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慧敏
朗讀與語文閱讀教學緊密相關。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提高閱讀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新課標要求各學段在閱讀教學中都應重視朗讀。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來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在不同階段,朗讀需達成以下目標:第一階段,學生應學會用普通話朗讀課文,體會其中的感情;第二階段,學生要能夠用普通話朗讀課文,表達出其中的感情;第三階段,學生應熟練掌握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技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和課文中的情感內涵。
具體說來,閱讀的重要作用具體體現在:
一、朗讀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培養
朗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準確地讀出字音、理解詞義,還能讓學生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理解句子的語法結構,提高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比如,在朗讀“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句詩時,學生可以通過重音和停頓的變化,更好地理解“綠”字在這里的含義和用法。
此外,朗讀還有助于學生掌握文章的脈絡結構,理解段落層次間的邏輯關系,從而提高閱讀能力。例如,在朗讀一篇議論文時,學生可以通過分析文章的結構和邏輯,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觀點和論證過程。
朗讀還可以將書面上無法用文字表達的內在情感變化,通過語調細致地表現出來。比如,在朗讀小說中角色的對話時,學生可以通過不同的語調來表達角色的情感和態度。無論是生動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還是優美的景色、豐富的思想感情,都能通過朗讀表達得淋漓盡致,這也彌補了文字表達的不足。
二、朗讀還可以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朗讀能夠提高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正如朱熹所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蓖ㄟ^反復朗讀,文中的詞句會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動的朗讀具有發人深省、催人淚下的力量,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感情,產生書面語言無法替代的教育作用。正如蘇軾所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朗讀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還能夠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朗讀可以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教材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在課堂上,對于部分文章,讓學生反復朗讀比教師講解的效果更好。教師講解時,有些學生可能聽不懂,但通過反復朗讀,學生能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自己讀文章來理解比聽教師講解理解得更為深刻。
那么怎樣進行指導學生正確的朗讀呢?
1.指導學生正確地讀。使用普通話指導學生朗讀,要求是學生朗讀時不讀錯字、不丟字、不唱讀、不重復字詞。當學生朗讀出現以上問題時,我們教師要不厭其煩地教學生讀、領讀,通過嚴格的重復訓練,久而久之,學生既可以順利朗讀課文,也能訓練出流暢的普通話。
2.指導學生流利朗讀。讓學生反復練習朗讀是最有效的方法,這種練習可以讓學生朗讀更流利。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教給學生一些朗讀技巧。這種方法主要是引導學生根據文章的情感需求來把握朗讀速度,讓學生了解朗讀中停頓、語速、語氣、重音、語調的變化,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
具體做法:
(一)課前朗讀,大膽質疑
上課的前幾分鐘,教師首先簡明提出本課教學目標之后,學生通過預習課文,初步建議一個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需要動筆勾勒出不理解的字詞,標注出讀不懂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經過以上步驟,學生可能會在閱讀過程中提出各種問題。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提出目標后,學生開始朗讀并提出疑問。他們可能會詢問“抽出”等字詞的含義;可能會在課文中提出“為什么說小興安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等問題。根據學生的這些質疑,教師應及時進行梳理、歸類,為講解課文做好鋪墊。
(二)刻意練習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是蘇軾總結的讀書經驗,它同樣強調了熟讀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中,熟練朗讀具有關鍵作用,它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培養語感和語音語調的感知能力。通過反復朗讀,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結構,增強對語言的敏感度。同時,熟練朗讀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記憶力和專注力,使他們更加深入地沉浸在文學作品中。此外,朗讀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學作品所傳達的情感。因此,教師應該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鼓勵他們多加練習,以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
(三)充分朗讀,讀后領悟
要知道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在實際中是否達到,關鍵得看學生們的感悟結果。所以,在朗讀中通過感悟明白道理,這就是一節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所在。為了能有效地實現這個目標,教師需要緊緊抓住以下幾個關鍵之處。
1.在課文教學中,教師提問后,不必急于讓學生立刻作答,而是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去閱讀。隨著閱讀次數的增加,學生自然會理解文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對文章產生真實的感觸。
2、在閱讀教學中,通過抓住關鍵詞句,能夠讓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在教授寫人記事的記敘文時,應緊緊抓住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方面的詞句,以及表現事件意義的詞句。通過反復朗讀和深入理解這些重點詞句,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綜上所述,朗讀并不是簡單地照著課文念,而是要理解文章的主旨,將其中的藝術美感和主要精神生動地展現出來。語文教師的職責不僅是教會學生閱讀課文,更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他們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同時,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指導正確的朗讀方法也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