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新年新氣象,新年新作為。日前,遼寧葫蘆島日報社按照中宣部通知精神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記者精心采訪,將目光聚焦在城市、鄉村……記錄干部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奮斗足跡;編輯精心雕琢版面,用視覺感受展現日新月異發展變化;融媒精心策劃融媒體產品,加大對外傳播力度,講述歡樂祥和、欣欣向榮的“葫蘆島故事”。
1月26日,葫蘆島日報第一時間開設了“新春走基層”專欄。開欄語是這樣寫的:“……記者的腳步與筆觸繼續伸向基層,走向最感人的一線,走向最需要的地方。通過發掘最鮮活的新聞素材,講述振奮人心、提振精神的振興故事,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烙印在泥土與文字之間……”
在新媒體時代,在追求時效、創新內容等方面,新聞人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在扎實推進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道路上,報社要求記者用圖片和文字,全方位、多角度展現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立足新發展階段、推進高質量發展,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葫蘆島新篇章的動人故事。只有深入基層,才能真正做到“聽民聲,解民憂,暖民心”。
葫蘆島日報“新春走基層”開欄行動快,300字的開欄語就把開欄的背景、目的、意義說得清晰透徹,言簡意賅,又不失文采。“講述振奮人心的振興故事,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烙印在泥土與文字之間”“我們期待通過努力讓每一名讀者都能感受到新春的氣息,感受到濱城的溫度,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很貼心,拉近了與讀者之間的距離。
最美的風景在基層,最深的感悟也在基層。首篇稿件是1月26日見報的《新春送溫暖服務進企業》,報道的是市自然資源服務中心、市檢驗檢測中心、市藍天救援隊3家黨建聯盟成員單位共同組織到葫蘆島雙利科技有限公司送溫暖活動,讓企業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對工人兄弟的真切關心。這篇能夠被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好新聞,現場感很強,體現出走基層、送溫暖的濃烈氛圍,更是記者踐行“四力”的結果——以“腳力”深入基層,以“眼力”捕捉細節,以“腦力”錘煉主題,以“筆力”講好故事。
“新春走基層”踐行“四力”正當時。葫蘆島日報記者堅持“短實新”報道文風,用群眾語言、百姓視角客觀平實反映基層群眾關心的話題、身邊發生的故事,以扎實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講述奮斗堅守故事,描繪人間幸福煙火。在“新春走基層”活動中,一線年輕記者鍛煉了較強的采訪突破能力、與人打交道能力、快速輸出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超強的新聞敏感和熟練的業務能力,他們受益匪淺,迅速成長。
“新春走基層”關鍵在“走”,意義在“新”。這種“新”,不僅體現在記者圍繞安全、溫暖、迎新、喜慶、祥和的主基調展開報道,更要求編輯出版人員把記者“走”出新意的新聞作品精心展現在報紙版面上,用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讓“新春走基層”走出溫度,走出生氣,走出情懷,走出幸福祥和的味道。
1月31日,《葫蘆島日報》專刊版以整版推出圖文并茂的《文化潤心 龍迎新春》。標題擺放錯落有致,圖片適度留白,版面整體上大氣靈動。今年是農歷龍年,報道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依托,走基層選取寫龍、舞龍、剪龍、繡龍的人物故事,應時應景,恰逢其時;人物故事來自基層的平民百姓,生活味、煙火氣濃烈。他們的行為透露出生活在安定祥和的盛世所流露出的喜悅心情,表達出對生活美滿的滿足感以及昂揚向上的精神;報道中的4個小故事有思考、有集納、有融合,把龍文化和迎新春融合起來,用文藝工作者和民間藝人以及普通群眾的實際行動,來謳歌幸福和美的時代,突出太平盛世安定團結、喜慶祥和的氛圍。
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也對傳統紙媒的視覺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葫蘆島日報以新理念新思維進行視覺創新,將內容大餐與視覺盛宴一并呈現在讀者面前。2月2日,《葫蘆島日報·視覺》推出《火樹銀花迎新春》,所有的圖片選的都是夜景,體現“彩燈夜放花千樹,滿城喜慶迎新春”的喜慶祥和氣氛。文旅融合事業方興未艾,經濟活動與文旅相融合,創新工作方法和場景,進一步宣傳推介葫蘆島的特色產品,進而推介葫蘆島的文旅資源,提升葫蘆島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來葫蘆島。

