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葉靜文 李庚鴻

《江城日報》在重要版面開設的“新春走基層”專欄

江城日報新媒體“新春走基層”報道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新春時節萬象新,新時代的吉林大地春潮涌動,基層干部群眾在努力書寫著奮斗傳奇,處處上演著春意濃濃的感人故事,召喚著媒體人投身其中,書寫華彩新篇。從一月開始,吉林江城日報社廣泛動員記者深入改革發展現場、生產生活一線,探尋新時代新作為,感知振興發展強音,追尋勇毅前行足跡,感受喜慶祥和氣氛。報社把“新春走基層”活動作為增強“四力”的生動實踐,讓記者在活動中接受實踐鍛煉,在深入基層上下功夫,用小故事呈現大主題,用小人物彰顯大愛心,在主題選擇上向深,在深入基層中向實,在呈現形式上向廣,推出一批有思想、有品質、有溫度的新聞作品,使新聞宣傳工作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讓讀者感受到新時代的新變化,傳遞出昂揚向上的力量,為新一年各項工作開好局起好步營造了有力的輿論氛圍。
為了讓“新春走基層”走得更扎實、思考得更深入,江城日報進行了重點謀劃,圍繞中心工作,以“強心、暖心、開心”為關鍵詞,深入思考,精心選題。記者深入一線采訪的,既有來本地購房安家的外地人,也有災后重建開始新生活的農民,還有堅守崗位以乘客之樂為己樂的公交車駕駛員……平凡的人物、普通的家庭、精彩的故事,傳遞出的是發展的脈動、溫暖的力量。
吉林市振興腳步加快,城市充滿活力,讓許多外地人感受到發展機遇,決定扎根于此,深耕行業,追逐夢想。吉林市住建局商品房網簽數據顯示,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外省人士在吉林市購買商品房達103套。“新春走基層”記者對最近來吉購房安家、準備進一步開創事業的江西人黃文鵬進行了采訪。記者在和黃文鵬一起去看新房的路上,黃文鵬高興地向記者打開了話匣子:“一年前的吉林之旅讓我印象深刻……我們一家人感覺這個城市很有魅力……最重要的是這里經濟環境很好……”黃文鵬說,他蘇州市的一位朋友聽說他在這里買了房子,也要來買房,和他做鄰居。報道《江西創業者安家北國江城》生動地展現了吉林市的城市形象,用數據直觀地體現了這座城市的吸引力,極大提振了全市上下振興發展的信心和底氣,凝聚起全面推進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率先實現新突破的強大力量。
2023 年8 月,舒蘭市的強降水引發山體滑坡和泥石流,沖毀了一些民房,災后迅速恢復重建,村民高興地住進新房。“新春走基層”記者走進七里鄉長治村五保戶吳金堂的新房,完整地呈現了前來慰問的鄉干部等人給老人包餃子、和老人拉家常的溫馨場景,同時也深入挖掘采訪到各級黨委和政府為恢復重建、做好包聯工作等所付出的努力。“沒多久,廚房里前來慰問的人們已經剁好了餡、和好了面。鄉政府和村委會的工作人員擦干凈桌子,在客廳里圍著桌子包起了餃子……”其樂融融的場景躍然紙上。“就是我們現在站的這個地方,當時是將近兩米深的深坑,是被山洪硬生生沖出來的,村里80多歲的老人都沒經歷過這樣的洪水。為了利用原址重建,僅僅土方回填一項,就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我們和工人排班晝夜不停地干。我們先用機器往地下鉆,鉆不動就用人工挖,一直到挖不動為止……這里的地勢比以前抬高至少一米。”水災發生后曾接受過記者采訪的村黨支部書記曹廣文詳細向記者介紹重建的情況,其中的艱辛真實可感,讓人為之深深動容。“這大冬天的,我屋里的火炕是熱的,我們受災群眾的心是暖的。”五保戶吳金堂的感受是那些艱苦付出的真實回響,讓這個特別的冬天有了一份別樣的暖意。報道《災后重建房里包餃子》傳遞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思想,讓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拉近了報紙和群眾的距離。
這個雪季吉林市冰雪旅游火爆,為方便市民、游客出行,從正月初一至初八,市內公交車可以免費乘坐。乘車人數增多,公交車駕駛員的辛苦程度相應增加。“新春走基層”記者對公交車駕駛員李德軍進行了跟隨采訪,對他每天早出晚歸、細心為乘客服務的情況進行了全面報道。“經過江城廣場、天主教堂等景點時,李德軍就會放慢車速、保持平穩,讓乘客拍攝美景。”“為了營造節日氛圍,李德軍對車廂進行了一番精心布置,懸掛了中國結、紅燈籠,貼了‘福’字,還掛上了桃子、蘋果、紅辣椒造型的裝飾品。”“假期一直在路上,對我們公交駕駛員來說是常事。看到市民、游客乘車高興,車廂里節日氛圍濃,我們駕駛員也高興。”雖然辛苦,但李德軍樂在其中。報道《開上免費公交 載滿新春歡樂》充分展現了節日期間在工作崗位默默堅守者的無私情懷和責任擔當,為全社會傳遞了正能量。
