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雷超,王麗巖,蔡 明,王曉軍
(1.上海健康醫學院康復學院,上海 201318;2.上海赫爾森康復醫院,上海 201615)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愈來愈重視人才培養質量。教育部在2021 年印發《本科畢業論文(設計) 抽檢辦法(試行)》,強調加強和改進教育督導評估和監測,以確保本科人才培養質量[1]。本科生畢業論文是本科生培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訓練其運用多學科理論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對高校本科生培養質量的一項全面檢驗。但近年來的大量研究發現,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呈下滑趨勢[2-3],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選題不夠合理、導師指導不足、時間安排不合理、本科生積極性不高等。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包括本科生自身、學校管理和教師等方面,如本科生興趣和精力不足、時間緊張、學校管理和重視不足、導師不夠重視等。針對本科生畢業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各高校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通過完善規章制度、規范業務流程、強化過程檢查等來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4-5]。但上述措施偏重于加強制度、管理等,缺乏調動本科生積極性、強化師生互動以及突出過程性培養的舉措。開展科研興趣小組活動為高校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規范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國內已經有不少高校在這方面進行了嘗試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6-8]。研究發現,科研興趣小組作為一種課外興趣活動,可以激發本科生對專業知識的興趣,開闊其科研視野,使其熟悉專業實踐問題,促進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培養本科生完成畢業論文的必要科研素養和技能[6-7]。但考慮到各高校及各專業方面的差異,有必要對不同的科研興趣小組在各專業中的應用情況做進一步的探討和細化。
我國的康復醫學事業起步較晚,多數招生院校普遍存在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的不足。我院自2015 年起正式招收康復治療學專業本科生,屬于國內較早一批開展康復治療學本科教育的高校。學院從2017 年起正式在本科生培養中積極開展科研興趣小組活動,至今已有6 年時間,已培養近400 名本科生。在開展科研興趣小組活動以及促進康復治療學專業本科生完成畢業論文方面均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本研究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對我院2021—2023 屆康復治療學專業本科生的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以了解基于導師制的科研興趣小組活動對康復治療學專業本科生完成畢業論文的成效。問卷調查采用網絡問卷星的方式進行,調查對象為我院2021—2023 屆科研興趣小組活動導師和畢業論文導師為同一教師的159 名本科畢業生。問卷共計發放159 份,回收有效問卷159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00%。調查內容包括:基本信息、科研興趣小組參與情況、畢業論文的選題及完成情況、參與科研興趣小組對完成畢業論文的輔助作用、導師對畢業論文的指導情況等。
我院科研興趣小組活動在新生入學后的第一學期實施分組,學院的所有專業課教師均參與,參與教師根據自己擅長的研究領域提出1~2 個科研項目,本科生依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1 名教師作為導師。每名導師指導的本科生數控制在5~7名,以確保導師的指導精力。此外,后期完成畢業論文的過程中也允許本科生根據個人情況調換小組,采取相對彈性的管理機制,以確保本科生參與的積極性。科研興趣小組活動每周開展一次,具體時間和內容由導師自主安排。導師通常根據各年級本科生的能力發展目標和專業知識水平安排相應的活動,如安排大一本科生熟悉康復治療學專業特點、觀摩課題實驗、分享討論學習心得等;安排大二本科生檢索文獻并閱讀、參與實驗、進行學習數據統計分析等;安排大三、大四本科生設計組織科研小實驗及參加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進行科研匯報、論文寫作等。科研興趣小組活動以團隊的形式開展,高年級本科生幫帶低年級本科生,各年級本科生互幫互助。這種依據各年級本科生的特點安排活動內容的形式確保了科研興趣小組活動能夠循序漸進、有的放矢,有助于本科生專業知識和科研素養的提升,同時也有利于增強其專業認同感、歸屬感以及創新意識、團隊合作意識。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超過90%的本科生在大學期間能較好地堅持參加科研興趣小組活動;活動內容涵蓋專業知識介紹,文獻資料檢索、閱讀和匯報,導師課題實驗,數據分析,論文寫作等;94.34%的本科生認為本科期間的科研興趣小組活動與專業學習之間不存在時間上的沖突,見表1。
選題是畢業論文的首要環節,選題的成功與否是影響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調查發現,導師指定選題是本科生確定選題的主要方式,占86.79%,本科生自擬選題僅占13.21%(見表2)。這說明目前多數本科生尚不具備開闊的學術視野和獨立進行科研選題的能力,需要導師為其指明研究方向,確定論文選題。然而,多數情況下畢業論文的開始時間為大四階段,這可能會導致本科生無法適應或者接受導師指定的選題。一般而言,導師的課題具有較強的專業學術特性,對于大多數本科生而言理解和實施難度較大,易使本科生主觀上對畢業論文產生緊張和排斥心理。本研究調查數據顯示,通過前期3年的科研興趣小組活動,超過98%的本科生認為畢業論文的選題與專業培養目標吻合或基本吻合;88.68%的本科生對論文選題熟悉;93.71%的本科生認為畢業論文選題的難度適中;80%以上的本科生在接到論文任務時不存在焦慮心理(見表2)。這說明畢業論文開展之前的科研興趣小組活動,通過導師有目標、有步驟地引導和培養,能使本科生逐步了解科研活動,提高科研能力,并對導師的課題有相對充分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儲備,緩解了本科生在接受畢業論文任務時的恐慌和壓力。另外,導師和本科生在前期的不斷接觸過程中,對本科生的情況有較全面的了解,能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本科生實際水平對其畢業論文選題進行相應調整,使畢業論文的選題更合理,更加貼合專業培養目標和本科生實際情況。