“葫蘆島日報”微信公眾號“新春走基層”截圖

葫蘆島日報快手平臺“新春走基層”截圖

《葫蘆島日報》“新春走基層”報紙“專刊”版面

《葫蘆島日報》“新春走基層”報紙“視覺”版面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內容走“心”,形式走“新”,葫蘆島日報“新春走基層”欄目讓人們觸摸到“活力葫蘆島”的真實模樣——《舊門鄉:特色產業鋪路 奏響鄉村振興“致富曲”》深入報道全市各部門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措施和成效;《逛大集購年貨 感受濃濃煙火氣》深入宣傳保障和改善民生新成效;《萬人火鍋宴 市民笑開顏》深入宣傳各地節慶文化活動新風尚;《興城安居小區“百姓春晚”濃情上演二十年》深入宣傳基層黨風政風建設新氣象……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時代不斷發展,要求新聞工作者要不斷加強能力建設,適應不斷發展的傳播需要。為充分適應受眾的可視化閱讀需求,葫蘆島日報社集合精干力量,組成4個全媒體報道小組,深入各縣區采訪,一條條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全媒體報道線上線下持續輸出,強化視覺傳播效果,展現喜慶氛圍中各行各業的發展新氣象,報道在各平臺一經推送便迅速引起共鳴。
《破冰開路助通航 居民進城喜洋洋》,這篇報道選材好——臨近春節,海上冰封,菊花島居民進出島走親訪友、購買年貨等等,過去這是奢望,冬季最冷時段進出島基本不可能,那是舊常態。這件事前幾年曾經引起國務院總理的關注和批示。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的富足,在冰封海面的情況下,自由地進出島經過努力可以成為新常態。記者把走基層選在這里,選在這件事上,充分體現新聞敏感和民生的理念;這篇報道時效性強——1月27日通航,29日見報。這篇報道現場感強——除了有1月28日9時左右,記者在興城陸島交通碼頭看到回島的居民背著包裹、拎著箱子往交通二號客船上走等描寫,此外還有圖片,呈現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
融媒時代,記者的成就感來源從“如何采寫一篇有影響力的稿子”,變成了“如何在互聯網主陣地中贏得主動”。葫蘆島日報用好“快手”平臺渠道,采用短視頻、微視頻等群眾喜歡的傳播形式,同步播發在各平臺上,及時反映活動進展情況。快手平臺在1月28日就以視頻的形式報道了這個內容,菊花街道與相關部門傾力合作,出動貨船搭載兩臺挖掘機,5個小時破冰3公里左右,使交通二號船順暢通航,體現出當地干部有擔當、有辦法。
報道見報后,“葫蘆島日報”微信公眾號又以“兩張照片+文字”的形式,同步推送了這個內容,讀者紛紛在朋友圈轉發,點擊量達到1500+。
為提升融媒宣傳效果,“葫蘆島日報”微信公眾號、葫蘆島日報“快手”平臺、葫蘆島新聞網的重要頁面、重要時段開設“新春走基層”專欄,推出了《“葫蘆島甘薯又甜又暖心”》《四家村又給村民分紅啦》《響雞村“鱘”出致富路》等一批精彩的指尖上“1萬+”的瀏覽量。
這種多渠道同頻共振的宣傳報道轉型,使一線記者培養了新媒體的感覺,培養出了用戶思維。隨著采訪的不斷深入,許多記者正在逐步轉變為“全媒體記者”。
據統計,僅兩周的時間,“新春走基層”活動共采訪基層群眾100多人次,《葫蘆島日報》及葫蘆島日報社所屬網站、微信號、快手號等全媒體平臺共推出“新春走基層”新聞報道60篇(條),視覺版面2塊,專刊版面1塊,發布短視頻18個,在央級、省級媒體發表5條新聞報道,點贊10萬+。目前,“新春走基層”活動仍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