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潤,郭慶峰,趙晨曦,董靖竹,周 瑩,董 齊,傅 羽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近年來,國家逐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強化基層醫療服務質量。社區衛生服務是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保障中國人民能夠“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全科醫生的培養是建立和完善分級診療制度、維護和促進人民健康的關鍵因素[1-2]。當前我國全科醫生數量及質量方面均存在不足,這成為制約社區衛生服務職能有效發揮和醫改順利推進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提高基層醫療衛生隊伍整體業務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全科醫學住培醫師規范化培訓(簡稱“住培”)是培養高質量全科醫師的重要措施[3]。為滿足中國國情,實現醫療模式的轉變,實施醫療制度的變革,在綜合醫院建立全科醫學專業是重大的發展策略[4]。住院醫生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全科醫生參加住培的最終目的是增強全科醫學培訓理念,進一步完善全科醫學培訓體系,建立全科醫學學科的培養模式。對住培學員進行全科醫學住培的各項滿意度調查,可以直觀了解住培體系的運行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因此,本課題組通過對2017—2022 年已結業的56 名住培學員進行隨訪調查,為更好地制定全科醫學住培方案和政策提供理論依據。
選取2017—2022 年于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哈醫大一院) 全科醫學住培基地完成住培的56 名結業學員為研究對象。
本調查采用自填問卷的方法,征得學員知情同意后,向其發放問卷,由后臺統計數據。共收集問卷56 份,均為有效問卷,專人專職負責,以保證問卷的可信度。具體內容包括:(1)學員的基本情況:學歷、職稱、編制、收入水平等。(2)學員對住培的反饋及滿意度:①3 年住培效果總體評價;②培訓基地配套設施及環境;③住培的考核機制;④基地給予的臨床鍛煉機會;⑤教學活動的內容及質量;⑥師生關系;⑦帶教教師的整體表現;⑧住培期間的薪資待遇。(3)學員對目前工作相關情況的滿意度:①工作內容、環境、醫患關系、社會地位等;②政策管理方面,如職稱晉升和政策落實等;③目前單位福利待遇;④目前工作的薪資情況等。
所有數據導入Excel 表格進行整理,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以[n(%)]表示。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參與調查的56 名學員平均年齡(28.1±2.7)歲,其學歷、職稱、編制、收入水平、參加住培時人員性質、結業后去向等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住培結業學員基本情況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graduates from residential training
參與調查的學員中,對于3 年住培的看法:有42.86%(24人)認為非常有必要,有39.29%(22 人)認為有必要,一般占14.29%(8 人),沒有必要占3.57%(2 人)。對學員是否推薦其他人選擇自己所在的培訓基地進行培訓的調查中,有55 人(98.21%)表示推薦,僅有1 人(1.79%)表示不確定,沒有人選擇不推薦。調查結果顯示,在住培期間,學員對3 年住培效果總體評價、培訓基地配套設施及環境、住培的考核機制、基地給予的臨床鍛煉機會、教學活動的內容及質量、師生關系、帶教教師的整體表現、住培期間的薪資待遇等滿意度較高,見表2。
表2 學員對住培期間各調查項目的滿意度(%)Table 2 Student satisfaction with various survey items during the residential training(%)
在參加完住培后,56 名全科醫生對自身崗位勝任力的總體評價中:完全勝任占37.50%(21 人),勝任占16.07%(9 人),基本勝任占35.71%(20 人),部分勝任占8.93%(5 人),難以勝任占1.79%(1 人)。培訓后學員對各種能力的自我評價結果顯示,認為自己常見病與多發病的初步診斷、處置能力好的占51.79%,認為自己常見急、危、重癥患者的院前急救能力好的占42.86%,認為自己開展健康教育及計劃生育指導能力好的占51.79%,有接近一半的學員對以上能力表示一般或者不好,見表3。
表3 培訓后學員對各種能力的自我評價調查結果(%)Table 3 Results of trainees' self-evaluation survey on various abilities after training(%)
學員對目前工作相關情況的滿意度結果顯示,他們對工作內容、環境、醫患關系、社會地位等很滿意的僅占25.00%;對政策管理方面,如職稱晉升和政策落實等很滿意的僅占17.86%;對目前單位的福利待遇和目前工作的薪資很滿意的均占14.29%,滿意度均較低,見表4。
表4 學員對目前工作相關情況的滿意度(%)Table 4 Trainees' satisfaction rate with current job(%)
目前我國社區衛生醫療服務仍處于落后水平,基層社區醫療機構面臨相當大的醫務人員缺口[5]。2020 年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強調要加強面向全體醫學生的全科醫學教育[6]。因此,通過在綜合醫院3 年的住培,盡快培養一批高質量的全科醫生,使其具有全科醫學的理念、思維、素質以及能力很重要。近年來,哈醫大一院通過在臨床實踐基地和社區實踐基地對全科醫生進行住培、舉辦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建立“三年全科醫師導師制”制度、給予全科醫生補助等一系列支持,為黑龍江省的全科醫生住培提供了保障。本調查結果發現,全科醫生認可住培的重要性,在其進行住培后基本達到他們當初的期望,42.86%(24 人)的學員認為住培非常有必要,39.29%(22 人)認為有必要,并且學員對“是否推薦其他人選擇自己所在的培訓基地進行培訓”的調查中,有55人(98.21%)表示推薦。學員對教學活動的內容及質量、師生關系以及帶教教師的整體表現,很滿意和滿意的達到了90%左右。通過學員的反饋能夠發現不足,進而改進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全科醫生住培效果。
