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誼納
新春佳節是觀察社會風貌、感受時代脈搏的重要窗口。在這個特殊時期,河南許昌日報社積極響應“新春走基層”的號召,深入基層,聚焦青年創業就業,展現許昌鄉村產業振興、電商文旅等方面的發展成果,策劃推出的《2024年“新春走基層”——新思想 新青年 新征程》系列融媒體報道,聚焦“農村發展新農人”“歸鄉創業新鄉賢”等新時代青年群體,總結了新一代青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扎根基層、創業奮斗的故事,本文將結合許昌日報社的實踐,探討“新春走基層”活動的措施經驗、特色亮點。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新思想激勵新青年;新青年踔厲奮發,開啟新征程。2023年農歷臘月十五,許昌日報社正式開啟“新春走基層”活動。在活動策劃中,記者將目光聚焦在青年群體,特別關注青年創業,通過報道24位青年創業故事,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擔當和作為。這些報道不僅激發了廣大青年的創業熱情,也傳遞了正能量,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許昌日報社在“新春走基層”活動中,注重創新報道形式和內容,通過圖文并茂、短視頻等多種形式,生動展示基層群眾的生產生活變化和社會發展的新成就;同時,還通過開設專欄、組織專題報道等方式,深入剖析基層發展背后的原因和經驗,提升了報道的深度和廣度,展現了基層群眾,特別是新一代青年人在新時代的新風貌、新氣象。
本次“新春走基層”活動,許昌日報社堅持全媒體呈現,統籌報、網、端、微、屏全媒體平臺優勢,除在《許昌日報》《許昌晨報》連續推出“新春走基層”報道之外,其所屬的許昌網、“我的許昌”App、“許昌時刻”抖音號、“許昌時刻”視頻號、“許昌時刻”微信公眾號均開設“新春走基層”專題專欄,大大提升了“新春走基層”活動的影響力。
鄉村振興發展,基層黨組織起著“領頭雁”的關鍵作用。年輕的村黨支部書記有想法、有干勁,成為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2024 年1 月25 日,許昌日報社推出《2024 年新春走基層——新思想 新青年 新征程》系列融媒體報道第一篇——《村里來了個“大棚書記”》,講述河南許昌長葛市南席鎮古城村黨支部書記楊亞林帶領村民建設蔬菜大棚,種植苤藍、黃瓜等蔬菜,并開展直播的故事。5年前,29歲的楊亞林回村帶領村民發展集體經濟,成為長葛市當時最年輕的村黨支部書記。
2月6日,《許昌日報》和“許昌時刻”分別以圖文和視頻的形式推出《“‘85后’書記”帶領村民“甜蜜致富”》,講述長葛市大周鎮雙廟李村黨支部書記張志輝返鄉創業,搭建電商體系網上銷售蜂產品、蜂機具等,年線上交易額超5億元,探索出一條“以商扶農、以農助商”的農村發展模式。
2月8日,《這個村的集體經濟有奔頭》聚焦鄢陵縣張橋鎮裴莊村黨支部書記裴得功、黨支部副書記張偉峰開辦紙箱廠,種植金絲皇菊、冬棗、軟籽石榴等發展集體經濟的做法,體現青年人回村擔當發展帶頭人的現實意義。
2月11日,“新春走基層”稿件《柴莊村人賣出“甄選好禮”》,對禹州市小呂鎮柴莊村黨支部書記趙亞軍在事業小有成就時回村,以“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農業、帶動村民致富的做法進行報道,論證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基礎的真實實踐……
在《2024年“新春走基層”——新思想 新青年 新征程》系列融媒體報道中,許昌日報社記者重點發掘基層黨組織的帶頭人,挖掘集體產業背后的故事,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發展樣本。青年領頭人作為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具有創新思維和強烈的使命感。他們通過返鄉創業、搭建電商體系、開發特色產業等方式,推動鄉村經濟向現代化、多元化轉型,為鄉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許昌被確定為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試驗區。鄉村要發展,用產業帶動就業是關鍵。
在“新春走基層”系列報道中,許昌日報全媒體聚焦回鄉創業的“新鄉賢”“新農人”,挖掘他們的成功經驗。
