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勝男,張乳霞
(山東醫學高等??茖W校,山東 濟南 250001)
外科護理學是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的必修課程,開設于大學二年級第一、二學期,是臨床護理實踐的基礎課程,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外科疾病具有復雜多變,病情演變迅速,急、危、重的特點,患者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精神壓力,必須給予緊急處理。這些特點均要求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建立適應外科護理特點的思維方式,以提升崗位勝任力為導向,實施以促進人的健康為中心、以整體護理為基本工作方法、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全面素質提升的教學模式。本文結合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特色、學情特點、外科護理學學科特點和臨床護理崗位需求,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從而保證教學質量,為探索外科護理學專業人才培養路徑提供參考。
本次授課內容選自熊云新、葉國英主編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十三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職業教育教材《外科護理學》[1](供護理、助產專業用)第三十一章“骨折患者的護理”中的“骨筋膜室綜合征預防護理”。根據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結合臨床護理崗位人才培養需求,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為一體,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速度交通工具和工業機械化程度的提升,暴力因素導致肢體骨折的患者有明顯增加趨勢。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中,由于房屋倒塌、山體滑坡等均可造成骨折的成批傷。骨筋膜室綜合征是骨折中較常見且后果嚴重的急性并發癥之一,其發生較為隱匿,發展較為迅速,往往數小時之內即可引發肌肉和神經壞死,如不能早期識別,延誤診斷,后果嚴重的可遺留肢體功能障礙,肌肉攣縮,甚至肢體感染壞死,有截肢的風險[2]。早期護理人員細致觀察是有效識別疾病、預防骨折病情進展為骨筋膜室綜合征的重要手段。教學內容包括3 個方面:概述(病因、病理生理過程),臨床表現和護理。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具體分析和梳理,形成一條教學內容主線:骨筋膜室致密而封閉的解剖結構特點是疾病發生發展最重要的基礎,治療和護理均從此處入手。病因包括內因和外因:內因,如肌肉充血、水腫等導致的骨筋膜室容積縮?。煌庖?,如不恰當的外固定給骨筋膜室造成的壓迫。當內因和外因持續作用,骨折將持續進展,發展為骨筋膜室綜合征。對于外科護士而言,應早期、及時識別外因,及時阻止病理生理過程的進展,從而有效規避骨折發展成為骨筋膜室綜合征的不良結局。課程思政設計與教學內容有效結合(見表1):通過對病因中內因和外因的分析,引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內因與外因的辯證關系,引導學生思考,提升辯證思維能力。在病理生理教學中,通過講解疾病進展過程,引導學生用發展變化和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用預見性的行動改善行動結果。在臨床表現部分的教學中,教材中仍沿用“5P 征”進行疾病觀察,“5P”征即疼痛(Pain);蒼白(Pallor);無脈(Pulselessness);感覺異常(Parethesia);運動障礙(Paralysis),但“5P”征已經落后于臨床目前對于疾病觀察的需求,在此部分,引導學生查閱文獻,建立評判性思維和循證護理思維。

表1 外科護理學骨筋膜室綜合征預防護理課程思政設計Table 1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design of preventive nursing courses for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in surgical nursing
授課對象為高職院校護理專業二年級學生,學情特點包括:(1)具備解剖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基礎。本次課內容涉及前臂、小腿局部解剖,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過程,作為課前任務進行復習鞏固。(2)學生年齡19~21 歲,喜歡圖片、3D 影像類的學習內容。運用數字人解剖系統讓學生通過圖片和3D 影像對相應的解剖結構進行直觀感受。(3)學生缺乏臨床經驗。在教學中引入真實典型的臨床案例,增強學生直觀感受,激發學習興趣。學生創新性思維和循證護理思維能力不足,通過文獻推送、研討,提升其思維能力。
骨折發展為骨筋膜室綜合征的過程體現了外科疾病急、危、重的特點,通過講解疾病由輕到重的發病過程,使學生對于疾病的發展變化有更深的認識,為講解臨床表現和護理做好鋪墊。根據外科護理學教學標準以及學情確定本次課教學重點為骨筋膜室綜合征的臨床表現和預防護理措施,教學難點為骨筋膜室綜合征的病理生理過程。根據我校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及外科護理學課程教學目標,結合本章節內容,制訂本次課的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熟悉并理解骨筋膜室綜合征的病因;掌握骨筋膜室綜合征的臨床表現和護理。(2)能力目標:早期發現和準確判斷骨筋膜室綜合征的征象,預防骨筋膜室綜合征的發生。(3)素質目標:①在骨折患者護理過程中做到“心勤、眼勤、耳勤、嘴勤、手勤”。②建立評判性思維和循證護理思維。③看待問題用發展變化和長遠的眼光,用預見性的行動改善行動結果。④通過自己良好的職業素養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守護患者的安全,將來在國家需要時挺身而出,運用專業技術為國家做出貢獻。