全科醫生作為健康“守門人”,承擔著越來越多的職責和工作,而住培是醫學生成為具備獨立執業能力的合格全科醫生的必經之路[7]。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參加完住培的學員對自身崗位勝任力的總體評價中,完全勝任和勝任的分別占37.50%和16.07%;認為常見病與多發病的初步診斷、處置能力好的占51.79%;認為常見急、危、重癥患者的院前急救能力好的占42.86%;認為開展健康教育及計劃生育指導能力好的占51.79%。有接近一半的學員對以上能力表示一般或者不好,造成全科醫生缺乏自信心和職業成就感,這些能力都是全科醫生必需的能力。結合這種實際情況,培養全科醫生的崗位勝任力,適當調整住培課程,使培訓內容緊密結合全科醫學的特點,從臨床思維、醫患溝通能力等核心崗位勝任力方面展開[8]。同時也不能忽略對醫德醫風的培訓,提升全科醫生的醫德醫風,這對改善醫患關系有積極的推動作用[9]。
目前,國家對住培工作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全科醫生對住培期間的薪資待遇滿意度較高,很滿意及滿意的分別占41.07%及35.71%。但不容忽視的是,研究對象目前的年收入低于5 萬的占了42.86%,5 萬~10 萬的占44.64%。全科醫生面對繁重的工作,對目前單位的福利待遇和目前工作的薪資滿意度均較低,不滿意和很不滿意的分別占了14.29%、26.79%和12.50%、17.86%。全科醫生不僅要面對繁重的學習考核壓力,還要承擔科室各種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大,工資與壓力不匹配。研究發現,在基層工作薪資偏低,工作滿意度不高,繼續教育機會少,難以留住更多的全科醫學人才[10]。因此,建議國家和地方政府對全科醫生的工資和福利給予足夠的重視,出臺相關政策,增加對全科醫生的財政支持。
研究發現,與專業醫師相比,全科醫師的工作條件相對較差,特別是生活在邊遠地區的醫師[11]。而配套政策是影響全科醫師與基層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12],本研究結果顯示:仍然有8.93%和21.43%的全科醫生對工作內容、環境、醫患關系、社會地位以及政策管理(如對職稱晉升和政策落實等)方面很不滿意。因此,國家要加大對基層衛生資源的投入,積極改善全科醫生的待遇,落實全科醫生勞動報酬、社會保障、職稱評定、畢業后繼續教育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全科醫生參與培訓以及工作的積極性。通過不斷提高全科醫生的職業素養和崗位要求來提高其工作認同感,提升其職業自豪感。
研究表明,住培對全科醫生崗位勝任力的提升具有積極影響。住培注重培養全科醫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這些對提升全科醫生的崗位勝任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住培還需在以下方面努力:(1)住培的教學內容需要進一步改進。目前的培訓內容過于理論化,缺乏實踐操作,使得全科醫生在實際工作中難以應對各種復雜情況。(2)師資隊伍的建設也需要加強。目前,許多住培基地的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質量參差不齊,這對全科醫生的培養造成了一定影響。因此,建議對住培進行改革,增加實踐操作,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需要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培養,提升其教學能力。
當前的激勵機制存在一些問題,如薪酬偏低、激勵機制不夠靈活等。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1)應當提高全科醫生的薪酬水平。根據我國經濟發展情況和醫療行業特點,可以參照國際上的薪酬標準,制定合理的薪酬。同時,應當考慮地區差異,增加相應的地區附加津貼。(2)建立多元化的薪酬激勵機制。除了基本工資,還可以設立績效獎金、科研獎勵等,以鼓勵全科醫生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以及參與科研活動的積極性。(3)建立完善的職業晉升機制。通過設立不同的職稱等級,為全科醫生提供明確的職業發展路徑,同時也可以通過職稱晉升,提高其薪酬水平。以上建議的實施需要政府、醫療機構和相關行業協會共同努力,以期建立一個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科醫學住院醫師薪酬激勵機制。
全科醫學領域工作壓力的現狀為: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任務繁重、患者需求多樣化等。全科醫生不僅需要完成基本的診療工作,還要承擔公共衛生、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多重任務,使得他們在工作中面臨較大的壓力。為了緩解全科醫生的工作壓力,政策傾斜策略應運而生。政策傾斜策略主要包括:增加全科醫生培訓名額,提高培訓質量;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提高全科醫生待遇;優化全科醫療服務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優化工作環境,提供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以緩解全科醫學領域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同時,也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的關懷,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減小他們的心理壓力。通過這些政策傾斜策略的實施,可以有效改善全科醫學領域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現狀,提高他們的工作滿意度和幸福感,從而為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綜上可見,學員對住培表示了肯定,并認為住培對他們后續工作有幫助。但依然存在薪酬待遇不高、工作壓力大等問題。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加強對住培學員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保證人盡其才,只有提高全科醫生的待遇、給予政策傾斜,才能吸引更多醫學生選擇全科醫生作為自己的職業,“健康守門人”的角色才會真正體現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