1月26日,許昌日報社融媒體平臺報道了魏都區高橋營街道東李莊社區的李俊超從一名“北漂”到回鄉創業的故事。他和社區的老少爺們一起做電商生意,成立電商服務聯盟,免費給居民開展電商培訓……2023年,東李莊社區電商服務聯盟銷售額突破一億元。襄城縣十里鋪鎮呂莊村的呂燦章,2018年大學畢業后到一家公司做銷售,隨后辭職回鄉創業,做艾草足浴包生意,年銷售額1000萬元,帶動村民就業。
30歲的孫溪烽大學畢業后接過父親的“盛田百年粉坊”,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朱閣等4個鄉鎮種植紅薯3萬多畝,帶動2800多戶居民增收。
建安區靈井鎮郝莊村的“好閨女”宋雪芹將工廠從浙江義烏搬到“娘家”,生產香皂花等商品,讓沒法出門打工的留守婦女在家門口賺錢養家。
2月20日,許昌日報融媒體平臺以《退伍軍人變身“新農人”,種植羊肚菌扎下“致富根”》一文,對34歲邢小超的種植基地進行報道,講述他帶動鄉親共走致富路的愿景……
在“新春走基層”活動中,許昌日報社挖掘了身邊的“新農人”“返鄉創業好青年”典型,用他們的創業故事詮釋了農村天地大有可為,也給農村農業發展提供了經驗和啟示。
在鄉村振興這一戰略背景下,“新鄉賢”“新農人”作為鄉村發展的領軍人物,其創業實踐對于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報道中可以看出,他們通過創新商業模式、引領產業發展、帶動村民增收等方式,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他們還通過自身的示范帶動作用,激發了更多村民的創業熱情和創新精神,推動了鄉村經濟、文化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文旅產業的重視和支持,許昌市文旅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在這一過程中,青年創業群體憑借其獨特的創意和活力,成為推動許昌文旅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2024年“新春走基層”——新思想 新青年 新征程》系列報道中,許昌日報記者采訪“北漂歸來”的《豫見許都》劇組導演李哲和他的伙伴們,詳細介紹他們在曹魏古城通過表演,助力許昌文旅“上分”的情景,為許昌游客解讀演出背后故事。
許昌日報社融媒體平臺以《當鈞瓷遇見故宮貓》一文,對30歲返鄉創業的賈文湘進行介紹。他通過將鈞瓷與故宮貓進行文化結合,不僅展示了鈞瓷的獨特魅力,也拉近了與年輕人的距離。這種跨界的合作方式,為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許昌時刻”微信公眾號以圖文、視頻的形式推送“新春走基層”稿件

《許昌日報》刊登“新春走基層”稿件版面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許昌日報社融媒體平臺分別以《“結緣”漢服,霓彩華裳越千年》和《漢家衣裳》等文章,對建安區靈井鎮霍莊村勇闖漢服市場的霍冰帥進行報道。他將社火、戲服的制作工藝與漢服制作相結合,不僅傳承了社火技藝,也推動了漢服文化的普及。這種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審美相結合的方式,為許昌文旅發展增添了新的亮點。
“90后”攝影師胡正太和他的小伙伴們通過拍攝許昌的風土人情和美景,用鏡頭記錄下城市的美麗瞬間。他們的作品不僅展示了許昌市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來旅游觀光。另一位“90后”攝影師張志剛回到老家襄城縣李營村,為父老鄉親拍攝“全家福”,不僅營造了濃厚的春節氛圍,也增進了村民之間的凝聚力和歸屬感……
青年創業群體具備開放的思維和創新的意識,他們通過學習傳統技藝、研究歷史文化,將傳統元素融入文旅產品中,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許昌歷史文化。這種傳承和創新相結合的方式,不僅有助于保護傳統文化,還能為文旅產業注入新的文化內涵。
總之,在《2024年“新春走基層”——新思想 新青年新征程》系列報道中,許昌日報社記者聚焦社會中最活躍的青年群體,用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展示他們在各自人生舞臺煥發的蓬勃生機,既營造了新春氛圍,又傳播了人們對新一年的希望,是一組以青年為主角的精彩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