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茶洪

曲靖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吳茶洪(左)在海拔2500米的烏蒙山上采訪巡線的電力工人
在2024年新春,掛牌不到半年的云南曲靖市融媒體中心全面開啟了新聞輿論從“相加”邁向“全面相融”的新征程。深入開展好“新春走基層”活動,是曲靖市融媒體中心融合發展的一次有益嘗試。接到通知后,曲靖市融媒體中心及時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新春走基層”活動相關工作,提出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緊扣“選題準、采寫活、手段新、傳播快”的要求,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群眾,擷取鮮活素材,發掘真誠故事,捕捉美好情感,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報道曲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和曲靖各族各界干部群眾齊心合力謀發展、砥礪奮進譜新篇的信心與決心,確保“新春走基層”活動走深走實走心。中心高度重視新聞選題策劃工作,成立了選題策劃小組,及時啟動選題策劃工作,圍繞哪里走、寫什么、拍什么和如何走、如何寫、如何拍進行了深入策劃和研討;同時在運營“1報2臺5端3微1網”媒體平臺過程中同步開設了“新春走基層”專欄,充分發揮好以“欄”促走、以“欄”促寫的積極作用。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就是要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自覺服從服務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堅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動,把握好新聞輿論工作的導向、基調和重點任務,更好地為中心任務助力、為全局工作添彩。近年來,曲靖市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系統謀劃布局新興產業,加快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努力打造新能源產業發展新高地,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聚焦重大項目建設做好經濟發展成就的報道,是曲靖市融媒體中心此次“新春走基層”活動策劃重點選題。
曲靖市融媒體中心“新春走基層”活動選題策劃小組通過比選,最終確定了12個重點項目作為采訪對象,并圍繞采訪重點、細節和呈現方式等方面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隨后,記者兵分多路,深入企業園區、工地廠房等現場一線采訪,現場感受“熱氣騰騰”的項目建設氛圍。
記者在云南中科星城曲靖基地年產1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生產項目建設現場看到,到處都是工人忙碌的身影。年產1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生產項目是曲靖經開區建設“全國重要的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的重要支撐。企業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確保項目早建成、早投產、早達效。記者撰寫的通訊《鼓足干勁促發展 全力確保“開門紅”》向讀者介紹了項目的基本情況和建設進度。
記者在沾益工業園區花山片區看到,曲靖紅太陽生命健康產業園項目一期一段已完成場平工作。曲靖紅太陽生命健康產業園項目總規劃用地面積為4356畝,總投資約200億元,可有效促進煤化工與精細化工及生命健康產業耦合發展,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產值達1150億元,實現年稅收50億元。記者撰寫的通訊《夯實項目“壓艙石” 全力沖刺“開門紅”》重點介紹了沾益區全力推動重大項目快開工、快建設、快投產、快達效的具體舉措。
《咬定“項目”不放松,以項目之“進”點燃發展之“勁”》《信義玻璃產業園一期廠房初具雛形》等系列圖文報道和《曲靖:拉滿項目建設“進度條” 奏響高質量發展“最強音”》《曲靖:凝心聚力強攻堅 重點項目跑好開年“第一棒”》《重點項目“滿弦”開工 全力沖刺“開門紅”》等視頻新聞,將一個個項目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在讀者眼前,讓大家共同感受產業項目建設和發展脈動,為曲靖高質量跨越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
曲靖市深入實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三年行動計劃,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曲靖市融媒體中心的編輯記者深入到鄉村的田間地頭和群眾生產生活當中,用講故事的方式全方位展現鄉村振興的方方面面,真實記錄基層群眾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
沾益區龍華街道紅瓦房村,是一個因網紅主播“曲靖老村長”而走紅的小村莊,被曲靖市確定為重點打造的鄉村振興示范點。紅瓦房村借助網紅主播力量,培育了30余個吃住游購娛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新業態,吸引了大量外出務工的村民回鄉創業。在《從“網紅奔現”到鄉村振興》一文中,記錄了紅瓦房村的變遷,也記錄了記者在村頭村尾的所見所聞。
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鄉村振興工作得到了云南省委書記王寧的充分肯定,并要求復制推廣更多的白霧村。記者撰寫的通訊《解鎖白霧村的“幸福密碼”》,從黨建密碼、產業密碼、融合密碼等3個方面介紹了白霧村鄉村振興取得成功的經驗。白霧村積極探索“黨組織+合作社+黨員+農戶”和“黨組織+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建立以龍頭企業綁定合作社、合作社綁定農戶為主的“雙綁”利益聯結機制,帶領群眾組織化發展特色產業增收致富;結合實際確定“梁子能源壩子菜、農旅融合促振興”特色產業發展思路,依托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夯實群眾增收基礎;以發展鄉村旅游為抓手,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為群眾持續增收注入新動能。文章中解鎖的“密碼”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
類似的報道,如《幸福生活,是這般模樣》《“娃娃好,我們才會更好”》《美好愿景終將實現》等50余篇報道,展現出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美好圖景,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曲靖市融媒體中心編輯記者用堅實的腳步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把更多的鏡頭和筆觸對準群眾,真實反映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火熱生活。
《電力人老孫的春節》講述了電力人孫運韜的故事。2001年,他進入電力系統工作后,一直在曲靖市宣威市供電局阿都供電所工作,主要負責對供電線路的維護、搶修等工作,“不是在搶修就是在去搶修的路上”是他工作的常態。工作23年來,每年的春節,他都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為萬家燈火保駕護航。孫運韜的事跡讓人肅然起敬、心生溫暖。
陸良縣召夸鎮太平哨居民小組是會澤縣毛家村水庫移民安置區。丁海平4歲的時候跟隨父母從會澤縣搬遷至太平哨。55年來,丁海平見證了移民安置區的變化和發展。抓住鄉村振興的大好機遇,丁海平發揮聰明才智,靠著苗木培植走出了一條創業致富之路。2月7日(臘月二十八),在丁海平的苗圃里,記者對他進行了采訪并撰寫了通訊《工人放假 老板頂崗》,受到了讀者的好評。
《護航春運保平安》《關愛“一老一小” 守護“朝夕”美好》《崗位送到家門口》等多篇報道,記錄了一個個普通人的奮斗足跡。深入基層才能抓到“活魚”,才能創作出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新聞作品,才能真正做到“內容為王”,才能贏得讀者的心,這是筆者在仔細閱讀刊發的系列稿件后最大的體會。

曲靖新聞網開設“新春走基層”專欄

“掌上曲靖”App開設的“新春走基層”專題發布的部分稿件

《曲靖日報》正刊一版刊發的“新春走基層”內容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新春走基層”活動是編輯記者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一次教育實踐。本次活動中,曲靖市融媒體中心記者采寫的系列文稿,有的推倒重來,有的又進行補充采訪,無論是記者還是編輯,對每一篇報道都精雕細琢、格外用心。文稿如此,視頻也如此。按照“讓每一段鏡頭都有靈魂,讓每一幀畫面都有呼吸”的要求,視頻編輯對記者拍攝的視頻進行了嚴格審核和全方位的包裝。最終發布的文稿、圖片、視頻,都能讓讀者眼前一亮。“新聞有了策劃,就像開車有了導航,心里就有底了。尤其是對于我們這些年輕記者,心里裝著策劃,裝著老記者、老編輯們的經驗和方法,走起來也就得心應手了。”一名參加走基層的記者感慨地說,“對稿件的打磨,則讓我們有一種如獲新生的感覺,同時,也深刻理解和領會了增強‘四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