正月初五早晨,接到居民報修電話,供熱人董峰便開啟了奔跑模式。和他一起奔跑的是“新春走基層”一位年輕的女記者。“‘剛接到居民的電話,你跟我去一趟吧。’當日8時許,董峰邊說邊背起工具包。記者剛到富源熱力服務科,便和他開啟了供熱人的奔跑模式。跑到車上剛坐穩,董峰迅速駕車開往鴻博錦繡二區……”“5分鐘后,車開到了鴻博錦繡二區的大門口,董峰背起工具包又開始了奔跑模式,沒用尋找就徑直跑到了10號樓前。當記者感嘆董峰對小區樓棟都這樣熟悉時,董峰說,供熱轄區有哪些小區,各小區里一共多少棟樓,每棟樓位置在哪,在他心里有張完整的地圖。”“接聽完電話,董峰背上工具包繼續開啟奔跑模式,前往下一家。”《供熱人的春節奔跑模式》詳細地還原了供熱人急居民所急、爭分奪秒為居民解憂的真實場景,采訪扎實,細節生動,現場感強,充分展現了記者真正深入基層一線、不辭辛苦在冰天雪地和供熱人一起奔跑的踏實工作作風。
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村集體收入增加了,村民生活越來越好,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高。永吉縣金家滿族鄉伊勒門村在小年這天舉辦了百家宴:100多位村民自制200多道菜肴,在村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歡聚,品美食、演節目、做游戲、迎新春。“自從書記說要辦百家宴了,我就琢磨做個啥呢。我們伊勒門村越來越好,南瓜寓意豐收,我就用南瓜面做了這個面點。”“3天就能排練好一個節目,大家都特別高興。”“李姐你今年擺盤有進步啊!”……報道《伊勒門村的百家宴》中,極具畫面感的細節描寫把讀者帶進了歡樂的百家宴現場,歡樂祥和的新農村新春氣息撲面而來,讓讀者通過記者扎實深入鄉村一線的采訪,真實感受到了和美鄉村的新氣象,讓讀者為新時代的新變化而欣喜不已。
為搶工程進度,醫院擴容下沉建設項目冬季不停工,臨近春節,建筑公司經理劉晶的調度指揮工作更加繁重。“春節前是項目施工關鍵時期,馬虎不得。”“一些外地工人開始盤算回家過年的事,每天到崗人數要提前安排,才能保證施工進度。”清點人數、安排工作、研究事項……劉晶忙得不可開交,為開碰頭會以至于錯過了午餐時間。錯過午餐時間的,不僅是公司經理一班人,還有一直跟隨采訪的記者。《寒冬施工保進度》報道中,記者不畏嚴寒深入項目建設現場細致跟隨采訪,真實還原了建設人員為搶進度保質量爭分奪秒、廢寢忘食的場景,展現了新聞人的職業精神和無私情懷,在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貢獻了新聞力量。
江城日報在“新春走基層”報道中努力創新表達方式,通過媒體融合豐富傳播手段,不斷增強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從1 月25 日開始,《江城日報》在1 版和2 版開設“新春走基層”專欄,連續刊發報道,形成宣傳強勢,共刊發報道近30篇。“新春走基層”報道體裁多樣,既有消息,也有通訊、現場短新聞、圖片等,根據內容靈活選擇表現形式。在《用堅守丈量責任——記春節期間執勤的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隊船營二中隊》報道中,記者以日記體全面記錄從除夕至正月初三,船營二中隊隊員堅守崗位發生的動人故事,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真切地感受到隊員們為營造平安祥和的節日氛圍所付出的艱辛、流下的汗水,增強了宣傳報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親和力。
江城日報充分發揮媒體融合的優勢,全媒體發力,擴大“新春走基層”宣傳報道在網上網下的影響力。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開設“新春走基層”欄目,讓更多的受眾關注相關報道。報社旗下的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App等都開設了“新春走基層”專題,對紙媒刊發的報道進行適合新媒體特點的編輯包裝,同時推出原創新媒體產品,并轉發其他媒體相關報道,豐富主題宣傳內容,吸引不同受眾群體關注,增強主題報道影響力,壯大主流輿論聲音。
在多個采訪現場,江城日報“新春走基層”記者記錄了珍貴的瞬間,同時也留下了自己扎根基層的身影,呈現了為追逐新聞理想、為新聞事業的美好未來而努力拼搏的昂揚姿態,展現了新聞宣傳服務經濟發展、推動社會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有益實踐,為讀者留下難忘的記憶。同時,在這次主題報道的大課堂、大熔爐中,記者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又一次得到了錘煉,深入一線扎實采訪,沉下心來全面思考,用心打磨精彩呈現,為更好地承擔起新時代賦予新聞宣傳工作的使命任務積蓄了源源不斷的力量。