表2 參與科研興趣小組活動的本科生畢業論文選題情況Table 2 Undergraduate's dissertation topic selection status on participat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rest group's activities
積極性不高、主動性差,以及缺乏創新意識和能力是現階段高校本科生在完成畢業論文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2]。造成該現象的深層次原因在于,本科生對畢業論文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要想改變這一現象,除要加強管理和制度約束之外,還要使本科生從根本上認識到畢業論文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地對待畢業論文。本研究的調查數據顯示,38.36%的本科生能認識到完成畢業論文是提升自我學術能力的難得機會;超過96%的本科生能以積極(非常積極+比較積極+積極)的心態認真完成自己的畢業論文(見表3)。基于導師制的科研興趣小組活動的開展可使本科生將自己的興趣與專業實際問題關聯起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并體會自我價值的實現,從而進一步激發其完成畢業論文的積極性、主動性。

表3 參與科研興趣小組活動的本科生完成畢業論文的動機及態度Table 3 Undergraduates' motivation and attitude participat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rest group's activities to complete their dissertation
師生間的積極有效互動是完成高質量的本科畢業論文的基礎。然而現階段的高校畢業論文指導中普遍存在師生溝通少、導師指導不到位的現象。引發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高校教師普遍存在教學科研任務重、指導畢業論文精力和時間投入有限的問題;另一方面在于,畢業論文工作通常在大四階段才開始,本科生和導師的熟識度不高,對導師的研究領域較為陌生;另外,該階段的本科生受實習、找工作等影響,使其不能安心于畢業論文研究,這些因素導致其和導師間的溝通交流有限。通過本研究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超過94%的本科生對導師的指導情況和作用較為認可(見表4)。這也反映出基于導師制的科研興趣小組活動不僅能調動本科生完成畢業論文的積極性,還能提高其對導師的認可度,師生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關系。本科生在參加科研興趣小組活動的過程中,除了獲得科研能力上的提升,同時還獲得了更多師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另外,隨著本科生自身能力的不斷提升,能夠積極參與導師的課題研究,也會給課題的完成帶來一份助力,無形中緩解了導師指導畢業論文的壓力。

表4 參與科研興趣小組活動的本科生對導師的認可情況Table 4 Recognition of mentors by undergraduates participat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rest group's activities
現階段對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質量評價更多地突出過程性評價。一篇高質量的畢業論文依賴于畢業論文各環節高質量完成,這不僅要求導師有足夠的責任擔當和時間精力投入,更需要本科生前期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科研素養積累。盡管各高校都設置了相關課程,如統計學、文獻檢索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課程往往與專業的實際問題之間有著較大的鴻溝,很多時候本科生無法將課程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專業實際問題。此外,一些科研必要技能,如專業數據處理與分析、論文寫作與答辯等在日常教學中本科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基于導師制的科研興趣小組活動則能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本科生完成畢業論文的必要科研素養和技能,讓其參與到教師的課題研究當中,使其能更好地理解、應對專業實際問題。本研究的調查數據也顯示,本科生在科研興趣小組活動中學習的文獻檢索、研究方法、數據處理、科研論文寫作、論文答辯等技能對于其完成畢業論文有著較大的輔助作用(見表5)。

表5 參與科研興趣小組活動的本科生對活動內容的認可情況Table 5 Recognition of activity content by undergraduates participat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rest group's activities
現階段多數高校將畢業論文安排在大學本科四年級完成,然而該階段本科生同時要兼顧臨床實習、畢業去向等問題,從而在時間上存在一定沖突。以康復治療學專業本科生為例,大四本科生需在醫院接受為期10 個月的臨床實習,多數本科生會感到時間緊迫、任務繁重。有研究者建議將畢業論文的時間前移以解決該沖突。然而,本科生培養的首要任務是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過度強調科研能力的培養可能會造成培養重心偏移。本研究發現,大四本科生感受到的主要壓力源于畢業實習(74.21%) 和就業(73.58%),畢業論文帶來的壓力則較小(21.38%),考研壓力最小(20.13%);96.86%的本科生反映完成畢業論文的時間充足或比較充足(見表6)。上述調查結果說明,基于導師制的科研興趣小組活動的開展,為本科生大四階段完成畢業論文奠定了良好的前期基礎,從而有效緩解了其在該階段所面臨的時間不足的問題,還能有效避免畢業論文時間節點前移造成的培養重心偏移。

表6 參與科研興趣小組活動的本科生對完成畢業論文時間的認可情況Table 6 Recognition of completion date for dissertation by undergraduates participat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rest group's activities
本文總結了我院過去3 年基于導師制的科研興趣小組活動的開展及促進本科生完成畢業論文方面的一些經驗,發現將基于導師制的科研興趣小組活動引入康復治療學專業本科生培養中,對本科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專業認知及畢業論文質量有著一定的提升作用。未來其他高校或專業可以嘗試將該模式應用于其本科生培養中,以提高畢業論文及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