(1)發布學習任務:復習骨筋膜室解剖結構,閱讀文獻并進行小組討論。預習本次課內容,通過課前測試,明確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進行主題討論,提出關于本次課內容的疑惑之處。(2)課前任務目標:通過課前復習和預習,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其了解了新課的內容,增強了授課和聽課的針對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1)導入。以一名普通骨折患者由于未能發現骨筋膜室綜合征的早期征象而發展為壞死肢體的觸目驚心的圖片導入新課。教師通過講述案例,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可治愈的疾病能嚴重到影響患者生命安全?學生通過學習案例、查看圖片認識到骨筋膜室綜合征預防護理的重要性。思政教育:專業化、精心地護理能有效避免骨筋膜室綜合征的發生,鼓勵學生努力學好專業知識、技能,提高自身素質,做高素質、技能型護士。(2)課前回顧。采用翻轉課堂,選擇一名學生通過數字人解剖系統對骨筋膜室的結構進行回顧,總結骨筋膜室結構的特點。翻轉課堂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骨筋膜室結構的復習有利于學生理解骨筋膜室綜合征的概念。數字人解剖系統能對骨筋膜室局部的骨骼、肌肉進行解構,從而使學生清晰、直觀地掌握相關概念,為后續學習打下基礎。(3)病因的教學。 通過教學內容分析,將教學內容概括為內因和外因兩個部分。內因是骨筋膜室內容物的充血和水腫[3],用生動形象的圖片進行展示。外因包括外力壓迫、外固定不當或不能及時拆除。外因是可發現、可介入、可干預的。思政教育:汶川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最高級別、受災范圍最大的地震,四川省住院地震傷員共28 088例,截肢傷員占0.9%,約3 372 人[4]。這個數字背后是3 372 個家庭和全社會的嚴重損失。絕大部分患者截肢的原因是發生了骨筋膜室綜合征。提升災難救援水平,保衛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學好本次課程非常重要。(4)病理生理過程的教學。從外因和內因入手,引導學生思考,外部壓迫不及時解除造成骨筋膜室內壓力急劇升高,最終造成骨筋膜室內組織缺血壞死水腫,這個因素又作為內因,加劇了病變過程。思政教育:“內憂”加“外患”,如何突破困局?此時護理專業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通過護理切斷病理生理發展過程,阻止骨折發展為骨筋膜室綜合征[5],改善患者預后,增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5)臨床表現教學。目前的教科書中沿用“5P 征”進行疾病觀察,但結合文獻和臨床實踐發現,當出現“5P 征”時往往為時已晚[6]。思政教育:教材中使用“5P 征”進行疾病觀察,但臨床中患者出現“5P 征”時往往為時已晚,因此應樹立評判性思維和循證護理思維,用循證結果和臨床實踐指引學習方向。早期發現的重要指標是被動牽拉痛,早期發現牽拉痛即可早期識別骨筋膜室綜合征,不必等待其他“4P 征”的出現[7-8]。(6)護理措施教學。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消除內因和外因?①消除外因的護理措施:定時檢查外固定松緊度,做到“心勤、眼勤”;聽取患者主訴,觀察有無由于外固定造成的局部不適,做到“嘴勤、耳勤”;及時拆除外固定,做到“手勤”。思政教育:骨筋膜室綜合征的預防護理需要護士做到“5 個‘勤于’”,即“心勤”:勤于關心患者,認真對待患者,對于骨折有外固定的患者要考慮到外固定松緊度;“眼勤”:勤于觀察患者,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嘴勤”:勤于詢問患者,有無異常情況;“耳勤”:勤于傾聽患者的主訴;“手勤”:發現異常情況,及時拆除外固定。②消除內因的護理措施:疼痛的進展過程表現為初期出現肌肉牽拉痛,進而發展到局部持續性疼痛,最后發展為無痛,因此,早期及時發現肌肉牽拉痛是消除內因的關鍵措施。(7)總結。再次梳理教學內容,融入思政教育,實現育人與育才相統一。教學設計及思政元素融入點見表2。

表2 骨筋膜室綜合征預防護理教學設計及思政元素融入點Table 2 Teaching design and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preventive nursing of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在信息化平臺進行課后評價,完成課后拓展。
本次課程的教學設計包括課前、課中、課后3 個環節,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課前,在學習通平臺發布教學任務,包括回顧骨筋膜室結構、閱讀文獻并進行小組討論、預習本次課內容。通過課前預習,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了解了新課的內容,增強了授課和聽課的針對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課中,以典型、真實的臨床案例導入新課,讓學生認識到本次課學習的重要意義。實施翻轉課堂復習本次課的重要基礎性內容——骨筋膜室的結構,增強學生的參與性,為重點內容的講解打下基礎。講課過程中,緊緊圍繞主線,環環相扣,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并在此過程中,用顯隱結合、潤物無聲的方式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提升職業素養,將職業理想與家國情懷聯系起來。課后,采用測試的方式,了解學生教學目標完成情況,并進行針對性輔導和臨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