科學運用學習任務群,為學生創設合理的任務情境,培養學生閱讀思維。
以小學語文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宇宙生命之謎”為例,教師對創設任務情境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故事情節設計。以單元教學內容為基礎,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可設計“如果自己是一名宇宙探險家,在接到一個任務后,需要通過閱讀文章中的信息,將宇宙生命的謎團解開”的故事情節。通過任務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自主參與閱讀教學活動。
2.任務情境創設。在故事情節設計合理的前提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以提問的方式引發學生思考,例如:在閱讀教學前提出問題:“同學們覺得宇宙中有沒有其他生命?你們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樣形成的?”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打開思路,產生閱讀的欲望。學生在閱讀期間,教師可繼續引導學生推理和分析文章內容,如“根據文章中的描述,你們認為宇宙中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地球上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以問題為契機,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與分析,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認識,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3.教學情境實踐。為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對閱讀學習產生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情境活動,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新穎性。例如:讓學生制作宇宙探險家的證件、觀察夜空中的星星等。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不僅可以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也會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二)圍繞閱讀教學內容,分層設置任務群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圍繞教學主題設置合理的任務群,有助于教學活動順利推進和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因此,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在對學習任務群應用過程中,應該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合理布置任務群,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
以小學語文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少年閏土》為例,這篇課文主要講述少年閏土在艱難環境中勇敢面對困難、不斷成長的故事,所以教學主題可以設定為“成長與勇敢”。教師可圍繞教學主題,設置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群,具體如下:
1.基礎型學習任務群:主要涵蓋語言文字積累、內容梳理等,教師可靈活設置任務,強化學生的學習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學生通過閱讀文本,提取其中生詞、短語,積累并整理知識。
(2)選擇文中的經典動作描寫片段,進行分析與模仿。比如模仿閏土刺猹的動作。
2.發展型學習任務群:主要以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為基礎,適當提高學習難度,例如實用型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和創意表達等。
(1)學生在閱讀的同時,教師為學生準備與課文相關的實用型閱讀材料,根據資料,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析,學生不僅要了解《少年閏土》的寫作背景,也要了解閏土成年后的形象發生了哪些變化。
(2)選擇《少年閏土》中一些重要情節片段,要求學生深度分析、思考并進行創意表達。例如: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演講等方式陳述閏土內在和外在的一些變化。
(3)選擇與《少年閏土》相關的一些思辨性問題,讓學生深入思考。如:閏土為什么會發生改變?
3.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包括跨學科學習、整本書的閱讀等。此任務群的目的是對知識進行拓展和延伸,開拓學生的視野,通過增加閱讀思考的機會,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
(1)設計整本書的閱讀任務,學生通過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少年閏土》整本書的閱讀任務,了解閏土的成長背景和成長過程,深化對文章的理解。
(2)根據《少年閏土》的內容,設計跨學科學習任務。例如:與歷史學科結合,要求學生了解作者寫這本書時的歷史背景及社會環境,同時根據魯迅生活時代的背景,思考閏土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轉變?原因是什么?還可與地理學科結合,讓學生了解故事發生地的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等。此外,還可以讓學生演繹魯迅和閏土相遇的過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閏土刺猹”。通過跨學科學習,學生對《少年閏土》的內容有全方位的了解和認識,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
(三)充分整合閱讀資源,夯實學生基礎
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應該主動轉變思想觀念,不再將目光局限在教材,而應充分利用各類閱讀資源,加強對知識的拓展與延伸,夯實學生的閱讀基礎,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
在應用學習任務群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閱讀資料如經典文學作品、優秀報刊、文學期刊等,引導學生深度閱讀。也可組織學生參加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的閱讀知識面拓寬,幫助學生積累大量閱讀素材,為后續寫作奠定基礎[5]。此外,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閱讀資源。隨著學生接觸的閱讀資料增加,閱讀基礎也可以得到更好的鞏固。
以小學語文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寶葫蘆的秘密》為例,教師可以借助學習任務群,對各類閱讀資源進行充分整合,幫助學生夯實閱讀基礎,促進學生閱讀素養的提高。具體教學方法如下:
1.游戲導入。教師可以利用游戲導入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在課堂上,可先向學生提問:“你們喜不喜歡童話故事呀,故事里寫的童話人物形象伴隨我們長大,那么我們現在一起來玩一個猜一猜的游戲吧!(為學生展示王葆的圖片,讓學生猜一猜是誰)”然后教師告訴大家圖片中的人叫王葆,是《寶葫蘆的秘密》的主人公。
2.整體感知,深入了解《寶葫蘆的秘密》的主人公王葆。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詞語聯想來概括文章內容。先讓學生結合每一組詞,說一說自己了解到什么,然后將文中各部分內容聯系起來,讓學生說一說整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3.自由想象、編童話、講故事。在掌握閱讀內容主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大膽、自由的現象,創編童話、講故事。在學生對整個故事脈絡有大致了解的前提下,教師引導學生補充情節,并通過自主創編或者合作創編的形式講故事,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
4.對比猜想,課外延伸、讀故事。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思考其他情節,并補充閱讀《放棄寶葫蘆》的故事。同時,為深化學生對故事的理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美術活動,讓學生制作一個寶葫蘆。通過制作寶葫蘆,在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同時,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利用電子書、有聲讀物等,讓學生在課堂或者課后閱讀。也可借助互聯網資源,為學生展示一些與課文相關的視頻、圖片等,讓學生通過多媒體直觀了解故事的情節、背景。
通過強化對資源的整合與利用,教學過程更具趣味性與新穎性,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也大幅提升。
(四)注重閱讀教學評價,反思任務群教學過程
教學評價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一環,除了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閱讀、學習情況、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外,也能幫助教師及時發現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計劃,提升閱讀教學效果。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可以采取多元反饋方式,同時不斷對評價內容與形式進行優化,保證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找出自身的優點和不足。
以小學語文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為例,在本單元教學評價環節,教師應注重多元反饋,對任務群閱讀教學過程深入反思。在此期間,可以運用線上與線下結合的辦法,了解學生閱讀情況、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習態度、方式方法等,明確學生是否對閱讀有興趣。同時,應了解學生對愛國情懷、犧牲精神的理解和認識程度。具體過程如下:
1.線下分析與評價。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觀察學生表現、小組合作情況、學生學習態度等,對學生進行全面分析,明確學生的閱讀情況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利用書面評價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合理、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
2.線上分析與評價。利用線上問卷調查、智慧平臺評價等方式,對學生開展導向性評價。例如:在對某學生評價時,可以采用線上收集資料的方式,了解學生對董存瑞言行、神態描寫等的掌握情況,之后結合任務群的練習,了解學生是否可以體會董存瑞的犧牲精神及愛國情懷。在線上練習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練習結果及小組評價內容,了解學生是否對董存瑞的神態描寫語句熟練掌握。根據學生的綜合評價,教師結合網絡課堂上相關的微課視頻,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系統學習句子賞析方法,同時也可讓學生觀看視頻并完成相對應的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
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不斷優化教學評價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發現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并及時改正,有助于閱讀教學效率的提高。
綜上所述,新課標背景下,教師應通過創設任務情境、分層設計任務群、整合閱讀資源、優化閱讀教學評價體系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任務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積極作用,為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謝蓓)
[1]林巧紅.新課標下學習任務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J].考試周刊,2023,(48):52-55.
[2]孫曉娟.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試題與研究,2023,(35):70-72.
[3]謝風珠.學習任務群視角下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23,(27):50-52.
[4]胡亞琪.新課標下學習任務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家長,2023,(25):94-96.
[5]謝迪.學習任務群視域下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的實踐路徑——以“神話”主題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3,24(05):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